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謠言》總有一天會真相大白的
吳連登:《毛澤東稿費的準確數額是124萬元》
「有關毛主席稿費的事,我也聽說了,一些報刊搞得風風雨雨,說什麼:毛主席的稿費高達一億三千多萬元。這太離譜了。據我所知,毛主席的稿費肯定沒有這麼多。我記得是120多萬元,具體的數字可以到中辦特會室去查。」汪東興說罷,徵詢地看了看吳連登。
吳連登接過汪東興的話茬,說:「自從一些媒體出現了『億元稿費』的謠言后,我們在毛主席身邊工作的人員都很氣憤。毛主席也是人,也應享有人的尊嚴和權利,不能這樣子任人怎麼糟踏就怎麼糟踏,覺得有必要將我們了解的事實公佈於眾。為此,我專門找到現在已經82歲的鄭長秋同志。汪主任,您比我了解,鄭長秋從1952年9月直到1986年離休時,一直在中央辦公廳專職負責毛主席和中共中央的特別財務(出納為老紅軍戰士鍾子山,專職保存財務票據),對毛主席稿費的收入、支出及究竟有多少,最有發言權。
他十分明確地向吳連登做出以下介紹和證實: 「毛主席的全部稿費,到他老人家1976年9月逝世為止,共計為124萬元人民幣。這個數字肯定是準確的。1976年10月初,東興主任到毛家灣檢查毛主席遺體的保護,順便到「毛著」編委會看望同志們時,還指示過,要把毛主席的稿費124萬多萬人民幣用在出版毛主席著作上,並交待要把編委會人員的生活搞好。後來沒有動用毛主席的稿費。
「記得是到了1983年底,毛主席的全部稿費為157萬多元。原因是存款利息上調了,稿費比原來多出33萬。當時,東興同志對毛主席的稿費管理得非常嚴格,從來沒有亂批過一分錢。
「當時,毛主席的稿費主要用於當年資助過中國革命的黨外民主人士。毛主席每年都給章士釗、王季范各2千元,分上、下半年兩次。給王季范的那一份,幾乎都是王海蓉來取。遠在湖南的毛家親屬然而來京看望毛主席,也是從毛主席的稿費中開支食、住、行和看病等費用。如毛澤連等。還有,不定期地給老家親戚寄點錢,數額非常有限,緊緊是作為解決臨時困難之需。再就是主席家裡因工資不夠的部分,也會從稿費中解決,以貼補家用。但是,毛澤東對稿費的使用是很嚴格的,要由吳連登向他老人家寫出報告,經他老人家親自批示同意后,才能從由中辦特會室掌管的毛澤東的稿費中提出少量費用。
「1974年,經毛主席批示,分別給賀子珍、江青、李敏、李訥各8千元,作為生活補貼之用。當時,賀子珍在301醫院住院,我把8千元送給她時,好感動。他說:『這錢就放在你那裡,我需要開支的時候再取』。後來,我幾乎每周都去一次301醫院,總不見她要買點什麼,就給她買了半導體收音機、錄音機和錄音帶。賀子珍在住院期間花了不足4千元。我就將剩下的3千餘元送給她。她再三推辭,堅決不要。最後只得放回毛主席的稿費中。
「1972年,作為毛主席那裡的備用金,張玉鳳曾從中辦特會室取走2萬元。但是,這筆錢一直沒有動用過。後來,張玉鳳將這兩萬元原封不動地退回了特會室。
吳連登還向汪東興彙報了鄭長秋披露的一件事:
1972年的一天,身著軍裝的張玉鳳坐著華沙轎車來到中辦特會室,說明主席處、其實是江青心血來潮,需要8千元特用,還要嶄新的大票(當時最大的票面額為10元一張)。特會室哪有這麼多的新票、大票?鄭長秋對她說:「我們一道去銀行取吧。」
在西單一家工商銀行,鄭長秋自報家門:「我是中辦特會室的財務,名叫鄭長秋。鄭長秋?噢,知道知道,通過不少電話,中辦特會室有這麼個人。但從來沒有見過面,今天怎麼帶著一位年輕漂亮的女軍人?
當時是一種什麼政治氛圍?階級鬥爭要年年講,月月講,天天講。銀行領導覺得情況異常,穩住,先穩住他兩,連忙解釋道:「我們行現在沒有這麼多的新票,要到庫里去提。請二位稍等。」說著話,已經把他兩請到客廳里,又是敬煙又是泡茶的招待起來。
緊接著,一個電話打到了中辦政治部查詢有關情況,待得到「不知道」的回復后,又撥通了汪東興的秘書孫守明這才真相大白。而此時,鄭長秋和張玉鳳已經在這家銀行被客客氣氣「軟禁」來兩個小時。
可見,當時要取出毛澤東的稿費並非易事。
「文革出版的」毛著數以億冊記,但毛澤東沒有拿過國內一分錢稿費
汪東興嚴正指出:「10年文化大革命出版的《毛澤東選集》、《毛主席語錄》、《毛澤東詩詞》等數以億冊計。但是,毛澤東沒有拿過國內一分錢稿費。現在竟有人造謠說,毛主席搞特權,以權謀私,在文化大革命中拿了多少多少稿費。這些人詆毀毛主席真是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吳連登補充道:「網上現在有人說,毛澤東當時有一億多稿費,說是『文革』中,全國都沒有稿費了,就他一人還有稿費?毛主席在『文革』中也沒有稿費。毛主席有脾氣,決不摸錢,他的這些錢,我們比他自己還清楚。但是,在國際上還是有稿費制度的,那時的社會主義國家,尤其是廣大的第三世界,翻譯出版了很多毛主席著作,經常給毛主席匯稿費過來。對於朝鮮、阿爾巴尼亞等國匯來的稿費,毛主席曾讓辦公廳一一匯回去,多數是東興主任經辦。」
鄭長秋也向吳連登指示:「文革中,毛主席出版的著作都沒有稿費。這期間,我所在的特會室沒有收過毛主席的任何稿費。」
無獨有偶。有家雜誌在羅列了10年文革出版了多少多少冊「毛著」后,煞有介事地說什麼:
「1967年3月,國務院提出了關於《毛澤東選集》、《毛主席文選》、《毛澤東詩詞》稿費的計算標準的建議:《毛澤東選集》(1-4卷)平裝書、精裝本每套稿費1角:《毛主席文選》稿費每本2分5厘;《毛澤東詩詞》每本稿費3分;毛澤東著作單行本,不是新發表的,暫不加稿酬。最後,這一建議送毛澤東本人審閱,毛澤東作了批示:還是以過去標準為宜,一些提議不合實際。」「後來,還是按國務院擬定的標準,並允許各省、地區可以不同,有一定的差異。《毛澤東詩詞》的稿酬,統一提升到每本5分(當時《毛澤東詩詞》每本售價為1角5分)。」
汪東興、吳連登對此表示:「這是有些人的胡說八道。毛主席一生痛恨腐敗、反對特權。文革中已經明確取消了稿酬,他不會也不可能一個人搞特權,接收那樣天文數字的稿費!」
汪東興接著說:「不要說什麼毛主席有」『億元稿費』,就是100多萬,他老人家就覺得太多太多了,還責怪過我。記得有一次,毛主席問我:『這個稿費,你怎麼越搞越多呀?』我說:『不是我搞多了,是你沒有怎麼開支,每年又有利息,當然就越來越多了。』大家想想,毛主席能容許自己有那麼多的稿費?」
更加讓人大開眼界的是:這家雜誌造謠到了多數人的頭上。說什麼:「1976年12月底,汪東興在清查毛澤東私人財產時發現,毛澤東存放在中國人民銀行總行的稿費累計存款為7582萬餘元,是用『中共中央中南海第一黨小組』的名義開戶的。據汪東興所述:毛澤東稿費累計多少,以什麼名義存放,當時只有周恩來、汪東興、張玉鳳知道。」另外,毛澤東以個人姓名在中國人民銀行中南海支行開設的戶頭,賬上通常存有八九十萬元。」
汪東興聽罷,禁不住苦笑:「毛主席稿費放的地方,既不是什麼」『中共中央中南海第一黨小組』,
也不是在什麼中國人民銀行『中南海支行』開設的戶頭。黨小組怎麼能保存毛主席的稿費?講不通嘛!中南海什麼時候有銀行了?這些人真會無中生有。毛主席的稿費存放的地方,事實上只有一個,那就是中辦特會室!
毛澤東視稿費為黨的錢,人民的錢。將稿費放到中辦特會室只有他一人
汪東興動情地介紹道:「這筆稿費是黨的錢,是老百姓的錢。這是毛主席一貫的思想。他老人家一再聲明:我參加革命,就是解放老百姓。我的東西,包括這個稿費都是從老百姓那裡來的,做事情來的。總有一天要取之於民,用之於民。」
汪東興還向我們談起這樣一件往事:
這天,他到毛澤東那裡辦事談起了稿費問題。汪東興向:「主席,您的稿費不能總存在特會室名下……」毛澤東毫不猶豫地回答道:「這個稿費是黨的稿費,老百姓的稿費,暗示不是我毛澤東的稿費。」「那您的孩子怎麼辦?」「孩子們都長大了,他們為人民服務,人民給了他們的一定的待遇和報酬,可以自己養活自己。」
東興同志說到這裡,不無感慨地說:「毛主席就是這樣一心一德為人民。他老人家的子女也很爭氣,也很自覺,從來沒有打過毛主席稿費的主意,更沒有提出要毛主席的稿費。毛岸青沒有,李敏沒有,李訥也沒有。」
汪東興講到這裡,話鋒一轉:「吳連登同志,一些報刊,還有網上究竟是怎麼無事生非的?你說說。」
吳連登彙報說:「《黨史博採》雜誌稱:『李敏、李訥也申請過,也被拒絕了,其後由中辦先後給她們二人發下近200萬元,購買住宅和留作家用。』這不是明擺著造謠嘛!毛澤東所有的稿費加起來也不足200萬元呀!」
「還是《黨史博採》雜誌稱:『江青曾先後5次聲稱她有權繼承毛澤東的遺產,並提出提取5千萬元給兩個女兒和親屬。但她的要求被拒絕了』。
「五千萬!」汪東興笑了,「30多年前的5千萬是個什麼概念?千萬富翁!
江青會提出如此驚人的數額?我不敢相信。我只記得毛主席跟我講過的。主席他老人家說:『江青以為我要死了,要辦後事了,向我要15萬元。我給了她3萬。』我不會亂編,可以到特會室查嘛!」
「還有的刊物說:江青通過您從毛主席的稿費中拿走了38萬元。」
汪東興當即否定:「沒有這回事。」
吳連登接著說:「『毛主席億元稿費』流傳很廣,連西南邊境的《昌都報》都登了。其中說到『毛主席還先後兩次提取存款,給汪東興4萬元,其中有1萬5千元是給汪東興家屬修理房屋用的。」
(《環球視野》第315期,網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