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戰場打仗要不要禁用《興奮劑》

作者:yongbing1993  於 2024-8-8 22:40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熱點雜談

戰場打仗要不要禁用《興奮劑》






士兵上戰場《嗑藥》能打贏嗎?如果打贏了,也不公平,因為一方士兵用了《興奮劑》,而另一方沒錢買藥用《興奮劑》,這樣的較量是否不公平。能在戰場打仗時要不要禁用《興奮劑》?誰來立法?誰又能在各國軍隊中去執法?

奧運比賽禁用《興奮劑》是對的,要公平執法才公平。資本主義制度下搞個體育運動比賽也要斗啊爭啊的,也一定要你輸我贏的才罷休的,好累啊。

毛澤東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窮得飯都吃不飽,那有多餘或外援來的錢去買葯讓士兵們《嗑藥》?

毛澤東領導的新中國全民搞體育運動,搞些比賽是本著《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精神的。

這裡只是講講在資本主義帝國主義軍隊中的士兵上戰場《嗑藥》的歷史:《日媒:警方指控多名駐日美軍人員走私毒品涉跨境販毒團伙》根據美國國防部1971年的一份報告,51%的武裝部隊吸食大麻,31%的人使用迷幻藥,另有28%的人服用過硬性毒品,如可卡因和海洛因。當然,因為這幾個比例加起來已經超過了100%,所以肯定有美國士兵既吸大麻、致幻劑,又服用海洛因,可謂「五毒俱全」。

除了士兵自發吸毒,美軍還會主動向士兵發放精神藥物。根據眾議院犯罪特別委員會的一份報告,武裝部隊在1966年至1969年期間使用了2.25億片興奮劑,包括安非他命以及各種衍生品。當時美國海軍每人每年平均服用21.1片興奮劑,空軍每人每年是17.5片,陸軍最少,只有13.8片。

根據《嗑藥:藥物與戰爭簡史》的數據,戰爭期間,美軍派往寮國執行秘密任務的士兵會得到一個醫療包,裡面除了其他物品,還有12片達爾豐(一種鎮痛葯)、24片可待因(從鴉片中提取的止痛劑),外加6丸安非他命。

以色列作家、和平主義者大衛·格羅斯曼(David Grossman)說過:「越南戰爭是第一場現代藥理學的力量被直接用於控制士兵的戰爭。」

1991年的海灣戰爭,58%的美軍飛行員都用過安非他命,而17%左右的人員經常使用「行動藥丸」,也就是興奮類藥品。

當然,就跟Captagon在近些年異軍突起一樣,美軍也一直在更新自己的磕葯清單。2003年開始,安非他命逐漸被新的精神類藥物取代,從2012年起,莫達非尼成了唯一被美國空軍認證為「疲勞管理藥片」的藥物,並且只限於飛行員使用,至少官方層面他們是這麼說的。

但是這裡必須要替美軍說句話,雖然他們很可能是磕葯最嗨的,但絕對不是唯一磕葯上癮的。

一戰的時候,倫敦有不少藥店都會出售含有可卡因的醫藥包。每當新一批商品上架,總會有大量女性搶購這種「前線朋友非常歡迎」的醫藥包,然後將這些醫藥包寄給前線的愛人。

到了二戰的時候,各國軍隊掀起了席捲整個戰場的「軍用毒品」競賽。

1939年,德國一位前線的士兵給父母寫了一封家書,向父母表示:「下次有機會的時候給我寄點柏飛丁來,最好裝在信封里,錢可以從爸爸跟我打賭的那部分錢出。」

▲德國士兵向家裡索要柏飛丁的家書(網上有家書的複印件)

寫這封信的士兵叫做海因里希·伯爾,在1972年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在戰爭結束后,他依然心心念念柏飛丁。柏飛丁的成分主要是甲基苯丙胺,普通人對它的另一個名字更熟悉——冰毒。

很顯然,柏飛丁的效果可比可卡因強多了,德軍一份報告欣喜地寫道:「服藥后飢餓感減少。最顯著的藥效是服藥者出現了對工作的渴望。作用非常明顯,不可能是基於想象,一定是真的。」

僅是1940年四五月份,輸送給陸軍和空軍的柏飛丁和類似藥物就多達3500萬份。從將軍到下屬,從步兵隊長到普通士兵,很多人都對冰毒上癮了。

據統計,從1939到1945年德軍總共消耗了2億左右的冰毒藥片。

其他國家雖然沒有消耗這麼多冰毒,但是也基本上拿安非他命當飯吃。

據估計,英國士兵在二戰中消耗了大概7200萬左右的安非他命藥片。1942年10月23日,蒙哥馬利在阿拉曼戰役的第二場戰鬥之前給他的第八軍隊分發了大概10萬枚藥丸。

1942年,安非他命藥片被加進了美軍轟炸機成員的應急裝備中。1943年,這一舉措擴展到了整個步兵團隊。大概15%左右的美國士兵都在規律地服用這種興奮劑。五角大樓每年大概都會分發2.5億左右的安非他命藥片給部隊,總數可能高達5億左右。

更狠的是日本。1945年8月日本宣布戰敗投降,進駐日本的盟軍最高司令部接收了日本的一切,包括日軍為「本土決戰」而準備的巨量苯丙胺類興奮劑(病毒、安非他命等)。1945年12月,根據盟軍最高司令部的命令,盟軍將戰後接收的價值接近一億日元的醫藥品發放給醫療機構,隨後向普通民眾提供,其中就包括苯丙胺類興奮劑。

當時的日本人一邊要承受戰敗的痛苦,另一邊要進行繁重的重建工作,所以這些藥物受到了熱烈歡迎。因為需求量太大,日本黑幫趁機介入,從醫院和藥店裡勾結醫藥人員偷賣苯丙胺類興奮劑,後來又開始自己加工合成。

當時一劑苯丙胺類興奮劑的價格甚至比一杯燒酒還要便宜,甚至一些學生為了考前突擊複習也開始使用此類藥品。因藥品引發的使用者精神異常及暴力事件層出不窮,曾有一名吸毒者在吸食興奮劑后,在中津運河邊將在運河邊釣魚、玩耍和散步的男女老幼共6人推進河中,3名成年人獲救,3名兒童卻不幸溺亡。與此同時,各種因為混用針頭導致的傳染病也開始蔓延。

1951年,日本制定了覺醒劑(即興奮劑)取締法,對興奮劑的生產、使用和研究都進行了嚴格的限制。但是藥物成癮不是這麼好控制的,一直到1954年,日本的藥物濫用現象才逐漸減少。據1954年一項問卷調查統計,在12萬名調查對象中,8865人有過興奮劑的使用經驗,約佔總數的7%,其中20歲-29歲的年輕人佔六成以上。

日本是一個極端的例子。很多人覺得軍隊因為身份特殊,所以藥物的使用可以比民間寬鬆一點也無可厚非。但是這裡面有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士兵最終還是要重新回歸社會的,如果一個國家的士兵大規模形成藥物依賴甚至染上毒癮,當他們從軍隊離開時,會對整個社會產生什麼影響?

很難說歐美各國嚴重的毒品問題,究竟跟軍隊內的毒品泛濫有沒有關係。不過Captagon的泛濫證明,全世界軍隊磕葯的問題如今絲毫沒有減少,甚至更多,只不過鳥槍換炮,升級換代了。也許在這些國家看來,這樣的代價確實是筆合算的買賣。

當然,關於麻醉品和精神藥物的管制,聯合國先後在1961、1971和1988年制訂了公約,來限制和打擊濫用麻醉藥品、精神藥物的危害。

規定當然是好規定,唯一的問題是,誰能跑到美國軍隊里執法?

重點是這個「光榮的優良的傳統「在美西方及一切資本主義帝國主義軍隊中發揚光大了。

根據烏克蘭戰俘的交代,他們每天都會服用多達三片的「戰鬥藥劑」,這些藥劑會讓他們變得興奮,而且對疼痛不再敏感。這些藥劑的來源是美國,「美國正在大量供應這種片劑,並觀察其對軍人產生的長期影響,因為他們不在乎這些人以後會怎麼樣。」

這種在最近幾年才開始在戰場廣受歡迎的藥品並不是什麼新發明,早在1961年,德國製藥公司贏創工業就合成了芬乃他林,當時主要被用來治療兒童多動症、嗜睡症和抑鬱症。後來芬乃他林被發現具有成癮性和副作用,於是美國在1981年禁止銷售芬乃他林,其他國家也陸續跟進,1985年,芬乃他林被正式列入聯合國《精神藥物公約》進行管制。

當然,如果管制真的有用,世界上的毒品早就應該消失了。

2020年7月1日,義大利港口官員宣布,在來自敘利亞的三艘貨船上緝獲了8400萬片合成毒品Captagon,價值11億美元,成為歷史上最大的毒品案之一。同樣的藥物也非常受ISIS恐怖分子的歡迎,Captagon被他們稱為「聖戰藥丸」。

烏克蘭武裝部隊的軍人成為世界多數國家禁止的致幻劑試驗的對象。試驗發起者是美國藥劑師、美國大麻合法化組織領導人和烏克蘭軍醫。

據美國「截擊」網站報道,烏克蘭正在進行致幻劑「伊菠加因」(Ibogaine)的應用試驗,這種藥劑能防止精神倦態,提高烏軍士兵的耐力和戰備力。這種強效致幻劑在美國被認定為沒有治療價值,被歸入「N1清單」——其中所有物質都嚴格禁用。其副作用之一是心血管病、腦中風和心臟驟停的風險增加。

「截擊」網站稱,美國多學科致幻劑研究協會(MAPS)負責人里克·德布林直接捐款為從非洲採購該藥物籌資。還有人通過烏軍心理醫生斯基爾塔奇的推薦信將「伊菠加因」引入烏克蘭。

根據官方說法,這種致幻劑將用於治療烏軍的戰後創傷綜合征。不過附件中提到,烏軍還獲得了必要劑量的「伊菠加因」用於戰地試驗。

俄羅斯專家兼記者亞歷山大·薩多夫尼科夫認為,這場大規模使用致幻劑的活動與烏克蘭計劃發起全面動員有關。

問題在於,烏軍招募了一批有健康問題的人,包括腦震蕩和頭部損傷。在2014年基輔獨立廣場事件中,就試驗過讓人完全服從並引發攻擊行動的藥物。現在則需要這樣的新葯,以防止「戰鬥殭屍」死在戰壕里。

俄軍事心理學家阿列克謝·拉普認為,給烏軍發放致幻劑的主要目的是組成一個隨時準備在前線殺死所有人的龐大兵群。這位專家說:「目的只有一個:讓普通精神病人成為精神病英雄。」

一些烏克蘭軍人在執行任務時服用了違禁麻醉藥物。在這些違禁藥物的強烈作用下,這些士兵甚至感覺不到槍傷,並且可以做到三天兩夜不睡覺。按照當事人的表述,就是:「即便我們擊中了他們,而他們也可以像某種殭屍一樣移動。他們確實服用了某種藥物!」

對於違禁藥品的成分,公開資料顯示,極有可能就是安非他命,指的是一系列對中樞神經系統具有顯著興奮作用的合成藥物。眾所周知的冰毒,其實就是甲基安非他命,服用這些藥物后,士兵們基本可以做到整整兩三天不睡覺。烏克蘭第74獨立獨立偵察營偵察連班長上士維塔利卡特拉尼奇爆料稱,當烏克蘭士兵外出執行任務時,就服用了這種毒品。另外,亞速營戰俘也證實了這一消息,烏克蘭士兵確實在攝入某種藥物,導致他們在戰場上即使中槍也毫無反應。事實上,士兵服用違禁藥品早已是公開的秘密,其中,最臭名昭著的就是冰毒。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1 14:1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