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毛澤東時代興建的這些水利設施

作者:yongbing1993  於 2024-5-23 05:32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網路文摘

毛澤東時代興建的這些水利設施





再說「水」。

毛澤東對水利的重視盡人皆知,毛澤東時代的水利成就也是有目共睹。《農業四十條》中就有一條專門談水利:興修水利,發展灌溉,防治水旱災害。  

從1956年起,在12年內,全國水利事業的發展,應當以修建中小型水利工程為主,同時修建必要的可能的大型水利工程。  

小型水利工程(打井、挖塘、築堤、打旱井、開渠、築圩、修水庫、興修蓄水排水的溝洫畦田台田系統等),小河的治理,都由地方和農業合作社負責,有計劃地儘可能大量地進行。通過這些工作,結合國家大中型水利工程的建設和大、中河流的治理,要求在12年內,基本上消滅普通的水災和旱災。  

內澇災害嚴重的地區,應該大力進行除澇排水、改造窪地的工程建設。  

要求在12年內,把水田和水澆地的面積,由1955年的3億9千多萬畝擴大到9億畝左右。灌溉設施的抗旱能力,按各地不同情況,分別提高到30天到50天;適宜發展雙季稻的地方,要提高到50天到70天,以保證收成。為了充分利用一切水源,有關部門應當積極進行對地下水的勘察工作,保證水利部門所需要的必要資料。

這是這個綱要里提到的目標。事實上,毛澤東時代,中國在水利設施建設上所取得的成就,不僅在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在整個世界史上也無與倫比!

毛澤東時代,共建成10萬立方以上的水庫8萬6千多座,10萬立方以下的塘壩640多萬口,總庫容4000多億立方!人工河渠總長300多萬公里,配套機井220多萬眼,各類堤防總長16萬5千多公里。

所有的大江小河都得到了治理。尤其是黃河,儘管被稱為中華民族母親河,但在歷史上它又是不折不扣的「害河」!三年兩決口!每一次決口都給沿岸的人民帶來巨大的災難!

可是,黃河流到毛澤東時代后,它終於被治理得服服帖帖!這些驚人的數字是什麼概念?這就是「戰天鬥地」!這就是「改造山河」!

這意味著中國人在短短二十幾年的時間裡就把「望天收」的中華大地基本建設成了旱澇保收的「流著奶與蜜的上帝應許之地」!

就說我們這地方,除了各個隊都修了幾口「當家塘」,還修了座水庫。這座水庫本來是計劃分兩期建成,一期建成后,水庫即可灌溉幾千畝稻田。二期如果按計劃建成,庫容是一期的100倍,管我們公社綽綽有餘!從水庫出發的抗旱溝修到了每個生產隊。

可是,單幹后,水庫就沒人管了,二期自然再無從談起。更讓人搖頭的是,現在水庫已完全成了私人發財的工具。嘆!嘆!還有,所有的抗旱溝也全都毀了。唉! 

毛澤東時代興建的這些水利設施,到現在都還是中國人的命根子!

現在,許多人回憶起那個火紅的年代就還激動不已。「戰天鬥地」、「改造山河」,中國人民煥發了從未有過的激情!釋放了前所未有的鬥志!那一代人,真是拼啊!在農村,主要就是指興修水利和改良土壤。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3 10:5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