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共產黨和國民黨兩種不同階級觀

作者:yongbing1993  於 2024-4-16 08:40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文史雜談

共產黨和國民黨兩種不同階級觀







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最高榮譽獲得者幾乎都是基層指戰員。
 
與蔣介石國民黨軍隊授勛不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雖然在1955年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中國人民革命戰爭時期有功人員的勳章獎章條例》,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大批參加過抗日戰爭的指戰員以一、二、三級「獨立自由勳章」和「獨立自由獎章」,但由於這種授勛是「普遍授予」,即達到一定職級並滿足一定條件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指戰員均按該條例授予相應的勳章或獎章,其主要屬性是紀念性質,而不是因具體戰功或典型事迹的記功性質。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各抗日武裝中,在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史中,具有記功性質的最高榮譽,是授予英模稱號。據《中國人民解放軍英模辭典》記載,中國人民解放軍(含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武工隊和脫產的地方武裝)抗戰期間共授予183人英模稱號,除營職2人、團職2人外,佔97.81%的是基層指戰員、民兵和普通老百姓。

與蔣介石國民黨抗戰象徵最高榮譽的勳章多授予高級將領形成鮮明對照的,是中國共產黨樹立代表最高榮譽並廣為宣傳的抗戰英雄模範有著鮮明的基層指戰員。

中國人民解放軍抗戰英模以基層指戰員為主。在抗戰期間我軍授予的183名英模中,有150名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正規部隊的指戰員,其中,連以下指戰員146人,營職幹部2人,團以上領導幹部只有晉察冀軍區組織部長王宗槐和冀中軍區回民支隊司令員馬本齋2人。在普通士兵中,有「爆破大王」馬立訓,有掩護群眾突圍馬石山的王殿元十烈士;在基層連隊,有「劉老莊連」、「馬定夫連」、「任常倫連」;在基層指揮員中,有港九大隊短槍隊神槍手劉黑仔,等等。

 由此,昭示了國共兩軍依靠階級基礎的根本不同。

狼牙山五壯士倖存者宋學義、葛振林

中國人民解放軍是大量表彰民兵和普通群眾中的抗戰英模。除了上述150名正規部隊的指戰員被授予英模稱號外,還授予30名民兵和3 名普通群眾以英模稱號,這兩項合計為33人,占抗戰英模總人數的18%。這其中的民兵英雄有山東海陽縣 「地雷大王」于化虎,「太行地雷大王」王來法,河北曲陽縣「太行勇士」李殿冰,懷來縣「奪槍英雄」師勝生,「首創赤身戰術的民兵殺敵英雄」李金和及李新雲,女民兵「神槍手」馮鳳英;還有普通農民群眾中的「子弟兵母親」戎冠秀,「冀中子弟兵母親」聶大省,等等。

 僅此一條,中國人民解放軍就開創了世界戰爭史上的奇迹。

中國人民解放軍子弟兵母親戎冠秀。

中國人民解放軍是抗戰英模事迹類型覆蓋面寬。不僅包括戰場上的「偵察英雄」、「孤膽英雄」、「刺殺英雄」、「殺敵英雄」、「爆破英雄」、「爆炸模範」、「地雷大王」、「登城英雄」、「救護英雄」、「單臂英雄」、「單手戰鬥英雄」等,還包括反映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設和根據地建設工作中的「國際主義戰士」白求恩,以及「模範共產黨員」、「模範指導員」、「愛兵模範」、「模範學員」、「文化學習模範」、「青年英雄」、「勞動英雄」、「造紙英雄」、「生產模範」、「群眾工作模範」、「模範醫務工作者」、「戰郵模範」、負傷致殘回鄉生產的「榮軍旗幟」,等等。

 這一切,不是人民軍隊是無法具有的。

 中國人民解放軍是「草根」英模「草根」評。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有一整套政治工作制度,其中包括群眾性的「立功運動」和「戰評」制度,而「戰評」制度的內容之一,就是組織廣大指戰員評選戰鬥功臣,並在功臣中進一步評選「英雄模範」。

 1944年12月15日,毛澤東在陝甘寧邊區參議會上再次強調:「從軍隊中、農村中、工廠中及政府等機關中,用群眾民主選舉的方法,選出優秀分子,充當戰鬥英雄,勞動英雄及模範工作者,給予獎勵與教育。經過他們去鼓勵與團結廣大的群眾。這種制度,對於提高軍隊的戰鬥力,提高農業及工業的生產力,提高政府機關及其他一切機關的工作能力,數年來的經驗已經證明是極有效果的,各地應該普遍地推廣這一運動。」
 
中國人民解放軍是「草根」英模佔領輿論陣地。在毛澤東旗幟指引下,舊中國幾千年來根深蒂固的英雄形象被徹底顛覆了,「草根」英模形象開天闢地佔據了文學、文藝舞台。在那個勞苦大眾翻身解放揚眉吐氣的年代,普通戰士「狼牙山五壯士」、河北省淶源縣上庄村的「少年抗日英雄」王二小等「草根」英模,紛紛進入學校課本,致使他們的名氣遠遠大於八路軍和新四軍的絕大多數高級將領,幾乎家喻戶曉婦孺皆知。還有根據真實人物真實事迹改編的影劇《地道戰》《地雷戰》《平原游擊隊》《鐵道游擊隊》《小兵張嘎》《節振國》《八女投江》等,更是讓毛澤東「兵民是勝利之本」的思想,深入民心。

 有資料披露,解放初期中共中央曾有規定,宣傳英雄人物原則上限制在連以下指戰員。不論這條消息是否準確,但實際情況真是這樣。

中國人民解放軍是中國共產黨對「草根」英模備加關愛與精心培養。這其中的典型人物,是冀東軍區所屬開灤煤礦礦工特務大隊大隊長節振國。據《節振國傳奇》作者、第四屆茅盾文學獎獲得者王火先生回憶,原北京市委書記吳德當年赴延安時,曾經向毛澤東主席專門彙報過節振國的事迹。

毛澤東當即指示:「像這麼好的工人游擊隊長,應該好好保護。冀東地區抗日鬥爭很殘酷,不要讓他犧牲了。」
 
遺憾的是,節振國此時剛剛犧牲,只不過日本鬼子和漢奸不敢相信,還在繼續搜尋令他們膽寒的「白臉狼」冀東抗日英雄節振國。

中國共產黨的抗戰英模多為基層官兵和平民,並非共產黨軍隊的將領中缺少英雄。恰恰相反,從整體上比較國共兩軍將領,論智、論勇、論德,中國人民解放軍都遠遠在蔣介石國民黨軍隊之上,且英傑輩出,將星璀璨。中國人民解放軍將領之所以很少有人被授予英模稱號,不是什麼「謙虛」問題,完完全全是人民軍隊的性質及其「人民史觀」決定的。有人考察過新中國成立之前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上的立功條例,結果發現,對領導幹部立功的約束條件,越往後,越嚴格。

 兩種英雄觀和兩條抗戰路線的昭示。
 
中國廣大民眾受封建等級觀念的愚弄,受等封建級秩序的壓迫,有幾千年的歷史和文化傳統,中國共產黨宣傳平民抗戰英雄的做法,即便基於西方學者「人性論」的角度,也無可否認其解構舊中國等級秩序和等級觀念方面的啟蒙意義。

 這,也是否定中國革命的走資派右派「公知」最不願正視的基本史實。

 解讀蔣介石國民黨軍隊抗戰英雄精英主義特色的緣由,我們不妨藉助費正清主編的《劍橋中中華民國史》所引用的史料:

 1944年10月,魏德邁將軍最初擔任蔣的參謀長職務時,他了解到士兵因太虛弱而不能行軍,並且不可能有效地打仗,原因多半在於他們是半飢餓的。因為長官們習以為常地為自己「剋扣」很大一部分。

據美軍軍事觀察組軍官羅曼努斯和森德蘭著書記載,1945年在西南作戰時,美國觀察家發現第十三軍甚至不能步行一小段距離,「一大批掉隊,而有許多人因極端飢餓而瀕於死亡」。美軍包瑞德上校則報道說,看到國民黨士兵們「行軍不到一英里,就搖搖晃晃倒下來死了」。《大公報》的一位記者說:「軍隊開過以後,在路旁能發現死亡的士兵,一個接著一個」。

1941年蔣介石國民黨在重慶抓壯丁入伍。

 原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在其回憶錄《在華五十年》中更是憤慨:

 「整個國民黨的軍事系統終於暴露了它虧待士兵的可怕後果。……抗日戰爭期間,軍官們的貪污行為就已經十分猖獗。國家資源日益枯竭,前途已經無望時,這一現象依然如故。」
 
面對蔣介石國民黨高級將領的腐敗行經,司徒雷登甚至「噁心透了」!

 不難想象,在蔣介石國民黨軍隊,當維持士兵生命的食品都要肆無忌憚地盤剝,代表國家「最高」和「次高」榮譽的勳章,又如何能拱手相送?

 10年前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期間,某報發表了關於「川人抗戰」的一系列文章和討論。其間,刊登了著名作家流沙河先生的慷慨陳辭:

 「拉壯丁有沒有呢?……也有,但是我告訴你,不到萬分之一。」「中間也有逃兵,但都是個別的。」還鄉團總是篡改歷史美化蔣匪。
 
在包括一些主流網站在內的大量網站和論壇上廣為轉載、轉貼的《流沙河的抗戰回憶:百分之九十九的壯丁是自願去的》中,流沙河甚至斷言:《抓壯丁》「這個戲絕對不真實」,是「誹謗舊社會」!

 針對流沙河的謬論,有作者曾專門撰寫了《抗戰壯丁非正常減員近千萬——駁兵役科長之子流沙河的抗戰回憶》予以批駁,用大量蔣介石國民黨當局及軍政要員、美國記者和美國國務院的公開史料,展示了蔣介石國民黨軍隊欺壓老百姓、殘酷虐待士兵種種劣跡。

其中最駭人聽聞的是:蔣介石國民黨政府公布抗戰八年全國實征壯丁1405萬人(註:抗戰八年實征壯丁可能不止1405萬人,因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侍從室第六組少將組長唐縱1942年9月5日日記記載:「據兵役署報告,自抗戰以至現在,共徵兵一千零九十餘萬名。」抗戰前5年實征壯丁年均200多萬人,抗戰最後三年實征壯丁年均才100多萬人,這不合情理,因為大量基層的史實表明,抗戰最後兩三年徵兵數量大幅度增加)。

北京大學校長蔣夢麟抗戰期間出任紅十字會會長,在視察役政情況後向蔣介石報告:「據紅十字會醫生經驗,四壯丁中一逃一病一死,而合格入伍者,只四分之一,是為百分之二十五。」
 
某「統兵大員」(可能是陳誠)認為,合格入伍者不到十分之一。這說明,抗戰壯丁非正常減員在一千萬左右。

 抗戰時期擔任美國《時代》周刊遠東首席記者、普利策新聞獎金獲得者白修德著書記載: 「在許多區域里,最後能到達前線的壯丁還不及入伍總數的百分之二十」,
 
國民黨的壯丁營如同納粹集中營。

白修德甚至斷定:被虐待致死的壯丁多於陣亡壯丁!

抗戰期間美國新聞處駐桂林辦事處主任格蘭姆·貝克著書強調:被國民黨政府「浪費了生命的人卻約計千萬之上」。

蔣介石國民黨的「精英主義」英雄觀與中國共產黨「民本主義」英雄觀的立場分野,聯想抗戰期間蔣介石國民黨統治區殘酷虐待士兵的種種慘劇,不能不使人更深刻地體會到階級壓迫的殘酷。

朱德在1945年4月25日在《論解放區戰場》一文中,關於蔣介石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兩條抗戰路線區別的經典結論:從壓迫人民、奴役士兵出發,從消極抗戰以至觀戰、專靠外援出發,從保存實力、準備內戰出發,從排除異己、破壞團結出發,就構成了一條反人民的失敗主義的單純防禦的軍事路線,這是國民黨戰場連戰皆北的癥結所在。

《這是國民黨戰場連戰皆北的癥結所在。》

而中國人民解放軍從全民總動員、團結一切抗日力量、積極打擊日寇出發,從團結軍民、團結官兵出發,從團結一切友軍出發,從積極打擊敵人增強自己的戰略戰術出發,這樣就構成了一條中國人民的抗日的軍事路線,這是解放區戰場獲得勝利的關鍵。

《這是解放區戰場獲得勝利的關鍵。》

不難看出,兩種英雄觀代表了兩條抗戰路線,其背後的政治立場分野是鮮明的。否定這一點,不管其主觀意圖怎樣,客觀效果則是粉飾殘酷的階級壓迫。

「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力量和基本依靠。」
 
在走資派篡權改革開放后,在《包身工》課文被刪除的同時類似「窯奴」事件又不斷出現在今天走資派的特色社會裡,堅守民本主義英雄觀的史學陣地和輿論陣地,對於堅持中國社會主義方向,維護「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意義深遠,且任重道遠。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30 16:47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