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人民公社農業《八字憲法》
農家出身的毛澤東對於發展農業有自己的理解和辦法,他提出了「水、肥、土、種、密、保、管、工」的農業「八字憲法」。
毛澤東說,農業要上去,首先要解決水和肥的問題。毛澤東認為水利是農業的命脈,居首要的位置,「應予以極大的注意」。
「水,就要修水庫、打井、排澇」,合理用水,「要搞水利十年規劃」。
土,即土壤改良,合理深耕以及土壤普查和土地規劃等。
肥,即合理施肥,主要是通過養豬獲得農家肥、有機肥。
種,即培育和推廣良種。
密,即合理密植,行距和株距不過疏也不過密。
保,即植物保護,防治病蟲害。
管,即田間管理。
工,即工具改革。
此外還有個「林」,房前屋后、公路兩旁、鐵路兩旁、渠道兩旁,都可以栽樹。
同時,毛澤東十分重視和強調科學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作用,提出要科學種田,依靠科技提高產量。
為此,他多次號召全黨學農業知識,研究農業技術。他明確提出並反覆強調農業的根本出路在於機械化,毛澤東說:「用機械裝備農業,是農、林、牧三結合大發展的決定性條件」。
因此,各種農業機械,耕作的、收割的、排灌的、加工的、運輸的等,都是必要的。
毛澤東將這些農作方法提到「憲法」的高度,足見他對農業尤其糧食生產的重視,正是在這樣的重視下,袁隆平開始了雜交水稻的研究。
應該說,如果一以貫之地堅持並因地制宜地採用這些措施,對當時落後條件下農業穩產高產是有效的,對於大幅度提升農業科技水平也將起到加速作用,特別是大量農業水利設施的建成,為糧食生產提供了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