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循守舊愚昧無知《自由貿易》
列寧:我們已經移動了一座其重無比的大山,這座大山就是因循守舊,愚昧無知,頑固堅持《自由貿易》、堅持把勞動力當作其他任何商品一樣「自由」買賣的習慣。我們已經開始動搖並且打破那些最根深蒂固的偏見,那種一成不變、世代相傳的落後習慣。
列寧:只是推翻了沙皇、地主和資本家,才第一次清理出一塊基地來進行真正的社會主義建設,來建立新的社會聯繫、新的共同勞動的紀律和具有世界歷史意義的整個國民經濟(進而是國際經濟)的新制度。
列寧:這是改變多少年來被敗壞的風俗的事情,而敗壞風俗的,正是萬惡的生產資料私有制以及由小個體經濟即私有者經濟在「自由」交換條件下必然產生(並且經常重新復活)的那種勾心鬥角、互不信任、互相敵視、各行其是、爾虞我詐等等惡劣風氣。
列寧:幾百年來,貿易自由、交換自由被千百萬人奉為經濟學上的金科玉律,成了億萬人的根深蒂固的習慣。這種自由同資產階級宣布並實行的其他「自由」,如「勞動自由」(應讀作:餓死的自由)等等一樣,都是十足的謊言,都是用來掩飾資本主義的欺騙、暴力和剝削的。
郝貴生:「市場經濟不等於資本主義」嗎?
作者:郝貴生
——三評「真理標準大討論」
1978年「真理標準大討論」(實質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大討論,而是在權力意志支配下,全國黨、政、軍及思想理論界一窩風的跟風運動)后,在所謂「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口號之下,開始了某大人從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中「解放思想」的行為,其中一個重要表現就是從馬克思《資本論》中的科學結論中解放出來,也就是從馬克思主義「市場經濟」理論中解放出來。這位大人在南巡講話中為提出他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時說:「市場經濟不等於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這裡關鍵就是究竟如何理解「市場經濟」?「市場經濟」的本質究竟是什麼?「市場經濟」與「資本主義」究竟什麼關係?
我們首先從資本主義社會經濟現象的基本概念講起。
一是「商品」概念。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商品是用來進行交換的勞動產品。商品不是人類社會永恆的現象,是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出現了社會分工、私有制和私有觀念產生之後出現的經濟現象。資本主義社會之前,存在商品經濟,但不是社會的主導。封建社會從總體上是自給自足的社會。馬克思概括商品交換的公式是W-G-W。這裡的商品W完全是勞動的產品。
二是「資本」概念。伴隨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商品經濟逐漸取代了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時代。在存在W-G-W的同時,也出現了另外一種交換公式即G-W-G'。前一個公式G是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而第二個公式中的G就是「資本」,這裡的W就不是一般的勞動產品,二是包括一般勞動產品、土地及勞動力等特殊的商品,這裡的G'一定大於前者的G,G'減去G就是剩餘價值。馬克思所有的經濟學著作及其理論在一定意義上都是圍繞「資本」的運行過程、手段、方法論述的,所以叫《資本論》。其整個《資本論》極其詳細地論述了資本的本質、本性、過程、歷史作用和危害性。
「資本」現象不是馬克思首先發現的,早在亞當·斯密等古典經濟學那裡就已經作為經濟學理論的主要概念加以闡述了。但他們大多數人把「資本」現象僅僅看做只是一種物,看做生產工具。馬克思與他們最大區別就是承認「資本」本質是人與人的關係。馬克思說:「資本不是一種物,而是一種以物為媒介的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係。」(《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1972年版,第834頁)「單純從資本的物質方面來理解資本,把資本看成生產工具,完全拋開使生產工具變為資本的經濟形式,這就使經濟學家們糾纏在種種困難之中。」(《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1995年版,第594頁)
那麼資本反映的究竟是什麼樣的人與人的本質關係呢?馬克思認為,資本是能夠給資本家帶來剩餘價值的貨幣,而剩餘價值就是資本家無償佔有勞動者的剩餘勞動。所以資本所反映的人的本質關係就是「對勞動及其產品的支配權」。這恰恰就是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本質,即資本家與工人之間的剝削關係。所以在馬克思那裡,資本與資本主義生產關係完全是等同概念。
馬克思經濟學理論中沒有「市場經濟」這一概念,但有「商品經濟」與「市場」概念。把整個資本和資本主義經濟運行規律的資本主義市場行為概括為「市場經濟」是列寧。例如列寧在《十九世紀末俄國的土地問題》(《列寧全集》15卷104頁)中說:「任何一個資本主義國家,任何一個經濟部門,在市場經濟的統治下,都沒有可能均衡的發展。」《列寧全集》15卷104頁),在《土地問題和爭取自由的鬥爭》中說:「只要還存在著市場經濟,只要還保持著貨幣權力和資本力量,世界上的任何法律也無法消滅不平等和剝削。只有實行巨大的社會化的計劃經濟,同時把所有的土地、工廠、工具的所有權都轉交工人階級,才能消滅一切剝削。」(《列寧全集》10卷407頁)
20世紀以來,西方學者為了掩蓋資本主義赤裸裸的經濟剝削現象,於是就把世界上存在的主要國家區分為「市場經濟」和「計劃經濟」兩類國家,開始使用「市場經濟」概念。資本主義社會之前,存在商品經濟,但社會的本質和體制不是商品經濟,因為只是一部分勞動產品拿到市場交換。所以這種經濟體制的本質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資本主義的最大特點不僅把一切勞動產品全部推向市場,而且把全部生產資料、土地和勞動力也都推向市場。所以說,資本主義的經濟體制就是完完全全的商品經濟,也就如同列寧所說的,市場經濟。他與資本主義之前的商品經濟有質的不同。資本主義不僅把本國變為市場經濟,也力圖把整個世界變為市場經濟。也正是這種把生產要素中的最主要要素勞動力推向市場,所以才能夠使資本家無償佔有勞動者的剩餘價值。所以從這個意義說,市場經濟就是資本主義經濟,二者是完全划等號的。而且上世紀聯合國所劃分的「市場經濟」國家和「計劃經濟」國家標準就是把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劃為「市場經濟」體制國家,把前蘇聯、中國等社會主義國家劃分為「計劃經濟」體制國家。
因此,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那裡,資本、市場經濟與資本主義雖然是三個概念,但本質上是一樣的、內涵與外延是等同的。馬克思主義學者不能因為三個概念、字詞的區別而割裂它們內在同一、等同關係,更不能停留在現象上,歪曲和閹割資本和市場經濟的本質。然而自上世紀80年代中國開始的改革開放以來,人們在使用這三個概念時,自覺不自覺地又開始把資本、市場經濟與資本主義三個概念割裂開來。
一是把資本與資本主義割裂開來。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一些經濟學家以社會主義國家應當學習西方資本主義發展的文明成果為由,主張引進和利用西方國家的「資本」。在他們眼裡,「資本」就是貨幣,就是金錢,就是物,自覺不自覺地否認「資本」本身就是資本主義的生產關係。他們提出「承認資本,發展資本,引導資本,駕馭資本」的極端錯誤的口號。他們借口馬克思對「資本」在歷史發展中的曾有過積極和促進作用,強調中國的改革開放內容就是要正視和承認資本對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所以要大膽借鑒和利用「資本」發展中國的社會主義經濟,為「資本」大開綠燈。他們也承認「資本」有消極和破壞作用,主張對「資本」要加以限制、引導、開紅燈,要在共產黨領導下的政治體制中「駕馭資本」。這完全是對馬克思科學評價「資本」思想的歪曲。馬克思對「資本」是歷史辯證的評價,當資本主義處在上升時期,資本的積極作用確實大於消極作用,但伴隨資本主義的深入發展,其內在不可克服的矛盾表現為經濟危機和金融危機,表現為必然滅亡及其為社會主義所取代的歷史必然性。馬克思也確實說過對「資本」加以一定「限制」的思想,但這只是在一定意義上。真正實現《共產黨宣言》中消滅私有制、消滅階級的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就不是「限制」資本,而是「消滅」資本。正如馬克思所說,工人階級「要在自己的旗幟上寫上革命的口號:『消滅雇傭勞動制度』。」也就是消滅資本主義。
二是把市場經濟與資本主義割裂開來。中國當前某些權力者和經濟學家,為了給他們提出的社會主義可以搞市場經濟的思想提供理論依據,硬要把「市場經濟」與資本主義割裂開來。正如本文開頭指出的某位大人1992年南廵講話中,胡說「市場經濟不等於資本主義」。他借口市場與計劃是手段的思想,硬要說市場經濟和計劃經濟也是手段,資本主義可以利用,社會主義也可以利用。市場經濟也可以與社會主義結合起來。某位中國當代經濟學家的一位權威人物最近一篇文章中硬要把所有制與經濟運行方式割裂開來。他說:「產權的私人所有制、合作所有制、集體所有制、國家所有制,說的是生產資料或生產要素在法律上的最終歸屬,而市場經濟或市場化說的是經濟如何運行,主要是生產什麼、生產多少、如何定價的問題,要由各類性質不同的經濟主體或企業自行決策。也就是說,前者涉及生產要素的公有與私有問題,而後者涉及經濟運行或經濟調節的市場與計劃(政府或國家)問題。倘若使用『資源配置』一詞,那也是前者指資源由私人企業,還是集體企業或國有企業來配置;而後者指資源是由企業,還是由政府來配置,即『資源配置』包括產權配置和調節(運行)配置兩個不同層面的含義。因此,公有制或社會主義可以與計劃經濟結合,也可以與市場經濟結合;私有制或資本主義可以與市場經濟結合,也可以不同程度地採用計劃或政府調節的方式。」這同樣是對馬克思思想的歪曲和根本否定。馬克思揭示的市場經濟運行方式與資本主義的所有制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沒有資本主義的所有制,就不可能有把資本、土地和勞動力完全推向市場的資源配置和經濟運行的市場經濟體制。二者完全是一個問題。這位權威人士硬要把資源配置、生產什麼怎樣生產的問題與資本主義所有制割裂開來,然後再與社會主義公有制嫁接在一起。
那位大人在把市場經濟與資本主義割裂開來的同時,也說:「社會主義也有市場。」這句話是對的,但「市場」不等於「市場經濟」。市場是手段、方法,市場經濟是體制,借口「社會主義有市場」,理論上推導出「社會主義也有市場經濟」。完全是偷換概念的詭辯論的手法。
同時。我們講的「市場經濟」不能與「社會主義」的結合。這裡的「社會主義」是指生產資料公有製為基礎、無產階級專政和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的經濟和政治制度。如果按照那位大人歪曲科學社會主義的本質給社會主義的本質下的那個定義即「社會主義就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那麼這種「社會主義」確實可以與「市場經濟」相結合,但它絕不是科學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實質是打著「社會主義」旗號的「資本主義市場經濟」。
學習和繼承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思想,就必須把馬克思經濟學思想的資本、市場經濟與資本主義完全看做同一含義。割裂資本、市場經濟與資本主義的本質關係,硬生生捏造和杜撰出一個所謂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概念,且自我標榜為對馬克思主義的「創新」,就等於說「社會主義資本主義」概念,是驢唇不對馬嘴的行為,是抹殺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本質區別的典型的「合二為一」的楷模。這不是對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創新」,而是「倒退、背叛」。我們今天也確實應該「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但不是從馬克思主義的「市場經濟等於資本主義」的觀念中解放出來,而是應該從「市場經濟不等於資本主義」觀念中解放出來,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中解放發出來。沿著馬克思主義的政治經濟學的理論軌道上把社會主義進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