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這些矛盾推動社會不斷向前發展

作者:yongbing1993  於 2024-12-10 00:05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網路文摘

這些矛盾推動社會不斷向前發展
 







現在的情況是:革命時期的大規模的急風暴雨式的群眾階級鬥爭基本結束,但是階級鬥爭還沒有完全結束。廣大群眾一面歡迎新制度,一面又還感到還不大習慣。政府工作人員經驗也還不夠豐富,對一些具體政策的問題,應當繼續考察和探索。

這就是說,我們的社會主義制度還需要有一個繼續建立和鞏固的過程,人民群眾對於這個新制度還需要有一個習慣的過程,國家工作人員也需要一個學習和取得經驗的過程。

在這個時候,我們提出劃分敵我和人民內部兩類矛盾的界限,提出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以便團結全國各族人民進行一場新的戰爭——向自然界開戰,發展我們的經濟,發展我們的文化,使全體人民比較順利地走過目前的過渡時期,鞏固我們的新制度,建設我們的新國家,就是十分必要的了。

許多人不敢公開承認我國人民內部還存在著矛盾,正是這些矛盾推動著我們的社會向前發展。許多人不承認社會主義社會還有矛盾,因而使得他們在社會矛盾面前縮手縮腳,處於被動地位;不懂得在不斷地正確處理和解決矛盾的過程中,將會使社會主義社會內部的統一和團結日益鞏固。這樣,就有必要在我國人民中,首先是在幹部中,進行解釋,引導人們認識社會主義社會中的矛盾,並且懂得採取正確的方法處理這種矛盾。

《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

作者:毛澤東

(一九五七年二月二十七日)

許多人覺得,提出採用民主方法解決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是一個新的問題。事實並不是這樣。

馬克思主義者從來就認為無產階級的事業只能依靠人民群眾,共產黨人在勞動人民中間進行工作的時候必須採取民主的說服教育的方法,決不允許採取命令主義態度和強制手段。

中國共產黨忠實地遵守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這個原則。我們歷來就主張,在人民民主專政下面,解決敵我之間的和人民內部的這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採用專政和民主這樣兩種不同的方法。

這個意思,在我們黨的過去的許多文件里和黨的許多負責人的言論里,曾經說得很多。

我在一九四九年所寫的《論人民民主專政》里曾經說過:「對人民內部的民主方面和對反動派的專政方面,互相結合起來,就是人民民主專政」,解決人民內部的問題,「使用的方法,是民主的即說服的方法,而不是強迫的方法」。

我在一九五○年六月第二次政治協商會議上的講話里,又說過:「人民民主專政有兩個方法。對敵人說來是用專政的方法,就是說在必要的時期內,不讓他們參與政治活動,強迫他們服從人民政府的法律,強迫他們從事勞動並在勞動中改造他們成為新人。

對人民說來則與此相反,不是用強迫的方法,而是用民主的方法,就是說必須讓他們參與政治活動,不是強迫他們做這樣做那樣,而是用民主的方法向他們進行教育和說服的工作。

這種教育工作是人民內部的自我教育工作,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方法就是自我教育的基本方法。」過去我們已經多次講過用民主方法解決人民內部矛盾這個問題,並且在工作中基本上就是這樣做的,很多幹部和人民都在實際上懂得這個問題。

為什麼現在又有人覺得這是一個新問題呢?這是因為過去國內外的敵我鬥爭很尖銳,人民內部矛盾還不像現在這樣被人們注意的緣故。
  
許多人對於敵我之間的和人民內部的這兩類性質不同的矛盾分辨不清,容易混淆在一起。應該承認,這兩類矛盾有時是容易混淆的。

我們在過去工作中也曾經混淆過。在肅清反革命分子的工作中,錯誤地把好人當壞人,這種情形,從前有過,現在也還有。我們的錯誤沒有擴大化,是由於我們在政策中規定了必須分清敵我,錯了就要平反。
  
馬克思主義的哲學認為,對立統一規律是宇宙的根本規律。這個規律,不論在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們的思想中,都是普遍存在的。矛盾著的對立面又統一,又鬥爭,由此推動事物的運動和變化。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不過按事物的性質不同,矛盾的性質也就不同。

對於任何一個具體的事物說來,對立的統一是有條件的、暫時的、過渡的,因而是相對的,對立的鬥爭則是絕對的。

這個規律,列寧講得很清楚。這個規律,在我國,懂得的人逐漸多起來了。但是,對於許多人說來,承認這個規律是一回事,應用這個規律去觀察問題和處理問題又是一回事。

許多人不敢公開承認我國人民內部還存在著矛盾,正是這些矛盾推動著我們的社會向前發展。許多人不承認社會主義社會還有矛盾,因而使得他們在社會矛盾面前縮手縮腳,處於被動地位;不懂得在不斷地正確處理和解決矛盾的過程中,將會使社會主義社會內部的統一和團結日益鞏固。這樣,就有必要在我國人民中,首先是在幹部中,進行解釋,引導人們認識社會主義社會中的矛盾,並且懂得採取正確的方法處理這種矛盾。
  
社會主義社會的矛盾同舊社會的矛盾,例如同資本主義社會的矛盾,是根本不相同的。資本主義社會的矛盾表現為劇烈的對抗和衝突,表現為劇烈的階級鬥爭,那種矛盾不可能由資本主義制度本身來解決,而只有社會主義革命才能夠加以解決。社會主義社會的矛盾是另一回事,恰恰相反,它不是對性的矛盾,它可以經過社會主義制度本身,不斷地得到解決。
  
在社會主義社會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產關係和生產力之間的矛盾,上層建築和經濟基礎之間的矛盾。不過社會主義社會的這些矛盾,同舊社會的生產關係和生產力的矛盾、上層建築和經濟基礎的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質和情況罷了。我國現在的社會制度比較舊時代的社會制度要優勝得多。

如果不優勝,舊制度就不會被推翻,新制度就不可能建立。所謂社會主義生產關係比較舊時代生產關係更能夠適合生產力發展的性質,就是指能夠容許生產力以舊社會所沒有的速度迅速發展,因而生產不斷擴大,因而使人民不斷增長的需要能夠逐步得到滿足的這樣一種情況。舊中國在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下,生產力的發展一直是非常緩慢的。

解放前五十多年間,全國除東北外,鋼的生產一直只有幾萬噸;加上東北,全國的最高年產量也不過是九十多萬噸。在一九四九年,全國鋼產量只有十幾萬噸。但是全國解放不過七年,鋼的生產便已達到四百幾十萬噸。舊中國幾乎沒有機器製造業,更沒有汽車製造業和飛機製造業,而這些現在都建立起來了。

當人民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之後,中國要向哪裡去?向資本主義,還是向社會主義?有許多人在這個問題上的思想是不清楚的。事實已經回答了這個問題:只有社會主義能夠救中國。社會主義制度促進了我國生產力的突飛猛進的發展,這一點,甚至連國外的敵人也不能不承認了。
  
但是,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還剛剛建立,還沒有完全建成,還不完全鞏固。在工商業的公私合營企業中,資本家還拿取定息,也就是還有剝削;就所有制這點上說,這類企業還不是完全的社會主義性質的。農業生產合作社和手工業生產合作社有一部分也還是半社會主義性質的;完全社會主義化的合作社在所有制的某些個別問題上,還需要繼續解決。在各經濟部門中的生產和交換的相互關係,還在按照社會主義的原則逐步建立,逐步找尋比較適當的形式。在全民所有制經濟和集體所有制經濟裡面,在這兩種社會主義經濟形式之間,積累和消費的分配問題是一個複雜的問題,也不容易一下子解決得完全合理。

總之,社會主義生產關係已經建立起來,它是和生產力的發展相適應的;但是,它又還很不完善,這些不完善的方面和生產力的發展又是相矛盾的。除了生產關係和生產力發展的這種又相適應又相矛盾的情況以外,還有上層建築和經濟基礎的又相適應又相矛盾的情況。

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制度和法律,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指導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這些上層建築對於我國社會主義改造的勝利和社會主義勞動組織的建立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它是和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即社會主義的生產關係相適應的;但是,資產階級意識形態的存在,國家機構中某些官僚主義作風的存在,國家制度中某些環節上缺陷的存在,又是和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相矛盾的。

我們今後必須按照具體的情況,繼續解決上述的各種矛盾。當然,在解決這些矛盾以後,又會出現新的問題,新的矛盾,又需要人們去解決。例如,在客觀上將會長期存在的社會生產和社會需要之間的矛盾,就需要人們時常經過國家計劃去調節。

我國每年作一次經濟計劃,安排積累和消費的適當比例,求得生產和需要之間的平衡。所謂平衡,就是矛盾的暫時的相對的統一。過了一年,就整個說來,這種平衡就被矛盾的鬥爭所打破了,這種統一就變化了,平衡成為不平衡,統一成為不統一,又需要作第二年的平衡和統一。

這就是我們計劃經濟的優越性。事實上,每月每季都在局部地打破這種平衡和統一,需要作出局部的調整。有時因為主觀安排不符合客觀情況,發生矛盾,破壞平衡,這就叫做犯錯誤。矛盾不斷出現,又不斷解決,就是事物發展的辯證規律。
  
現在的情況是:革命時期的大規模的急風暴雨式的群眾階級鬥爭基本結束,但是階級鬥爭還沒有完全結束;廣大群眾一面歡迎新制度,一面又還感到還不大習慣;政府工作人員經驗也還不夠豐富,對一些具體政策的問題,應當繼續考察和探索。

這就是說,我們的社會主義制度還需要有一個繼續建立和鞏固的過程,人民群眾對於這個新制度還需要有一個習慣的過程,國家工作人員也需要一個學習和取得經驗的過程。

在這個時候,我們提出劃分敵我和人民內部兩類矛盾的界限,提出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以便團結全國各族人民進行一場新的戰爭——向自然界開戰,發展我們的經濟,發展我們的文化,使全體人民比較順利地走過目前的過渡時期,鞏固我們的新制度,建設我們的新國家,就是十分必要的了。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其它[網路文摘]博文更多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2 17:27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