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贊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體制
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創造性地提出了社會主義計劃經濟。為實現國家工業化,完成從農業國向工業國的歷史性跨越,就成為毛澤東執著追求的新目標。
毛主席與周總理的「五年計劃」的模式。
「五年計劃」是國民經濟計劃一部分,主要是對全國重大建設項目、生產力分佈和國民經濟重要比例關係等作出規劃,為國民經濟發展遠景規定目標和方向。毛澤東領導全國人民,經過四個五年計劃的艱苦奮鬥,創造了中國的經濟騰飛和民族強盛,毛澤東時代成千上萬的建設項目和成果為我國經濟輝煌騰飛奠定了基礎!
1、第一個五年計劃:
「一五」計劃確定的任務是:集中力量進行以156個建設項目為中心、由694個大中型建設項目組成的工業建設,建立社會主義工業化初步基礎,發展集體所有制的農業生產合作社,以建立對農業和手工業社會主義改造的基礎,基本上把資本主義工商業分別納入各種形式社會主義的軌道,以建立對私營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的基礎。
「一五」計劃時期,我國對個體農業、手工業和私營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的任務基本完成。在國民收入中,國營經濟、合作經濟和公私合營經濟所佔比重由1952年的21.3%上升到92.9%;595個大中型工程建成投產,工業總產值比1952年增長128.6%。
2、第二個五年計劃:
(一)繼續進行以重工業為中心的工業建設,推進國民經濟技術改造,建立社會主義工業化鞏固基礎;
(二)繼續完成社會主義改造,鞏固和擴大集體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
(三)在發展基本建設和繼續完成社會主義改造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工業、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相應發展運輸業和商業;
(四)努力培養建設人才,加強科學研究工作,以適應社會主義經濟文化發展需要;
(五)在工農業生產發展的基礎上,增強國防力量,提高人民的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水平。
3、第三個五年計劃:
「三五」計劃各經濟指標都完成了計劃。工農業總產值超額16.2-14.1%完成了計劃,新增產品能力:煤炭開採6806萬噸,發電機組存量860.4萬千瓦,石油開採2777萬噸,鍊鋼652.7萬噸,鐵礦開採3590.1萬噸,新建鐵路里程3894公里,新建公路31223公里,沿海港口吞吐能力1191萬噸。
4、第四個五年計劃:
「四五」計劃結果是:工農業總產值完成101.7%。主要產品完成:糧食103.5%,棉花96.5%,鋼79.7%,原煤109.5%,原油110.1%,發電量103.1%,棉紗96.8%,鐵路貨運量98.7%,基本建設投資完成101.6%,財政收入完成98%。
經過四個五年計劃的執行,在工業等方面,完成了合理布局,一機部到八機部中央骨幹企業和地方國營、大集體、小集體企業交相輝映,軍工和民企大批掘起;在沒有任何工業基礎的中西部地區完成了規模宏大的三線戰略工業基地,好一派大好形勢。
各地的重工業,大型國有企業,支柱產業,大多都是毛澤東時代創造的,大慶油田,就是千千萬萬中一個光輝範例!
直至現在,中國也仍堅持「五年計劃」的模式。
前後三十年的發展實踐,充分證明了毛澤東的治國策略的正確和偉大。
有人說,毛澤東時代國門關閉,經濟落後。我們看到的卻是:經濟飛速發展,我們的朋友遍天下。所謂關閉,實為霸權主義對中國的封鎖!大門是被列強從外面關閉的,說毛澤東把國門關閉純粹是污衊!建國之初被美國為首的西方列強封鎖了;後來,因為不想做蘇聯附庸或小弟,被蘇聯給封鎖了。中國就是在這樣鐵桶般的大包圍中,自力更生搞建設,竟然只用了二十多年就把世界通行的500多個工業行業成體系地建設完備,有了原子彈、氫彈、洲際導彈、人造衛星……
這能說不是奇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