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公社裡《她》不會被餓死的
《她》有很多光環又或是標籤。女孩,三十三歲。《北京211大學畢業》《北京「211」名校畢業的女子》《曾多次取得寧夏事業單位筆試第一的成績》《出生在偏僻的寧夏西海固地區山村,經過自己的多年努力考入北京一所「211」名校,是村裡的驕傲,也是全家人和村裡未來的希望。》《名校出身》《一個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女孩子》等等。
《她》有很多中國夢。《事業單位筆試第一的成績,但未被錄取》《孤身來到西安求職》《大學畢業后,一直難以找到與自己和家人期望相匹配的工作,雖然多次取得寧夏事業單位筆試第一的成績,沒有背景的她卻連連在面試后落榜。》《她遠走他鄉來到西安,靠母親借來的一萬塊錢租下了西安繁華大道旁一棟高樓上的單人公寓,過著無論吃飯還是買任何東西不超過五塊錢的極其節儉的生活。這名女子透過微信最後一次和家人聯繫是在4月20日,目的是借錢。》
《她》的結局。《最終餓死在出租屋內,結束了33歲的生命,死後約20天才被發現。》《一個外地女孩死在了我出租的公寓》《她的房東說,5月20幾日後,這名女子就沒有外出過,家裡也沒有做飯的痕迹……到6月下旬,她租住的公寓傳出臭味。物業破門而入后發現女租客的屍體。》《這是習近平的新時代,也是中國宣布全面脫貧進步小康的第三年,一個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女孩子,竟然餓死在租住的公寓里,這才是現實版的中國夢!》
人民公社裡《她》不會被餓死的。禽獸不信。走資派不信,地富反壞右不信,右派不信,當代先富人群不信,新資本家不信,牛鬼蛇神妖魔鬼怪不信,磚家叫獸不信,馬戶又鳥不信。但工人們信,農民們信,人民解放軍信,毛澤東的中國共產黨人信,工農知識分子們信,以及一切經歷過毛澤東時代農村人民公社的是《人》的都信。何以證實:騙造農村人民公社「餓死幾千萬「的作者就是一個例子。這個作者讀書在當地也很好,寄宿在高中學校中每月有三十多斤的大米供應怎麼能餓死呢?而本文中的《她》讀書成績也很好。上高中讀大學一切費用都免費的。大學畢業國家包分配工作怎麼會餓死呢?
題目中的《她》是:一個西部貧困山村女孩,經過怎樣的努力,考入北京某211名校,畢業后的幾年,一心考公,多次取得家鄉省份事業單位筆試第一的成績,卻連連因面試環節落榜,最終又懷著怎樣的失望遠走他鄉,依然沒有找到與內心孤傲、與名校出身、與家人期望相匹配的工作,最後又是在怎樣的絕望中結束了自己短暫的33歲的生命?
原來《她》的家人,在一周前也將女兒按失蹤人口報了案,他們最後一次聯繫到女兒,是4月20日,女兒微信問母親要生活費,母親表示家裡確實沒有錢了,要等她去借。此前的4月9日,母親才問親人借款1萬多元轉給女兒支付房租,4月21日,母親再次找人借到1000元,轉給女兒,從後續警方調查來看,這1000元還是死者母親分兩次各借500元湊的,女兒沒有收,隨即拉黑了所有親人。至此一直到她死去,都再也沒有聯繫過任何親人。
《她》的家鄉這個縣直到2019年才脫貧摘帽,而寧夏的西海固地區農村曾經也是重男輕女較為突出的地方,一個農村貧困家庭的女孩能堅持讀書的不會太多,往往是很早就嫁作人婦。但在我後面與《她》父親面對面的交流中,老人透露出了對女兒厚重的期望,「《她》把書讀下了,是我們全家的希望,甚至是村裡的希望,家裡就指望《她》了」,這裡我理解了女孩對考公的執著,也能感受到她巨大的壓力。
《她》的父親認為既然人已經走了,死者為大,希望我作為房東能夠給予一定補償,他的老伴已經在旅店裡病倒了,也急於回寧夏,事情了結后,會儘快將《她》屍體火化,然後找個地方把骨灰扔了,「就當《她》沒來過吧。」輕輕幾個字,我感覺我的頭皮都炸開了,我問他為什麼扔掉骨灰?怎麼捨得?以後不祭奠了嗎?他輕輕哼了一聲,沒啥祭奠了,他們那裡的風俗,女孩沒嫁人就死了的,不允許進自家祖墳,即使嫁人了,沒生娃就死了的,也入不了夫家祖墳,最後都是屍骨難尋。我一時間感覺很氣憤,說這些都是落後的風俗,況且風俗算什麼,這是你女兒,你管他風俗不風俗,你就非埋進自己祖墳又怎樣?以後也有個燒紙錢的地方。女孩的表哥說,這不是一家的事,人這樣死了,村裡人也不允許帶回去的……。
我就目睹了《她》的父親,將《她》的那個行李箱毫不猶豫的扔進了路旁的垃圾桶,沒有絲毫不舍,沒有絲毫留戀,頭也不回的走了。她就這樣消失了,沒有留下一點痕迹,是父母消失的女兒,是村裡消失的驕傲,是我素未謀面的消失的房客《她》……
我還是迎上去,將手中買的東西遞給《她》的父親,交接塑料袋提手的一霎那,我短暫的碰觸到了女孩父親的手,又像觸電般收了回來。因為想到他剛剛在《她》房間里收拾了遺物,那個房間,此前才搬運走了一具《她》腐爛的屍體,我突然有一種難以名狀的反胃。
抬頭才發現,《她》的父親滿臉漲的通紅,像剛喝過酒似的,雙眼明顯哭過,整個人的狀態就是馬上要哭出來的樣子,連謝謝兩個字都說的結結巴巴,彷彿再多說一個字,情緒就要噴湧出來。他養了30多年的女兒,他能不難過嗎?可是所謂風俗甚至是迷信思想割裂了最後的親情,他真的能放下嗎,我是不信的。
讀《一個畢業於北京名校的女孩,餓死在我出租的公寓》這是博主《qxw66 》轉貼的題目。轉者按:人命大於天。。。政府還是應該更加重視民生一點。國家的強大是因為人民的幸福,而不是金牌。應該追責當地領導。初讀時越讀越《窒息感》,想說點什麼卻無語。忍不住再多次去品味文中的人生味道還想說點什麼?都見到轉貼后留下了一堆禽獸留下的污物。
禽獸留下:《毛澤東大躍進餓死人幾千萬人你們這些毛粉百般掩飾卸責。你自己知道你在毛澤東時代有多貧窮。人民生活如螻蟻。也沒聽說誰家揭不開鍋。你就是在鄉下刨土也不是吃的腦滿腸肥每天精神飽滿高呼毛主席萬歲。現在中國餓死人。你真信?整的跟真的似的?》
原文:《一個外地女孩,死在了我出租的公寓》作者:十二橡樹 貞觀 2024年08月16日 11:55 中國陝西
中國社交媒體上近日廣為流傳一篇文章,該文披露了一名出生於貧困縣、北京「211」名校畢業的女子,雖然曾多次取得寧夏事業單位筆試第一的成績,但未被錄取,於是孤身來到西安求職,最終疑似「餓死」在出租屋內,結束了33歲的生命,死後約20天才被發現。
這篇題為「一個外地女孩死在了我出租的公寓」一文突破10萬次以上的瀏覽,引發海內外輿論關注。8月18日,發布該文的微信公眾號「貞觀」刪除了文章。文章處理說明表示,文中所述為真實事件,避免事件引起歪曲解讀和過度猜測,對文章進行刪除處理。
周一(19日),頂端新聞記者聯繫到咸陽市公安局,工作人員回應:「已核實確有此事,案發地屬秦都分局管轄」,並稱案件正在處理,後續關注通報。
網路熱議:是誰殺了這個女孩?
8月16日,微信公眾號「貞觀」刊文《一個外地女孩,死在了我出租的公寓》。該文是一個房東講一名已經過世的租客的故事,從與死者生前的微信互動,以及房東後來與死者父母的聯繫,還原出女子的生前景況。
文章敘述的這名女子今年33歲,出生在偏僻的寧夏西海固地區山村,經過努力考入北京一所「211」名校,是村裡的驕傲,也是全家人和村裡未來的希望。名校出身、重壓在身的女孩大學畢業后,一直難以找到與自己和家人期望相匹配的工作,雖然多次取得寧夏事業單位筆試第一的成績,沒有背景的她卻連連在面試后落榜。
《震驚全網 北京211大學畢業女生死在出租屋》
2024年4月,她遠走他鄉來到西安,靠母親借來的一萬塊錢租下了西安繁華大道旁一棟高樓上的單人公寓,過著無論吃飯還是買任何東西不超過五塊錢的極其節儉的生活。這名女子透過微信最後一次和家人聯繫是在4月20日,目的是借錢。
她的房東說,5月20幾日後,這名女子就沒有外出過,家裡也沒有做飯的痕迹……到6月下旬,她租住的公寓傳出臭味。物業破門而入后發現女租客的屍體。
上述文章引發大量轉發和留言,許多人以「窒息感」形容閱讀這篇文章的感受,人們議論究竟是誰殺了這個女孩?
獨立時評人蔡慎坤發帖說,「這是習近平的新時代,也是中國宣布全面脫貧進步小康的第三年,一個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女孩子,竟然餓死在租住的公寓里,這才是現實版的中國夢!」
由於近年失業率的飆升,工作穩定、福利待遇優厚的公務員成為炙手可熱的職業。「考公」成功被稱為「上岸」,意思是脫離了體制外這一「苦海」。這一背景下,公務員考試的競爭激烈程度空前。根據大陸公職類考試門戶網站華圖教育的統計,2024年公務員考試的平均競爭比為62.23:1,最大競爭比為3572:1。但往往考試中存在很多不公平現象,沒有社會背景的人很難成功「上岸」。
「在中國,別人的機會未必是你的機會。因為從來就沒有公平過,你的出生已經決定你的道路。」一名網民寫道。
文章說,女子所在的縣城直到2019年才脫貧,還存在嚴重的重男輕女現象。在中國西北農村,女孩子如果上不了學、就會被包辦婚姻,早早嫁人,無法改變貧困的命運。而該女子「從小學習成績好,村裡無論誰提到她都是豎起大拇指,作為家裡甚至村裡的驕傲女子是村裡的驕傲,也是全家人和村裡未來的希望」。她的父親告訴作者「一家人都指望她了!」
一名網民留言說:「可想而知女孩的人生多麼沉重,就是這種沉重,讓她執迷於不成功則成仁。」
對於女子想通過考公務員改變自己的命運的做法,有網民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為例子說,體制的大門早就對平民關閉了。
「剛畢業時考過公,選了最熱單位的最新政策辦公室,筆試第一沒用,筆試第一+面試碾壓同樣沒用。人家可以今年先空窗不招,明年再安排預定人選。(內容有省略)至於這幾年,根本沒有蘿蔔坑給平民子弟了。」
而且,現在中國職場還存在35歲門檻——超過35歲很難找到工作。這就意味著已經33歲的女子今後就業之路越來越窄。女子的經歷雖然是個例,但也因為反映了種種社會現實,引髮網民的共鳴。有網民寫道:
「這個女孩努力了,考公筆試第一沒進入面試環節是誰造成的?進去大城市也想好好生活吧?但現在的大環境給她這樣的女孩生存的機會了嗎?又是什麼『別總怨大環境不好?看看自己到底有沒有努力』這樣的話?為什麼中國的教育普通家庭的孩子都是大多走上一條路——畢業后的選擇是:考公、上班、考研?」
網路大V「LT視界」認為:「很難說哪種說法是對的,她自己殺了她自己,階層的禁錮殺死了她,或者體制環境殺死了她,都對。只是希望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或者自己的現狀從這個悲劇中吸取一些教訓,或許說,生命是第一位的。」
有網民認為女子只不過是「盛世螻蟻。體制犧牲品」,「估計2周后就沒人會記得這事了,直到輪到自己了,才會喚起記憶。」一名網友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