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共產黨領袖收到禮物都怎麼處理

作者:yongbing1993  於 2024-10-4 05:00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網路文摘

共產黨領袖收到禮物都怎麼處理







轉載《毛澤東家庭財產真相》

《環球人物》雜誌記者 劉 暢 《 環球人物 》(2008年第14期)

《 10塊金錶和31.5公斤燕窩》

吳連登「管家」的範圍,還包括管理毛主席的禮品。「外賓來訪贈送的禮品,再珍貴的主席都要交到禮品庫,從不據為己有。主席說,這些東西不是送給他的,是送給中國人民的,如果你吳連登在這個位置上,人家也會送給你的。」

這些禮品中,珍珠瑪瑙、金銀翡翠都有。「送給主席的金錶我就收過10塊,都是外賓來訪贈送的瑞士的高級貨。但這些重要的禮品,主席一律要我送到中南海禮品庫登記、備案。禮品如果要用,要打借條。」

吳連登和毛主席的禮品對賬,都是晚上主席在院子里散步時進行。「我按慣例把禮品擺在藤椅上,逐個給主席彙報。一般吃的東西主席就讓拿到食堂去賣,再把錢寄還給送禮的人。數量少就送給司機班,或是別的地方,但沒有一次是給李敏、李訥的。他的孩子偶然好奇,拿起來看一看,然後就放回去了,從沒有一個孩子要過。」

吳連登說,1945年以前,毛主席沒有手錶。重慶談判時,一下飛機,郭沫若發現了。「為了讓主席掌握好談判的時間,他就把自己的表從腕子上摘下來,主席欣然接受,這塊表一直用到1969年。表越走越慢,有一天主席說:『我這個表要拿去修修了。』我就向禮品庫借了一塊表給主席暫用,汪東興從禮品庫中拿了塊金錶,主席說:『借東西要打個借條,等表修好了再還回去。』主席借用了金錶兩個月,我就還回去了。」

吳連登還記得,幾乎每年金日成主席都會給毛主席送來幾十箱乃至上百箱的蘋果、梨和無籽西瓜,「大的西瓜重達五六十斤,也沒法退,他就讓秘書開一個名單,將水果分送中央各位領導人。」

「1964年前後,印度尼西亞掀起了迫害我國僑胞的浪潮,政府義不容辭地出面保護。僑胞們為了表達感激之情,給毛主席送來了重達31.5公斤的燕窩。那種極品燕窩,現在真是難得一見,且不說今天每斤需萬元以上,就是在當時,也得四五百元一斤。」

毛澤東毫不猶豫地指示:「把它們全部送到人民大會堂招待外國人。」秘書試探地問:「主席,是不是家裡留點?」毛澤東擺擺手,打斷了他的話:「一點不留,全部送走。」於是,31.5公斤燕窩一克不少地送到了人民大會堂。

10多后的1975年,吳連登看到年邁的毛主席咳嗽哮喘,心力漸漸衰竭,身體非常不好。他就向張耀祠提出要給毛主席增加營養,最好能弄點燕窩燉湯。「張耀祠找到了人民大會堂黨委書記劉劍,這才發現當年的燕窩尚有7兩。經汪東興批准,我打了收條才取回中南海。我每次瞞著毛主席在湯里加一點,直到他去世,他也不知道他自己終於享用了那31.5公斤燕窩中的7兩。」

吳連登大概估算了一下,他管賬期間,主席買書共花去8000元,家裡的錢一直比較緊張。

為了節約開支,毛主席的飯也是和江青以及孩子們分開的。「主席有個小灶,他對家裡人說,小灶是人民給我安排的,你們都無權享用。他的女兒都和我們一樣到中南海的食堂排隊打飯,全家一個星期團聚一次,在周六晚上。」

吳連登感慨,當毛澤東的子女很難,「主席對他們要求非常嚴格。每周末吃飯,孩子們要和爸爸交流讀書心得和對社會問題的思考,緊接著布置任務,還要讀什麼書,下個禮拜再來講。」

「毛主席還教育孩子,說在他身邊的工作人員,都是他的同事,都要叫叔叔阿姨。李訥比我大,但現在還叫我叔叔,我說快別叫了。她堅持說,『那不行,這是我爸立下的規矩,不能變。』」

在國內中國共產黨的開國元勛是怎樣對待禮物的:婉拒 付款 交公。

培養共產黨人的清廉作風應從何入手?種種根本措施之基礎,則在於思想教育與防微杜漸相結合,注意從平時的一點一滴抓起。禮物一事看似雖小,但論其本質卻蘊涵不小。在這一方面,毛澤東等開國元勛堪稱典範。無論是在艱苦卓絕的革命戰爭年代還是在建立新中國后的和平建設時期,他們一貫倡導清廉之風,始終保持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並率先垂範,身體力行,淡泊名利,甘當公僕。當禮物從四面八方紛呈而至時,他們總能頭腦清醒地果斷妥貼處置。這分明體現了他們始終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為行為準繩的崇高風範。

毛澤東:錢寄上,以後再不要向中央領導人寄贈任何物資,這是我們的黨紀所不能容許的。

1929 年2 月9 日,毛澤東、朱德、陳毅率領紅四軍主力來到江西瑞金大柏圩,住在王家祠。當晚,毛澤東和朱德正在油燈下研究作戰計劃,一名戰士進來報告說,有幾位過去飽經兵荒馬亂之苦的商人送來一包東西,留下一張紙條就走了。毛澤東等打開包一看,竟是令人眼饞的白花花的銀元,紙條上寫著:「紅軍長官尊啟:貴軍大駕光臨,有失遠迎,不勝惶恐,為表薄意,敝商號特奉上銀元四百五,敬懇收下,勿辭……」落款是大柏圩小商號鄭某、陳某和曾某。

毛澤東看后說:「這些商人把我們看成是國民黨反動派的軍隊,以為我們紅軍也會搶他們的商店,侵犯他們的利益。這都是敵人放謠言破壞的結果。我們紅軍剛開到贛南,一定要執行保護商人利益的政策,維持地方正常秩序,把革命根據地建立起來。」

於是,毛澤東、陳毅一行人提著馬燈,頂著風雪,挨家挨戶地尋訪,終於找到了送銀元的商鋪老闆。陳毅將那包銀元放到桌上說:「老闆,我們是特地給你們退禮的,這錢請收回吧!」商人惶惑不安地連忙答道:「長官,千萬別嫌少,我們可以再加點!」

毛澤東和藹地說:「老闆,這錢我們一個也不能要,請收回吧!」接著又耐心細緻地向幾位商人宣講了紅軍各項紀律和政策,用事實說明了紅軍和白軍的根本區別,使商人放下心來,高高興興地收回了銀元。

當紅軍撤離大柏圩時,當地老百姓包括那些小商人,紛紛來到村口夾道歡送。望著遠去的隊伍,人們感慨地說:「紅軍真好呵!紀律嚴明,自古未有。」

1949 年3 月,毛澤東在新中國即將成立的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強調:奪取全國革命的勝利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以後的路更長,工作更偉大,更艱苦。為此他告誡全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並提出:不祝壽、不請客、不送禮,不用人名作地名。

1953 年12 月26 日,毛澤東適值60 歲大壽。事先,老家湖南的一些親友紛紛寫信給他要求進京為他祝壽。毛澤東一概婉言謝絕。10 月4 日,毛澤東在給韶山老地下黨員毛月秋的信中說:「為了了解鄉間情況的目的,我同意你來京一行」,而不是「為了祝壽,此點要講清楚」。毛澤東在信中還囑咐毛月秋,只邀請他和另外二位親友來京,「除你們三人外,其他沒有預先約好的同志一概不要來。」還特彆強調「你們來時,不要帶任何禮物」。10 月25 日,毛澤東寫信給家住湘鄉大坪的表侄文九明說:「你有關於鄉間的意見告我,可以來京一行。」並再次提醒說:「來時不要帶任何禮物。至囑,其他的人不要來。」

新中國成立后,地方政府和人民群眾出於對偉大領袖的愛戴,曾給毛澤東送過一些禮物,這種舉動本是發自內心的平常禮數,但毛澤東總是婉拒,實在無法拒絕的就或者依價付款,或者交公。

北平和平解放后,毛澤東給86 歲高齡的著名畫家齊白石寫去一信,字裡行間充滿著敬老尊賢的謙和之情,還邀請他以無黨派民主人士身份參加新政治協商會議,共商國是。齊白石讀信后興奮不已。

為感謝毛主席的知遇之恩,1950 年國慶節前夕,齊白石從自己珍藏多年的國畫精品中,挑選出一幅立軸《鷹》和一副對聯贈給毛澤東。這兩件作品均是他多年前所作的上乘佳作。其中《鷹》作於1941 年,對聯是作於1937 年7 月的「海為龍世界,雲是鶴家鄉」。這次饋贈時,齊白石特意加上「毛澤東主席/庚寅十月齊璜」及「九九翁齊白石畫藏」的題款。同時,還把自己收藏的一方端硯、一方歙硯和自己用了近半個世紀的一方發墨快而滋潤、石質堅硬、視為傳家寶的花崗岩圓石硯贈予毛澤東。

毛澤東收下這些珍貴禮物后,很是感動,便派人給齊白石送去了取自毛澤東工資或稿費中的一筆豐厚的潤筆費,以示酬謝。

後來,毛澤東將齊白石送的這些禮物連同其他人送的許多珍貴禮品一律上交國庫,由國家有關部門統一收藏管理。

湖北省蘄春縣有一座海拔1244 米的雲丹山,山麓附近的鄭家山一帶,盛產一種被稱作「水葡萄」的優質稻米。用它做的飯潔白透亮,鬆軟可口,香味撲鼻,而且營養特別豐富。

1951 年10 月,當地農民王金龍與王金和等人一起,為感謝黨中央、毛主席並表達敬愛之情,就萌發了把優質水葡萄米當作「禮品」向毛澤東寄送的想法。人們一呼百應,紛紛找王金龍,找土改工作隊,要求把自己家裡剛剛收到手的新鮮水葡萄米寄給毛澤東。盛情難卻之下,土改工作隊答應了大家的要求,把各家拿來的水葡萄米,湊成整數寄到北京中南海,送給敬愛的領袖毛澤東。

50 斤水葡萄米寄出后的第46 天,王金龍到武漢參加湖北省各界人民代表會議。會議期間,湖北省領導張體學找到他說:「你們寄給毛主席的水葡萄米,毛主席收到了。毛主席委託中央辦公廳給你們寄來了錢和信。」說著就把錢和信交給王金龍。王金龍收下了信,可說什麼也不肯收錢,他著急地說:「沒有共產黨、毛主席就沒有我們窮苦農民的今天,他老人家吃這麼一點我們自產的大米還要付錢?不行不行,這錢我不能收,鄭家山人都不會收。」當時毛澤東像剛剛發行,還遠未傳至縣城。張體學見王金龍堅持不肯收下毛澤東寄來的米錢,就用這筆錢買了一大包領袖像交給王金龍,王金龍只好遵命,喜滋滋地收下了這份貴重禮物。

王金龍開完會回鄉后先到了王金和家,迫不及待地一古腦兒講述了毛澤東委託中央辦公廳寄款複信的事。王金和高興得像孩子一樣合不攏嘴,拿起毛主席像翻山越嶺送到鄭家山家家戶戶。鄭家山人高高興興地把毛主席像端端正正地掛在堂屋牆上,並奔走相告:「毛主席來到我們家啦!毛主席來到我們家啦!」

翌日,鄭家山召開群眾大會,王金和宣讀了毛主席委託中央辦公廳的回信:「……錢寄上,以後再不要向中央領導人寄贈任何物資,這是我們的黨紀所不能容許的。」

建國初,毛澤東對西藏問題特別關注。每次達賴、班禪來京,毛澤東總在頤年堂會見他們。有一次,西藏頭面人物託人送來一塊金錶,那表看上去金光閃閃,拿在手上沉甸甸的,含金量很高。

工作人員收下金錶后,想要毛澤東把金錶戴上,好讓他把原來的舊錶淘汰掉。

可是,毛澤東對金錶毫無興趣,吩咐工作人員說:「不換,明天就把這塊表上繳特會室去。」特會室是專為中央領導同志管理經濟的,也管禮品。

第二天,工作人員就遵命把這塊金錶上繳到特會室了。

1959 年9 月,毛澤東又收到一份寄自湖北鄂城縣靈泉寺住持融廣之手的禮物東坡餅。融廣為報答共產黨對被戰亂所毀壞的該寺廟多次整修之恩,授命寺僧用最好的原料,採用傳統工藝,精心製作了12 個當地名吃東坡餅,同時請鄂城縣京劇團的同志代寫一封書信,寄給毛澤東。

不久,毛澤東委託中共中央辦公廳給靈泉寺寫了回信,大意是

寺僧親手精製的東坡餅已收到,現寄來東坡餅款,並向你們表示感謝。中共中央早有明確規定,禁止任何集體或個人向中央領導贈送禮物,希望今後不要再寄。

10 月份,融廣住持收到中央辦公廳的信件后,立即組織全寺僧尼傳閱,並激動地對大家說:「毛主席如此廉潔,老衲佩服,佩服!」

此後,融廣親自將此信件用鏡框嵌好掛在廟中大堂的右側牆壁上,表達對黨中央和毛主席的崇敬之情。

1959 年廬山會議期間,毛澤東耳聞自己身邊的工作人員收了地方一些諸如水果、茶葉、絲綢等土特產後,十分生氣。當天,他就將跟隨他長征、時任江西省副省長的汪東興召上廬山,指示道:你回來吧,主管第一辦公室,你回來的第一件事就是整風!汪東興回到中南海后,通過調查研究、批評和自我批評,摸清收受土特產的具體情況,形成一份材料呈報毛澤東處置。毛澤東對身邊工作人員說:「我的話你們就是不聽,遇到暫時困難都過不去,脫離了群眾,你們還是回到人民群眾中去吧!」不久,在汪東興的主持下,大刀闊斧地進行了人員調整。對情節較嚴重者,毛澤東不管這個人在他身邊工作多年,仍果斷決定將其調離中南海,另行分配工作。同時,為了挽回造成的不良影響,毛澤東還決定:凡是他身邊的工作人員收受的土特產,一律作價從他的稿費中向有關省、市退賠,共計3 萬多元。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3 00:4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