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國營工廠》是如何被私有化的

作者:yongbing1993  於 2024-9-8 05:38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熱點雜談

《國營工廠》是如何被私有化的





新中國在毛澤東時代具有,一、是有一條正確的社會主義政治路線;二、是有一個作風過硬的革命幹部和工人階級隊伍;三、是有一個實是求是的工作作風。在毛主席和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經過全國廣大人民群眾的艱苦奮鬥,在不到30年的時間內,就建起了一個門類齊全的,完整的工業體系。在毛澤東時代,上至兩彈一星,下至鑼絲釘,鑼絲帽。沒有什麼東西是我們不能製造的,沒有什麼事情能夠難倒我們。當時在全國,大約共有各類,各級的國有企業單位30多萬家。同時,另外還有大約同等數量的城鎮集體所有制企業。這些國有和集體所的有制的企業,都是社會主義的中堅力量,是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他們支撐起了社會主義中國的天下。這麼多的企業,在當時竟然沒有一家企業是虧損的。各級各家企業,無論大小,都是產銷兩旺。他們一切按照國家的計劃,有條不紊的進行生產,銷售。當時全國的廠礦,都是一派興旺發達的景象。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我們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以工人階級為領導,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社會主義國家。工人階級,貧下中農,是國家的主人。工人的社會地位很高。所以,當時的人民群眾,特別是年輕人,無不以當工人為榮。年輕的工人,有著很高的鑽研技術的熱情。在工廠內,都有很嚴格的各項規章制度,有很嚴格的技術考核制度。各工種的各級技工,都有著自己的應知應會的技術規程。工廠內經常性的組織各行各業,各工種的工人進行技術大練兵,大比武活動。經常性的開展勞動競賽活動。在工作中,每天每個工人,都有嚴格的考勤制度,有工作日誌。生產中,每一件產品都有詳細的生產通知單。當時的工人工資雖然低,但是比較平等。工人之間也很團結。
當時我所在的工廠,是一個縣級地方國營小廠。全廠50多人,年產值最多時過到60多萬元。人平產值約10000多元。按照現在的價格計算,人平產值應在200000元左右。我們縣的柴油機廠,造紙廠,化肥廠,金屬鎂廠,硅廠等工廠的產品。都曾經先後被評為國優,部優,省優產品。產品暢銷全國。這麼好的這些國有企業,為什麼突然之間,竟然從天堂走向地獄,全面的產生了虧損呢?以至成了資不抵債,成了國家的包袱。最後,只落得工人全部下崗,工廠宣布破產了呢?那些國有企業的職工,為什麼突然由國家的主人,變成了下崗失業的工人,成了無業遊民了呢?從國家的領導階級,跌落到社會的最低層,成為社會的邊緣人了呢?發生這樣巨大的反差,究竟是什麼原因?現在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看出來,這是資改派們經過精心策劃的一個巨大陰謀。那麼,資改派們究竟是怎樣一步步的搞垮國有企業的呢?他們究競是怎麼樣的執行一條資本主義的路線,一步一步的復辟資本主義的呢?
 
轉載《我所在的工廠》作者:一個老工人

新中國在毛澤東時代具有,一、是有一條正確的社會主義政治路線;二、是有一個作風過硬的革命幹部和工人階級隊伍;三、是有一個實是求是的工作作風。在毛主席和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經過全國廣大人民群眾的艱苦奮鬥,在不到30年的時間內,就建起了一個門類齊全的,完整的工業體系。在毛澤東時代,上至兩彈一星,下至鑼絲釘,鑼絲帽。沒有什麼東西是我們不能製造的,沒有什麼事情能夠難倒我們。當時在全國,大約共有各類,各級的國有企業單位30多萬家。同時,另外還有大約同等數量的城鎮集體所有制企業。這些國有和集體所的有制的企業,都是社會主義的中堅力量,是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他們支撐起了社會主義中國的天下。這麼多的企業,在當時竟然沒有一家企業是虧損的。各級各家企業,無論大小,都是產銷兩旺。他們一切按照國家的計劃,有條不紊的進行生產,銷售。當時全國的廠礦,都是一派興旺發達的景象。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以工人階級為領導,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社會主義國家。工人階級,貧下中農,是國家的主人。工人的社會地位很高。所以,當時的人民群眾,特別是年輕人,無不以當工人為榮。年輕的工人,有著很高的鑽研技術的熱情。在工廠內,都有很嚴格的各項規章制度,有很嚴格的技術考核制度。各工種的各級技工,都有著自己的應知應會的技術規程。工廠內經常性的組織各行各業,各工種的工人進行技術大練兵,大比武活動。經常性的開展勞動競賽活動。在工作中,每天每個工人,都有嚴格的考勤制度,有工作日誌。生產中,每一件產品都有詳細的生產通知單。當時的工人工資雖然低,但是比較平等。工人之間也很團結。

當時我所在的工廠,是一個縣級地方國營小廠。全廠50多人,年產值最多時過到60多萬元。人平產值約10000多元。按照現在的價格計算,人平產值應在200000元左右。我們縣的柴油機廠,造紙廠,化肥廠,金屬鎂廠,硅廠等工廠的產品。都曾經先後被評為國優,部優,省優產品。產品暢銷全國。這麼好的這些國有企業,為什麼突然之間,竟然從天堂走向地獄,全面的產生了虧損呢?以至成了資不抵債,成了國家的包袱。最後,只落得工人全部下崗,工廠宣布破產了呢?那些國有企業的職工,為什麼突然由國家的主人,變成了下崗失業的工人,成了無業遊民了呢?從國家的領導階級,跌落到社會的最低層,成為社會的邊緣人了呢?發生這樣巨大的反差,究竟是什麼原因?現在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看出來,這是資改派們經過精心策劃的一個巨大陰謀。那麼,資改派們究竟是怎樣一步步的搞垮國有企業的呢?他們究競是怎麼樣的執行一條資本主義的路線,一步一步的復辟資本主義的呢?

收買人心,為資本主義復辟做準備。資改派們在他剛剛掌握國家權力的時候,首先便大肆醜化當時的國家形勢,胡說中國的國民經濟到了崩潰的邊緣。當時的國民經濟的情況,工人同志們是很清楚的。當然,工人群眾是不理會資改派們的這些奇談怪論的。資改派們見工人們不支持他們的這一套謬論。便改變了策略。他們說,這幾十年來,工人沒有漲工資,工人的工資太低了。工人太幸苦了。現在,為了表達他們對工人群眾的關心,要給每個工人首先增加十元錢的工資。然後,再給每個工人增加一級工資。果然,這一招非常有效。當時的工人階級,對於長工資表現得非常高興。大家相信了走資派們的謊言。被資改派的小恩小惠收買了。當然,這其中也包括咱大耳朵的小老百姓。工人群眾都以為,資改派們是真的關心咱們工人的生活,是在為工人說話,為工人階級謀利益。今後,工人的生活會慢慢的好起來。工人群眾當時都對他們心存感激,相信了他們的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的理論,全力的支持他們的工作。反而將毛澤東時代,當成了不關心群眾生活,只知國家利益,沒有群眾利益的時代。資改們用毛澤東時代積累的巨額財富,輕而易舉的收買了廣大人民群眾,得到了工人群眾的支持。對於那些有著相對獨立性的集體所有制的工人,資改派們對於收買他們的支持又有新辦法。他利用人民大眾對國家的信賴,許諾將全國的所有集體所有制企業遂步的轉為國有企業。這樣,資改派們又輕而易舉的將集體企業納入了他們的資改路線的陰謀中。這些不明真相的工人同志,又是歡天喜地,以為他們從此以後就真的成了國家職工。他們對資改派們也是十分的支持。這樣,資改派們忽悠了善良人人們。他們就徹底的控制了全國所有企業的生死大權,經濟大權。

破壞工人階級的團結,分化瓦解工人階級的隊伍。在取得了工人群眾的支持后,資改派們便立即實施他們的陰謀計劃中的第二步,即破壞公平原則,分化瓦解工人階級隊伍。毛澤東時代,工廠里,實行的是8級工資制。工人根據工齡,決定工資級別,有特殊貢獻的同志的工資,可以適當的高一些,但是區別不大。當時的群眾稱之為,一刀切。這種辦法雖然不怎麼合理,但是卻是比較公平的。工人之間比較團結,較少有矛盾。資改派們將這種工資形式稱之為絕對平均主義。他們說,要打破這種絕對平均主義。他們首先給少數的工人增加一級工資。這次加工資的標準,由過去的以工齡為主,改為要講貢獻,講表現。這句話的潛台詞就是,加了工資的工人,是對工作,對國家有貢獻的先進分子。而沒有加工資的工人,當然是對國家,對人民,對社會沒有貢獻的落後分子。這是一句份量極重的話。實際上,這是一個誰也說不清楚的標準,這是一個沒有標準的標準。是一個挑動群眾矛盾的標準。果然,在資改派的挑撥下,為了一句講貢獻,為了這一級工資。工人們都爭得不可開交。在少數的工廠內,竟然發生了暴力事件。原先同心同德的工人階級,為了這一句話,為了這一級工資,發生了嚴重的分化。原先在工人與工人之間的那種和諧關係,蕩然無存。資改派們對於工人階級隊伍的分裂,是看在眼裡,喜在心裡。這一毒辣的計謀,為資改派的下一步走向資本主義的陰謀打開了方便之門。

破壞鞍鋼憲法,對工人進行打壓。原先,工廠的管理,工廠的立廠之本,實行的是鞍鋼憲法。即兩參一改三結合。工人參加管理,幹部參加勞動,領導幹部,工人和技術人員三結合。當時在工廠中,實行的是黨委的集體領導,遇有重要事情,廠長一個人不能獨斷專行的做主,必須交由工人代表集體討論研究后,再由黨委做決定。廠長在平時,必須在車間參加勞動。當時的勞動,都是有考勤記錄的,是不能隨意的弄虛作假。那時在工廠內可以說,沒有一個閑人。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當時的工人和幹部,基本上是處於相對平等的地位。有些工齡長的工人的工資,比廠長的工資高。資改派們說,工人和幹部一樣。那種平等的方法,不利於工作。那是管理不規範。現在要實行規範化管理。所謂規範化管理,就是要打破工人和幹部的平等地位。工人不能參加管理,幹部也不必參加勞動。一句話,就是要廢除鞍鋼憲法。幹部和工人不能平等。他們這樣做的目的,是要破壞工人和幹部之間的和諧關係。破壞工人和幹部的團結。在工人和幹部之間建起一道森嚴的壁壘。

過去,我們廠是一個只有50~60人的地方國營小廠。全廠有4個管理人員,其中有一個書記,一個廠長,一個會計兼業務,兼管生產調度,一個保管兼出納,還兼跑外勤,從編製上說,他們都是脫產的行政幹部。但是,他們的工作雖多,卻沒有一個是真正的脫產幹部。平時他們是有事辦事,沒事就在車間參加生產,和工人一起勞動。因為,書記和出納在技術上是外行,所以平時他們只是在車間打打雜,跑跑腿,為一線工人當好後勤。廠長和會計因為是工人出身,技術過得硬,所以他們在車間一人佔了一台印刷機。個頂個的參加一線生產。他們的產品,無論是產量和質量都比我們這些小青工好。他們嚴謹的工作態度,精湛的技術,他們在各方面都是我們這些小青工的學習的榜樣。說實話,老百姓當時是很佩服他們的。本人當時就是那位廠長的徒弟。可是資改派們一搞什麼規範化管理,事情就全變了。首先,他們搞了一個什麼崗位責任制。他們說,幹部和工人要各司其職,不得混雜。今後,書記,廠長,會計,出納等行政幹部,不再參加車間的生產勞動了,幹部要堅守他們的工作崗位。他們還為各個官員訂立了崗位責任制。就是說今後他們只能坐在辦公室內當官。再也不能到車間去參加生產了。而工人也訂了崗位責任制。那就是今後只能堅守自己的工作崗位。再也不能參加工廠的管理了。廠內的大事再也不需要經對工人討論了。所謂規範管理,除了那些崗位責任制以外,就是規範化管理。因為要實行規範化管理,所以就必須建立相應的管理機構。我們這樣一個小小的幾十人的小廠,在規範化管理的大旗下,建立了各種機構。有什麼,辦公室,財務股,業務股,後勤股,生產股,技術股,質量監督股,宣傳股,政工股,保衛股,等等。凡是能想出一個名目的,都要設立一個機構。設了這麼多的機構,自然就要有這麼多的人員。當然,這些人員都是不參加車間生產的。他們都脫產的行政幹部。隨後,各車間的車間主任們也都被崗位責任制了,退出了生產第一線,成為脫產幹部。我廠的人員一下子就增加到了將近一百人,當然這些新增加的人員,都是行政幹部,他們是不參加生產的。車間的一線生產人員,一個也沒增加,反而減少了。過去,工廠里沒有一個閑人,現在是人浮於事,不干事的比幹事的人多。工人形象的說,那個時候是官多於兵。有了這麼多的吃閑飯的人,工廠還能辦好嗎?這些被規範化了行政幹部,他們不僅不干事,反而沒事坐在辦公室內整天的對工人指手劃腳,說三道四,盡給工人挑刺,說工人的壞話。當時工人形象的說,好人不做事,做事的沒好人。在這種情況下,工人們能不生氣嗎?工人還有心思搞生產嗎?經過這樣的折騰,工廠還能不虧損嗎?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2 21:40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