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走資派特色教育里的霸凌和體罰

作者:yongbing1993  於 2024-5-16 22:51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熱點雜談

走資派特色教育里的霸凌和體罰






最近看到一些走資派特色社會裡的「小孩子邊輸液,邊寫作業」的新聞,感覺相當炸裂。校園霸凌和學生自殺事件頻傳,教育體系安全底線失守、日常管理失序、和師德師風失范等。還有老師們經常拖堂、佔用下課時間,是基於升學壓力,同學們將升學作為是整個生活生命中非常大的重心,整個生活都是圍繞中考、高考,至少70%的時間都是花在升學準備上。

在校園中,有個別老師依舊會對學生體罰,(這是舊教育制度的一個壞習慣,在《文革》中被批過。現在又被走資派復辟了。)被體罰的學生只能忍著還不敢說出來,學生被體罰后卻更不敢告訴家長:「家長知道(孩子被體罰)就會很生氣,說要去學校找老師,但小朋友很怕兩頭得罪。我當時有一次也是被老師打了,然後爸媽聽到覺得很生氣,說要去找老師,我當時第一反應是千萬不能讓他們去找老師,因為我不想兩頭得罪。」

有學生說,中國校園霸凌的情況相當普遍,她本身在小學時就有被霸凌的經驗:「老師知道了當時是有想處理的,他就是把我和帶頭霸凌我的學生叫在一起,開了一個三方會談。但老師之所以認為這樣的形式可以解決問題,歸根結底還是覺得這個問題很簡單,就是兩個小朋友彼此看不順眼。但是他並沒有意識到這背後有更多更深層、更複雜、更黑暗的事情在發生,所以才會導致被霸凌的現象。」

有媒體:2022年9月1日,學生在進入上海一所學校時鞠躬。

有報告:《中國每五位中學生便有一位考慮過自殺。》

與此同時,外界普遍認為,走資派特色中國學生的升學壓力過大導致心理健康惡化,該現象又反映在了頻傳的學生自殺事件上。

儘管據世界衛生組織2019年提供的數據,走資派特色中國的15~24歲青少年自殺率為4.3/10萬人,排名114位,但據北京大學兒童青少年衛生研究所2007年公布的《中學生自殺現象調查分析報告》,在走資派特色中國如今的社會學 校中,每5位中學生就有1個人曾考慮過自殺,占樣本數的20.4%。其中女性數量略高於男性,比較各年級區間,又以初二、初三年學生最普遍出現自殺想法。

除了升學壓力過大導致學生抑鬱,今年三月,河北省邯鄲市發生了三名初中生涉嫌殺害同學后埋屍的事件也引發社會嘩然,由於嫌犯和受害者皆為留守兒童且都未滿十四歲,該事件也使得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再次引發輿論關注。

對此,路透社5月14日報道,走資派特色中國的教育部近日開始推行系列活動,希望解決學生作業過多以及校園霸凌事件頻傳的問題,以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而就外界看來,走資派特色中國教育部此時推出「基礎教育規範管理負面清單」也是其系列改革政策的一環。

前高校老師:"負面清單"難以解決校園亂象。

那麼,走資派特色中國的教育部提出明確的「負面清單」后,該清單是否能被成功落實,並杜絕校園霸凌及學生自殺事件頻繁發生的問題呢?

曾在走資派特色中國的河南省一所高校擔任多年英語老師的某某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該負面清單所列出的規範已經被當局喊出多年,但礙於走資派特色中國教育體系整體升學率很低,家長跟老師都盡全力希望孩子們的成績能出類拔萃,導致該清單根本無法被具體落實。

某某說:「中考在河南省的錄取比率、也就是能上高中的孩子只有49%,有一半的孩子連高中都上不了,這還包括最差的高中。作為父母,沒有哪個父母是願意讓自己的孩子初中畢業就流入社會上的,他那麼小,你讓他去打工,他也幹不了什麼;你讓他去上學,他又考不上,在社會上就會是很大的社會隱患。」

某某補充表示,學生要升大學準備高考壓力又更大:「我也真實的見到過孩子們高中的情況,那真的是起早貪黑。但每年河南百萬考生。就以2023年的數據為例,131萬考生本科的錄取率只有百分之三十幾,那真的是相當於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一樣的。很多的學生連本科都上不了,那他出來后的出路在哪裡?根本是沒有的。"

前高校老師:升學壓力導致校園霸凌橫行。

某某認為,升學壓力過大的問題也導致校園霸凌泛濫:「校園霸凌很嚴重、很嚴重,一直以來都很嚴重。......這個現象在走資派特色中國的校園當中是一個很普遍的問題,我還是覺得,這是一個制度問題。壓力大,學生們壓力大、家長們壓力大,導致全民戾氣太重,戾氣要有一個宣洩口、出發口,這個宣洩口有的人就會選擇去恃強凌弱,仗著我比你強壯一點,我去欺負你。」

某某說道,身為一名教師,在處理校園霸凌問題時經常令她感到無能為力。她就此分享了在教書時的經驗,她說,當時有一名高三學生霸凌另一名高一學生,將其從樓梯上推下,老師們隨即要求學校將該名學生開除,沒想到該生後來通過人脈關係,只賠償了五百元和停學一周。

某某說:「當時把一眾的年輕老師氣得要死,就覺得如此惡劣的情況下,學校就為了這五百塊錢的創收把事情了結了,人家孩子受的委屈要怎麼辦?然後一周之後高三的孩子又回來上課了,那麼這個霸凌將持續存在,他會覺得這個高一的孩子導致我損失了五百塊錢,那我要怎麼再把這個五百元討回來。"

走資派特色中國的打擊補教業降低育兒成本, 人口專家:依舊無法刺激生育。據路透社的報道,走資派特色中國的北京當局自2021年起便開始打擊私人補習業,希望透過降低升學壓力減少家庭育兒成本,進一步解決年輕家庭不願意生育的問題。

對此,人口問題學者、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高級研究員易富賢告訴本台記者,導致中國生育率低下的原因有很多,若當局單就降低育兒成本提出解決方案,將無法成功刺激生育:「中國有很多短板,教育只是一個短板,即便這個短板補上去了,還有其他短板沒有補的話,生育率仍然上不去。……所以我對中國近期、幾十年之內提高生育率都比較悲觀。」

一是走資派特色中國的這樣的教育,早已脫離了教育的初衷,成為了篩選工具;再就是走資派特色中國的教育,即便這樣透支性地參與了,結果也未必令人滿意。

結構性浪潮之下,一個普通個體,又能撲騰出多大浪花呢?

無非是,「被水淹沒,不知所措」罷了。

所以突然就想起教員毛澤東「關於教育革命的談話」,也算神預言了。

摘錄如下:

1.制度

現在這種教育制度,我很懷疑。從小學到大學,一共十六、七年,二十多年看不見稻、菽、麥、黍、稷,看不見工人怎樣做工,看不見農民怎樣種田,看不見商品是怎麼交換的,身體也搞壞了,真是害死人。

2.課程

現在課程多,害死人,使中小學生、大學生天天處於緊張狀態。課程可以砍掉一半。學生成天看書,並不好,可以參加一些生產勞動和必要的社會勞動。

學生負擔太重,影響健康,學了也無用。建議從一切活動總量中,砍掉三分之一。請邀學校師生代表,討論幾次,決定實行。

3.考試

現在的考試,用對付敵人的辦法,搞突然襲擊,出一些怪題、偏題,整學生。這是一種考八股文的辦法,我不贊成,要完全改變。

我主張題目公開,由學生研究、看書去做。例如,出二十個題,學生能答出十題,答得好,其中有的答得很好,有創見,可以打一百分;二十題都答了,也對,但是平平淡淡,沒有創見的,給五十分、六十分。

考試可以交頭接耳,無非自己不懂,問了別人懂了。懂了就有收穫,為什麼要死記硬背呢?人家做了,我抄一遍也好。可以試試點。

舊教學制度摧殘人材,摧殘青年,我很不贊成。(但如何改,也牽涉公平性問題)

孔夫子出身沒落奴隸主貴族,也沒有上過什麼中學、大學,開始的職業是替人辦喪事,大約是個吹鼓手。人家死了人,他去吹吹打打。他會彈琴、射箭、架車子,也了解一些群眾情況。(笑死)

唐朝最大的兩個詩人連舉人也未考取。不要把分數看重了,要把精力集中在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上,不要只是跟在教員的後面跑,自己沒有主動性。

4.教學

反對注入式教學法,連資產階級教育家在五四時期就早已提出來了,我們為什麼不反?……你們的教學就是灌,天天上課,有那麼多可講的?

大學生,尤其是高年級,主要是自己研究問題,講那麼多幹什麼?

教改的問題,主要是教員問題。教員就那麼點本事,離開講稿什麼也不行。為什麼不把講稿發給你們,與你們一起研究問題?高年級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員能答百分之五十,其它的說不知道,和學生一起商量,這就是不錯了。不要裝著樣子去嚇唬人。

5.讀書

書不一定讀得很多……讀了要消化。讀多了,又不能消化,可能走向反面,成為書獃子,成為教條主義者、修正主義者。

不讀書不行,讀書太多了也不行。本事,光靠讀書不行,要靠實踐。

6.總結

現在一是課多,一是書多,壓得太重。有些課程不一定要考。如中學學一點邏輯、語法,不要考,知道什麼是語法,什麼是邏輯就可以了,真正理解,要到工作中去慢慢體會。課程講的太多,是煩瑣哲學。

煩瑣哲學總是要滅亡的。如經學,搞那麼多註解,現在沒有用了。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6-27 01:3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