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產黨》能不能徹底被消天掉
具體地講,中國《共產黨》能不能徹底被消天掉?難!
反《共產主義》消滅《共產黨》這個話題,是從《馬克思主義》誕生時起,《共產主義》的理想一直被資產階級右派們列為反對名單上的第一位。《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之日起,就被資產玠級右派和蔣介石國民黨列為消滅名單的榜首。反《共產主義》消滅《共產黨》的工程也己進行了幾百年了,何時完工,目前似乎看不到完工的跡象。
但在反《共產主義》消滅《共產黨》的巨大工程中,不斷地有反《共產主義》消滅《共產黨》的新生力量的加入。尤其是一些出生於低層工人或農民家庭的後代們,他們出生於新中國,生長在紅旗下,受教育於走資派時代,深受「考上大學改變命運「,「讀書當官獲取名利「等的人生價值觀的潛移默化,在大學畢業后又出國留學接受資本主義的教育后,樹立了「絕對精緻的利己主義「世界觀,在資本主義社會裡混跡於上層精英圈內,自然扛起了反《共產主義》消滅《共產黨》的重任。
那時代中國的知識分子中的先進分子們為了要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作出了巨大努力,他們通過出版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著述、利用報刊宣傳馬克思主義、成立「馬克思學說研究會」等學習研究革命理論,在很短時間內基本掌握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明確了無產階級政黨的指導思想、性質和組織原則,為創建《中國共產黨》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礎和理論基礎。
從1920年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成立到1922年中共二大召開,中國共產黨人作了大量艱苦的工作,通過翻譯出版馬列著作,創辦報刊介紹馬列著作等形式,使馬克思主義迅速在中國傳播開來。在這個過程中,中國共產黨人通過學習、宣傳和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為中國共產黨的創建奠定了一定的理論基礎。
中國的先進分子很早就認識到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要性。從1918年李大釗發表《我的馬克思主義觀》一文開始,中國共產主義者就一直在不懈地進行革命理論的探求。1920年初,南陳北李相約建黨后,中國的先進分子便逐漸開始有組織地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研究和宣傳工作,到1922年黨的二大召開時,共產黨在翻譯出版馬克思主義理論原著和介紹馬克思主義的書籍、利用報刊宣傳馬克思主義,以及成立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組織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
1920年初,陳獨秀從北京到上海后,即開始從事創建中國共產黨的工作。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成立了專門的宣傳報道部和出版部,開始有計劃、有組織地翻譯、編輯和出版馬克思主義的著作,介紹、解讀馬克思主義的書籍。1920年6月7日,上海《民國日報》刊登了「社會經濟叢書第一期出版預告」,其中刊登的即將出版的書籍有:《共產黨宣言》、《社會主義倫理學》、《資本論解說》、《社會經濟的基礎》、《布爾色維克底俄國》、《社會主義運動史》等,這些都是由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負責翻譯和出版的。
1920年11月,《共產黨》創刊號以《列寧的著作一覽表》的形式,集中介紹了列寧的19種重要著作。它們是:《俄羅斯的社會民主黨問題》、《俄羅斯的資本制度發達史》、《經濟的剳記和論文》、《要做什麼》、《告貧乏的農民》、《進一步退兩步》、《民主革命中的社會主義民主工黨兩個政策》、《社會民主實業史略的大綱》、《解散舊國會和無產階級的目的》、《1905年至7年俄羅斯第一次革命中的俄國社會民主的大綱》、《經驗批評主義的唯物哲學》、《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末日》、《俄國的政黨和無產階級的目的》、《論進行方法的文書》、《革命的教訓》、《農業中資本發達律的新論據》、《國家與革命》、《蘇維埃政府的要圖》、《無產階級的革命與靠斯基漢奸》(即《無產階級革命與叛徒考茨基》的最初翻譯——筆者注)。1921年7月,李大釗在《新青年》第9卷第3號上發表《俄羅斯革命的過去及現在》時,將上述列寧的著作再次予以推薦。
1921年6月下旬,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又準備出版《新時代叢書》。到1922年,出版有《社會主義與進化論》、《馬克思主義和達爾文主義》、《馬克思學說概要》等書。
中共一大之後,集中譯介馬克思主義著述即成為黨的工作的重點之一。在1921年9月出版的《新青年》第9卷第5號上,刊登了一篇《人民出版社通告》。這個通告中提出的龐大的出版計劃,即便是在今天,也令人感到驚訝。《通告》說,人民出版社計劃出版馬克思全書、列寧全書、康民尼斯特(即共產主義者)叢書和其他9種書。具體是:
馬克思全書共15種:(1)《馬克思傳》(王仁編)、(2)《工錢勞動與資本》(袁湘譯)、(3)《價值價格與利潤》(李定譯)、(4)《哥達綱領批評》(李立譯)、(5)《共產黨宣言》(陳佛突譯)、(6)《法蘭西內戰》(孔劍明譯)、(7)《資本論》(李漱石譯)、(8)《剩餘價值論》(劉英譯)、(9)《經濟學批評》(李漱石譯)、(10)《革命與反革命》(李漱石譯)、(11)《自由貿易論》(吳智譯)、(12)《神聖家族》(錢潤譯)、(13)《哲學之貧困》(黃式遵譯)、(14)《猶太人問題》(胡琰譯)、(15)《歷史法學派之哲學的宣言》(張九思譯)。
「列寧全書」共14種:(1)《列寧傳》(張亮譯)、(2)《國家與革命》(康明烈譯)、(3)《勞農會之建設》(李立譯)、(4)《無產階級革命》(張空明譯)、(5)《現在的重要工作》(成則人譯)、(6)《勞工專政與憲法會議選舉》(成則人譯)、(7)《討論進行計劃書》(成則人譯)、(8)《寫給美國工人的一封信》(孔劍明譯)、(9)《勞農政府之成功與困難》(李墨耕譯)、(10)《共產主義左派幼稚病》(張空明譯)、(11)《蘇共中央:資本主義的末局》(羅慕敢譯)、(12)《第二國際之崩壞》(孔劍明譯)、(13)《共產黨星期六》(王崇譯)、(14)《列寧文集》(孔劍明譯)。
「康民尼斯特叢書」11種:(1)《共產黨計劃》(布哈林著,張空明譯)、(2)《俄國共產黨黨綱》(張西望譯)、(3)《共產主義與無政府主義》(布哈林著,彭成譯)、(4)《世界革命計劃》(胡友仁譯)、(5)《共產主義入門》(布哈林著,羅雄譯)、(6)《共產主義》(鮑爾著,張松嚴譯)、(7)《創造的革命》(鮑爾著,李又新譯)、(8)《到權利之路》(柯祖基①今譯為「考茨基」,以下同。著,孔劍明譯)、(9)《第三國際議案及宣言》(成則人譯)、(10)《共產主義與恐怖主義》(托洛茨基著,羅慕敢譯)、(11)《國際勞動運動中之重要時事問題》(李墨耕譯)。
計劃出版其他書籍9種:(1)《馬克思學說理論的體系》(布丹著,李立譯)、(2)《空想的與學科的社會主義》(恩格斯著,陳佛突譯)、(3)《倫理與唯物史觀》(柯祖基著,張世福譯)、(4)《簡易經濟學》(阿卜列特著,張空明譯)、(5)《多數黨底理論》(波斯格特著,康明烈譯)、(6)《俄國革命紀實》(托洛茨基著,周詮譯)、(7)《多數黨與世界和平》(托洛茨基著,周詮譯)、(8)《馬克思經濟學》(溫特曼著,楊壽譯)、(9)《家庭之起源》(伯伯爾著,張空明譯)。
除了直接翻譯馬克思主義的著述外,中國先進分子還利用有限的資料,自己編書著書,介紹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理論。如邵飄萍編著的《綜合研究各國社會思潮》(商務印書館,1920年4月);邵飄萍著《新俄國之研究》(日本東瀛編譯社1920年8月);飄萍、吉人合著:《失業者問題》(泰東圖書局,1920年11月);田誠(陳獨秀)著:《共產主義與智識階級》(漢口印,1921年6月);施光亮編:《勞動運動史》(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印,1922年4月);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編:《馬克思紀念冊》(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印,1922年5月),等。
可以看出,中國的先進分子在創建中國共產黨的過程中,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渴求程度和譯介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熱情,在黨的90年的歷史上都是不多見的。這期間,由於各種原因,其出版計劃並沒有全部完成,但絕不止有人說的只有20種。據石川禎浩先生著《中國共產黨成立史》介紹,目前尚能看到的1920年8月至1922年6月由中國共產主義者翻譯或編譯並正式出版的馬克思主義類圖書,仍有37種之多。
中國先進分子在創建中國共產黨的過程中,將利用報刊發表文章,作為掌握馬克思主義和宣傳馬克思主義的重要途徑。1920年8月,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創辦了通俗的工人刊物《勞動界》;9月,將《新青年》改組為中國共產黨上海發起組的機關刊物;11月7日,創辦了半公開性質的機關刊物《共產黨》月刊。同期,北京共產黨早期組織創辦了《勞動音》,廣東共產黨早期組織創辦了《勞動者》、《勞動與婦女》等。與此同時,先進分子還把一些報紙的副刊辦成傳播新思想的園地,如《晨報》副刊,《民國日報》的「覺悟」、《時事新報》的「學燈」、《京報》副刊等。
以《晨報》副刊為例。1920年5月,它開闢了「馬克思研究」專欄。5月5日,為紀念馬克思誕辰101周年,它譯載了日本人河上肇的《馬克思的唯物史觀》一文。從5月9日至6月1日,「馬克思研究」專欄連載了馬克思的重要著作《雇傭勞動與資本》的中譯文。6月3日至11月1日,又連載柯祖基《馬氏資本論釋義》的中譯文。
此外,中國先進分子利用這些報刊,發表了大量宣傳馬克思主義的文章。據不完全統計,從1920年5月至1922年6月,陳獨秀在報刊上發表隨感錄26篇,發表論文25篇。
中國先進分子利用這些報刊宣傳馬克思主義,介紹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和工人運動的經驗,介紹馬克思主義同無政府主義、社會改良主義所進行的鬥爭,為中國共產黨的創建作了思想和理論的準備。
為了把對馬克思主義的學習引向深入,更系統準確地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各地共產黨早期組織先後成立了「馬克思學說研究會」等類型的組織,開始有組織地學習和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
以北京為例。在李大釗指導下,經過長時間秘密醞釀,1920年3月,北京大學成立了「馬克斯學說研究會」,這也是我國最早出現的、有組織有計劃研究和宣傳馬克思主義的革命團體。今天,北大圖書館還保存著當年馬克思學說研究會讀過的8本德文原版馬列文獻。它們是:《偉大的創舉》(列寧);《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左派幼稚病》(列寧);《反對改良主義》(蔡特金和瓦勒齊);《共產主義在波蘭》(布蘭特和瓦勒齊);《無產階級革命中共產黨的作用》(季諾維也夫);《在德國十二天》(季諾維也夫);《舊目標,新道路》(季諾維也夫);《法國工人運動問題和共產國際》(托洛茨基)。
當時在李大釗推動下,北京大學出現了多個學習、研究馬克思主義的團體;史學系、政治學系、經濟系等課堂上,也開出了馬克思主義理論課和現實性很強的社會科學課程,如「唯物史觀研究」、「工人的國際運動」、「社會主義史」、「社會主義的將來」、「社會主義與社會運動」、「勞農政府」、「中國勞工現況與現代各國勞工組織之比較觀」、「現代各國之社會黨」、「現代普選運動」、「人種問題」等等。
中國早期馬克思主義者通過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研究和宣傳,基本掌握了馬克思主義的主要理論,如唯物史觀、剩餘價值、階級鬥爭、無產階級專政,等等,從而明確了無產階級政黨的指導思想、性質和組織原則,為創建中國共產黨奠定了非常重要的思想基礎和理論基礎,保證了中國共產黨從一開始就是一個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堅持科學社會主義方向和無產階級專政、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的無產階級革命政黨。
首先,明確了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早期共產黨人是在對馬克思主義的學習和研究中,在同各種非馬克思主義的鬥爭中,開始逐漸認識和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而共產黨人一旦了解和掌握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便用來作為鬥爭的武器,用來指導自己的行動。
其次,明確了中國共產黨的性質。中國早期馬克思主義者認為,社會主義是用以代替私有制度、資本制度的一種新的社會組織,是中國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要實現這個新組織,首先要推倒現政權及其軍隊,重建勞動者的政府,「這種急進的、全部的、徹底的改造就叫作『革命』。
再次,明確了中國共產黨的組織原則。由於早期共產黨人較系統地掌握了馬克思主義建黨理論,並以列寧領導的布爾什維克為榜樣,從而使黨在創建之時就確立了民主集中制原則和嚴格的組織紀律,有效地保持和增強了黨的戰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