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新中國毛澤東時代真實經濟概況

作者:yongbing1993  於 2024-6-10 05:46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文史雜談

新中國毛澤東時代真實經濟概況








1949----1979年新中國毛澤東時代的真實的經濟概況

1949~1979年,新中國毛澤東時代工業總產值從約 142億元成長到4 681億元,成長32倍。

1949~1979年,新中國毛澤東時代主要工業產品產量都有迅猛增長。

1949~1979年,新中國毛澤東時代的發電量由43億度增加到2 820億度,增加了65倍。

1949~1979年,新中國毛澤東時代的原煤產量由0.32億噸增加到6.35億,增加近19倍。

1949~1979年,新中國毛澤東時代的鋼產量由15.8萬噸增加到3 448萬噸,增加211倍。

1949~1979年,新中國毛澤東時代的棉紗產量從32.7萬噸增加到263.5萬噸,增加7倍。

1949~1979年,新中國毛澤東時代的農業總產值從1949年的329.5億元增加到1979年的1,698億元,以可比較價格計算,增加8倍多。

1949~1979年,新中國毛澤東時代的主要農產品產量也有明顯成長。

1949~1979年,新中國毛澤東時代中,特別是糧食產量在30年中由1.12億噸增加到3.048億噸,平均每年增長3.5%,大大超過人口每年2%的成長速度。

1949~1979年,新中國毛澤東時代,國民所得從358億元成長到1978年的3 350億元,增加9倍多,按可比價格計算,30年約增長4.5倍,年平均增長15%,按人均數額計算,從66元增到343元。

1949~1979年,新中國毛澤東時代的國民所得中用於消費的部分也增加較快,1952年只有477億元,1979年增加到2,195億元,增加4.6倍。

1949~1979年,新中國毛澤東時代,扣除人口成長因素,近30年人均消費額成長1.6倍。

毛澤東時代新中國(1949~1976)經濟發展成就,綜合體現為成功地實現了經濟起飛和增長,從1952年到1979年,新中國社會總產值平均每年遞增8%~9%,國民收入平均每年遞增7 %(見表2)。新中國建立了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為中國現代化的推進打下了比較雄厚的工業基礎;實現了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歷史性變遷。

在現階段特定的內外社會背景和條件下,一種貶抑毛澤東和毛澤東時代的中國經濟和社會進步的言論總是若隱若現。西方產權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美國籍張五常教授不顧主要事實,對新中國前三十年的建設成就採取歷史虛無主義態度,聲稱「共產制度在中國推行幾十年,行不通也是事實。 」新中國「是人類歷史的大悲劇」等。張的荒謬之言遭到國內著名經濟學家程恩富、左大培、李炳炎、顧征民等人的實證性批駁。在與張五常的論戰中,程恩富教授如此寫道:「新中國成立后的三十多年,在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實行經濟封鎖、對外援助較多和缺乏經驗的條件下,儘管沒有完全扭轉一窮二白的遺留狀況,但經濟發展速度和人民生活改善比過去快,與世界多數國家的經濟差距在縮小。

相比在走資派鄧小平「貓論「指導下的改革開放的今天是:

吾笑貧不笑嫖娼小姐爺叔同床睡

搞活特色市場下密友親朋結成黨

經濟掛帥向錢看 保護環境往後放

國財更名變私產 那顧道德耍淪喪

先富起來一小幫 遊戲規則資商量

儘早把錢弄到手 黑貓白貓皆無防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6-20 23:07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