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抗美援朝戰爭之前的危局與決策

作者:yongbing1993  於 2024-4-7 10:00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網路文摘

抗美援朝戰爭之前的危局與決策





抗美援朝戰爭的深遠影響及偉大歷史意義

抗美援朝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一場具有國際性的局部戰爭,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上以劣勢裝備戰勝優勢裝備之敵最為典型的一場戰爭。

危局與決策

抗美援朝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發生在朝鮮國內政治鬥爭中朝鮮內戰的繼續,是因為國際上以美蘇兩種政治勢力鬥爭的必然結果。而且,這種鬥爭還帶有國際間戰爭的性質。朝鮮戰爭爆發的直接原因是關於南北朝鮮統一的問題、也是統一於誰的問題。這種鬥爭從朝鮮解放那天起便開始了,而且還緊緊地同國際間的政治鬥爭相聯繫著。

朝鮮南北局面的形成。1945年8月10日,日本宣布投降。為了在朝鮮受降,美蘇商定以「三八線」為蘇美兩軍佔領區域的分界線,蘇軍進入北半部,美軍進入南半部。

這條線把朝鮮完正的一個國家被美蘇兩大霸主國人為的分割成了南北兩部分,並逐漸形成了「兩個不同的政治體制」。兩種勢力就圍繞著國家的獨立、統一開展了尖銳鬥爭。

開始,雙方都在謀求和平政治解決,但是,達不成協議,也不可能達成協議。如同今日之台灣和大陸。也達不成和平協議,也不可能達成和平協議,更達不成和平統一的結果。

以後,美國便採取了暫時維持分裂現狀,以待時機進行武裝統一的政策。1948年8月15日,美國扶植南朝鮮李承晚上台,成立了大韓民國政府。接著,9月9日朝鮮北半部也成立了自己的政府———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並且雙方都建立了自己的軍隊。

這樣,朝鮮局勢便由此正式發展成為兩種社會制度的對抗。南朝鮮(韓國)政府成立不久,李承晚就公開打出了「北進統一」的旗號,叫嚷「南北分割必須用戰爭來解決」。於是,積極地進行戰爭準備,並不斷地進行武裝挑釁。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反對美國和李承晚集團的戰爭政策。但是,面對李承晚集團不斷武裝挑釁和全面戰爭的威脅,也做了充分準備。由於雙方經常發生武裝衝突,終於於1950年6月25日全面爆發戰爭。

朝鮮戰爭爆發的原因,是朝鮮的統一問題,爆發的過程是,武裝對峙、武裝衝突,並由小到大,逐漸升級,最後發展到全面戰爭。

然而,朝鮮戰爭爆發時,不是國與國之間的戰爭,而是國內戰爭。

美國出兵干涉之後,朝鮮戰爭由國內戰爭轉化為以反對外來干涉、反對外來侵略為主的戰爭。

戰爭爆發的第2天,即6月26日,美國就以其空軍開始進行武裝干涉了,並以其第七艦隊侵佔新中國的領土台灣。

6月30日,美國派出了地面部隊。

戰爭第7天之後(7月2日)美國步兵第24師加入作戰。

7月7日,又操縱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組成侵朝「聯合國軍」的決議,隨後是美25師、美騎兵第1師、美第2師、美海軍陸戰隊第1師、美第7師及英軍第27旅、菲律賓的部隊投入戰爭。

到9月中旬,美、英等十七國侵朝軍隊共達10萬多人。

這樣,朝鮮戰爭一下便發展成為以反對外來干涉、外來侵略為主的戰爭。也就在這時,戰爭打成了僵局,相持在洛東江地區。

美國武裝干涉朝鮮戰爭之後,中共中央及時地分析了世界戰略格局,認為朝鮮戰爭趨於複雜化,遠遠超出了南北朝鮮之間的範圍,已成為國際鬥爭的焦點,至少是形成東方鬥爭的焦點。

對戰局的發展作了兩種可能的估計:一是速決,即朝鮮人民很快取得勝利;二是持久,即美國不會輕易認輸,必將進行反撲,擴大侵略戰爭的規模。

據此中共中央認為:中國人民不能不有所準備。

為防患於未然,在朝鮮軍隊戰鬥發展順利,美國侵略軍節節敗退之際,於7月7日和10日,中央軍委副主席周恩來主持召開了兩次軍委會議,討論了保衛東北邊防問題,決定組建東北邊防軍。

立即從廣東、廣西、湖南、河南、黑龍江等地,抽調第13兵團之第38、第39、第40軍和第42軍、炮兵第1、第2、第8師和一個高射炮兵團、一個工兵團、一個運輸兵(汽車)團,共25萬餘人,於7月底至8月初,集結於鴨綠江北岸一帶,準備保衛新中國東北地區安全和在必要時援助朝鮮人民抗擊美國侵略者。

8月下旬,中央軍委根據代總參謀長聶榮臻的建議,又決定將上海地區的第9兵團和西北地區的第19兵團,分別調到津浦、隴海兩鐵路沿線,以策應東北邊防軍。9月上旬,中央軍委為加強東北邊防軍的力量,又決定將湖北荊沙的第50軍編入東北邊防軍序列,集結于吉林西南遼源地區。

9月中旬,朝鮮戰局發生急劇變化。美國不甘心最初的失敗,於9月15日集中美軍7.5萬餘人,在260餘艘艦艇,500餘架飛機配合下,在朝鮮仁川登陸。

9月27日攻佔漢城,29日進抵「三八線」。

10月1日和7日,南朝鮮軍和美軍先後越過「三八線」,兵分東、中、西三路,瘋狂地向朝中邊境進犯。

同時,美軍飛機更加頻繁地轟炸東北邊境地區的城鎮和鄉村,公然將戰火燒到新中國東北大門口。

中國的國防安全已受到了嚴重威脅。

在這種情況下,應該怎麼辦?具體說,要不要起而抗美援朝?要不要出兵參戰?就非常嚴肅地擺在了中國人民面前。

根據上述嚴重形勢,及毛澤東收到北朝鮮勞動黨和政府出兵援助的請求。10月上旬,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毛澤東主席主持下,連續多次召開會議,討論出兵參戰問題。

中共中央政治局從全球戰略格局的高度分析世界形勢。認為美國是資本主義世界力量最強的國家,擁有第一流的現代化技術裝備的軍隊,它想稱霸世界,企圖以武力撲滅朝鮮人民革命力量,進而威脅和侵略中國。

而中國革命勝利剛剛一年,長期戰爭創傷尚未恢復,財政經濟狀況相當困難,整個新解放區的土地改革亟待進行,軍隊裝備相當落後。

同時國民黨殘餘部隊和土匪還在新解放區為患。

要與美國這個最強大的帝國主義進行戰爭較量,存在著許多困難。

新中國面臨的戰略形勢十分嚴峻。

在這重大的危急關頭怎麼辦?

毛澤東和中共中央認為:朝鮮是我們的友好鄰邦,不僅與東北相連接,有利害關係的問題,而且關乎整個東方和世界反帝鬥爭和人民解放事業的重大問題。

如果讓整個朝鮮被美國佔去了,朝鮮革命力量受到根本的失敗,則美國侵略者將更為猖狂,於整個東方都是不利的。

新中國在東北主要工業基地也將直接處於侵略威脅之下,國家就不可能安安穩穩地進行和平建設。

從朝鮮人民利益和中華民族當前和長遠利益的需要,新中國儘管有很多困難,國內建設暫時要受到損失。

但是,新中國決不能坐視不管。

中央審慎地權衡利弊,從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的立場出發,毅然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重大戰略決策,立即將東北邊防軍改組為中國人民志願軍,開赴朝鮮,同朝鮮人民一道,抗擊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的侵略。

抗美援朝戰爭勝利的事實證明,黨中央和毛澤東對當時世界戰略格局的深刻分析和對朝鮮戰局的戰略預見,及其採取的應變措施和果斷出兵參戰的戰略決策,是非常英明正確的。

抗美援朝戰爭勝利是影響遠東及世界格局的輝煌勝利。

抗美援朝戰爭的幾點基本情況。

①,戰爭的起止時間,抗美援朝戰爭於1950年10月25日開始,至1953年7月27日停戰止,共打了兩年零九個月。如果加上朝鮮人民軍獨立作戰的時間,則為三年零三十三天。

②,作戰地區:北起鴨綠江,南至「三七線」,以後轉到「三八線」附近。

③,作戰兵力:對方是以美國為首的打著聯合國旗號的侵略軍,共16個國家的軍隊。

除了美國以外,還有它的15個僕從國:英國、法國、加拿大、荷蘭、菲律賓、泰國、土耳其、紐西蘭、澳大利亞、比利時、哥倫比亞、衣索比亞、盧森堡、希臘、南非聯邦,通稱16國,還沒有把南朝鮮算為一個國家。如算在內,即為17個。

另外,還有5個派有醫療隊的國家,即丹麥、印度、義大利、挪威、瑞典。這些國家的軍隊,都有著現代化的技術裝備,特別是美國,除了有現代化技術裝備的陸、海、空軍以外,手裡還握有原子彈。

對方在朝鮮戰場上的最大兵力達111萬餘人,其中美軍54萬餘人,南朝鮮軍51萬餘人,僕從國軍隊4.8萬餘人。

美國侵朝兵力占它全部陸軍的1/3、空軍的1/5、海軍的近半數;我方參戰為,中國、蘇聯(出動了一些空軍)、北朝鮮軍,在朝鮮戰場上的最大兵力180餘萬人,其中志願軍134萬人,朝鮮人民軍45萬人。

中國人民志願軍先後入朝的部隊共有:步兵27個軍、空軍12個師、炮兵15個師、?鐵道兵10個師、坦克3個師、公安軍2個師、工兵14個團。先後入朝部隊佔全軍陸軍的70%、空軍的41%、炮兵的73%、防空軍的60%、坦克兵的30%、工兵的57%、公安軍的11%、鐵道兵的100%。

在戰爭期間敵我雙方陸續投入到戰場上的總兵力:敵我雙方均已達300多萬人。敵我總兵力對比為1∶1.4,地面部隊則為1∶1.7,我優於敵人。

④,作戰的武器裝備,中國人民志願軍則遠遠劣於敵人,對方戰爭開始時(1950年10月),有飛機785架、艦艇106艘、坦克886輛、火炮10388門,對方最多坦克達1543輛,最多火炮達19530門,最多艦艇達310艘(其中美軍210艘,南朝鮮軍67艘,僕從國33艘),最多飛機達2082架(其中美軍1823架,南朝鮮軍146架,僕從國軍113架)。

抗美援朝戰爭中,對方共出動飛機104萬架次,平均每天出動800架次,最多一天出動達2400架次。中國人民志願軍方沒有海軍,戰爭開始時也沒有坦克和空軍,只有火炮3510門。

後期中國人民志願軍方第一線和二線飛機最多達1043架(其中志願軍366架,朝鮮人民軍397架,蘇軍280架),火炮最多19702門(其中志願軍14986門,朝鮮人民軍4716門),坦克最多達792輛(其中志願軍430輛,朝鮮人民軍362輛)。

美國使用了除原子彈以外的所有先進武器裝備。16個國家的軍隊、現代化的技術裝備,這樣的作戰對象,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上還是第一次。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12:4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