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高考讓少數窮人上升多數怎麼辦

作者:yongbing1993  於 2024-1-18 06:58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熱點雜談

高考讓少數窮人上升多數怎麼辦





《高考》讓少數窮人上升了,多數沒有考上的怎麼辦?其實《高考》不但不公平,而且還在人為地製造劃分人的等級,又在製造人類的分化成階級。是在製造矛盾,製造階級,從而引發階級鬥爭。

隨著高考成績的查詢,以及分數線的陸續公布,全國各地出現了多起考生自殺的悲劇。有媒體報道,營口市復讀考生李新默默離家出走,在鞍山郊區投河自殺。警方發現,李新胸前書包中裝著兩塊大石頭。李新父母說,兒子去年447分已夠二本分數線,但是,他最大理想是考上一本重點大學。

雖然每年這樣的事件都在上演著,但一條條鮮活的生命化蝶而去,著實令人痛惜。透過這些悲劇的事件,折射出的是中國當前巨大的就業壓力。

上學是為了什麼,答案可能是好的大學,再往後推,便是有一個好工作。再加上競爭與媒體的報道,使每年一度的高考,早已經不是學生本人的事件,而是寄託著社會、家長、學校與學生的期望值和價值感,全社會過度關注使整個社會氛圍格外緊張。很多考生認為這一環脫節了,人生就完了。

高考,已經排在了壓力事件的前列,成為引起心理與精神障礙的重要社會因素之一。

每年高考已至,酷暑難擋,考生與家長如何調整心態?  施壓過猛,情緒緊張,如何讓考試失利、悲觀自責的考生絕處重生?   盤點那些落榜后輕生自殺的考生,希望這些血的教訓讓考生與家長都能看淡成績、看輕分數、......

不管是落榜后的考生自殺,還是落榜生的父親自殺,血的教訓告訴人們期望過高反而會讓自己的落差變大,失望之至終會使情緒失控走向極端。看淡高考,看輕分數,放下大學這個獨木橋的老觀念,家長與考生都能把高考看的雲淡風輕,發揮才能超常、心態才能平穩、行為才能理智!  不管是考生還是家長都需要一個身心健康大環境,人們應該共同營造方能減少悲劇!

不管是喝葯跳海、還是割腕吞釘,高考落榜生之所以輕生只因分數壓力過大,看淡看輕分數,重視知識與能力的提高,家長引導、媒體跟進幫助考生樹立正確的分數觀,打造條條大路通羅馬的氛圍,讓考生對分數不那麼敏感,降低分值的敏感度才能讓所有高考學生遠離輕生的怪圈!

在中國每年的六月,高考都會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放榜的那一刻,無數考生經歷著大喜大悲。在日趨逼仄的社會上升通道里,高考成為了許多家庭改變命運的唯一選擇。然而,正是這種孤注一擲的生死狀心態,導致悲劇頻頻發生。

2013年6月,四川崇州。女孩楊媛第二次參加高考,還是沒能達到本科線,覺得愧對父母,喝農藥自殺身亡。

2014年6月,四川旺蒼。男孩尚飛參加完高考,僅考了170多分,發布微博:「原來我孤身一人。好絕望好絕望,一步錯,滿盤皆輸。他寂寞的活著,他寂寞的死去。然後從自家後面200多米高的山崖墜下身亡。

2015年6月,遼寧大連。男孩洋洋第三次參加高考還是失利,於是從15樓縱身跳下,據說因為屢次高考落榜,生前患有嚴重的抑鬱症。

2016年6月,四川達州。男孩小斯參加完高考後,在QQ空間留下幾千字的遺書:「考98分都被罵,感覺不到父母對我的愛,死了,我的心自由了,我寧願從未在這個世上出現過。」幾天後跳河自殺。

……

看到這些觸目驚心的悲劇,人們會發現,十年寒窗苦讀,一旦落榜,彷彿數載心血都灰飛煙滅,即使是成人也需要極強的心理承受能力來面對,更何況那些脆弱敏感的青春期孩子?希望能喚起更多有志之士的深思。

有個考生說,  在高考之前,父親就再三強調過:「你活著的目的就是為了考大學,考上了,我們把你當坐上賓,考不上,你在這個家將沒有任何發言權,誰都可以把你踩在腳下!」那些冷嘲熱諷的謾罵讓我倍感壓抑。

可我到底落榜了,而父親自然是大大的憤怒了,懷疑我是不是天生的弱智。而我也是心如槁木,萬念俱灰,不止是因為高考的落榜,也不止是因為家人的奚落,更是因為覺得自己的命就是如此,從小就得在家庭冷眼下苟且偷生;長大了又得在應試教育下延口殘喘,這樣的日子何時是個盡頭啊?!

於是就下定決心投江自殺。

有個考生說,  從小學到初中,學習成績都很好,經常考第一名,中考時便是以全校第一名考入縣城最好的中學。

高一的時候,我感覺到那些縣城的優秀同學們瞧不起我這個家境貧寒,學業平庸的鄉下孩子。

我還是落榜了,父親大大憤怒了,激烈的競爭讓我惶恐、挫敗、焦慮,青春期荷爾蒙的躁動又不知如何釋放;

有個考生說,  在一個佼佼者如雲的重點學校,這種激烈的競爭讓我內心極為緊張、惶恐、挫敗、焦慮。我從初中開始就寄宿在學校了,父母不在身旁,也沒有知心朋友,老師一心只抓分數,根本沒精力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

我只能通過看通宵錄像、打遊戲機等來麻醉自己,像無數迷茫又迷失的少男少女一樣,我也喜歡上了流行歌曲,收集一大堆歌星們的唱片,又故意留長發來彰顯個性——我額前的頭髮垂下來,可以到嘴唇那麼長,眼神迷離,表情冷漠。

此外,青春期荷爾蒙的躁動非常困擾我,但我不知如何釋放這種壓力,更不敢告訴任何人,只能通過看某些不良小說來緩解,但每次這樣做后,我都會有強烈的羞恥感和罪疚感,覺得自己真是全然敗壞,對不起含辛茹苦的父母,我那段時間甚是苦惱,甚至想到結束自己的生命,只能把所有的掙扎痛苦寫在日記中。最後,我開始有了輕微的抑鬱症。

然而高考後等到成績放榜的時候,我簡直五雷轟頂!萬萬沒想到我居然考得那麼糟糕,連省專線都沒有達到!一向爭強好勝又愛面子的我躲在家裡大哭了半天。更糟糕的是,......

有個考生說,  高中畢業那年沒有考上大學父母也很失望,於是苦口婆心勸我復讀一年,——回首自己高中時代那種緊張、惶恐、挫敗、焦慮、孤獨,我依然心有餘悸,..........對家庭、學校、社會而言,都任重道遠。

有個孩子說,  我出生在江西某個小縣城。其實,我從小成績都不錯,初中和高中都上的是重點學校。但高中分文理科時,我走錯了路。

其實,我天生是理科細胞缺失的,對電力、幾何、空間、概率之類總是腦子短路,難以開竅。父母沒多少文化和主見,聽周圍人說,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只有成績差的學生才會讀文科,怕別人看不起,最後就稀里糊塗的讓我選擇了理科。

讀到一半,我有點想放棄,因為費了很多功夫也看不出學習效果。但媽媽給我打雞血: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又說「其他家的孩子都能,你為什麼不能?」還給雞湯「科學家都可以克服那麼多困難,你為什麼不可以向他們學習?」

其實,這種勵志雞湯不是每個孩子都合適喝的,真的需要因人而異。

學校有不成文的偏見。歷年以來,成績好的學生們都一定會考到省外,去上海、北京、廈門等大城市,只有成績差的學生才會繼續待在本省。而我考前屢次模擬考試,唯一超過120分的只有語文,其他科目都是慘目忍睹,總分也就400來分。於是,我想自己絕對是考不到省外了,只能做二等公民。談不上多麼絕望,更多是麻木,絕望之後的麻木。

老師給我們發了一篇上屆某位學姐寫的勵志文章。她當時模擬考試考了580分,按這分數也只能上一個省城的二類本科,學姐不甘心,在家裡顯眼位置貼了一條橫幅:「殺進復旦」,並以卧薪嘗膽的精神自我激勵,最後,如願以償,高考竟然考出650多分的好成績,比上次模考多60多分。所以,她勉勵我們這些師弟師妹「有志者,事竟成!」

所有同學看了師姐這篇正能量文章,都像打了雞血一樣,希望通過最後一段時間的衝刺翻身打個漂亮仗,我也這麼幻想著。

高考那天,我騎上媽媽新買的自行車去應考。上午考語文,感覺還不錯,結果出考場一看,我的新車居然被偷了,找了半個小時也沒找到,我非常沮喪,哭了一中午。

回家后,媽媽心疼車,很生氣地責備我:「你幹嘛不走路去?非要騎車去?」其實我也挺自責,母親甚至還跑去找校長鬧:「我家車給丟了,讓我家孩子心情受影響,你們學校得負責!」

下午考數學,本來我數學就不好,這事一鬧,結果考得更差,如同新車被偷的宿命一樣。最後,全部科目考完后按標準答案一估分,我估計自己考了400分,也就能達到個市專科線而已。

果然,我真就考了402分,被市裡的財經專科學校錄取了。而那一年,因為試卷總體難度比較大,本科線其實並不高,也就420分,我心裡非常非常難過,如果我再多18分該多好啊!

於是,我對家人說:「我放棄那個專科學校了,我要復讀考本科!」結果,家裡的七大姑八大姨都不贊同我復讀,她們認為我資質很差,即使復讀也難成材。這讓我更加自卑。

偏偏我親戚的鄰居是一個在北京某大學讀自考的大三學生,他受了學校的委託,在家鄉到處招生,每招到一個學生能獲取1000元的好處費。於是,為了牟利,他不遺餘力地在我家吹噓,這個學校多麼不錯,校長多麼厲害,就業前景多麼光明……

可惜,當年資訊並不發達,沒邁出小縣城的家人們對自考完全沒有了解,就聽信了鄰居大哥哥的花言巧語。尤其是我大嬸,她雖然文化層度不高,但屬於我們小縣城人人羨慕的「鐵飯碗幹部」,所以,親人們都更願意聽從她的意見。

結果,我去復讀交學費的路上,被大嬸一把攔截住。她讓我趕快去照相:「我是為了你好,就別復讀了!以你的水平,再復讀一年,最多只能考到省城去上大學,現在直接去北京這個大學,以後畢業了,就是人人羨慕的北京人了。」

一周后,北京那個學校的錄取通知書就來了,我只好聽從大人們的安排。

等真到了北京清河的那所自考學校,我一看校園還沒有我們高中大,不禁大哭了一場,對爸爸說:「我不想讀了,我想回去。」可爸爸不同意:「所有人都知道你去北京了,你再回來,很丟人啊!」而媽媽則繼續給我打雞血:「人家可以在這讀,你也可以的。」

就這樣,我別無選擇地讀了這所自考學校。我們被忽悠了,自考學校有很多考試,強度遠大於高考,弄得我們壓力很大,雖然也有學校文憑,但含金量不夠,我很多同學畢業時都只得到了學校文憑,沒有通過完國家考試,等於四年學費,五六萬學費只換來民辦大學的文憑。一路艱辛,冷暖自知。

今天這個社會用分數、學歷、地位、金錢將人劃分成三六九等,階層焦慮越來越嚴重,但我希望女兒將來能夠確信自己乃是不以分數、學歷、地位、金錢等等為自我價值的評判標準,畢竟,人生的唯一出路不在於金榜題名,人生的真正價值也不在於出人頭地。

這個考生說得對啊!  人生的唯一出路不在於金榜題名,人生的真正價值也不在於出人頭地。工人農民還是需要存在的!  工人農民總是占人群中的大多數!  人生中並不是只有《高考》這一座獨木橋!   社會還需要各種行業的人員才是真實社會所存在的必需。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6 00:2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