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毛澤東思想全新課題全新的過程

作者:yongbing1993  於 2024-7-14 01:10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網路文摘

毛澤東思想全新課題全新的過程






兩大全新的課題、兩個全新的過程——毛澤東思想把馬克思主義發展到了兩個全新的過程。

什麼是過程?什麼是階段?

毛主席的光輝著作《矛盾論》,以唯物主義的精神,立足社會實際狀況,揭示了什麼是物質運動形式的過程、什麼是物質運動形式的階段。

關於過程,毛主席在《矛盾論》說:「不但要研究每一個大系統的物質運動形式的特殊的矛盾性及其所規定的本質,而且要研究每一個物質運動形式在其發展長途中的每一個過程的特殊的矛盾及其本質。一切運動形式的每一個實在的非臆造的發展過程內,都是不同質的。我們的研究工作必須著重這一點,而且必須從這一點開始。」

關於階段,毛主席在《矛盾論》說:「事物發展過程的根本矛盾及為此根本矛盾所規定的過程的本質,非到過程完結之日,是不會消滅的;但是事物發展的長過程中的各個發展的階段,情形又往往互相區別。」,「被根本矛盾所規定或影響的許多大小矛盾中,有些是激化了,有些是暫時地或局部地解決了,或者緩和了,又有些是發生了,因此,過程就顯出階段性來。如果人們不去注意事物發展過程中的階段性,人們就不能適當地處理事物的矛盾。」

在《矛盾論》,我們可以看出:

根本矛盾不同,是過程的不同。

各一定時間內主次矛盾的不同,是階段的不同。

斯大林認為,列寧主義把馬克思主義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是帝國主義時代的馬克思主義。

帝國主義國家是壟斷的資本主義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是資本主義的一個新的階段。在這一階段,列寧要解決的具體課題是全新的,但不是和馬克思根本不同的。

值得我們注意的是,資本主義社會發展到帝國主義階段,根本矛盾是相同的,都是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

馬克思提出了在資本主義國家進行無產階級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普遍綱領:以資產階級為革命的對象,以無產階級為革命的領導階級,在無產階級領導下爭取一切同盟軍作為革命的動力孤立資產階級,以工人武裝暴動為革命的方法,以建立共產主義第一階段(社會主義階段)的無產階級專政、消滅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發展社會生產力、逐漸實現共產主義為前途。

列寧在帝國主義階段發展了馬克思的革命綱領:在革命的方法方面,建立馬克思主義指導的、紀律嚴格的、組織任務和目標以及分工明確的、集中統一的、密切聯繫群眾的職業革命先鋒隊組織領導(強化無產階級先鋒隊建設,為無產階級進行武裝革命提供組織保障),並在革命的方法方面也提出在帝國主義的薄弱環節而非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率先取得無產階級革命的勝利;在社會主義建設方面,列寧也結合俄國實際情況做了「戰時共產主義」、「新經濟政策」的實踐,提出了一套比較完整的社會主義建設理論。

毛澤東思想確確實實把馬克思主義發展到了兩個全新的過程。

毛澤東面臨的根本矛盾和第一個需要解決的全新問題,和馬恩列斯面臨的並不相同。

馬恩列斯面臨的是資本主義社會,根本矛盾是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矛盾。

毛澤東面臨的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極度落後的封建社會生產關係為當時主要的生產關係,其他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殖民侵略也存在,根本矛盾是帝國主義、地主階級、官僚資產階級和一切反帝反封的各革命階級之間的矛盾。

作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偉大導師,列寧同志提出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反侵略的民族民主革命的一些重要綱領:以帝國主義侵略者為革命對象,以無產階級為領導階級,以無產階級領導的農民小資產階級等同盟軍為動力,以逐漸向社會主義社會過渡為前途。

但是,以什麼樣的方法領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無產階級領導的民族民主革命、殖民地半殖民地推翻了帝國主義和本國剝削階級統治之後建立什麼樣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從而向社會主義社會過渡、在無產階級數量極其少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如何建立無產階級性質的革命軍隊、如何建設無產階級性質的革命政黨,這是馬恩列斯都沒有解決的全新的問題。

毛澤東在這一全新的過程成功解決了這一全新的課題——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為革命的方法,以建立新民主主義社會生產關係和人民民主專政上層建築為向社會主義社會過渡的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根據中國實際情況,以思想建黨、建軍為主要方法,形成一套全新的適用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無產階級革命政黨建設理論和無產階級革命軍隊建設理論——這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全面的理論創新。

毛澤東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成功的把馬克思主義發展到了一個全新的過程,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反壓迫的馬克思主義。

毛澤東面臨的第二個需要解決的全新課題和新的社會性質,也和馬恩列斯完全不同。

1956年社會主義革命基本勝利之後,我國進入了共產主義社會第一階段——社會主義社會:舊的封建社會和資本主義性質的上層建築殘餘還廣泛存在、帝國主義力量仍然比較強大的情況下還不能實現馬克思所論述的「取消常備軍,武裝的無產階級監督行政幹部」的巴黎公社設想、社會政治經濟管理者和勞動者的差別仍然存在、社會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分工仍然存在、資產階級法權普遍存在、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生產關係差別仍然存在。

在共產主義社會第一階段——社會主義社會,如何預防社會主義社會變為修正主義的變質?這是一個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前所未有的全新課題。

列寧在《國家與革命》說:「這個時期必然是階級鬥爭空前殘酷、階級鬥爭的形式空前尖銳的時期,因而這個時期的國家就不可避免地應當是新型民主的(對無產者和一般窮人是民主的)和新型專政的(對資產階級是專政的)國家。」,「鎮壓資產階級及其反抗,仍然是必要的。這對公社尤其必要,公社失敗的原因之一就是在這方面做得不夠堅決。」

列寧預感到了社會主義社會內部矛盾的激烈性,也提出了要鎮壓資產階級的反抗,但是並沒有論述如何預防社會的管理階層——無產階級的先鋒隊自身變質的問題,沒有指出舊的封建主義、資本主義性質的上層建築對社會主義社會生產關係一定條件下的決定性的反作用。

而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矛盾論》就提出:「生產關係、理論、上層建築這些方面,在一定條件之下,又轉過來表現其為主要的決定的作用,這也是必須承認的。當著不變更生產關係,生產力就不能發展的時候,生產關係的變更就起了主要的決定的作用。」

列寧也堅持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主義社會普遍存在「資產階級法權」的科學論斷,但是列寧根據馬克思關於巴黎公社的論述中的原理,有控制幹部階層的理論信心,他在《國家與革命》堅信:我們工人自己將以資本主義創造的成果為基礎,依靠自己的工人的經驗,建立由武裝工人的國家政權維護的最嚴格的鐵的紀律,來組織大生產,把國家官吏變成我們的委託的簡單執行者,變成對選民負責的、可以撤換的、領取微薄薪金的"監工和會計"(當然還要用各式各樣的和各種等級的技術人員),這就是我們無產階級的任務,無產階級革命實現時就可以而且應該從這裡開始做起。

但是,十月革命勝利之後的形勢深化了列寧同志的認識,使他沒有直接實行「巴黎公社」一樣的「取消常備軍,武裝的無產階級監督行政幹部」的設想。俄國一月會議,由於代表正確方向布爾什維克落選,列寧果斷鎮壓違反正確路線的反革命分子之後,思想有了深化,更加重視先鋒隊及其直接領導的軍隊的問題。

列寧深知:「隨時可以撤換」前提是「廢除常備軍」,在帝國主義封鎖包圍的條件下,社會主義如果沒有足夠的革命先鋒隊領導的武裝集團,民眾選擇錯誤的、不利於無產階級的方向的話,很可能產生無產階級內亂。

遺憾的是,列寧過早去世,使他沒有繼續深化關於在帝國主義力量仍然比較強大的情況下、社會主義國家還處於不發達社會主義階段的情況下預防社會主義社會變質的認識。

開闢完整的預防社會主義社會變質理論,是毛澤東面臨的全新的課題。毛澤東在根本社會性質不是資本主義社會的社會主義社會,成功開闢了預防社會主義社會變質這一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全新的課題,首次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歷史上形成了一套基本完整的預防社會主義社會變質的理論。

1.社會主義社會內部矛盾理論——用辯證唯物史觀的對立統一的觀分析社會主義社會——發展對立統一理論。(哲學觀)

2.在社會主義社會歷史中,存在社會主義同資本主義的鬥爭,存在資本主義復辟的可能,必須在上層建築領域和經濟基礎領域加強革命力度——細化分析社會管理者和勞動者分工和官僚主義問題。

3.無產階級必須在上層建築領域中對資產階級實行全面的專政——上層建築的革命。

4.以部分腐化變質的幹部階層為專政對象,發動群眾進行監督,並積極發展民兵組織。

5.無產階級專政下預防社會主義社會變質的重要方法,就是改造群眾的改造思想靈魂。——徹底和數千年舊社會私有制帶來的腐朽思想決戰。

6.支持國際反帝統一戰線,以打破帝國主義封鎖包圍,逐漸使帝國主義的世界市場萎縮,從而為內部無產階級專政的穩固和無產階級民主更廣泛發展創造有利的外部環境。

列寧主義把馬克思主義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而毛澤東思想把馬克思主義發展到了兩個全新的過程——是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反壓迫、實現無產階級奪取政權、掃清建立社會主義制度障礙的馬克思主義,也是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建立之後在不發達社會主義階段預防社會主義社會變質的馬克思主義。同一過程不同階段面對的具體課題是不同的,根本課題是相同的,而不同過程面對的根本課題是完全不同的。面對社會狀況有根本變化、需要面對的課題有根本不同,需要更大的更具有突破性的理論勇氣和創新精神。毫不誇張的說,毛澤東就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歷史上最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更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歷史上最有作為的大政治家、大戰略家和軍事統帥。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2 23:57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