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就是讓優秀工農兵走進大學
中國歷史上的科舉考試作一篇文章就可中狀元,凡是中狀元的幾乎都沒有真才實學。文革中批《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貶為封建教育。意思是所有行業都是低賤的,只有讀書入仕才是正途。
走資派鄧小平篡權復辟資本主義,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需要否定攻擊文革,對《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喊得更多更響了。
然而右派牛鬼蚊蠅攻擊說,」以致近四十年來,中國人的讀書風氣完全被階級鬥爭、政治運動、金錢至上以及快餐文化所代替。「這不自相矛盾嗎?四十年來不是沒有「階級鬥爭、政治運動「了嗎?而「金錢至上以及快餐文化「不正是走資派特色政府與世界接鬼的「快餐文化「,以及走資派鄧小平的《讓少數人先富》,不管黑白貓摸石頭賺錢《全民經商》,造成的《金錢至上》一切向錢看。不但不看書,還全民打牌玩麻將,全民玩遊戲娛樂至死。
什麼是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就是搞了教育革命和文化思想道德藝術等上層建築的革命,就是人民起來打到了一大批已經篡黨奪權妄圖復辟資本主義、走資本主義道路的已經成為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劉少奇鄧小平一夥走資派及其牛鬼蛇神,為了要斷其復辟資本主義的根,必須讓工農子弟跨進校門,培養和造就紅色接班人,必須《取消高考》,讓優秀工農兵走進大學。文革中各行各業都忙得很,工人忙生產做工,人民公社貧下中農忙下田勞動,工農子弟跨進校門后的學習又努力認真又刻苦讀書。
必須讓工人階級領導學校,文化大革命工農兵三結合領導班子進駐了包括大學在內的所有學校,人民從此真正掌握了教育領導權,舊知識分子臭老九必須靠邊站,並且要求他們必須到工廠農村去接受勞動改造,必須到生產實踐中去接受工人農民貧下中農的再教育。
今天看來其實這些走資派當權派並沒有被徹底打倒,毛澤東后他們迅速翻身掌權了。毛澤東提出的「教育首先必須要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必須同工農勞動生產相結合」教導在今天看來其意義更加偉大。
而走資派鄧小平上台的第一天就是恢復了高考。為少數人服務。
看看《文革》中的黨史資料:
《毛澤東論教育革命》
毛澤東說:「現在課程多,害死人,使中小學生、大學生天天處於緊張狀態。課程可以砍掉一半。學生成天看書,並不好,可以參加一些生產勞動和必要的社會勞動。現在的考試,用對付敵人的辦法,搞突然襲擊,出一些怪題、偏題,整學生。這是一種考八股文的辦法,我不贊成,要完全改變。我主張題目公開,由學生研究、看書去做。
例如,出二十個題,學生能答出十題,答得好,其中有的答得很好,有創見,可以打一百分;二十題都答了,也對,但是平平淡淡,沒有創見的,給五十分、六十分。考試可以交頭接耳,無非自己不懂,問了別人懂了。懂了就有收穫,為什麼要死記硬背呢?人家做了,我抄一遍也好。可以試試點。舊教學制度摧殘人材,摧殘青年,我很不贊成。
孔夫子出身沒落奴隸主貴族,也沒有上過什麼中學、大學,開始的職業是替人辦喪事,大約是個吹鼓手。人家死了人,他去吹吹打打。他會彈琴、射箭、架車子,也了解一些群眾情況。開頭作過小官,管理糧草和管理牛羊畜牧。後來他在魯國當了大官,群眾的事就聽到了。他後來辦私塾,反對學生從事勞動。明朝李時珍長期自己上山採藥,才寫了《本草綱目》。更早些的,有所發明的祖沖之,也沒有上過什麼中學、大學。美國的佛蘭克林是印刷所學徒,也買過報。他是電的大發明家。英國的瓦特是工人,是蒸汽機的大發明家。高爾基的學問完全是自學的,據說他只上過兩年小學。
現在一是課多,一是書多,壓得太重。有些課程不一定要考。如中學學一點邏輯、語法,不要考,知道什麼是語法,什麼是邏輯就可以了,真正理解,要到工作中去慢慢體會。課程講的太多,是煩瑣哲學。煩瑣哲學總是要滅亡的。如經學,搞那麼多註解,現在沒有用了。我看這種方法,無論中國的也好,其他國家的也好,都要走向自己的反面,都要滅亡的。書不一定讀得很多。
馬克思主義的書要讀,讀了要消化。讀多了,又不能消化,可能走向反面,成為書獃子,成為教條主義者、修正主義者。現在學校課程太多,對學生壓力太大。講授又不甚得法。考試方法以學生為敵人,舉行突然襲擊。這三項都是不利於培養青年們在德、智、體諸方面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得到發展。整個教育制度就是那樣,公開號召去爭取那個五分,就有那麼一些人把分數看透了,大膽主動地去學。把那一套看透了,學習也主動了。
據說某大學有個學生,平時不記筆記,考試時得三分半到四分,可是畢業論文在班裡水平最高。在學校是全優,工作上不一定就是全優。中國歷史上凡是中狀元的,都沒有真才實學,反倒是有些連舉人都沒有考取的人優點真才實學。不要把分數看重了,要把精力集中在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上,不要只是跟在教員的後面跑,自己沒有主動性。
反對注入式教學法,連資產階級教育家在五四時期就早已提出來了,我們為什麼不反?只要不把學生當成打擊對象就好了。你們的教學就是灌,天天上課,有那麼多可講的?教員應該把講稿印發給你們。怕什麼?應該讓學生自己去研究講稿。講稿還對學生保密?到了講堂才讓學生抄,把學生束縛死了。
大學生,尤其是高年級,主要是自己研究問題,講那麼多幹什麼?教改的問題,主要是教員問題。教員就那麼點本事,離開講稿什麼也不行。為什麼不把講稿發給你們,與你們一起研究問題?高年級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員能答百分之五十,其它的說不知道,和學生一起商量,這就是不錯了。
不要裝著樣子去嚇唬人。學生負擔太重,影響健康,學了也無用。建議從一切活動總量中,砍掉三分之一。請邀學校師生代表,討論幾次,決定實行。如何請酌。
現在這種教育制度,我很懷疑。從小學到大學,一共十六、七年,20多年看不見稻、菽、麥、黍、稷,看不見工人怎樣做工,看不見農民怎樣種田,看不見商品是怎麼交換的,身體也搞壞了,真是害死人。我曾給我的孩子說:「你下鄉去跟貧下中農說,就說我爸爸說的,讀了幾十年書,越讀越蠢。請叔叔伯伯、姐妹兄弟做老師,向你們來學習。」
其實,入學前的小孩。1歲到7歲,接觸事物很多。2歲學說話,3歲哇啦哇啦跟人吵架,再大一點就拿小工具挖土,模仿大人勞動。這就是觀察世界。小孩子已經學會了一些概念。狗,是個大概念。黑狗、黃狗是小些的概念。他家裡的那條黃狗,就是具體的。
人,這個概念已經舍掉了許多東西,舍掉了男人、女人的區別,大人、小孩的區別,中國人與外國人的區別,……只剩下了區別於其它動物的特點。誰見過「人」?只能見到張三、李四。「房子」的概念誰也看不見,只看到具體的房子,天津的洋房,北京的四合院。
大學教育應當改造,上學的時間不要那麼多。文科不改造不得了。不改造能出哲學家嗎?能出文學家嗎?能出歷史學家嗎?現在的哲學家搞不了哲學,文學家寫不了小說,歷史學家搞不了歷史,要搞就是帝王將相。要改造文科大學,要學生下去搞工業、農業、商業。至於工科、理科,情況不同,他們有實習工廠,有實驗室,在實習工廠做工,在實驗室做實驗,但也要接觸社會實際。」
——《毛澤東論教育革命》人民出版社1967年12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