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江青和中央文化大革命小組組長

作者:yongbing1993  於 2024-5-30 05:33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網路文摘

江青和中央文化大革命小組組長




戚本禹:回憶江青同志

江青和中央文革小組

就是那次我在上海的時候,中央通知我參加」五一六通知」的文件起草小組。這期間,中央常委會又開會決定要成立中央文革小組,它直接隸屬於中央常委領導,實際上是取代了原來的中央書記處。中央文革小組的成員,是由康生,陳伯達,江青三人提名的,然後到主席那裡去商量。主席提出不僅是那些筆杆子要參加中央文革,各大區都要有人參加。於是後來又增加了東北鄭季翹,西南劉文珍,西北楊植霖,華北郭影秋。華東張春橋,中南的王任重本來就已經在名單裡面了。軍隊是劉志堅和謝鏜忠。吳冷西因為主席說他是」半個馬克思主義者」,所以沒進中央文革。姚文元進中央文革是我最先向江青提出的,我說,文化大革命從評海瑞罷官開始,姚文元不進中央文革怎麼行。其實我心裡是想,在中央文革小組裡就我一個年輕人,姚文元和我年紀差不多,能一起來就好了.江青表示同意。但是陳伯達反對,他說,他的父親姚蓬子歷史上是個變節分子。後來說到主席那裡,主席說,老子反動,兒子一樣可以革命的。陳獨秀背叛了革命,但他的兩個兒子不都是革命烈士嗎。毛主席一錘定音,姚文元進了中央文革。陳亞丁跟著江青搞樣板戲和文藝工作座談會紀要,搞得不錯,但劉志堅他們都排斥他,不讓他進中央文革。陳亞丁就去找江青。江青說,不是我們不讓你進,我們都贊成你進的。是你們軍隊里不同意。陳亞丁知道是劉志堅在搞他,恨死了劉志堅。劉志堅後來被打倒,很多材料是陳亞丁提供的,他和造反派一起整劉志堅的材料。但王任重跟劉志堅是好朋友,堅決保他.抗戰時他們是一起打游擊的。反掃蕩的時候,劉志堅被日本鬼子抓了,王任重帶著隊伍硬是把他從日本鬼子手裡救了回來。生死之交啊。王任重在和我們講起這件事的時候,是眉飛色舞,繪聲繪色的.

王任重雖然是中央文革的副組長,但他在湖北,武漢卻是堅決執行劉鄧的資反路線的,他不鬥當權派,專斗李達,說李達是武漢的吳晗。李達給主席寫信求救,主席明確地說,李達可以批評鬥爭.但他是黨內最早宣傳馬列主義的理論家.是要保護的.可李達後來還是被王任重斗死了。李達死後,主席在一次會上說,李達是中共一大的宣傳部長,他解說實踐論,矛盾論是解說得最好.在資反路線期間,王任重把鬥爭矛頭指向知識分子,學術權威和教師,學生,要在他們中間抓漏網右派。而且抓人抓得厲害。後來這些受打擊的人就起來造反。形成了武漢地區的造反派.可王任重是搞過群眾運動的,他對組織發動群眾是很有一套的,他把黨員,幹部,積極分子都組織起來,成立了百萬雄師。據說百萬雄師的名字都是王任重取的。所以武漢的造反派始終是少數。王任重還在背地裡積極地支持聯動.不過貪腐的事情他倒沒有.王任重的後面是陶鑄在支持他。

在陶鑄的眼裡,江青是比他小一輩的。說實話,陶鑄對共產主義是有興趣,有研究的,這個人是有理想的。而且他是有理論的,什麼事情他都能講出個道道來的。就是錯的東西,他也能講出一個道理來粉飾。陳伯達,江青拿他沒辦法。陶鑄對文化大革命,抽象的他都擁護的,但到具體的,他都反對。談到那個幹部貪污腐敗了,陶鑄就馬上給人家辯護,就要保。其實他也不真知道下面幹部的情況,好多人都是兩面派,他那些貪污腐敗的不好的一面怎麼能讓你知道啊。更不用說好些人又都是官官相護的。陶鑄死保王任重。尤其是兩廣,兩湖的幹部他都保。所以他的態度和中央文革的都不一樣。如果都按陶鑄那樣做,那你文革也不要搞了。按中央文革的想法,幹部有問題,應該到群眾裡面去接受群眾對你的批判,也就是所謂「燒一燒」。作為共產黨的幹部,你是為人民的,你怎麼害怕群眾呢。毛主席也說,「燒一燒」可以,但不能「燒焦」了。底下的群眾,造反派看到你幹部有問題,當然是很憤怒的,其中也確實是有懷疑一切,打倒一切的傾向。那陶鑄也說要「懷疑一切」,但這只是表面的,他實質上的意思是不能懷疑,不能打倒。誰都不能懷疑,那你還能搞文革嗎?陶鑄其實是打著「懷疑一切」的旗號來反對「懷疑一切」。他是保一切的。合作化的時候陶鑄很積極。可到刮包產到戶風的時候,他有點跟劉少奇了。張平化就批評他,張平化是從主席那裡得到了真經的。說你不能搞包產到戶。你一搞包產到戶,那順坡下驢,社會主義就會垮掉,再要上就很難了。所以陶鑄就變過來,反對搞包產到戶了。毛主席看他反對」包產到戶」,就認可他了。我覺得,毛主席那時看幹部,很重要的一條就是看他對維護公有制和集體制,包括對包產到戶的態度的。陶鑄的生活其實也是很講究的,很會享受的,他家裡用的東西那都是高級的,那些東西都不是用錢買來的,用錢也買不來。江青到他廣州的家去過,說那是跟帝王家裡一樣的。我看到過他家中擺設的照片,那些東西都是不得了的。陶鑄到中南海,左挑右挑,就挑了以前楊尚昆住的「萬字廊」。在這點上,他們兩個倒是同氣相求的。陶鑄是黨中央的常務書記,又是中央文革的顧問。所以在他眼裡是沒什麼江青的。而且這些人都是很講究輩分的,在他的眼裡,毛主席,周總理、朱德,是一輩的,陶鑄把總理看成大哥,很謙虛的;而他們這些人包括林彪、陳雲、鄧小平是一輩;下面的紅軍是一輩;抗戰的又是一輩;完了就是解放戰爭的一輩。你要讓解放戰爭的去領導抗戰的,是很難的。那江青比陶鑄小一輩都不止了。所以他常和江青發生矛盾。江青和總理有時也有矛盾,但他們兩人的矛盾好解決。江青和陶鑄的矛盾就不好解決了。說陶鑄是最大的「保皇派」是沒說錯的,他確實是到處保的。陶鑄貫徹劉少奇的資反路線是很堅決的。陶鑄到了中央后就跟劉鄧跟得很緊,他說,鄧小平是他的老師,他就是要拜鄧小平為師。這個,林彪很忌諱。我聽江青對葉群說,陶鑄原來是林彪四野的政治部主任,是林彪的幹將,怎麼去拜鄧小平為師!?再說鄧小平的文化比陶鑄低呀,他拜他什麼師!?

江青和陳伯達提出打倒陶鑄,受到了毛主席的批評.說你們這是」一個常委打倒另一個常委」.陳伯達受不了,鬧著要自殺.江青說他沒出息.說主席只相信有材料的東西.你把材料整理出來送給主席看呀.後來一查陶鑄在劉鄧搞資反路線的時候給中南局批了四,五個文件,叫底下堅決貫徹劉鄧批發的」北大九號簡報」,要在學生和群眾中打右派,抓游魚。並肯定了王任重在武漢搞的在工人和學生中層層排隊,在工人,學生中抓人的所謂經驗。按照他的指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統統積極執行了劉鄧的資反路線。當時,只有中南局發了那麼多的文件。其次是西北局的劉瀾濤和西南局的李井泉。

尹達原來是歷史研究所所長,穆欣是光明日報的,他們兩個都因為壓制本單位的群眾造反,群眾對他們的意見很大.雖然我們都做了工作,但是群眾還是不肯原諒他們。所以他們也慢慢地就淡出了中央文革.

幾個大區參加中央文革的,開始列席了幾次會議,後來就都不參加了。因為他們大多是與走資派在一起的。

到後來,中央文革主要就是八個人了,我們內部稱作:三老、三中、兩青。

三老是康陳江。江青對康生很尊重,有時稱他康老。主席一般叫他康生,但有時也開玩笑叫康生「康老」。我們也叫「康老」。江青對陳伯達不大看得上眼。所以三老的排位應是康陳江。儘管陳伯達在中常委的排位在康生前面。

三中是張關王。關鋒資格比王力老。張春橋是副組長。

兩個愣頭青,戚,姚。主席說我們是南姚北戚。

中央文革小組毛澤東、周恩來與中央文革小組成員張春橋、江青、姚文元、戚本禹、王力、關鋒、穆欣

中央文革辦公室主任原來是叫曹軼歐當的,康老說她當主任不合適,所以就叫王力當主任,她當副主任。我也是副主任。穆欣也做過幾個月的副主任.辦公室的事主要是江青領導的。江青有什麼事一般是先找我的,我差不多每天都要到江青那裡去一次,王力、關鋒有時也同去。王力很計較這件事,有時叫了關鋒,沒有叫他,他會有意見.他對保持與江青的聯繫很主動,很積極,漏了他都不行.因為我還兼著主席的秘書。王關戚三個人中只有我可以經常與主席見面,我可以最早聽到主席的指示。所以關鋒說,什麼王關戚,倒過來,是戚關王。我和王力都是聽戚本禹的。

為了及時掌握各地的運動的動態,我提議成立了中央文革快報組,記者人手不夠,又從部隊里抽調了四十幾個學習毛主席著作的積極分子參加到了快報組,派到各地去。快報組由王力當組長,但實際的工作關鋒和我都參與。快報組的大事也是江青決定的.我還辦了」文革簡報」和」要事彙報」等刊物分別發送給中央政治局委員和常委,有些是只送給主席的 。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 16:2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