毛澤東時代的反侵略反圍堵戰爭
新中國成立后,美蘇法暗中勾結,聯合圍堵中國,在中國周邊一次又一次點燃戰火,策劃、發動、參加或支持了朝鮮戰爭、法越戰爭、中印邊境戰爭、越南戰爭、越柬戰爭。
為反對美蘇法圍堵,在毛澤東和中國共產黨的的領導下,新中國被迫進行了幾次反侵略和反圍堵戰爭:抗美援朝、援越抗法、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援越抗美,並且都取得了偉大勝利,為保衛中國的和平建設、打破圍堵和中國的崛起樹立了五座歷史豐碑。
援越抗法
援越抗法發生在1950-1954,是新中國成立后首次大規模軍事援外行動,支援越盟抗法獨立戰爭。
1949年3月29日,鑒於中共在國共內戰即將獲勝,美國決定轉變不直接介入越法戰爭的立場,促使英法荷調整其在亞洲的殖民政策,配合美國建立「反共的亞洲人屏障」。4月2日,英國外交大臣貝文照會美國國務卿艾奇遜:「如果能夠建立一條從阿富汗到印度支那的共同戰線……將逐漸影響中國的局勢,而且有可能扭轉那裡的局面。」1949年6月法國接受美國建議決定成立傀儡政權越南國。
1950年1月18日,中國不惜得罪法國,第一個承認越南民主共和國,建立外交關係,并力促蘇聯和東歐國家儘快承認越南民主共和國,因此,這一天被越南政府定為「外交勝利日」。
1950年1月30日,胡志明秘訪北京,請求中國支援越南的抗法戰爭。
1950年2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進抵中越國境,美國認為東南亞處於「共產黨人統治的危險中」,法國殖民軍處於抵禦「來自赤色中國的共產主義向南擴張」的第一線,美國決定對法國進行大規模經濟和軍事援助。
毛澤東會見了胡志明,在中國及其困難的條件下同意給越南提供軍事援助。
毛澤東和中共中央領導層研究后,3月4日中國正式決定援越。
1950年3月中國組建援越軍事顧問團,中共中央代表陳賡、軍事顧問團團長韋國清,顧問團281人。
新中國不僅派遣高級軍事顧問團,而且從武器彈藥、軍隊培訓和經濟上對越南民主共和國給與了大力支援。
從1950年至1954年,中國提供了11.6萬餘支(挺)、火炮3600餘門和大批彈藥,以及通信與工兵器材等大批軍需物資和糧食。
據財政部不完全統計,中國無償給予越南價值17.573億元人民幣的物資援助。
在整個越南抗法戰爭期間,中國是唯一向越南提供大量無償援助的國家。
越軍所有武器彈藥均由中國按預算和戰役的需要直接提供,越軍大批士兵在中國邊境雲南的軍校接受培訓。
在新中國大力支持下,在中國軍事顧問團指導下,胡志明領導的軍隊打贏了邊界戰役、京平戰役、西北戰役、上寮戰役等多個戰役。
其中,1951年秋天,朝鮮戰局基本穩定后,毛澤東提出了新的戰略構想:奪取越南西北和寮國上寮地區,而後向中南部發展,最後奪取紅河三角洲,贏得抗法戰爭勝利。
胡志明同意了毛澤東的構想,付諸實施,一步步走向勝利。.
最後在1954年具有決定意義的奠邊府戰役中,韋國清將軍的迫近作業和壕塹近敵的方案奏效,韋國清將軍還鼓勵信心動搖的越軍不懼美國派第七艦隊前往北部灣和威脅要扔原子彈,越軍終於取得了奠邊府大捷,成為結束抗法戰爭的最後一戰。
是中國從戰略戰術、武器裝備、軍隊培訓、經濟支援等全方位的支援,讓處於弱勢的越南民主共和國贏得了抗法戰爭勝利。
中國援越抗法戰爭的勝利對打破美國的圍堵、確保中國南部的安定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