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春和陽早均為毛澤東的崇拜者
寒春(Joan Hinton) 和 陽早(Erwin Engst) 夫婦均為中國共產黨的領袖毛澤東的崇拜者。
寒春(英語:Joan Hinton,音譯:瓊·辛頓,1921年10月20日-2010年6月8日),是長年定居於中國的美國人,女核物理學家,出生於芝加哥,曾是芝加哥大學核子物理研究所研究生,是參與曼哈頓計劃的少數女科學家之一。 在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做費米的助手。
1948年3月來到中國。1949年,寒春和同樣來自美國的陽早(Erwin Engst)在延安瓦窯堡的一個窯洞里結婚。1949年後生活在中國。他們從事奶牛養殖工作。值得指出的是,寒春並沒有參與中國的核武器製造。陽早在2003年逝世后,她住在北京的小王莊農場,為北京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美國專家。2004年8月15日中國實施《外國人在中國永久居留審批管理辦法》后,她是北京地區第一個獲得中國「綠卡」的外國人。談及為何仍保留美國國籍時,寒春表示只是出於旅行方便的考慮。她的兒女中,長子陽和平在中國北京的對外經貿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次子陽建平 (Bill Engst) 在美國新澤西州的 Marlboro;女兒陽及平 (Karen Engst) 在法國 Pau 。
在1996年接受CNN採訪時,回憶在華近50年的生涯,寒春表示:「我們從沒想過要在中國住那麼久,只是當時的中國太吸引人了以至於不想離開。」[4]而談及上世紀70年代末開始的中國改革開放,她和丈夫陽早表示他們「目睹了自己社會主義夢想的崩潰」,因為中國接納了資本主義。
2004年她在MSNBC的一次採訪中批評中國經濟變革為「對社會主義事業的背叛。」
她和她的丈夫陽早、哥哥韓丁均被稱為「中國人民的好朋友」,「國際友人」。而其長子陽和平則稱,寒春夫婦均為中國共產黨領袖毛澤東的崇拜者。
美國女核物理學家Joan Hinton說:「回顧我所走過的路,從小學到研究所的生活,不能說不幸福。但相比站在人民之中,與大家一起改造整個社會,用雙手建立一個沒有人壓迫人、人剝削人、美好而富有的新國家,原來的那種幸福觀是多麼狹隘啊。有的人改造世界的目的只是為了自己,但這種建築在大多數人痛苦之上的幸福,不是真正的幸福,它終究會被歷史所消滅。」
英文名《瓊·欣頓》(英語:Joan Hinton),中文名:《寒春》(Joan Hinton)。
Joan Hinton出生於芝加哥,其母卡梅莉塔·欣頓(英語:Carmelita Hinton)創辦了進步主義教育的帕特尼中學(英語:The Putney School),她從該校畢業後進入本寧頓學院學習物理。1944年獲得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物理學博士,她是參與曼哈頓計劃的少數女科學家之一。在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做費米的助手。
寒春(Joan Hinton):1948年3月追隨未婚夫陽早(Erwin Engst)來到中國。
1949年,寒春與陽早在延安瓦窯堡的一個窯洞里結婚。
1949年後生活在中國。
他們從事奶牛養殖工作。而其長子陽和平則稱,寒春夫婦均為毛澤東的崇拜者。
寒春,1921年10月20日生於美國芝加哥,芝加哥大學核子物理研究所研究生,女核物理學家,是曼哈頓計劃中少數的女科學家之一,在洛斯阿拉莫斯(Los Alamos)武器試驗室做費米的助手。二戰美軍為加快戰爭結束進程,拯救正處於被日本法西斯殘酷血腥奴役的淪陷區和平居民,在日本廣島投下原子彈。戰後寒春思想產生巨大變化,她於1948年3月來到中國,投身中國革命。他們稱自己是「解放全人類的世界公民」。
1921年10月20日,寒春出生於伊利諾伊州芝加哥。她的父親塞巴斯蒂安·欣頓(Sebastian Hinton)是律師(攀爬架(兒童遊樂設施)的發明者);她的母親卡梅利塔·欣頓(Carmelita Hinton)是佛蒙特州一所獨立的進步學校普特尼學校的教育家和創始人。
寒春畢業於帕特尼中學,她於本寧頓學院學習物理,獲得自然科學學士學位,從本寧頓學院畢業。1944年獲得了威斯康星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曾是芝加哥大學核子物理研究所研究生,是參與曼哈頓計劃的少數女科學家之一。在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做費米的助手。
寒春的兄弟威廉·H·欣頓(William H. Hinton,1919—2004年)於1937年首次前往中國,戰後返回中國。在經歷了多年的障礙之後,他於1966年出版的《反身:中國鄉村的革命紀錄片》一書描述了他對西北佔領區的土地改革的觀察。
1948年3月,寒春前往上海,在宋慶齡的幫助下與中國共產黨建立了聯繫。
1949年,寒春搬到延安,在那裡與自1946年以來一直在中國工作的陽早結婚,經宋慶齡安排到在延安從事農牧業技術工作,奶牛飼養和農具革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