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為什麼要學習學習什麼怎樣學習

作者:yongbing1993  於 2024-5-15 01:33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網路文摘

為什麼要學習學習什麼怎樣學習






1939年,毛澤東《在延安在職幹部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具體回答了為什麼要學習?學習什麼?怎樣學習?如何推動學習?和如何鞏固學習?等五個問題,是毛澤東幹部教育思想的重要文獻。

 為什麼要學習?毛澤東:「再不進貨只有關門大吉」。

一是要領導革命,沒有學問是不成的。早在六屆六中全會的政治報告中,毛澤東就指出,要領導幾萬萬人口的大民族進行空前的偉大的鬥爭,沒有學問是不行的。毛澤東突出強調,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這門大學問,可以大大提高我們中國共產黨的戰鬥力。

二是工作中的缺陷迫切需要克服。毛澤東說:「我們隊伍裡邊有一種恐慌,不是經濟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領恐慌。」毛澤東形象地說:我們的好多幹部本領只有一點點,好像一個鋪子,本來東西不多,一賣就完,空空如也;再不進貨,只有關門大吉。「進貨」就是學習本領,這是我們許多幹部所迫切需要的。

三是要建設一個有戰鬥力的大黨、強黨。毛澤東指出:「黨、政、軍、民、學各種機關的在職幹部,均應一面工作,一面學習。」只有學習,才能培養大批的有學問的幹部做骨幹,建設一個「全國範圍的、廣大群眾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完全鞏固的布爾什維克化的有戰鬥力的中國共產黨」。

學習什麼?毛澤東提出學習的三大任務。

1938年,毛澤東向全黨提出了學習的三大任務:

一是要系統而不是零碎地、實際地而不是空洞地研究馬克思列寧主義。

二是要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和方法,對我們民族數千年的歷史遺產給以批判的總結。

三是要研究抗日戰爭(民族戰爭)的特點和規律。

《在延安在職幹部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毛澤東再次指出,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的理論固然很難,但共產黨員必須讀通其中的道理。同時對黨的建設、聯共黨史等,「要長期地學下去」。而對黨的政策看一眼就丟掉亦是不對的,「應該把黨的政策經常地研究」。一切皆在變化之中,「不研究黨的政策,單學習那些理論是不夠的,會跟實際脫節的」。一句話,既要研究理論,又要研究實踐,要使理論和實踐相結合。

怎樣學習?毛澤東:「擠」和「鑽」

全面抗戰時期,共產黨的幹部既要生產又要作戰,還要完成其他日常工作。

「沒有功夫」成為許多幹部不學習的理由。針對這一點,毛澤東指出,共產黨員不學習理論是不對的,有問題就要想法子解決,這才是共產黨員的真精神。毛

澤東指出,「擠」是一個好辦法,「我們現在工作忙得很,也可以就用『擠』的法子叫它讓讓步,在每天工作、吃飯、休息中間,擠出兩小時來學習,把工作向兩方面擠一擠,一個往上一個往下,一定可以擠出兩小時來學習的。」

延安時期,部分黨員幹部限於自己的識字水平,以「看不懂」為借口抵觸學習。

對此,毛澤東給出的方法是「鑽」,毛澤東指出,對我們不懂的東西,不能只取守勢,不取攻勢,「如果我們把不懂以仇人的態度不講感情地攻它,一定是攻無不破的,一定可以把它的堡壘攻下來」,「頑強的敵人,正面攻不下,就用旁襲側擊,四面包圍,把它孤立起來,這樣就容易把它攻下。」

如何推動學習?毛澤東:要進「無期大學」

毛澤東提到,在職幹部教育制度很好,「是一個新發明,是一個新發明的大學制度」。

這個大學是天下第一,是「無期大學」,是延安的獨創,任何人都可以進。各級政府、各個民眾團體、各類學校,乃至軍隊都應該設立類似的教育機構,建立學習制度,使黨員幹部有組織地學習。

但組織的學習不能傷害黨員幹部學習的熱情。

「學習運動的基礎,是我們同志們自覺的熱情」。

學習運動的開展要有組織地進行,亦必須充分發揮個人積極性、主動性,要給黨員幹部自由看書的時間。

「我們的方法是採取個人活動與組織活動互相配合起來」,既要約束幹部完成「規定動作」,又極力提倡幹部做好「自選動作」。

如何鞏固學習?毛澤東:都要「學到底」

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自己懂了一點,就以為滿足了,不要再學習了,這滿足就是我們學習運動的最大頑敵。」全黨的同志,研究學問,都要「學到底」。

「學到底」,在毛澤東看來,至少有三層含義:

一是活到老學到老、長期學。毛澤東勉勵年長的同志學習時說,「人到五十五,才是出山虎」。

二是學習的內容要廣泛,理論問題、時事問題、政策問題都要學習,「尤其是我們共產黨員,要知道更多的古今」。如果在世界上有許多自己不懂的東西,那共產黨人就不算最好的革命者。

三是學習要刻苦,「把學習的一切困難都克服下去」。毛澤東指出:「從什麼年月學好了、或者什麼天才,都是騙人的。有用的是用馬克思主義觀點研究具體環境與具體策略,用點苦功。」採取「學到底」方針,一定能克服自滿的壞現象。

毛澤東的「學習觀」:

學用統一觀:

在毛澤東看來,「讀書是學習,使用也是學習,而且是更為重要的學習」。

毛澤東認為學和用是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的,學是基礎,用是目的,用也是學習的過程,學習是為了將學到的知識觀點轉化為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更好地改進工作,更好地為人民服務,即學而能用,學而會用,學用統一,不可脫節。

毛澤東形象地指出,學習要「有的放矢」,「的」就是中國革命,「矢」就是馬克思列寧主義。

毛澤東尖銳地批評一些同志,學習目的不明確,只是為了學習而學習,為了完成任務而學習,停留在單純的學習上,所以書雖然讀了,但是消化不了,只會片面地引用馬恩列斯的個別詞句,而不會運用他們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來解決實際問題,毛澤東嘲笑這種學而不用的人只不過是「古董鑒賞家」而已。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毛澤東就擅長學以致用,如毛澤東一生酷愛讀史,對中國古典文學頗具研究,並能借鑒其中歷史經驗,來救國治國平天下。毛澤東還常常古籍新解,活用古籍名著中的地名、人物、語言,來為現實政治服務,這種活學活用的精神,值得每一個人學習。

毛澤東的理論聯繫實際的學風觀:

首先,毛澤東在我黨歷史上很早就認真關注和研究學風問題。

毛澤東揭示了學風的本質和內涵:所謂學風,不但是學校的學風,而且是全黨的學風,學風問題是領導機關、全體幹部、全體黨員的思想方法問題,是我們對待馬克思主義的態度問題,是全黨同志的工作態度問題。

毛澤東把學風納入黨的建設的理論框架,指出學風也是黨風,並且學風是「關係到中國革命事業興衰成敗的問題」,把學風問題擺在黨領導中國革命「第一個重要的問題」的位置上。

其次,毛澤東大力倡導理論聯繫實際的馬克思主義學風。

毛澤東在運用馬列原理解決中國具體問題的過程中,明確地把理論聯繫實際確定為黨的學風,提出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和學風觀,為黨的學風建設奠定了基石。

毛澤東指出,「馬克思主義的『本本』是要學習的,但是必須同中國的實際情況相結合。我們需要『本本』,但一定要糾正脫離實際情況的本本主義」。

再次,毛澤東同各種不良的學習風氣作堅決鬥爭,特別是旗幟鮮明地反對經驗主義和教條主義,還撰寫了《反對本本主義》《實踐論》《改造我們的學習》等文章,從理論上對理論聯繫實際的學風做了進一步的闡述,對於糾正黨內不良學風、改造全民族的學習起到了正確的引導作用。

毛澤東的全民學習觀:

今天中國《全民學習》己成一個文化現象。而這種思想萌芽在毛澤東的學習觀中早已有之。也是從毛澤東開始形成的。

毛澤東從戰爭年代起,就十分關心廣大人民群眾的啟蒙教育運動。

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更是在不同時間、不同場合號召人人都要努力學習,並針對不同對象提出不同的學習要求:

首先,教書育人的知識分子要繼續改造學習,並且強調要有一個先受教育的任務。《要想當先生,就得先當學生》。

其次,年輕人比成年人更需要學習,要學習成年人已經學會的許多東西。

再有,農民要抓緊識字學文化,以適應從事生產勞動的需要。

還要廣大幹部應把工作以外的時間和精力主要放在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上,形成學習上你追我趕、比學趕幫的好風氣。

毛澤東在強調學習時,著重針對黨的領導幹部,指出領導幹部是黨的事業的骨幹,他們是否學習以及學習的好壞,對實現黨的歷史使命,具有特別的重要性,因此強調各級黨政領導要帶頭學習,成為群眾的表率。

此外,毛澤東還提出,學無止境,一萬年以後還要學習。

毛澤東的全面學習觀:

首先,在認識的來源上,毛澤東重視書本知識,也重視實際知識。

既提倡讀「有字之書」,也提倡讀「無字之書」,

甚至把讀「無字之書」看得比「有字之書」更重要。

「無字之書」就是群眾,就是社會實際和社會實踐。

在許多講話和談話中,毛澤東引用古今中外的大量事實,反覆說明一個道理:

毛澤東強調光有書本知識是不行的,一定要投身到社會生活中去學習實際知識,這是最豐富生動的知識。

毛澤東歷來反對死讀書,讀死書,提出要多向社會學習、向實際學習、向民眾百姓學習,才能成為既掌握了書本知識又有實際經驗的比較完全的知識分子。

其次,在學習的對象上,毛澤東主張,無處不學,無事不學,無人不學,「要學習和研究當代和歷史上的各種東西」。

既提出「要向古人學習」,做到「古為今用」。

又發出「向外國人學習」的口號,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做到「洋為中用」。

最後,在學習的內容上,毛澤東認為,學習要有寬度,要博覽群書,有一定的知識面,構建一定的知識結構。包括哲學、經濟、政治、軍事、文學、歷史、地理和自然科學等。

毛澤東:「學問很多,大體要稍微摸一下」,「要把革命事業做好,沒有比較完全的知識是不行的」。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6-13 22:11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