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文革中《教育》一定要徹底改革

作者:yongbing1993  於 2024-5-15 05:39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網路文摘

文革中《教育》一定要徹底改革





毛澤東關於教育革命的指示

(一九六七年七月)文革中。


上海的形勢是好的。大學、中學、小學如何搞好教學改革,上海是否可以了解一些情況,搞些調查研究,創造一些典型材料。

(文革中大學的鬥批改)一種可能是徹底翻身,一種可能是走回頭路,一種可能是改良,能否在下階段打硬仗了。

斗批就是破,改就是立。這次教育革命一定要徹底改革,否則是改良,和過去一樣,到後來是搞不下去的。

過了夏天屁股要坐下來。

中學文化大革命要走向正規。軍訓還要搞,中學的無政府主義思潮比較嚴重,複課鬧革命,有的單位搞得好,有的單位搞得不好。這是關係到革命問題。對於大學生來講,是關係到把青年人培養成接班人,變不變色的問題。

《毛主席論教育革命》

(一九六四年二月十三日)

學制可以縮短。

學制縮短以後,中學畢業生只有十五六歲,不夠當兵年齡,也可以過軍隊生活。不僅男生,女生也可以辦紅色娘子軍,讓十六七歲的女孩子去過半年到一年的軍隊生活。

現在課程多,害死人,使中小學生、大學生天天處於緊張狀態。課程可以砍掉一半。學生成天看書,並不好,可以參加一些生產勞動和必要的社會活動。

現在的考試,用對付敵人的辦法,搞突然襲擊,出一些怪題、偏題,整學生。這是一種考八股文的方法,我不贊成,要完全改變。

我主張題目公開,由學生研究、看書去做。例如,出二十個題,學生能答出十題,答得好,其中有的答得很好,有創見,可以打一百分;二十題都答了,也對,但是平平淡淡,沒有創見的,給五十分、六十分。考試可以交頭接耳,無非自己不懂,問了別人懂了。懂了就有收穫,為什麼要死記硬背呢?人家做了,我抄一遍也好。可以試試點。

舊教學制度摧殘人材,摧殘青年,我很不贊成。

孔夫子出身沒落奴隸主貴族,也沒有上過什麼中學、大學,開始的職業是替人辦喪事,大約是個吹鼓手。人家死了人,他去吹吹打打。他會彈琴、射箭、駕車子,也了解一些群眾情況。開頭做過小官,管理糧草和管理牛羊畜牧。後來他在魯國當了大官,群眾的事就聽不到了。他後來辦私塾,反對學生從事勞動。

明朝李時珍長期自己上山採藥,才寫了《本草綱目》。更早些的,有所發明的祖沖之,也沒有上過什麼中學、大學。

美國的富蘭克林是印刷所學徒,也賣過報。他是電的大發明家。英國的瓦特是工人,是蒸汽機的大發明家。

高爾基的學問完全是自學的,據說他只上過兩年小學。

現在一是課多,一是書多,壓得太重。有些課程不一定要考。如中學學一點邏輯、語法,不要考,知道什麼是語法,什麼是邏輯就可以了,真正理解,要到工作中去慢慢體會。

課程講得太多,是煩瑣哲學。煩瑣哲學總是要滅亡的。如經學,搞那麼多註解,現在沒有用了。我看這種方法,無論中國的也好,其他國家的也好,都要走向自己的反面,都要滅亡的。

書不一定讀得很多。馬克思主義的書要讀,讀了要消化。讀多了,又不能消化,也可能走向反面,成為書獃子,成為教條主義者、修正主義者。

根據人民出版社一九六七年十二月出版的《毛主席論教育革命》刊印

註釋:這是毛澤東一九六四年二月十三日在春節座談會上的講話節錄。《毛主席論教育革命》一書,出版前曾經毛澤東審定。

在舊中國知識是剝削階級及其知識分子的私有財產,被作為商品進行交換。知識分子把自己的知識和靈魂一道出賣給統治階級,作了統治階級的忠實爪牙。

走資派特色政府的磚家叫獸們則把知識作為商品進行赤裸裸的金錢交易,爭名奪利。

自從人類有階級的社會存在以來,人類《知識》的積沉只有兩門,一門叫做生產鬥爭知識,人類如何生存。一門叫做階級鬥爭知識,有知識的人是如何剝削壓迫的,被剝削和被壓迫者是如何反抗的。

這《生產鬥爭知識》和《階級鬥爭知識》兩門知識是工人農民們必須要懂得的。共產黨是工人農民們的先鋒隊。

毛澤東是中國共產黨的領袖。共產黨是工人農民們的先鋒隊。毛澤東是中國共產黨的領袖。所以毛澤東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的工人農民們要懂得這《生產鬥爭知識》和《階級鬥爭知識》兩門知識。

毛澤東沒有要求資產階級或別的什麼階級學習這兩門知識。但在毛澤東領導的中國共產黨執政的社會主義新中國做事的人必須要懂得這《生產鬥爭知識》和《階級鬥爭知識》兩門知識。

新中國成立后,反動政權已經被打倒,「所有制變更了」。被作為「私有財富」的舊知識分子所掌握的知識,卻不能象對待地主資本家的土地、工廠那樣處理,既不能剝奪,也不能沒收。因此,解放后,新中國對舊社會過來的資產階級知識分子採取團結、教育、改造的政策,並給予他們種種優厚的待遇,這正是舊社會遺留下來的私有制痕迹的反映。

新中國成立后培養起來的知識分子,費用大都是社會主義國家所負擔的,即《免費教育》。《免費教育》的成果應歸社會所有。「所以複雜勞動所創造的成果,即比較大的價值也歸社會所有。」個人不應當有「任何額外的要求。」可是新中國剛從舊中國過來,有些人對舊中國遺留過來的「知識私有」觀念也相當嚴重。

這是因為,在中國,雖然生產資料的私有制已經基本上變為公有制,工農之間、城鄉之間、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之間原有對立的狀況,也發生了根本變化。但是,生產資料所有制方面的資產階級法權尚未完全取消。三大差別仍然存在,腦力勞動者比體力勞動者處於優越的地位。反映這三大差別的資產階級法權思想對人們還起著腐蝕作用。

新中國實行的是「各盡所能,按勞分配」的社會主義原則,因而在分配領域裡資產階級法權還佔統治地位,知識分子因為文化水平高,是所謂複雜勞動,有權從社會領取較多的消費品,因而生活上處於優越的地位。這些就給「知識私有」的資產階級法權思想的存在和泛濫,提供了客觀的經濟條件。

舊社會遺留下來的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舊習慣還相當「長期地留在人們的頭腦里,不願意輕易地退走的」,幾千年剝削階級社會遺留下來的「知識私有」的傳統觀念,在社會上不少人的頭腦中也有一定的影響,並且一下子變不過來。

原來被推翻的剝削階級,更是人還在,心不死,他們雖然已經不能再把土地或工廠傳給自己的下一代,卻期望自己的子女,以「知識」為資本,繼續向上爬,做騎在工農頭上的精神貴族。

混在中國共產黨內的走資派之類的資產階級代表人物劉少奇、鄧小平之流,在文化大革命前也大肆販賣「知識私有」論,教唆青年把知識當作私有財產,當作個人成名成家的資本,瘋狂推行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把「知識私有」作為維護資產階級統治的精神支柱,為其復辟資本主義的罪惡目的服務。這就是「知識私有」觀念賴以存在和泛濫的思想政治條件。

經過文化大革命的批判,走資派鄧小平在文革后承認了錯誤,鄧小平向毛澤東保證:改正錯誤!永不翻案!當毛澤東逝世后,走資派鄧小平死不改悔,一上台就翻案,鄧小平用實際行動坐實了走資派的皇冠。

走資派鄧小平篡權一上台就抓《教育》恢復高考,還是老一套讓知識私有化。不過換了一個名稱叫「上大學改變命運「或叫「知識改變命運。

就是讓少數人先富先有知識,然後離開農村工廠低層人群,轉流到城市富有階級做上等人。

這個「知識私有」觀念是在長期的私有制社會形成的,在社會主義社會中也還有它賴以存在和泛濫的經濟、政治條件。

毛澤東的文化大革命應當是針對「知識私有」這種傳統觀念在各個方面的表現和危害,對症下藥地進行無情揭露,深刻批判。

走資派鄧小平們掌權后就造謠說:文革所謂批判「知識私有」就是「不講學文化」,就是提倡「文化無用」或「知識無用」的奇談怪論。

其實,「文化無用」論是「知識私有」的反動理論受到批判后的另一種表現形式。

毛澤東的文化大革命中批判「知識私有」觀念,決不是說「知識無用」、「技術無用」、「文化無用」。

無產階級非常需要知識,如列寧所說:「只有用人類創造的全部知識財富來豐富自己的頭腦,才能成為共產主義者」。

關鍵問題是對知識持什麼態度。知識是公有還是私有?是作為加強無產階級專政、建設社會主義的武器,還是作為個人獵取名利的資本?

這反映了兩種根本對立的世界觀。把知識看作個人的私有財產,正是資產階級知識分子世界觀的集中表現。

一百多年前,馬克思、恩格斯向全世界莊嚴宣告:「共產主義革命就是同傳統的所有制關係實行最徹底的決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發展進程中要同傳統的觀念實行最徹底的決裂。」

毛主席指明的教育革命方向,就是要共產黨領導的工人農民和他們自己的知識分子同剝削階級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作徹底的決裂。

在毛主席革命路線指引下,教育戰線曾經已經取得過偉大的勝利,教育陣地的變革是深刻的,但從根本上進行改革還剛剛開始,教育革命並沒有搞過頭。

在中國教育領域裡,剝削階級搞了幾千年,修正主義搞了文革前的十七年,改革開放后變本加利地又是四十多年。

資產階級把知識看作個人的私有財產的影響是相當頑固的,用馬克思主義把教育陣地完全佔領下來,改造過來,要經過幾代人不斷地堅韌不拔的努力才行。

在毛主席和黨中央的英明領導下,毛澤東時代的中國尤其是在文化大革命時期,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已經基本上擺脫了私有制的鎖鏈,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己逐步發展起來。

在所有制方面,當時問題還沒有完全解決,在工、農、商業中都還有部分的私有制,社會主義的公有制並不都是全民所有制。

文革中要徹底清除教育領域裡的資產階級思想的影響,真正的共產黨人和毛澤東是要必須繼續完成在所有制方面的社會主義改造任務,把經濟領域的社會主義革命和文革進行到底的。

尤其是對教育革命的 「知識私有」觀念賴以存在的一個重要條件就是少數人對知識的壟斷。因此,要破除「知識私有」觀念,必須打破這種狀況,實行勞動人民知識化,知識分子勞動化。文革就是這樣做的。

勞動人民知識化,知識分子勞動化。文革期間造反派紅衛兵們是必須熱情地扶植和發揚有利於縮小三大差別、限制資產階級法權、破除資產階級法權思想的新生事物。

毛主席的《五·七指示》是鞏固無產階級專政、防止資本主義復辟的根本措施,是逐步消滅三大差別的宏偉綱領。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去做,就能培養一代又一代的具有高度政治覺悟、能文能武、亦工亦農的共產主義新人。廣大幹部下放勞動。知識青年「上山下鄉」走與工農相結合的道路。

從有實踐經驗的工人、農民中間選拔學生,到學校學幾年以後,又回到實踐中去。廣大革命師生走「五·七」道路,下鄉下廠開門辦學。工農兵業餘理論隊伍的成長。三結合的寫作組或批判組的成立。所有這些新生事物,對於無產階級佔領和改造教育陣地,限制資產階級法權,縮小三大差別,鞏固無產階級專政,都有重要的和深遠的意義。

中國的勞動人民一定要滿腔熱情地支持新生事物,使其茁壯成長,加速實現勞動人民知識化,知識分子勞動化的偉大目標。上層建築各個領域,資產階級的勢力和舊的傳統觀念是相當頑固的。正如列寧所指出的那樣:資產階級社會的死屍「是不能裝進棺材,埋入墳墓的。它在我們中間腐爛發臭並且毒害我們」。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6-13 22:39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