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僻古怪的語言文字去糊弄百姓
過年期間,自從央視推出了「龍行龘龘」這個發霉的舊詞之後,許多霉體(媒體)推出的各種生僻字、怪異字扎堆湧現。除了「龍行龘龘」,還有「前程朤朤(lǎng)」、「生活䲜䲜(yè)」、「百業駸駸(qīn)」、「財運㵘㵘(màn)」等等,眨眼之間,中國彷彿又回到了秦漢年代。許許多多藏在故紙堆里本已發霉腐爛的字,不知何故,集體還魂了。於是,為了寫這些和讀准這些字,人們翻辭海、查詞源,其中不少就是已經在字型檔里稀少出現或者沒有了。
到底怎麼看這個事?這到底是文化的發展和進步,還是其它?央視作為最為重要的媒體,帶了一個極其不好的頭,它助長的是語文文字的倒退,有裝腔作勢之勢,無傳承文化之意,完全是審美上的一種低級趣味。
毛主席在《反對黨八股》中曾列舉黨八股八大罪狀,痛批那些以脫離群眾、讓百姓看不懂、不明白的生僻怪語、怪字,以為自己便有水平,便高人一等的做法。
毛主席表示深惡痛絕,把這種現象看作為敗壞黨風文風的敵人,號召全黨非要根除不可。文革中批判並廢棄了。走資派特色政府眼下由發霉的古字突然被重新挖掘包裝起來,這種現象不可小覷,因為這種風氣的敗壞就是黨八股的又一種在資本橫行年代的最新表現。
這種表現的特徵就是以蔑視群眾為光榮,從語言污染和腐敗開始,弄一些玄而又玄的提法,讓老百姓一頭霧水。
這些年,老百姓對經濟問題的一些打著改革名義的新理論之所以稱看不懂,就是因為這些。一些走資派公知們慣用的就是這樣一種手法。你老百姓看不懂了,就沒有辦法質疑和批評。何況在引導上又提倡「不爭論」,所以一些西方的普世價值觀始終在橫行無阻。那些戕害經濟發展的所謂「接軌」理論搞了幾十年改革,忽然間百姓變窮了,國庫好像也不充實了,弄得老百姓好像一下子打回到了舊中國。這一切,都是走資派霉體利用一些稀奇古怪的新詞洋詞,愚弄百姓的結果。
文字問題,不是一個小問題,毛主席在《反對黨八股》中號召,語言文字進步的標準就是讓田間地頭的草民百姓聽得懂看得懂,而不是用一些生僻古怪的語言文字去糊弄百姓。繼承民族文化傳統要以老百姓能夠接受為標準。
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國社會語言學之父陳原就在《語言與社會生活》中說,「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在我們的社會生活中,充斥著許多看起來很正確,但實際上已不傳達任何有效信息的語言,那麼語言有什麼用呢?這是我們經歷到的一種污染災難。」
陳原先生說這是災難,這話說到了要害。事實其實就是這樣,語言污染的危害,其實比環境污染更可怕,因為語言污染,最後毀害的人的靈魂,環境污染給身體造成的損害,只要換到乾淨的地方,假以時日,尚可以調養。但是語言污染帶來的精神損害,往往終身難以治癒。
這些年,走資派霉體在黨八股問題上,在語言脫離群眾的問題上已經走的太遠了。這個「龍行龘龘」、「前程朤朤」、「生活䲜䲜」之類,不過是一種典型表現,是打著文化傳承的名義,對廣大群眾的一種蔑視。特別是主流媒體帶頭這樣做,這種審美觀念是一種倒退。其實,在考慮滿足群眾娛樂需求的同時,必須追求高尚的審美趣味。
今年春晚的個別節目審美趣味是很值得商榷的。比如那個歌曲《難忘今宵》的重要節目就不怎麼樣。群眾批評說:「黃某某唱出了寡婦的心酸、光棍的煎熬、大齡剩女的惆悵、囚犯的悔恨、低保戶的艱難、失業者的無奈。」這個本來是全民喜慶的節目被唱出了這種感受,你能說節目過審過程不需要反思嗎? 群眾給出的許多適合演員可以說都會唱出人民的喜慶,唯有這個黃某某外加幾個准娘炮的表演,大大破壞了人們的節日喜悅歡樂之情。群眾的批評雖然有幾分刻薄,但是多少說出了問題的實質。實在值得相關媒體三思。
走資派特色媒體有些機關部門,自以為用那些生僻古怪的字詞便是顯得了水平。其實,這是大大錯誤,你向群眾講話是幹什麼的,是要群眾懂得明白你的講話,而不是要群眾一頭霧水。
今天的走資派媒體是在想那些別人沒有用過的古字怪詞新鮮詞,這樣才能讓領導一鳴驚人。這樣一種出發點,這不是糊弄群眾嗎? 問題是現在各級領導的講話,那些省部級司局級大人物的侃侃而談,基本上就是這樣一些習慣套路。從中央到村官都是這個套路。
所以,群眾就經常批評一些似是而非的古怪辭彙。
比如,裁員和失業,似乎是嫌這兩個詞丟人似的,偏偏叫靈活就業、優化,或者慢就業。
比如,前些年用一些新詞將某種行為污名化,於是就有了「惡意返鄉」「惡意討薪「、「惡意躺平」這些極其荒唐的說法。
有人給有關部門工作提點意見,說你是「帶節奏」「吃人血饅頭」等等。
明明是減產不說減產,卻說這是「負增長」。
明明是貧苦戶、返貧戶,不,表達時一定要說時「待富人群」。
這種文字遊戲,實在讓人啼笑皆非。
如此等等,不一而足,這種破壞語言,造新詞說假話的歪風,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惡劣程度。
這種歪風造成的結果,讓中央的高層難以了解基層真相,把被歪曲的事實當成了普遍現象,結果很難做出正確而果斷的判斷。
「龍行龘龘」、「前程朤朤」之類,不過是語言文字被惡意污染的表現之一,生活中這類情況已經充斥於方方面面。
像治理環境污染一樣,下大功夫治理語言污染,根除黨八股給人們的工作造成的危害,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去年,聯合國大會決定將中國的漢語作為聯合國主要使用語言,在這個時候,保護中文的語言安全,時下顯得更為迫切。
現在,對語言傷害最大的是某些短視頻,滿篇就是錯別字,已經讓人不知就裡。
試想,既然把它作為新媒體看,為什麼就不能加以嚴格管理和清理呢?比如,只要在錯別字標準上不達標,就可以停止經營,試試看,不信解決不了。一個簡單辦法就會立即生效。問題是這是私營媒體,沒人過問,因為這與資本有關。但凡一掛上資本,便無所措手足,這就是眼下的頑症所在。
漢語的星空本來璀璨無比,無數先賢的經典詩文,就像一顆顆璀璨的星星,照耀著幾千年的中華文化天空。
可惜,今天的中文漢語世界,充斥著空話、大話、假話、廢話,甚至髒話,讓人絕望窒息。親愛的同胞們,保衛中國的漢語,維護它的純潔性,每一個中國人,都有義不容辭的責任,哪怕它貴為央視、貴為人民日報,在語言文字問題上,都應該也必須責無旁貸地自覺接受人民的監督。要聞過則喜,不要動不動就動用權力去搞刪稿公關,那不是共產黨的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