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毛澤東:什麼是科學社會主義?

作者:yongbing1993  於 2024-11-20 04:22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網路文摘

毛澤東:什麼是科學社會主義?






毛主席的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理論,這個理論立論的依據實際是「什麼是科學社會主義?」。

毛主席的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理論立論的依據不是「必須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對立統一規律來觀察社會主義社會」嗎? 是的,這是毛主席這個理論的立論依據,但我們依此進一步引申一下,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才是這個理論立論的根本依據。這個根本依據,實際決定了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的社會形態;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形態實際反映的是「什麼是科學社會主義」。

毛主席在他的《矛盾論》中,闡釋了下面的觀點:

「當馬克思、恩格斯把這事物矛盾的法則應用到社會歷史過程的研究的時候,他們看出生產力和生產關係之間的矛盾,看出剝削階級和被剝削階級之間的矛盾以及由於這些矛盾所產生的經濟基礎和政治及思想等上層建築之間的矛盾,而這些矛盾如何不可避免地會在各種不同的階級社會中,引出各種不同的社會革命。」

「馬克思把這一法則應用到資本主義社會經濟結構的研究的時候,他看出這一社會的基本矛盾在於生產的社會性和佔有制的私人性之間的矛盾。這個矛盾表現於在各別企業中的生產的有組織性和在全社會中的生產的無組織性之間的矛盾這個矛盾的階級表現則是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之間的矛盾。」

「資本主義制度所包含的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私人佔有制的矛盾,是所有有資本主義的存在和發展的各國所共有的東西,對於資本主義說來,這時矛盾的普遍性。但是資本主義的這種矛盾,乃是一般階級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上的東西,對於一般階級社會中的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矛盾說來,這是矛盾的特殊性。然而,當著馬克思把資本主義社會這一切矛盾的特殊性解剖出來之後,同時也就更進一步地、更充分地、更完全地把一般社會中這個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矛盾的普遍性闡發出來了。」

說得多好和多麼明白啊!「一般階級社會中」的「矛盾」:「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矛盾」——這實際是毋寧說人類社會的根本矛盾就是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之間的矛盾!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生產的社會化與生產資料私人佔有之間的矛盾是人類社會根本矛盾,即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之間的矛盾的特殊表現,而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則決定和反映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的社會形態!資本主義社會的主要矛盾(!)是資本主義社會基本矛盾「這個矛盾的階級表現」,即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之間的矛盾!由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與人類社會的根本矛盾構成的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則可以像馬克思那樣,從中「看出」人類其他各階級社會之間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

由毛主席闡發的馬克思主義的這個基本原理實際告訴我們:不管哪種社會的基本矛盾,只能從反映和決定這一社會制度的社會生產方式的矛盾中去尋找,都是由這一社會的生產方式的矛盾所決定的。一定社會的生產方式的矛盾性質,決定著這個社會的形態,決定著這個社會形態的根本性質和基本特徵,決定著這個社會的運動發展變化,並且推動這個社會向新的社會過渡並為新的社會所取代。

由此,我們看出:奴隸社會,主要的生產方式是奴隸主獨佔奴隸和生產資料,嚴格地講,奴隸就是沒有人身自由的生產資料,無論是「十萬維耦」的生產,還是「一百維耦」的生產,其性質都是一樣的。主要的階級,則是奴隸主階級和奴隸階級。

因此,奴隸社會的基本矛盾是:奴隸和生產資料的奴隸主獨佔制與奴隸主生產的個體化(?)之間的矛盾;主要矛盾,是奴隸主階級與奴隸階級之間的矛盾。

封建社會,主要的生產方式是地主對生產資料具有獨佔權,而農民擁有一定的人身自由。主要的階級,則是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

因此,封建社會的基本矛盾,是生產資料的地主獨佔制與地主生產的個體化之間的矛盾;主要矛盾,是地主階級與農民之間的矛盾。

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必然也是由社會主義生產方式的矛盾所決定的,並且它應當是這樣一種性質的矛盾:它必須在整個社會主義歷史階段都存在,並隨著社會主義社會的消亡而消亡;它必須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即生產關係與生產力、上層建築與經濟基礎之間的矛盾在社會主義社會歷史階段的具體表現;它必須是決定社會主義社會根本性質並把社會主義社會與資本主義社會區別開來的矛盾;它必須是社會主義社會矛盾體系中始終起支配作用並決定社會主義社會主要歷史進程和發展規律的矛盾。

在社會主義社會這個歷史階段之中,唯一具有以上四個方面特徵的社會矛盾,就是社會主義公有制同生產的社會化之間的矛盾。這一矛盾,實際是毛主席早就指出的社會主義社會「生產關係與生產力、上層建築與經濟基礎之間矛盾」的具體表現,也就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在社會主義社會的特殊表現。

其實,毛主席在他的晚年關於理論問題的重要指示中,已經將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講得比較清楚了:「總而言之,中國屬於社會主義國家。解放前跟資本主義差不多。現在還實行八級工資制,按勞分配,貨幣交換,這些跟舊社會沒有多少差別。所不同的是所有制變更了」。

毛主席又說:「我國現在實行的是商品制度,工資制度也不平等,有八級工資制,等等。這隻能在無產階級專政下加以限制。所以林彪一類如上台,搞資本主義制度很容易。因此,要多看點馬列主義的書。」

將這兩句話聯繫起來理解,就不難得出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就是社會主義商品制度即社會主義公有制與生產的社會化之間的矛盾。

這一基本矛盾,使毛主席看到,在社會主義社會裡,生產的社會化與社會主義公有制都是一個相當長的發展過程。

在這個發展過程中,一定發展水平的社會化生產必然要求與一定發展水平的公有制相適應,超前與滯后,都會阻礙和破壞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社會主義社會的社會化生產在向前發展,不會停止在一個水平上,社會主義公有制也在向前發展,不會停止在一個水平上,正是這個根本性的矛盾運動,推動著社會主義社會不斷向前發展。

因而社會主義國家的一個根本性的任務,就是要不斷地正確調整社會主義公有制與生產社會化之間的矛盾關係,堅持社會主義改革,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努力發展社會主義經濟,推動社會主義社會不斷向前發展,直至建成社會主義,實現共產主義。

這就是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歷史客觀規律。

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就是社會主義公有制與生產的社會化之間的矛盾。而走資派改革開放后的一些所謂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將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即「生產關係與生產力、上層建築與經濟基礎之間的矛盾」(一般)直接當成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特殊),這樣似乎讓走資派們篡改社會主義社會的主要矛盾就顯得順理成章、有根有據。

但這樣做註定是徒勞的,因為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從來就沒有把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與落後的生產力之間的矛盾當作任何社會形態的主要矛盾,因而也不是社會主義社會的主要矛盾。如果這就是社會主義社會的主要矛盾,並且由此可以推斷出這就是人類社會的主要矛盾,倒也省事,因為除物質極大豐富的共產主義社會外,人類社會哪個不存在這個「主要矛盾」?

人類社會自從誕生那天起,豈不就進入了千年王國?.

然而人類社會到目前為此的歷史除原始社會以外,卻是一部階級鬥爭史,從來就不是什麼千年王國,因而走資派們將社會主義社會的主要矛盾說成是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與落後的生產力之間的矛盾,在理論上是荒謬的,在實踐上是有害的。

那麼,什麼是社會主義社會的主要矛盾呢?

顯然,馬克思主義視野里的主要矛盾從來就是一個社會形態的主要階級關係。

在奴隸社會裡,奴隸與奴隸主之間的矛盾是主要矛盾。

在封建社會裡,農民與地主之間的矛盾是主要矛盾。

在資本主義社會裡,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是主要矛盾。

在社會主義社會裡,主要矛盾顯得比較複雜,但在毛澤東看來,主要矛盾仍然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反映的仍是主要的產生資產階級和保持無產階級本色之間的關係,其中一部分反映為敵對階級之間的關係即敵我之間的矛盾,而大部分反映的是人民內部的矛盾關係即人民內部之間的矛盾。

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社會主義道路與資本主義道路「兩個階級、兩條道路」的矛盾和鬥爭,就是這種階級關係的集中概括和最經典的表述。

毛主席指出:「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社會主義道路和資本主義道路的矛盾,毫無疑問,這是當前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毛主席在八屆三中全會上的講話)

同時,毛主席對兩條道路矛盾的科學內涵做了科學的詮釋,毛澤東說:「我們現在的任務跟過去不同了。過去主要是無產階級領導人民群眾反帝反封建,那個任務已經完結了。那麼,現在的主要矛盾是什麼呢?   現在是社會主義革命,革命的鋒芒是對著資產階級,同時變更小生產制度即實現合作化,主要矛盾就是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集體主義和個人主義,概括地說,就是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條道路的矛盾。」(《毛澤東選集》第五卷第457頁)

在毛主席看來,中國無產階級與民族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基本的是非對抗性的人民內部矛盾而不是對抗性的敵我矛盾,只是在民族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對無產階級的統治構成嚴重威脅的時候,才轉化為對抗性的敵我矛盾,這已為1957年的反右鬥爭所證實。

而在民族資產階級或者說資產階級作為階級被消滅之後,「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集體主義和個體主義」之間的矛盾,概括地說「就是社會主義道路和資本主義道路的矛盾」。

毛主席其實就是把集體主義的思想行為作為無產階級或社會主義的思想行為看待的,而把個人主義的思想行為則作為資產階級或資本主義的思想行為看來的,因而社會主義道路與資本主義道路的鬥爭基本的和主要的鬥爭就是堅持公有制還是私有制和意識形態領域裡的鬥爭,就是姓「公」還是姓「私」的鬥爭,「無產階級要按照自己的世界觀改造世界,資產階級也要按照自己的世界觀改造世界。」

因而社會主義就是要將這場關於《公》與《私》的所有制的鬥爭和意識形態的鬥爭進行到底,《文革》作為社會主義的一場自我革命,其根本綱領就是《斗私、批修》。

毛主席的這個論斷完全是一個馬克思主義的論斷,它從根本上揭示了社會主義的社會形態和運動發展的實質。

改革開放后,走資派們為了否定文革和毛主席的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理論,重拾了黨的八大認定的社會主義社會主要矛盾,以為中國共產黨早就有了科學正確的認識。事實不是那麼一回事,那個認識不是中國共產黨全黨的認識,而是秀才陳伯達的認識。

落後的生產力與物質文化需要之間的矛盾從來也不是人類社會的主要矛盾,當然也不是社會主義社會的主要矛盾。

第一,社會生產與社會需要之間的矛盾,根本不具備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所必須具有的四個基本條件和特徵。

第二,這個矛盾不過是社會主義社會國民經濟發展中的主要矛盾,因為這是社會主義國民經濟的主要矛盾,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也就順理成章、天經地義。

第三,這個矛盾不可能成為社會主義革命、改革的根本理論基礎和實踐的依據,因為中國共產黨不能從中邏輯地推導出社會主義社會必須進行社會主義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體制的改革。

第四,這個矛盾不可能成為中國共產黨進行工作重心轉移的理論和實踐依據,也不可能成為「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這是一個有著一定合理內核但又是蹩腳的、矛盾的基本路線——的立論基礎。

總之,走資派們提出這樣一個主要矛盾不過是為了否定而否定罷了,它可能得逞於一時,不可能欺騙於長遠,隨著改革開放中出現的一些根本性的問題,人民群眾已越來越認識到這個所謂的社會主義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一個與社會主義社會形態及基本特徵格格不入的矛盾。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其它[網路文摘]博文更多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2 08:01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