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人生易老天難老戰地黃花分外香

作者:yongbing1993  於 2024-6-10 01:17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詩詞書畫

人生易老天難老戰地黃花分外香







毛澤東詩詞欣賞

採桑子 重陽 (1929.10)

作者:毛澤東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

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像春光。

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註釋】

採桑子:詞牌名,本於古樂採桑曲。

重陽:陰曆九月初九,傳統上文人登高賦詩之日。一九二九年的重陽是十月十一日。

天難老: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題解】

一九二九年六月二十二日在閩西龍岩召開了紅四軍第七次代表大會,會上毛澤東被朱德、陳毅等批評家長制",未被選為前敵委員會書記。毛澤東隨即離開部隊,到上杭指導地方工作,差點死於瘧疾。

毛澤東詩詞《採桑子·重陽》賞析:

據《毛澤東年譜(1893—1949)》記載:「(1929年)10月11日,農曆重陽節,當時臨江樓庭院中黃菊盛開,汀江兩岸霜花一片,毛澤東觸景生情,填詞《採桑子·重陽》一首:『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這首詞通過度重陽,詠菊花,贊秋色,抒發了詩人毛澤東的人生感悟和革命豪情,獨具神韻,極富曠古絕倫的藝術魅力。毛澤東以特有的胸懷、氣魄和藝術眼光,譜寫了一曲革命人生的壯美頌歌。

毛澤東的逆境人生多感慨。1929年1月,毛澤東、朱德率紅四軍主力離開井岡山,轉戰贛南、閩西。6月下旬,在龍岩召開的紅四軍第七次黨代表大會上,紅四軍內部關於建軍原則和建立鞏固的革命根據地等問題發生意見分歧。

毛澤東的正確主張未能被多數同志理解和接受,毛澤東也因此未能繼續當選前委書記。此後,毛澤東身患疾病,在閩西一邊養病,一邊開展地方工作。10月,毛澤東帶病坐著擔架趕到剛解放不久的上杭,住在汀江岸邊的臨江樓。第二天,適逢重陽節,毛澤東倚樓遠眺,詩興油然而生,吟成這首《採桑子·重陽》。

《採桑子·重陽》是毛澤東身處逆境時寫的感懷之作。大病初癒的毛澤東心情複雜、百感交集。起句「人生易老天難老」,人生短暫,而自然界的發展變化則比較緩慢,好像不容易衰老。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中有「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之句,這裡反用其意,以「天難老」反襯「人生易老」。

1964年1月,毛澤東對英譯者口頭解釋說:「與人間比,天是不老的。其實天也有發生、發展、衰亡。天是自然界,包括有機界,如細菌、動物。自然界、人類社會,一樣有發生和滅亡的過程。」

「歲歲重陽」,每年都有重陽節。古人認為,重陽是一個值得慶賀的吉祥日子,有飲宴祈壽之俗。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既是「天難老」的特點,也是「人生易老」的證明。

每年都有重陽節,景色依舊,而人的年齡卻不斷增加,特別容易使人感慨人生短暫。

面對重陽節,想到人生短暫,悲觀者嘆息「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樂觀者表達「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1929年的毛澤東年富力強,但又身處逆境,對於像毛澤東這樣一個胸懷宏圖大志而又深感創業維艱的人來說,內心的體驗是極其豐富的。

單純看詞開頭這幾句似乎有些沉悶,略感壓抑,但毛澤東終究是有偉大抱負的政治家,不會因時間無涯、人生有涯的感慨而消沉衰頹,反而更加激發起「及時當勉勵」的緊迫感。

毛澤東吟詠菊花有新意。

「戰地黃花分外香」,作者毛澤東筆鋒突然一轉,寫出今年重陽節獨特的感受和不同尋常的意義。

「黃花」即菊花,典出《禮記》:「季秋之月,鞠有黃華。

」菊花與重陽習俗有密切關係,重陽節也被稱作菊花節。早在西漢,中國就有重陽節登高、飲菊花酒的習俗。

重陽節登高賞菊,也是千百年來詩人吟詠的傳統主題。

如王勃《九日》:「九日重陽節,開門有菊花。不知來送酒,若個是陶家。」

杜甫《復愁》:「每恨陶彭澤,無錢對菊花。如今九日至,自覺酒須賒。」

蘇軾《南鄉子·重九涵輝樓呈徐君猷》:「佳節若為酬。但把清尊斷送秋。萬事到頭都是夢,休休。明日黃花蝶也愁。」

「戰地黃花分外香」一句在不同的手跡中有不同的文本。

初稿作「但看黃花不用傷」,后改為「野地黃花不用傷」和「大地黃花分外香」。

1963年12月,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毛主席詩詞》時才定稿為「戰地黃花分外香」。

客觀地說,初稿的「但看黃花不用傷」最能反映毛澤東當年寫詩時的心境狀態,但它的境界不如定稿。

改成「戰地黃花分外香」,給讀者創造出一個色香俱佳的非凡意境,原來的感傷情緒一掃而空,顯得格外開朗洒脫。

著一「戰」字,把戰地的環境和氛圍烘托出來了,從而為此詞塗抹了一筆革命色彩。

古代詩人中,把菊花和戰爭、戰場聯繫在一起的並不多。

唐代岑參《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中寫道:「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表達了詩人濃重的思鄉之情。

唐末黃巢《不第后賦菊》:「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衝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詩人把菊花與戰爭相提並論,但充滿了血腥殺氣。

「戰地黃花分外香」化用楊萬里的「若言佳節如常日,為底寒花分外香」,與元好問「高原水出山河改,戰地風來草木腥」的句意完全相反,將消沉情緒轉化為激揚的格調。

毛澤東筆下的戰地菊花與革命戰爭聯繫在一起,經受丹心熱血撫育,因而更加芳香四溢。

1996年1月28日,《文匯報》所載《舒同與毛澤東》一文中寫道:「1932年春漳州戰役結束,毛澤東同舒同第一次會面。打掃戰場時,毛澤東握著舒同的手說,早就知道你了,看過你的文章,見過你的字。毛澤東邊走邊從彈痕遍地的地上撿起一顆彈殼,輕輕地說:『戰地黃花呵!』舒同會心地一笑,他為毛澤東如此豐富的情感世界和如此神妙的結句所觸動。」

這是革命家的視角, 這是思想家的氣魄, 這是革命樂觀主義的自然流露。

毛澤東激越豪邁贊秋景。毛澤東詞的下闋通過吟詠秋景表達對待秋天的態度。「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一年一度的秋風猛烈地吹來,與春天明媚和煦的春光迥然不同。

秋季不及春天那樣萬紫千紅,嫩綠嬌黃,香郁迷人,但秋風具有掃蕩酷暑、蕩滌塵埃的巨大威力。「勁」字寫出了秋天強勁有力的個性,也隱隱透露出詩人的人生追求和價值取向。

春夏秋冬四季中,秋以蕭瑟凋敝、滿目蒼涼等特質給人以悲傷之感。「睹落葉而悲傷,感秋風而凄愴。」

絕大多數古代詩人每每將悲情愁緒與草木搖落、萬物凋零的秋景聯繫在一起,以蕭瑟的清秋意象傳達人生的煩悶、生命的憂患。無論是風格婉約的柳永、李清照,還是詞風豪放的蘇軾、辛棄疾,在紅衰翠減、萬物凋零的秋天,都禁不住感傷身世,悲從中來。

然而,毛澤東沒有附和古代文人的悲秋情調。「勝似春光」一句,寓意非凡。在毛澤東看來,秋色比春光更加美好,更有魅力。

毛澤東打破了肅殺哀婉的文人悲秋傳統,高揚贊秋情愫,展現出遼闊豪邁的藝術境界,彰顯了豁達激越、超凡脫俗的人格魅力。

「寥廓江天萬里霜」,秋高氣爽,水天相接,這是對「勝似春光」的具體詮釋。雖是繪景寫實,卻又胸襟寬廣,有「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的壯闊之感。

如果說「戰地黃花分外香」是芬芳秀麗的近景,表達詩人對戰鬥勝利的溫馨心境,那麼「寥廓江天萬里霜」則是遼闊壯麗的遠景,寄託詩人對革命前途的美好遐思,餘韻悠揚。

「萬里霜」之「霜」不是霜雪之霜,而是秋色的代字,是「霜葉紅於二月花」的「霜」,色彩斑斕,絢麗迷人。

這首詞的原稿是下闋在先,先描寫秋天的壯美和江天的寥廓,再感悟人生的短暫和宇宙的無限。

詩人毛澤東進行修改時,將上、下兩闋互易位置。採用這種「挪移法」之後,原先字裡行間透出的抑鬱情緒銳減,先抑后揚,境界變得更加開闊,更使人感受到生生不息、激越豁達的活力。

這是毛澤東創作於逆境中的作品,有沉鬱的思索,但全然不見怨天尤人、消沉鬱悶的牢騷與哀嘆,呈現給世人的是積極樂觀、豁達昂揚的人生追求與洒脫心態。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6-20 04:41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