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天兵征腐惡狂飆為我從天落
毛澤東詩詞欣賞
蝶戀花 從汀州向長沙(1930.7)
六月天兵征腐惡,萬丈長纓纓必將鶴鵬縛。
贛水那邊紅一角,偏師借重黃公略。
百萬工農齊踴躍,席捲江西直搗湘和鄂。
國際悲歌歌一曲,狂飆為我從天落。
【註釋】
蝶戀花:詞牌名,又稱鵲踏枝,宋晏殊改之。
汀州:古時州名,州治在今閩西長汀縣。
長纓:《漢書·終軍傳》,"軍自請,願受長纓,必羈南越王而致之闕下。"
鯕鵬:《莊子·逍遙遊》,"北冥有魚,其名為鯪,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
黃公略:一九二八年參加平江起義,一九三零年任紅三軍軍長,一九三一年十月戰死於江西吉安。當時他留守閩西根據地。
【題解】
一九三零年三月,周恩來去莫斯科參加蘇共十六大,李立三暫時掌管上海中央。六月,他指派中央特派員塗震農到閩西招開汀州會議(又稱南陽會議),命令紅軍趁蔣介石與馮玉祥、閻錫山混戰之機進攻南昌和長沙。會中成立了以毛澤東為主席的革命軍事委員會,負責此項行動。毛澤東率紅一軍團趨南昌而不攻。彭德懷率紅三軍團於七月二十八日攻進長沙,十一天後,又在湖南軍閥何鍵十五個團的優勢兵力面前被迫退出。毛澤東赴長沙與彭德懷會合,九月十日再次進攻長沙。攻城戰中紅軍損失慘重,九月十三日毛澤東下令撤圍退軍。毛澤東率軍攻入湖南,何鍵捉了毛妻楊開慧。各界救援無效,楊開慧在十一月二十四日被處死。二十七年後,毛澤東又寫了一首蝶戀花來紀念她。
《蝶戀花·從汀州向長沙》,是一首「在馬背上哼成的」史詩式詞作,完成時間是1930年7月。從「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一介書生,到此時,詩人已經在槍林彈雨中縱馬馳騁近三年了。
詩人是偉人,偉人是詩人。讓我們從詩詞的角度看井岡山,看這片紅色的土地。
這首詞的上闕,以虛實相生、正反對比等藝術手法著重敘事而又滲透著熱烈而深沉的情感活動。「六月天兵征腐惡」,起句突兀而來,首先推出「天兵」與「腐惡」兩個對立的意象,以「征」字相關聯,有一股摧枯拉朽的磅礴氣勢。以「天兵」指我們的工農紅軍,既顯神威,又張其正義。「征」字,還有興師有名,仁義自見的味道。
「萬丈長纓要把鯤鵬縛」,是上一句的復現,「萬丈長纓」與「天兵」語意相承,「鯤鵬」與「腐惡」相應。這一句還有一層意思,長纓想要把「鯤鵬」束縛住,談何容易,也暗示了作者對當時冒險政策攻取大城市的擔憂情感。
「贛水那邊紅一角,偏師借重黃公略」。「贛水那邊」是空間意向,「紅一角」是色彩意向,這種空間轉換和鮮明意象的創造,無疑顯示了作者強烈的情感流向,對「紅一角」的「那邊」分外矚目。至於後半句情感就更加明顯了,黃公略和詩人在革命戰略上是志同道合、心心相印的,也是其可以信賴和倚重的,所以如此讚賞有加。
詞的下片,詩人揮灑著更加酣暢的筆墨。「百萬工農齊踴躍」是對上闕「天兵」、「萬丈長纓」等虛擬意象的具體化。「席捲江西直搗湘和贛」用「席捲」和「直搗」兩個力度極強的詞語,如同雷轟電掣,讓「席捲江西」情不能已。
至此,詩人順勢翻筆,從外在意象空間轉為內在亢奮的內心世界。「國際悲歌歌一曲,狂飆為我從天落」。呼喚「饑寒交迫的奴隸」、「全世界受苦的人」起來把「舊世界打得落花流水」的《國際歌》,正是這個時代無產者革命的心中歌。「狂飆」是什麼?我們做個小猜測,既是革命風暴的席捲,又是內心情感的波濤,二者交激鼓盪,深沉於心。這是物我渾然的詩人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