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讓加拿大華人參政困難重重
為啥讓加拿大華人參政困難重重?有文章稱:《先天性的「缺陷」》。
文章題目就是:《先天性的「缺陷」,讓加拿大華人參政困難重重》。
《先天性的「缺陷」》在哪裡?文章中指出:《先天性的「缺陷」》是在於《是個炎黃子孫的後裔,具有先天性的「缺陷」。》
作者又進一步說明:「在面對中加關係如此惡劣的環境下,他有點像帶著與生俱來的「原罪」身分去從政。既不能違背加國的利益,也不能忽略中國應得的平公待遇。如何取得平衡,確是一個重大的考驗。今天的中國,對很多華人參政者來說,好像是一個大包袱。中國愈強大,這個包袱就變得愈沉重。
投身政治的華人,猶如綠林好漢,在入伙之前必須繳納「投名狀」。他們必須爭取信任,表達忠誠,是入圍的先決條件之一。他們必須忘記自己是個「龍的傳人」,並且甘心做個「黃皮白心」的效忠者,一言一行,都以加拿大的利益為優先考量。這是一道難以跨越的障礙,而且越過了也不一定能夠安全著陸。
保安情報局的首要任務就是創造一個「假想敵」,並將矛頭對準中國及一些與中國接觸頻密的華人,懷疑他們對加拿大的安全存在威脅,必須防範,及時制止。有了固定的目標之後,才可投入資源,結集一切力量,向「假想敵」發難。陳國治只是他們捕捉的「獵物」之一,還有不少後來者。陳國治一案,如何發展下去,仍是一個未知數。但它所產生「殺一儆百」的效應,正是保安部門想要達到的目標。「
作者最後的結論是:「中國的強大,本來是旅居海外華人的喜訊,哪裡想到會成為他們參政的絆腳石。這些障礙會冷卻華人從政的熱忱,如果繼續發展下去,對華裔社會很不利。如何才能扭轉這個不利的形勢,有待加中關係的改善。除此之外,別無良方。「
這裡提到了一個核心問題:《懷疑他們對加拿大的安全存在威脅》。
這裡的《他們》是指:參政的加拿大華人。具體地說是指:「既不能違背加國的利益,也不能忽略中國應得的平公待遇。「的參政的加拿大華人。而對於那些專職死心踏地反華反中的參政的加拿大華人是不受影響的。就如文章中所說:「投身政治的華人,猶如綠林好漢,在入伙之前必須繳納「投名狀」。他們必須爭取信任,表達忠誠,是入圍的先決條件之一。他們必須忘記自己是個「龍的傳人」,並且甘心做個「黃皮白心」的效忠者,一言一行,都以加拿大的利益為優先考量。這是一道難以跨越的障礙,而且越過了也不一定能夠安全著陸。「
那麼能否請指出:他們對加拿大的安全存在的威脅是什麼?還是只是《懷疑》?又說,他們是中國的代理人,那麼能否請進一步說說,他們作為中國的代理人,對加拿大的安全存在的威脅是什麼?
常聽到的是:他們沒有參與投票舉手同意《中國在新疆滅絕人類罪》的議案。他們沒有公開發聲支持香港的暴亂。他們沒有發聲反中反華和反中反華的華人站在同一戰線上。
說到底,還是華人斗華人。華人之間的內鬥。
洋人本來就對黃小人看不順眼,如百多年前的排華。如今華人多了,在華人中各路人雜都有,在一些專業的《反中華人》的鼓嗓下,洋人們的對黃小人看不順眼的情緒又上來了,所以就有了今日之結果。
我認為這稱不上是:《先天性的「缺陷」》。而是後天性的華人來加拿大多了,將華人之間的內鬥帶來了國外,一小部分人利用洋人作後盾來反對被《反中華人》看不順眼的一些在加拿大參政的華人而己。
轉發《先天性的「缺陷」,讓加拿大華人參政困難重重》
發布:2025年04月17日
來源:來稿《https://www.51.ca/》
作者:黃啟樟
假設陳國治不是華人,而是斯里蘭卡人的後裔,或者是來自其他小國的移民,或者是這些移民的後裔,與中國扯不上任何關係。他可自由享受,每隔三兩天就和斯里蘭卡駐加拿大的外交人員飲咖啡,聊天,或者每年定時返回可倫坡度假,探親。我可以肯定地說,他絕對不會引起加拿大保安情報單位的關注。理由很簡單,斯里蘭卡是個弱國,自顧不暇,那有野心向外擴張,或介入外國的選舉。這個國家對加拿大完全沒有任何威脅,我們的政府大可安枕無憂,陳國治也不會受到任何滋擾,能夠安心工作及享受生活。
可惜陳國治是個炎黃子孫的後裔,具有先天性的「缺陷」。在面對中加關係如此惡劣的環境下,他有點像帶著與生俱來的「原罪」身分去從政。既不能違背加國的利益,也不能忽略中國應得的平公待遇。如何取得平衡,確是一個重大的考驗。今天的中國,對很多華人參政者來說,好像是一個大包袱。中國愈強大,這個包袱就變得愈沉重。
投身政治的華人,猶如綠林好漢,在入伙之前必須繳納「投名狀」。他們必須爭取信任,表達忠誠,是入圍的先決條件之一。他們必須忘記自己是個「龍的傳人」,並且甘心做個「黃皮白心」的效忠者,一言一行,都以加拿大的利益為優先考量。這是一道難以跨越的障礙,而且越過了也不一定能夠安全著陸。
保安情報局的首要任務就是創造一個「假想敵」,並將矛頭對準中國及一些與中國接觸頻密的華人,懷疑他們對加拿大的安全存在威脅,必須防範,及時制止。有了固定的目標之後,才可投入資源,結集一切力量,向「假想敵」發難。陳國治只是他們捕捉的「獵物」之一,還有不少後來者。陳國治一案,如何發展下去,仍是一個未知數。但它所產生「殺一儆百」的效應,正是保安部門想要達到的目標。
據聞,政治捐款的來源也引起關注。捐款人及受益者都要小心翼翼,如果處理不當,會引發保安人員的注意,成為調查的對象。外國介入選舉活動,是啟動監視行動的前提,而且理直氣壯。
其他少數族裔有意參政的人,似乎就沒有遇到上述的困擾,也從未曾聽過非華裔議員或官員,與他們原籍政府有任何不尋常關係,威脅到加拿大的安全。一般來說,無風起浪,絕大多數是由國安部導致的。陳國治到了今天仍然是清白的,但風未停,浪未平,好戲連場,陸續上演。
中國的強大,本來是旅居海外華人的喜訊,哪裡想到會成為他們參政的絆腳石。這些障礙會冷卻華人從政的熱忱,如果繼續發展下去,對華裔社會很不利。如何才能扭轉這個不利的形勢,有待加中關係的改善。除此之外,別無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