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同樣是摁紅手印鄧小平喜歡小崗

作者:yongbing1993  於 2024-6-1 06:05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文史雜談

同樣是摁紅手印鄧小平喜歡小崗








《周家莊農民為保人民公社摁下紅手印》。成立於1958年的周家莊人民公社,已經走過了半個多世紀的光輝歷程,充分顯示了人民公社的頑強生命力和巨大優越性,其健康發展、共同富裕、社會和諧的成功實踐,充分顯示了 毛澤東思想的巨大威力,昭示著中國三農問題的光明前景。

今年,也是周家莊人民用勇敢和智慧在解散人民公社風潮中,摁下紅手印明志保留人民公社30周年。 1982年,在全國政策性、強迫性解散人民公社的壓力之下,周家莊人民公社黨委實事求是,充分尊重人民群眾的意願,排除種種師義無返顧地選擇繼續走社會主義集體化的共同富裕道路。

當時,擔任周家莊人民公社黨委書記的雷金河怎能也想不通,新中國開創的農業集體化道路有什麼錯?  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道路有什麼錯?  況且,經過20多年的發展與建設,人民公社已經具備了十分雄厚的物質基礎,十分適合社會化的大生產,如果分田單幹必然是對先進生產關係和生產力的嚴重破壞。  許多的公社頂不住壓力紛紛解散,周家莊人民公社面臨生死考驗。

當時,河北省調整縣級領導班子給縣委書記的一大任務就是把周家莊公社解散,把土地分掉。  雷金河這位老共產黨員陷入深深的思考:我們黨一貫講實事求是,為什麼在解散人民公社問題上就不能實事求是呢?  就不能尊重群眾的願望非要搞「一刀切呢」? 「大家都知道集體經濟基礎比較好,開會討論是否要分地的時候,除了一兩戶之外,其他的社員都不願分地到戶。」 如今年逾古稀的劉建中親自參加了當年徵求群眾 意見的討論會,至今記憶尤新。

人民公社帶頭人、「老堅決」雷金河,以一個共產黨員的黨性開始了他的頑強的力爭。  先是拖,拖不過。  雷金河心急如焚四處奔波向上反映情況。  解放后雷金河是晉州農民走合作化、集體化道路的帶頭人,領導了第一個人民公社的成立並任黨委書記。  他也是河北省和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人大代表,由於周家莊人民公社早就是河北的先進典型,也認識了不少上級領導。  據傳雷金河在抗戰時期就是威震敵膽的游擊隊長,作戰英勇,與當時駐紮冀中的彭真、呂正操等八路軍高級將領亦有生死之交,這也成了他能頂住巨大壓力 的資本。  他多次京,向當年的老首長陳述鄉親們的願望,但中央領導並沒有給予明確答覆,只是讓他「再觀察一下。」

鮮為人知的是,為了表示走社會主義集體化道路的決心,周家莊農民採取了十分特別的辦法明志,以示保衛人民公社的堅定決心。  討論會後,每位派代表在保留人民公社的「生死狀」上籤上名字,摁上了鮮紅的手印。  此外,雷金河也向當時的河北省領導寫下保證書:「不分包到戶,社員的收入可以高於分包到戶的農民。如果幹一年,我們沒有其他公社好,我們就將 地分了。 但省里提出的條件是必須把公社的名稱改成鄉。

30年來,周家莊農工貿齊頭並進,已有9家大型集體工業企業,並有許多形成規模的農貿加工、養殖基地和文化服務業等。  從1981年開始,周家莊的家家戶戶已免費使用上了自來水。  隔年開始對年滿65歲的老人實行養老津貼、對孤寡老人實行五保等福利政策。  所有鄉民享有免費醫療、教育、住宅等10多項福利或補貼,而且福利範圍和水準在不斷擴展和提高。  當初,從公社出走搞單幹的幾戶人家又紛紛回到了公社的大家庭。

「公社是顆常青藤,社員就是藤上的瓜,瓜兒連著藤,藤兒牽著瓜,藤兒越肥瓜越甜,藤兒越壯瓜越大」。  周家莊實踐了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她像一顆璀璨的明珠閃耀在冀中大地,成為中國農民堅持走社會主義集體化道路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典範。  儘管由於種種政治上的原因,多年來周家莊很少被主流媒體宣傳報道,但是這裡依然吸引了廣大農民的目光,並得到許多國際友人的讚譽。  實踐證明,周家莊道路是社會主義的陽關大道,是中國億萬農民的夢想與期望。

歷史將毛澤東越拉越近。

今年是毛澤東誕辰一百二十周年。  一百二十年在歷史的長河中不過是短暫的一瞬,但對於中華民族來說,發生在1893年到2013年這一百二十年間的事情卻可以用翻天覆地來形容。  歷史的一切發展,都有其本身的內在原因,但每一個尊重歷史的人又都無法否認這樣一個事實,那就是,這一翻天覆地的歷史變化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原因,是中國出了個毛澤東 。 .

毛澤東並沒有一直生活在這一百二十年裡,他早在37年前就已經離開了這個世界,但他的影響卻沒有隨著他的離去而稍加減弱;在他一百二十 周年誕辰日的時候,人們可以十分強烈地感覺到他的現實存在。  毛澤東這個名字連同它代表的某種含義,無時無刻不在地觸動著中國社會敏感的神經,而每到某些特殊的日子,比如他的忌日或誕辰日,這種觸動都會呈現出爆發或集中的形式 。  儘管執政者總是有意無意地試圖淡化毛澤東的影響,但在民間,他的影響似乎正在表現出一種逆時間增強的趨勢:一百一十周年時強過一百周年,一百二十周年時 強過一百一十周年。  歷史好像在開個玩笑:時間的流逝不是在將毛澤東送遠,而是在將他拉近。

這是為什麼?

首先,是因為毛澤東他本人具有穿越歷史的洞察力。  據說,毛澤東昔日的一位戰友在他逝世多年後說了這樣一句話:毛主席比我們這些人早看了五十年。  後來的歷史見證了這句話,毛澤東當年的許多擔憂和警告今天都已經成了活生生的現實。

 那麼,毛澤東為什麼有這樣的遠見卓識?  因為毛澤東是天才,比別人聰明?  因為毛澤東熟讀史書,深諳歷史大勢?  都可能。  但是,這些也許都不是根本的原因。

根本的原因是愛,是毛澤東對創造人類社會、推動歷史前進的普普通通的勞動人民的深深的愛。是毛澤東見不得勞動者受苦受難的悲憫之心。因為愛,毛澤東為他們操著很長遠、很長遠的心。

 今天,等到我們這些後來人也終於看清毛澤東從前看到的東西時,我們會有一種時空的錯覺,以為毛澤東本人就在眼前;我們中的一些能感受到毛澤東的愛心的人,會覺得毛澤東離自己很近。

其次,是因為三十多年中國社會不是在前進而是在倒退。

現在有一種說法:不能用前三十年否定后三十年,也不能用后三十年否定前三十年。 其實,人類歷史沒有任何一個階段是完美的,但在任何一個階段,人們的追求都是社會的進步。

剛剛過去的三十幾年,中國社會進步了嗎?  沒有。

如果硬說有了一點進步的話,那就是它產生了一小批過去沒有的《富人》資本家。  而這點「進步「的代價是什麼呢?  是財富的大量外流,是資源的巨大浪費,是環境的極大破壞,是道德的迅速墮落。

當所謂的總「設計」這場改革的「頂層」走資派們在煞有介事的「自信」著的時候,那個越來越大的「弱勢群體」卻越來越有一種「辛苦幾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 的被拋棄的感覺。  .

歷史倒退了,以往歷史中的鏡頭自然是近了而不是遠了,毛澤東這個曾經的歷史人物也就越來越自然地走進了現實。

再次,是因為仇恨毛澤東的人對他無止盡的「紀念」。  兩年前,在紀念毛澤東誕辰一百一十八周年的時候,一位叫做暫時無派網友在他的《他被逼成了神》文章中說了這樣一段話「他死了以後,好像也 真的具備了神才具備的某些特點:他背著沉重的十字架,為那些當年與他同行的人的過錯贖罪,為今天享受著他奮鬥成果的人的罪惡贖罪。 似乎都和他無關; 現代中國的一切罪惡似乎都要由他一個人負責。 被推卸的理由。 越來越多的人心中復活,成為越來越多的人心目中的真正的守護勞動人民窮人們的神靈。

毛澤東生前曾對一位友人說:四個「偉大」很討嫌,以後統統不要,只保留一個teacher(教師)。

是的,毛澤東一生都是一位教師,一生都在試圖教導他所熱愛的人民學會擺脫剝削和壓迫、掌握自己的命運。

但很可惜,儘管毛澤東窮其一生的努力,甚至不惜將自己打得粉粹,毛澤東也沒有在生前成功地擔當好教師這個角色。毛澤東最終沒能使人民理解他。

我們普通的老百姓太鼠目寸光了,當有人拿「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小恩小惠來誘惑我們的時候,我們中的許多人都向毛澤東輕率地揮了揮手,然後跟著這個人走了。

直到許多年以後的今天,我們中的許多人才開始理解毛澤東。

看來,再偉大的教師也不如讓人經歷苦難和有反面教育更能讓人民理解生活中的真理。

今天,勞動人民的苦難正在教育越來越多的中國人,特別是年輕的一代。

他們中的許多人開始走近毛澤東。

他們開始不屑執政者的「引導」,他們開始質疑「公知」的「教誨」,他們開始用自己年輕的心去讀毛澤東的這本大書。

在他們的身上,寄託中國未來的希望,寄託社會主義的明天。

最近,網上出了紀念毛澤東的動畫片《爺爺去哪兒》。

那裡面有一句台詞,聽了熱淚盈眶:「也許現在他正在回家的路上「。

我流淚,是因為我相信,毛澤東真的正在回家的路上。這個家,就是千千萬萬顆正在醒悟的勞動人民的人心中。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06:0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