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河南的第一個人民公社成立以後

作者:yongbing1993  於 2025-3-25 06:36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網路文摘

河南的第一個人民公社成立以後







我們不能走世界各國技術發展的老路,跟在別人後面一步一步地爬行。我們必須打破常規,盡量採用先進技術,在一個不太長的歷史時期內,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社會主義的現代化的強國。我們所說的大躍進,就是這個意思。難道這是做不到的嗎?是吹牛皮、放大炮嗎?不,是做得到的。既不是吹牛皮,也不是放大炮。只要看我們的歷史就可以知道了。

我們不是在我們的國家裡把貌似強大的帝國主義、封建主義、資本主義從基本上打倒了嗎?我們不是從一個一窮二白的基地上經過十五年的努力,在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各方面,也達到了可觀水平嗎?我們不是也爆炸了一顆原子彈嗎?過去西方人加給我們的所謂東方病夫的稱號,現在不是拋掉了么?為什麼西方資產階級能夠做到的事,東方無產階級就不能夠做到呢?中國大革命家,我們的先輩孫中山先生,在本世紀初期就說過,中國將要出現一個大躍進。他的這種預見,必將在幾十年的時間內實現。這是一種必然趨勢,是任何反動勢力所阻擋不了的。(轉引「周總理在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

在5年內,第一,糧食每畝平均年產量達到1500斤到2000斤。第二,皮棉每畝平均年產量達到150斤到200斤。第三,爭取在5年內高級知識分子中的左派和中左分子能佔60%以上,基本上普及小學教育,掃除青壯年文盲,在10年內培養出一批又紅又專的技術幹部、科學家、文學家、藝術家、編輯、記者、教授、教員和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在5年內能夠培養出300個有實際鬥爭經驗的、有大學講師以上水平的社會科學工作者。第四,爭取3年內使上海市區和郊區基本上無蚊、無蠅、無鼠、無麻雀、無臭蟲、無蟑螂、無釘螺,5年內徹底做到,並堅持到子孫萬代;等等。

「那真是些令人難忘的日子,」農民技術員趙東旺說,「每當我想起那些日子,心裡就特別高興。那時我才21歲,多麼偉大難忘的日子,那麼多的人來到一起,他們的紀律性是那麼強,每個人都能按時出工。大家懷著同一個願望來到了一起,沒有村與村的界限,不分你我。以前我們從沒見過煉鐵,可這次是我們自己親自煉鐵。」
  
「在等待鐵水流出的時刻,大家都異常興奮。我的任務就是看柴油機,它正常工作時,我就可以離開到別處去看別的爐子。這樣,我在幾個爐子間來迴轉游,把所看到的東西都裝在了腦子裡。有一天,我在沙灘上澆鑄了幾個大字「全民大鍊鋼鐵」,然後把鐵水灌滿這幾個字的每個筆劃,鑄成了六個大字,我們把它掛了起來。」
   
「當要我們第一次步行到西營的大壩上去勞動時,許多人都不想去,我們想象著這是一個又遠又累又要挨餓的地方,所以和親人、朋友告別時,大家都哭了。」黨支書張貴才說,從一踏進西營村開始,那裡的人就對我們很好,他們讓我們住進他們最好的窯洞,每天小米飯管飽,每三天吃一頓羊肉。伙食那麼好,和那兒的人相處得那麼好,等該走的時候,誰也不想回家了。」
   
「在西四河大壩上勞動的有10萬人,到處是飄揚的紅旗,晚上工地上的電燈泡比天上的星星還多,把整個工地照得猶如白晝。所有的幹部都下來和人們一道勞動,每個人的決心都很大,幹勁都很高。」供銷社主任師才元說,「10萬人分三班輪流上工,到處都是人。如果你站在山頭往下看,簡直是一片人的海洋。」
   
「在鐵路建設工程中每個人都辛勤勞動,大家都爭當英雄,誰也不甘落後。人們氣士高昂,所以很好領導。每次我叫開會,大家都來參加,那時候當幹部也容易。」五隊菜園領導五文則說,「我們開展了各種各樣的勞動競賽。有一個從天市來的婦女叫苗文英,她能推著裝1000斤石頭的平車上下坡。男人們都願意跟她在一起幹活,因為她把全身的力氣都用在了勞動上。有時,我們展開速度競賽,一個公社對一個公社,看誰往路堤上運的土多。苗文英用扁擔挑兩個大筐,沒有哪個男人能比得過她,就連總在男人當中當冠軍的老漢趙大元也比不過她,她與10個男人比賽,一次一個,都把他們給贏了。最後,我自報奮勇與她比試比試,大夥都說我不行,可我堅持要試一試,結果也敗在了她的手下。」
  
張庄的人們就這樣充滿激情地講述在「大躍進」這場群眾運動中幾個月內發生的事情。毫無疑問,這是1947年土改到1966年「文革」期間他們生活的至高點。1958年「大躍進」和人民公社運動是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的。一些地方,最出名的是河南,合併了合作社,成立了人民公社,在這個新的大規模的組織的基礎上,展開了生產的大躍進,另一些地方,為了加入已在全國展開的生產運動,人們通過聯合迅速成立了人民公社。兩個運動相互促進,相互加強。在兩個運動過程中,他們掀起了全國範圍的農村社會的重新吻合,掀起了一個全國範圍的改造自然、在農村建立工業大鍊鋼鐵的運動。
  
人民公社開始發展很順利。1957—1958年的冬天,特別是在河南,黨號召展開了一場引水灌溉旱田的運動。當時,這個省所有的農民都已加入了高級合作社,他們認為農村的人民已經找到了一種組織形式,有了這個組織的力量,就什麼任務都能完成。但當運動展開以後,由100—200戶組成的小規模的合作社很明顯地妨礙著運動的發展,社與社之間在工地仍使用,路權、水權等問題上存在著許多衝突,很少有人聽從統一指揮。如果再向前邁進一步,邁向更高一級的合作社,這些問題就很容易解放了,這個更高一級的合作社將把一些小的合作社,甚至全縣的有的合作社合併在一起,把所有的土地所有的資源都合併起來,在大規模範圍內分配勞力,這樣,迄今為止仍是夢想的工程馬上就可以變成現實。

為了滿足眼下的需要,一個合作社的大聯盟誕生了。在視察了河南和山東正在搞的這種大聯盟以後,毛澤東把它們叫做「公社」。很快「公社」這個機構就發展開了,遠遠超出了搞土地基建簡單聯合的範圍。因為一個公社包括整個鄉鎮,有時甚至包括整個縣,所以不久就取代了政府的職能,它不僅負責農業生產,而且負責小型工業,後來又把權力範圍拓寬到了領導所有的行政機構、商業、銀行、文化教育和醫療保健,最後還接管了軍事事務、軍事組織、民兵和軍事指揮權。
   
「在目前形勢下,」1958年8月《中共中央關於在農村建立人民公社問題的決議》指出,「建立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工農商學兵互相結合的人民公社,是指導農民加速社會主義建設,提前建成社會主義並逐步過渡到共產主義所必須採取的基本方針。」
  
在這兒突然引進了「共產主義」這個概念,真使人大吃一驚。許多人認為真正妨礙國家建設,影響分配原則的是在中國仍存在著三大差別,即城鄉差別,工農差別,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差別,人民公社具有在生產的各個領域開展技術革命的資源,具有在農村建設工業,同時發展全民教育的能力,具有發民文化生活和醫療保健事業的能力,所以能縮小並消除這些差別,把農村發展到城市水平,把農民變成工人,到少一段時間內可以使人兼備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兩方面的能力,這個過程每走一步就向遠大目標共產主義邁進一步。迄今為止這還只是一個遙遠的,一個不可能在10—20年時間內獲得成功的目標。
  
河南省遂平縣衛星人民公社用自己的經歷向人們展示了如何組織起人民公社來實現這個遠大的目標。衛星人民公社由碴岈山附近的27個農業合作社組成,在資源和勞力合併前,他們在搞重疊的、衝突的水利工程,1958年4月他們成立了衛星社。衛星人民公社的章程在全國各地第一次發行,就為後來的運動確定了調子,它開闢了一條先進的、大規模的合作社的生活之路,把9000多個家庭帶入了一個多方面合作的集團。社員們不僅把原來合作社的生產資料合併了起來,而且把庭院中的自留地,房基、牲畜和林木等私有的生產資料也轉為了公社所有;他們不按季節分糧而按月工資制分紅,並保證每個人的免費糧食供應;他們組織了公共食堂、幼兒園和縫紉小組使婦女從家務勞動中解放出來;合併了為了方便土地基建和工業建設的財政資金,所有物資材料,財政資源和勞動力實行統一管理,這個寵大的合作社不久又與鄉合併了,這樣,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鄉長和副鄉長在公社和鄉享有同樣的權力。評論家們說,這種政府與公社的合併是國家最低一級權力的消失,是朝著馬克思、恩格斯所預言的「共產主義消滅國家」邁開的第一步。
  
河南的第一個人民公社成立以後,毛澤東視察山東時講了「人民公社好」以後,人民公社很快就遍及全國。公社成立后就圍繞鋼鐵這個中心問題開始搞大小規模的改造工程,搞小型工業建設,並由此開始了「大躍進」。由於整個合作化運動和向公社化的邁進解放了大量的新的生產力,毛澤東又重申了他1956年提出的口號,再次號召全國人民「鼓足幹勁,力爭上遊,儘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
  
當時人們之所以認為中國將能夠在經濟、社會方面獲得迅速的發展肯定有一定的事實根據,確實,仍有大量的生產力尚未動員起來,仍有豐富的經濟資源尚未發掘出來。幾千萬農民一直只是部分時間勞動,他們只在農忙季節辛勤勞動,農閑時由於沒有別的可選擇的勞動所以只是虛度光陰。合作社前,一個農民每年平均只勞動100—150天;合作社後為200多天,人民公社將保證每個農民每年要勞動到300天或更多。許多勞動日將用來搞基本建設,這樣將大大提高土地的生產能力,將建設起能容納幾百萬農民上班的新型工業。
  
如果幾百萬農民總是那樣閑著,那麼巨大的礦、水、荒地、邊地和森林資源就不能得到充分利用。由於首先是被地主——佃戶制拖了後腿,然後又被分散的個體經濟拖了後腿,中國大量的勞力一直沒能用於開發國家的財富。現在,終於從個體經濟中解放出來了,勞動的人民終於能夠為國家出力了,在很短的時間內,這種曾經很活躍的力量就能使經濟得到改造和發展,「十五年趕超英國」的口號喚起了人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1958年全國糧食的特大豐收使人們非常樂觀。豐收的一部分原因是由於頭一年採取的廣深入的保護措施,但最主要的原因是這一年特別好的氣候,全國既沒有大面積長期乾旱,也沒有嚴重的洪澇災害,適人的氣候送給人們一個史地前例的豐收年。有了充裕的糧食,中國人民認為再沒有他們不能完成的任務了,敲鑼打鼓的人從一般的生活方式走了出來,幾百萬人走出幽靜的山村擁向工地,在荒野上修築大壩,開挖水渠改道河流,哪裡有礦石和煤,他們就在哪裡開挖,並在現場鍊鋼煉鐵,吃飽了肚子,充滿熱情,他們在向大自然挑戰。中國光明的未來就在眼前。
  
「現在,人民的熱情已被喚起。」毛澤東說:「我們的國家是一個充滿熱情的國家,時時被滾燙的熱潮衝擊著。有一句很好的比喻:我們的國家就象一顆原子彈,一旦爆炸將釋放出無窮無盡的力量。我們將能夠做我們的前人從未做過的事情。」

「全黨大辦鋼鐵,三年超英,七年趕美,十年超美」的指示。各縣迅速掀起以鋼鐵生產為中心的新的「躍進」浪潮。機關、廠礦、學校、農村全力投入「大辦鋼鐵」的群眾運動中,一時建起數千座小土爐。是年秋,在獻鐵活動中,各地搜盡廢鐵,甚至砸碎鐵鍋,完成獻鐵任務。

與此同時,各地還大辦縣、社工業,大辦水利,大辦養豬場等,交通、郵電、文教、衛牛等各行各業都積極投入,備縣在大辦工業、水利、電力等建設。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5 20:4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