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的子孫後代不喜歡再來一次?
各級政權更替,那個沒有運動?非正常死亡,哪來統計依據?
1. 「土地改革」運動(1947至1952) 。孫中山:「我們解決農民的痛苦,歸結是要《耕者有其田》。「誰支持?誰反對?蔣到台灣還搞。在大陸不搞因自己是地主。
2.「鎮壓反革命」運動(1950.10至1951.10)。新中國成立初期,蔣介石國民黨留下幾百萬特務搞破壞暗殺投毒。要不要反?
3.「抗美援朝」運動(1950.10至1953.07)。是20世紀50年代初,中國人民支援朝鮮人民、抗擊美國侵略的群眾性運動。1950年7月10日,「中國人民反對美國侵略台灣朝鮮運動委員會」成立,抗美援朝運動自此開始。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拉開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序幕。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得到了解放軍全軍和中國全國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的配合。1953年7月,雙方簽訂《朝鮮停戰協定》,從此抗美援朝結束。
4.「第一次整風」運動(1950.05至1951)。195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面對錯綜複雜的形勢和任務,中共中央發出《關於在全黨全軍開展整風運動的指示》,要求各級黨組織結合總結工作,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克服黨內領導幹部中居功自傲情緒、命令主義作風,以及極少數人貪污腐化、政治上墮落頹廢、違法亂紀等錯誤,密切黨和人民聯繫。運動於同年冬結束。
5.「連隊民主」運動(1950.09至1951)在有領導有秩序的條件下,全軍開展一次連隊的民主運動,提高連隊官兵覺悟程度,改善連隊官兵關係,達到連隊愛兵尊干加強戰鬥力之目的。
6.「忠誠老實政治自覺」運動(1951.05至1952)中共中央發出《關於在學校中進行思想改造和組織清理工作的指示》,要求在所有大、中、小學校教職員和高中以上學生中普遍進行思想改造工作並在此基礎上,在大中小學教職員專科以上學生中,組織忠誠老實交清歷史的運動,清理其中的反革命分子。按照「運動」的規定,每人都必須將自己的隱私全部講出來,包括政治問題,也包括感情問題和家庭生活。
7.「清理中層」運動(1951.08至1952.10)1951年《中央關於清理「中層」「內層」問題的指示》。指示要求,在1951年夏秋兩季,有計劃、有步驟地對機關工作人員普遍地、初步地加以清理。清理範圍包括各民主黨派和政府、軍隊、民眾團體及財經文教等機關的一切工作人員和幹部學校的學生。
8.「批判《武訓傳》」運動(1951.05至1952)
9.「三自革新學習與教會民主改革」運動(1951.04至1954)「從其內部展開民族民主覺醒運動」,使其在政治上和經濟上真正與帝國主義侵略勢力和國內反動勢力割斷聯繫,成為「自治、自給、自傳」的宗教團體。
10.「農業生產互助合作」運動(1951.09至1956)
11.「民主改革」運動(1951.09至1953)以上海為例:在1952年上海私營工廠的民主改革運動中,新政權如何通過訴苦、交待、典型示範等動員技術,對舊工人進行思想和組織上的改造,從而為自上而下地重塑一支新的"工人階級"隊伍奠定基礎。對舊工人的改造,不僅是社會主義工業化的需要,也構成了新國家對城市基層社會進行整合的一個方面。
12.「文化教育戰線與知識分子思想改造」運動(1951.09至1952.10)建立初期大約有200多萬知識分子。廣大知識分子愛國熱情很高,大多數學有所成的知識分子留在大陸迎接解放,參加祖國建設。為幫助他們擺脫剝削階級世界觀的束縛,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共產黨在知識分子中廣泛組織了馬列主義基礎知識的學習和黨的方針政策的學習,以及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和理論的學習,採取各種方式對知識分子進行思想教育。
13.「愛國增產節約」運動(1951.10至1952)
14.「三反運動」(1951.12至1952.10)1951年12月1日,毛澤東發出《關於實行精兵簡政、增產節約、反對貪污、反對浪費和反對官僚主義的決定》,緊接著又在8日發出《關於反貪污鬥爭必須大張旗鼓地去進行的指示》,「三反」運動在全國展開。
15.「文學藝術界整風學習」運動(1951.12至1952)
16.「五反」運動(1952.01至1952.10)五反運動是指建國初期在資本主義工商業者中開的反行賄、反偷稅漏稅、反盜騙國家財產、反偷工減料、反盜竊國家經濟情報的鬥爭。
17.「反對違法亂紀」運動(1953.01至1954)1952年全國性的「三反」運動剛一結束,中共中央在1953年緊接著發動了以反對官僚主義、反對命令主義、反對違法亂紀為主要內容的「新三反」運動。
18.「改造私人企業公私合營」運動(1954.09至1955)改造私營企業公私合營運動,進一步消滅私營企業和企業主。
19.「胡適思想批判」運動(1954.10至1955)
20.「肅清胡風反革命集團」運動(1955.01至1956)
21.「增產節約」運動(1957.02至1957)為了和緩物資供應和財政支出的緊張局面,使經濟戰線在1956年巨大的進軍以後,轉向穩步前進,並且作必要的休整,必須在1957年對建設的規模和速度作適當的調整,必須用更大的努力在全國範圍內開展群眾性的增產節約運動。
22.「肅清反革命分子」運動(1955.07至1957)「隨著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進展,階級鬥爭必然日益尖銳化和複雜化」的反映。根據這個判斷,中央發出指示,決定在全國範圍開展一場肅清暗藏反革命分子的運動。這次肅反運動,從1955年下半年起分批進行,經過兩年多的時間,到1957年底基本結束。
23.「整風」運動(1957.04至1957.06)1957年4月27日,中共中央在《人民日報》發布《關於整風運動的指示》文章,進行「反官僚主義、反宗派主義和反主觀主義」整風運動。1958年8月底,整風運動結束。
24.「反右」運動(1957.06至1958.05) 1957年4月,中共中央決定在全党進行一次整風運動。6月8日中共中央發出《關於組織力量準備反擊右派分子進攻的指示》。《人民日報》也發表了《這是為什麼?》的社論。要求各省市級機關、高等學校和各級黨報都要積極準備反擊右派分子的進攻。認為「這是一場大戰(戰場既在黨內,又在黨外),不打勝這一仗,社會主義是建不成的,並且有出『匈牙利事件』的某些危險」。
25.「農村社會主義教育」活動(1957.08至1958)1957年,農村出現了部分群眾反對合作化,對糧食統購統銷政策不滿,甚至出現鬧退社的現象。針對這些問題,在整風運動和反右鬥爭的推動下,毛澤東和黨中央提出並且在農村開展了一次社會主義教育運動。這次教育運動是在對農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後黨在農村進行的又一次政治運動,它對隨後批判"反冒進"產生了重要影響,並且為之後的"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做了政治上的動員和實踐上的預演。
26.「批判馬寅初人口論」運動(1958.04至1960)馬寅初提出的「平衡論的新人口論」,尖銳地指出了「大躍進」運動對國民經濟的影響,由此引發了馬寅初與毛澤東關於人口問題的學術論爭。
27.「大躍進」運動(1958.05至1960)大躍進運動是指1958年至1960年間,中國共產黨在全國範圍內開展的極「左」路線的運動,是在中共八屆三中全會及其以後不斷地錯誤批判1956年反冒進的基礎上發動起來的,是「左」傾冒進的產物。
28.「放衛星」運動(1958)放衛星,指的是從1958年開始的、在大躍進中的一場急於求成的社會主義建設悲情運動。在「大躍進」中各地浮誇風盛行,虛報誇大宣傳糧食產量,這些上報虛假「小麥衛星」、「水稻衛星」、「包穀衛星」、「烤煙衛星」等在各行各業中發生的類似行為被統一稱為「放衛星」。
29.「除四害」運動(1958)「除四害」運動是大躍進時期的第一場運動,在運動最開始四害的定義為:老鼠、麻雀、蒼蠅以及蚊子,此後遭到動物學家一致反對后,1960年四害被重新定義為:老鼠、蟑螂、蒼蠅以及蚊子。
30.「拔白旗」運動(1958)在1958年的大躍進過程中,曾把一些堅持實事求是、反對浮誇的人,以及一些所謂具有資產階級學術觀點的人都作為"資產階級白旗"加以批判、鬥爭甚至處分,當時把這種作法叫做"拔白旗、插紅旗"。
31.「人民公社化」運動(1958.07至1958.10)農村人民公社化運動是中國共產黨在五十年代後期全面開展社會主義建設中,為探索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所作的一項重大決策。
32.「全民大鍊鋼鐵」運動(1958.08至1960)1957年11月,毛曾提出要在15年左右時間在鋼鐵等主要工業品的產量方面趕上和超過英國的口號。在「 以鋼為綱,全面躍進」的口號下,鋼鐵生產指標越提越高。北戴河會議正式決定並公開宣布1958年鋼產量為1070萬噸 ,比1957年翻一番,號召全黨全民為此奮鬥,開展空前規模的大鍊鋼鐵運動。
33.「反對右傾思想」運動(1959.07至1960)中國共產黨召開了八屆八中全會,會議通過了《關於彭德懷同志為首的反黨集團的錯誤的決定》和《為保衛黨的總路線、反對右傾機會主義而鬥爭》的決議。
34.「反瞞產私分」運動(1960)瞞產私分,是指農民及所在的生產組織,在國家收購糧食過程中,故意隱瞞真實產量,以獲得更多糧食或其他農產品自由支配。
35.「整風整社」運動(又稱農村三反」運動)(1960.05至1961)「反右傾」鬥爭的開展,使「左」的思想重新抬頭,「五風」 又盛行起來。這引起黨中央和毛澤東的注意。為了解決好這一問題,1960年10月,黨中央作出決定:在農村開展整風整社工作,以肅清「五風」。
36.軍隊「兩憶三查」運動(1960.10至1961) 兩憶就是所謂的憶階級苦、憶民族苦,三查是查立場、查鬥志、查工作。
37.「四清」運動(在農村叫「社會主義教育運動」)(1963.02至1966)在全國城鄉開展的社會主義教育運動。運動的內容,一開始在農村中是「清工分,清賬目,清倉庫和清財物」,後期在城鄉中表現為「清思想,清政治,清組織和清經濟」。
38.「學習雷鋒」運動(1963.03.05始)
39.「憶苦思甜」(寫三史運動)(1963至1964)為了使知識青年能夠紮根農村,順利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全國範圍內開展了針對知識青年的憶苦思甜運動,召集大會,由貧下中農現身說法,痛訴舊社會的苦,描述新社會的甜,使知青「不忘階級苦,牢記血淚仇」,促進他們的思想認識。
40.「工業學大慶」運動(1964.01.25始)「工業學大慶」是1964年黨中央對全國工業戰線提出的號召。中央號召開展「工業學大慶」運動,主要是要求學習大慶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以推動全國工礦企業和社會主義建設向前發展。
41.「農業學大寨」運動(1964.02至1976)農業學大寨是繼學雷鋒運動和工業學大慶之後,中共宣傳部門樹立的又一典型,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雷鋒是只知奉獻,不求回報,一心一意忠於毛主席的形象代言;而在後來的宣傳語境中,大寨的事迹同樣也能切合各種需要。
42.「文化大革命」運動(1966.05.16至1976)以下都是《文革》中的事。走資派反對,老百姓支持。
43.「紅衛兵」運動(1966)
44.奪權風暴(1967)
45.「三支兩軍(支左、支工、支農、軍管、軍訓)」運動(1967)
46.「三忠於、四無限」運動(1968)
47.「上山下鄉」運動(1968.12至1978.10)
48.「學『紅寶書』」運動(1969)
49.「全民挖防空洞」運動(1969.08至1970)
50.「一打三反」運動(1970.01至1971)
51.「清查『五一六』」運動(1970.03至1971)
52.「批陳整風」運動(1970.11至1971)
53.「批林整風」運動(1971.12至1972)
54.「批林批孔」運動(1974.01至1975)
55.「開展對《水滸》評論」運動(1975.08至1976)
56.「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運動(1975.11至1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