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社會主義能產生極高勞動生產率

作者:yongbing1993  於 2024-10-9 00:28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熱點雜談|已有12評論

社會主義能產生極高勞動生產率







前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在西方世界的一次研討會上說:「蘇聯是一個對西方世界構成嚴重威脅的國家。我講的不是軍事威脅。從本質上講,軍事上的威脅並不存在。我們這些國家裝備精良,包括核武器。我指的是經濟上的威脅。藉助計劃政策,加上獨特的精神上和物質上的刺激手段相結合,蘇聯的經濟發展指標很高。其國民生產總值增長率過去比我們高出一倍。如果再考慮到蘇聯豐厚的自然資源,如加以合理地運營,那麼蘇聯完全有可能將我們擠出世界市場。因此,我們一直採取行動,旨在削弱蘇聯經濟,製造其內部問題。」 

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就職宣誓時強調他反對共產主義的決心。表示絕不會放棄消滅社會主義制度這項戰略任務的,只要有機會就會把這一決心付諸實施。前美國總統布希認為共產黨即是恐怖。並聲稱:「反恐就是反共」。美西方帝國主義霸權主義首先要扼殺共產主義的是一切帝國主義的基本國策。

帝國主義之所以要《反共》?是因為社會主義制度能產生極高的勞動生產率,社會和諧發展,國家迅速強大起來。這一點早已為前蘇聯、東歐和中國的實踐所證實。

走社會主義道路的國家多了,一是縮小了帝國主義的剝削、控制空間,二是受到影響的本國人民必然會起來造反,美國的「佔領華爾街運動」就是如此。

前英國首相撒切爾看到了本階級的生存危機,認識到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矛盾是不可調和的。如何對待社會主義就是如何對待自己的命運,因此,帝國主義的對外政策首先按政治劃線,即突出政治,政治第一,政治掛帥。美國為阻止中國強大,除了「波音」、轉基因大豆、債券外,其他美國一律不賣給中國。

1956年2月起,毛澤東用一個半月時間聽取了中央34個經濟部門的工作彙報。關於十大關係的思想,就是在這個基礎上,經中央政治局幾次討論,由毛澤東概括出來的。同年4月25日,毛澤東在有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書記參加的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作關於十大關係的報告。接著,在5月2日最高國務會議的講話中,毛澤東又作了進一步闡述。

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為根本任務,是馬克思列寧主義關於科學社會主義的重要思想

無產階級在奪取政權后,要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為實現共產主義創造物質條件,這是馬克思主義的一條基本原則。

歷史唯物主義認為,物質生產力是全部社會生活的物質前提,同生產力發展一定階段相適應的生產關係的總和構成社會經濟基礎。生產力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最活躍、最革命的要素,生產力發展是衡量社會發展的帶有根本性的標準。

馬克思主義在形成初期就認為,社會主義是以生產力的巨大增長和高度發展為前提的,「如果沒有這種發展,那就只有貧困的普遍化;而在極端貧困的情況下,就必須重新開始爭取必需品的鬥爭,也就是說,全部陳腐的東西又要死灰復燃。」

《共產黨宣言》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無產階級上升為統治階級,爭得民主,並利用自己的政治統治,儘可能快地增加生產力的總量。

在談到未來共產主義時,馬克思曾經預言,社會主義在消滅剝削制度的基礎上,必然能夠創造出更高的勞動生產率,使生產力以更高的速度向前發展。

列寧在十月革命勝利后曾深刻指出,「勞動生產率,歸根到底是保證新社會制度勝利的最重要最主要的東西」,提高勞動生產率是「創造高於資本主義社會的社會經濟制度的根本任務」,強調「共產主義就是利用先進技術的、自願自覺的、聯合起來的工人所創造的較資本主義更高的勞動生產率」。

在馬克思主義創始人的理想中,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在充分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基礎上,極大提高人們的物質文化水平;生產力的發展水平,是衡量社會主義成就最重要最主要的標誌。

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則,在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問題上進行了艱辛探索

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共中央領導集體,在革命戰爭年代就明確提出,將來「在國內戰爭完結之後」,應「以經濟建設為一切任務的中心」。

在《論聯合政府》中,毛澤東指出:「中國一切政黨的政策及其實踐在中國人民中所表現的作用的好壞、大小,歸根到底,看它對於中國人民的生產力的發展是否有幫助及其幫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縛生產力的,還是解放生產力的。」

在全國解放前夕,毛澤東要求全黨,「從接管城市的第一天起,我們的眼睛就要向著這個城市生產事業的恢復和發展」,城市的其他工作都要圍繞著「生產建設這個中心工作」並為它服務;在建立了人民政權、根本上解決了土地問題的農村,中心任務「是動員一切力量恢復和發展生產事業」,「這是一切工作的重點所在」。

從新中國成立到1956年,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在繼續完成民主革命遺留任務、對生產資料私有制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同時,努力恢復和發展生產,為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而奮鬥。

中共黨的八大對國內形勢作了認真分析,作出「國內的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群眾對於物質文化生活不斷增長的需要同生產力不能滿足這種需要的矛盾」的判斷,這是非常正確的。

從1957年夏季開始,由於國內的整風反右鬥爭和國際上波匈事件的影響,黨的八屆三中全會重提「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社會主義道路和資本主義道路的矛盾」是當前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但也不影啊全國的經濟建設。

就是到1962年八屆十中全會上毛澤東提出「以階級鬥爭為綱」,也沒有忽視發展生產力,就是在「文化大革命」中也《抓革命促生產》,不會放鬆經濟建設的。在延安如此艱難困苦隨時都要戰鬥,南泥灣的工農紅軍一手拿槍一手拿鋤也沒有放鬆經濟建設的。《文革》中原子彈成功試爆,各行各業轟轟烈烈地在搞生產。走資派鄧小平土台後造謠說,從大躍進到反石到提階級鬥爭再到《文革》就停止搞經濟建沒了?完會胡說八道別有用心,目的為走資派鄧小平篡權上台而製造的謠言和謊言。試想想,在瑞金,在延安,在抗美援朝時多麼複雜下還能堅持搞好生產建設,怎麼到了建國后基本穩定下就不能政治軍事和經濟工作同時抓好。更重要的是:沒有誰能幫助中國共產黨,不抓經濟就活不成。在美西方封鎖禁運制裁之下,自己不生產如何養活十幾億人?而旦人口一直在增長。靠什麼來生存下來?

毛澤東在《論十大關係》《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等講話和文獻中,毛澤東對解放生產力問題作過很多有益的思考和探索,然後告知全黨和全國人民。毛澤東講話歷來通俗易懂,老百姓都聽得很清楚的。

毛澤東在《論十大關係》開篇說,最近幾個月,中央政治局聽了中央工業、農業、運輸業、商業、財政等三十四個部門的工作彙報,從中看到一些有關社會主義建設和社會主義改造的問題。綜合起來,一共有十個問題,也就是十大關係。

提出這十個問題,都是圍繞著一個基本方針,就是要把國內外一切積極因素調動起來,為社會主義事業服務。過去為了結束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為了人民民主革命的勝利,我們就實行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的方針。現在為了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建設社會主義國家,同樣也實行這個方針。但是,我們工作中間還有些問題需要談一談。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蘇聯方面暴露了他們在建設社會主義過程中的一些缺點和錯誤,他們走過的彎路,你還想走?過去我們就是鑒於他們的經驗教訓,少走了一些彎路,現在當然更要引以為戒。

什麼是國內外的積極因素?在國內,工人和農民是基本力量。中間勢力是可以爭取的力量。反動勢力雖是一種消極因素,但是我們仍然要作好工作,盡量爭取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在國際上,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都要團結,不中立的可以爭取為中立,反動的也可以分化和利用。總之,我們要調動一切直接的和間接的力量,為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而奮鬥。

一 重工業和輕工業、農業的關係

重工業是我國建設的重點。必須優先發展生產資料的生產,這是已經定了的。但是決不可以因此忽視生活資料尤其是糧食的生產。如果沒有足夠的糧食和其它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養活工人,還談什麼發展重工業?所以,重工業和輕工業、農業的關係,必須處理好。

在處理重工業和輕工業、農業的關係上,我們沒有犯原則性的錯誤。我們比蘇聯和一些東歐國家作得好些。像蘇聯的糧食產量長期達不到革命前最高水平的問題,像一些東歐國家由於輕重工業發展太不平衡而產生的嚴重問題,我們這裡是不存在的。他們片面地注重重工業,忽視農業和輕工業,因而市場上的貨物不夠,貨幣不穩定。我們對於農業、輕工業是比較注重的。我們一直抓了農業,發展了農業,相當地保證了發展工業所需要的糧食和原料。我們的民生日用商品比較豐富,物價和貨幣是穩定的。

二 沿海工業和內地工業的關係

我國的工業過去集中在沿海。這要改變一下。新的工業大部分應當擺在內地,使工業布局逐步平衡,並且利於備戰,這是毫無疑義的。

三 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關係

國防不可不有。現在,我們有了一定的國防力量。經過抗美援朝和幾年的整訓,我們的軍隊加強了,比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蘇聯紅軍要更強些,裝備也有所改進。我們的國防工業正在建立。自從盤古開天闢地以來,我們不曉得造飛機,造汽車,現在開始能造了。

我們現在還沒有原子彈。但是,過去我們也沒有飛機和大炮,我們是用小米加步槍打敗了日本帝國主義和蔣介石的。我們現在已經比過去強,以後還要比現在強,不但要有更多的飛機和大炮,而且還要有原子彈。

四 國家、生產單位和生產者個人的關係

國家和工廠、合作社的關係,工廠、合作社和生產者個人的關係,這兩種關係都要處理好。為此,就不能只顧一頭,必須兼顧國家、集體和個人三個方面,也就是我們過去常說的「軍民兼顧」、「公私兼顧」。鑒於蘇聯和我們自己的經驗,今後務必更好地解決這個問題。

拿工人講,工人的勞動生產率提高了,他們的勞動條件和集體福利就需要逐步有所改進。我們歷來提倡艱苦奮鬥,反對把個人物質利益看得高於一切,同時我們也歷來提倡關心群眾生活,反對不關心群眾痛癢的官僚主義。隨著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工資也需要適當調整。關於工資,最近決定增加一些,主要加在下面,加在工人方面,以便縮小上下兩方面的距離。我們的工資一般還不高,但是因為就業的人多了,因為物價低和穩,加上其它種種條件,工人的生活比過去還是有了很大改善。

五 中央和地方的關係

中央和地方的關係也是一個矛盾。解決這個矛盾,目前要注意的是,應當在鞏固中央統一領導的前提下,擴大一點地方的權力,給地方更多的獨立性,讓地方辦更多的事情。這對我們建設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比較有利。我們的國家這樣大,人口這樣多,情況這樣複雜,有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比只有一個積極性好得多。我們不能像蘇聯那樣,把什麼都集中到中央,把地方卡得死死的,一點機動權也沒有。

六 漢族和少數民族的關係

對於漢族和少數民族的關係,我們的政策是比較穩當的,是比較得到少數民族贊成的。我們著重反對大漢族主義。地方民族主義也要反對,但是那一般地不是重點。

七 黨和非黨的關係

究竟是一個黨好,還是幾個黨好?現在看來,恐怕是幾個黨好。不但過去如此,而且將來也可以如此,就是長期共存,互相監督。

八 革命和反革命的關係

反革命是什麼因素?是消極因素,破壞因素,是積極因素的反對力量。反革命可不可以轉變?當然,有些死心塌地的反革命不會轉變。但是,在我國的條件下,他們中間的大多數將來會有不同程度的轉變。由於我們採取了正確的政策,現在就有不少反革命被改造成不反革命了,有些人還做了一些有益的事。

九 是非關係

黨內黨外都要分清是非。如何對待犯了錯誤的人,這是一個重要的問題。正確的態度應當是,對於犯錯誤的同志,採取「懲前毖後,治病救人」的方針,幫助他們改正錯誤,允許他們繼續革命。

十 中國和外國的關係

我們提出向外國學習的口號,我想是提得對的。現在有些國家的領導人就不願意提,甚至不敢提這個口號。這是要有一點勇氣的,就是要把戲台上的那個架子放下來。

應當承認,每個民族都有它的長處,不然它為什麼能存在?為什麼能發展?同時,每個民族也都有它的短處。

有人以為社會主義就了不起,一點缺點也沒有了。哪有這個事?應當承認,總是有優點和缺點這兩點。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12 個評論)

回復 yongbing1993 2024-10-9 00:29
有人以為社會主義就了不起,一點缺點也沒有了。哪有這個事?應當承認,總是有優點和缺點這兩點。
回復 yongbing1993 2024-10-9 00:30
前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在西方世界的一次研討會上說:「蘇聯是一個對西方世界構成嚴重威脅的國家。我講的不是軍事威脅。從本質上講,軍事上的威脅並不存在。我們這些國家裝備精良,包括核武器。我指的是經濟上的威脅。藉助計劃政策,加上獨特的精神上和物質上的刺激手段相結合,蘇聯的經濟發展指標很高。其國民生產總值增長率過去比我們高出一倍。如果再考慮到蘇聯豐厚的自然資源,如加以合理地運營,那麼蘇聯完全有可能將我們擠出世界市場。因此,我們一直採取行動,旨在削弱蘇聯經濟,製造其內部問題。」 
回復 yongbing1993 2024-10-9 00:30
帝國主義之所以要《反共》?是因為社會主義制度能產生極高的勞動生產率,社會和諧發展,國家迅速強大起來。這一點早已為前蘇聯、東歐和中國的實踐所證實。
回復 yongbing1993 2024-10-9 00:31
走社會主義道路的國家多了,一是縮小了帝國主義的剝削、控制空間,二是受到影響的本國人民必然會起來造反,美國的「佔領華爾街運動」就是如此。
回復 yongbing1993 2024-10-9 00:31
前英國首相撒切爾看到了本階級的生存危機,認識到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矛盾是不可調和的。如何對待社會主義就是如何對待自己的命運,因此,帝國主義的對外政策首先按政治劃線,即突出政治,政治第一,政治掛帥。美國為阻止中國強大,除了「波音」、轉基因大豆、債券外,其他美國一律不賣給中國。
回復 yongbing1993 2024-10-9 00:32
1956年2月起,毛澤東用一個半月時間聽取了中央34個經濟部門的工作彙報。關於十大關係的思想,就是在這個基礎上,經中央政治局幾次討論,由毛澤東概括出來的。同年4月25日,毛澤東在有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書記參加的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作關於十大關係的報告。接著,在5月2日最高國務會議的講話中,毛澤東又作了進一步闡述。

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為根本任務,是馬克思列寧主義關於科學社會主義的重要思想
回復 yongbing1993 2024-10-9 00:33
在《論聯合政府》中,毛澤東指出:「中國一切政黨的政策及其實踐在中國人民中所表現的作用的好壞、大小,歸根到底,看它對於中國人民的生產力的發展是否有幫助及其幫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縛生產力的,還是解放生產力的。」
回復 yongbing1993 2024-10-9 00:33
在全國解放前夕,毛澤東要求全黨,「從接管城市的第一天起,我們的眼睛就要向著這個城市生產事業的恢復和發展」,城市的其他工作都要圍繞著「生產建設這個中心工作」並為它服務;在建立了人民政權、根本上解決了土地問題的農村,中心任務「是動員一切力量恢復和發展生產事業」,「這是一切工作的重點所在」。
回復 yongbing1993 2024-10-9 00:33
從新中國成立到1956年,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在繼續完成民主革命遺留任務、對生產資料私有制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同時,努力恢復和發展生產,為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而奮鬥。
回復 yongbing1993 2024-10-9 00:34
中共黨的八大對國內形勢作了認真分析,作出「國內的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群眾對於物質文化生活不斷增長的需要同生產力不能滿足這種需要的矛盾」的判斷,這是非常正確的。
回復 yongbing1993 2024-10-9 00:34
從1957年夏季開始,由於國內的整風反右鬥爭和國際上波匈事件的影響,黨的八屆三中全會重提「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社會主義道路和資本主義道路的矛盾」是當前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但也不影啊全國的經濟建設。
回復 yongbing1993 2024-10-9 00:34
就是到1962年八屆十中全會上毛澤東提出「以階級鬥爭為綱」,也沒有忽視發展生產力,就是在「文化大革命」中也《抓革命促生產》,不會放鬆經濟建設的。在延安如此艱難困苦隨時都要戰鬥,南泥灣的工農紅軍一手拿槍一手拿鋤也沒有放鬆經濟建設的。《文革》中原子彈成功試爆,各行各業轟轟烈烈地在搞生產。走資派鄧小平土台後造謠說,從大躍進到反石到提階級鬥爭再到《文革》就停止搞經濟建沒了?完會胡說八道別有用心,目的為走資派鄧小平篡權上台而製造的謠言和謊言。試想想,在瑞金,在延安,在抗美援朝時多麼複雜下還能堅持搞好生產建設,怎麼到了建國后基本穩定下就不能政治軍事和經濟工作同時抓好。更重要的是:沒有誰能幫助中國共產黨,不抓經濟就活不成。在美西方封鎖禁運制裁之下,自己不生產如何養活十幾億人?而旦人口一直在增長。靠什麼來生存下來?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30 08:3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