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是誰感賦毛澤東《沁園春·雪》

作者:yongbing1993  於 2024-9-18 09:08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熱點雜談

是誰感賦毛澤東《沁園春·雪》







《反共的華人謠言之七:造謠毛澤東《沁園春·雪》是柳亞子代寫的》

是《柳亞子》先生感賦毛澤東《沁園春·雪》。是民國時代的一批舞文弄墨、吟詩賦詞的文人在讚美:毛澤東的文采令無數人傾倒折服。

《柳亞子》是誰?《柳亞子》是中國近現代政治家、民主人士、詩人。1903年參加中國教育會,后入同盟會和光復會。 1905年創辦《復報》,1909年創辦南社,1914年至1918年任南社主任,曾與宋慶齡、何香凝等從事抗日民主活動,他還曾任孫中山總統府秘書,中國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上海通志館館長,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常務委員兼監察委員會主席、三民主義同志聯合會中央常務理事,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執行委員。 1949年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此後任政務院文教委員、華東行政委員會副主席、中央文史館副館長。這樣的資歷還不夠評價毛澤東《沁園春·雪》?

1935年10月,紅軍完成長征,勝利到達陝北。1936年1月26日,毛澤東親自率軍渡過黃河,到達華北前線對日作戰。2月5日清晨,部隊來到陝西清澗縣高傑村袁家溝休整。這地方飄了幾天的鵝毛大雪,看到雄渾壯觀的北國雪景,觸發了毛主席的詩興。2月7日,毛主席揮筆疾書,寫下了氣吞山河的詞作。

自從1936年2月,毛主席一氣呵成,創作了《沁園春·雪》,一直到1945年11月14日發表,漫長的9年,很少人知道毛主席寫了這首詞。毛主席認為,古詩詞格律要求太嚴,限制人的靈性,怕對青年人影響不好。所以,一直沒有公開。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抗日戰爭取得勝利。蔣介石想搞一黨專政,搞個人獨裁,另一方面,又假惺惺地向延安連續發出三封電報,邀請毛主席到重慶談判。

為了戳穿國民黨反動派「假和平、真內戰」的陰謀,毛主席於1945年8月28日飛抵重慶與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當局進行和平談判。在重慶談判期間,毛澤東多次會見著名愛國人士,闡述共產黨的和平主張,受到歡迎。

9月6日,毛澤東在周恩來、王若飛的陪同下訪問柳亞子。應柳亞子的請求,將自己寫的《七律·長征》送給他。10月4日,毛澤東寫信致柳亞子,使柳亞子「感發興起」,隨之作詩一首。兩日後,柳亞子又「以詩代柬」,將「感賦二首」送毛澤東。

接到柳詩的第二天,毛澤東把自己於1936年2月寫的那首《沁園春·雪》重新抄錄后,贈送給柳亞子。

柳亞子得了這首詞后,許多人爭相傳抄傳誦,民間有多種版本流傳,有的少了幾個短句,有的多了幾個字,人們樂此不疲。因為報上還沒有刊載,只能私下傳抄。

重慶的民營報紙《新民報》有個編輯意外地得到毛主席詠雪詞,展讀之後,興奮極了。1945年11月14日,《新民報·晚刊》率先發表了毛澤東的這首《沁園春·雪》。這是詠雪詞首次公開發表,因為發了偉人毛主席的詞,報紙負責人遭到國民黨的申斥和警告。

詠雪詞發表時,毛澤東已經離開重慶返回延安,毛澤東的《沁園春·雪》公開發表,可謂「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蔣介石自然不會甘心,自己充當總導演,要求國民黨中央宣傳部召開會議,通知各地黨部,要求會吟詩作詞者,每人都寫上幾首詠雪詞,挑精彩的發表,企圖把《沁園春·雪》的磅礴氣勢比下去。國民黨御用文人搜腸刮肚、絞盡腦汁,費盡九牛二虎之力,也寫不出佳作。

《沁園春·雪》詞作在山城流傳,轟動一時。眾人慨嘆:毛主席不僅能帶兵打仗,還會舞文弄墨、吟詩賦詞。毛主席的文采令無數人傾倒折服。

毛澤東作了注,說「略輸文采」云云,都是「批判二千年封建主義的一個反動側面」,並且解釋說,「只能如是,須知這是寫詩啊!難道可以謾罵這一些人們嗎?」,「風流人物」則明確指示:「是指無產階級。」(《毛澤東詩詞選》,人民文學出版社1986年版)這是具有權威性的解釋。

1945年8月28日上午11時許,毛澤東肩負著民族的希望,同周恩來、王若飛,在蔣介石的代表張治中、美國駐華大使赫爾利的陪同下,來到延安機場,乘飛機前往重慶。……
  
毛澤東的到來,轟動了山城,成千上萬人為他的棄個人安危而不顧感動得熱淚盈眶,蔣介石卻措手不及。艱難談判的外圍,擁簇著無數關切的人們。沒有人能預見到,這次毛澤東的重慶之行,竟激起了詩壇的軒然大波。9月6日,毛澤東拜訪了第一次國共合作時即結識的老朋友柳亞子。柳欣喜異常,贈詩一首:
  
  闊別羊城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
  彌天大勇誠能格,遍地勞民亂倘休。
  霖雨蒼生新建國,雲雷青史舊同舟。
  中山卡爾雙源合,一笑崑崙頂上頭。
  
柳亞子向毛澤東索要詩作,10月7日,毛澤東在紅岩村手書舊作贈送給他,便是那首著名的《沁園春·雪》。

柳亞子得到毛澤東的題贈后,不勝讚歎,深感毛氏「為中國有詞以來第一作手,雖蘇、辛猶未能抗手,況餘子乎?」

因而忍不住「效顰技癢」,次韻相和。

同時,他還特意邀來親朋好友,一齊欣賞,使這首詞被人們輾轉傳抄,不脛而走,很快轟動了重慶山城。

後來,在重慶《新晚報晚刊》做副刊編輯的吳祖光讀到這首詞,當即將其於11月14日公開發表,並在詞后按語如下:「毛潤之氏能詩詞似鮮為人知。客有抄得其《沁園春?雪》一詞者,風調獨絕,文情並茂,而氣魄之大乃不可及。據毛氏自稱則遊戲之作,殊不足青年法,尤不足為外人道也。」其心中難以掩飾的推崇、讚許之意,溢於言表。它實際上已經成了共產黨人寬廣胸懷、高尚情操、及遠大志向的一種象徵,讓主張進步的人們由衷感奮,雀躍不已,同時也使反動派惶恐異常,手足無措。它的發表出人意料地釀成了重慶文化界乃至政界的一場詩壇大辯論。 

蔣介石看到此詞,起先是不信。蔣介石並非純是一介武夫,當年也曾作過詩。雖然蔣介石當時還是革命陣營中的一分,但他的這首詩實在令人不敢恭維。兩相比較,高下自在人心。

蔣介石派部下打聽到毛詩獲眾口稱讚,大為光火。他向陳布雷徵詢看法,陳氏由衷欽佩,如實相告:「氣勢磅礴,氣吞山河,可稱蓋世之精品。」這更加劇了蔣介石的焦躁。

蔣介石大發雷霆,下令組織易君左等一批國民黨御用文人對這首詞群起圍攻,大肆發難,連篇累牘地辱罵毛澤東野心勃勃,詞中比擬帝王,「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是想當帝王稱王稱霸。 

蔣介石的這種作法理所當然地遭到進步文化界義正詞嚴的揭露和駁斥。重慶的郭沫若、柳亞子,延安的黃齊生、晉察冀的鄧拓等人,雖處於不同地域,但都不約而同地對毛澤東的這首詞進行正確詮釋和熱情讚揚,批駁了國民黨御用文人的淺薄無知和用心險惡,以為此詞「豪情蓋世,雄風浩蕩」,「妙句拈來著眼高」。如此一辯一駁,讓更多的人領悟了《沁園春·雪》的深意,就連國民黨政府內的某些官員也發自內心地承認毛澤東此詞實為「千古絕唱」。

王若飛將重慶一些御用報刊攻擊《沁園春·雪》的詞章和柳亞子的和詞收集起來,於12月寄往延安。

毛澤東閱后,一笑置之,轉寄給黃齊生說:「其中國民黨罵人之作,鴉鳴蟬噪,可以噴飯。」(《毛澤東書信選集》,中央文獻出版社1983年版第264頁)

蔣介石國民黨「批」既不成,又想出「比」的一招,希圖組織人馬寫出比毛澤東更好的詞,把共產黨人的氣勢壓下去。於是,國民黨宣傳部通知各地、各級黨部,要求會吟詩作詞者,每人都寫幾首《沁園春》,準備從中選出意境、氣勢和文筆都能超過毛澤東的。

可是,徵集上來的詞作雖多,奈何均為平庸之作,儘管後來他們又在重慶、上海拉了幾位「高手」湊數,終因成績平平,拿不出手。

後來台灣一位叫孟絕子的政論家,在談到這件事時,不留情面地說:「可惜,國民黨徒雖多,但多的只是會抓人、關人、殺人、撈錢的特務貪官,是只會寫寫黨八股的腐孺酸丁級的奴才文官和奴才學者。

結果『毛澤東級』的《沁園春》一直到逃離大陸時,國民黨連一首還沒有寫出來。

蔣介石國民黨的不自量力,正如陳毅在《斥國民黨御用文人》詞中所說:正是「燕處危巢,鴻飛寥廓,方寸藎樓怎比高?」「比」又自取其辱,最後,國民黨終於不得不使出他們慣用的無賴招數——造謠,說毛澤東是「草寇」、「不學術」,他的《沁園春·雪》一詞為柳亞子代筆等云云。

這《謠言》,從民國時代一直延續到今天,早已不攻自破。何況還有香港學人黃霑在1993年的考證呢!那位居停香港同樣也以歌詞名世的學者經過對毛詞與柳詞的反覆比較,認為柳亞子和詞「氣魄氣韻,思想意境都大大不及毛澤東原詞」,因而斷言:「毛澤東詞,不可能由柳亞子代筆,柳亞子寫不出毛的氣魄,儘管柳先生自己的確自視甚高。」這真是一件發人深省的文字公案。

然而到了今日,蔣介石國民黨的一些徒子徒孫能比他們的祖父輩自律些嗎?不知幾斤幾兩,不自量力,有「高手「嗎?

《國民黨罵人之作,鴉鳴蟬噪,可以噴飯。》

《燕處危巢,鴻飛寥廓,方寸藎樓怎比高?》《又自取其辱》

《國民黨終於不得不使出他們慣用的無賴招數——造謠》。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2 17:4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