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防艾資料偷國外村醫防艾陷困局

作者:yongbing1993  於 2023-12-16 08:34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網路文摘

防艾資料偷國外村醫防艾陷困局





《村醫》,在新中國毛澤東時代尤其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產生的,推廣到全中國農村人民公社裡的,當時被農村人民公社裡的社員們愛稱的《赤腳醫生》。新中國毛澤東時代農村人民公社裡的社員,歷來被稱之被人看不起的鄉下農民。而農村人民公社被走資派鄧小平們強行解散之後,農村人民公社裡的公社衛生院,大隊里的紅醫站以及千千萬萬個公社裡的《赤腳醫生》們沒有了人民公社集體經濟的支持,都成私人診所了。人民公社改村后,謂之《村醫》。

走資派《禍起「血漿經濟」:來自河南艾滋病村的報道》:

鄉村防艾困局待解  (四) 河南艾滋病防治體系剖析:

作為主力防治機構,鄉衛生院和村醫療所面臨資金困難、轉院機制不完善及醫務人員技術不高等多重難題

禍起「血漿經濟」:來自河南艾滋病村的報道(組圖)
  
2004年11月25日,河南沈丘小李庄。村醫李忠祥的診所條件極其簡陋。

禍起「血漿經濟」:來自河南艾滋病村的報道(組圖)
  
2004年11月24日早上7時,河南省駐馬店上蔡縣郭屯村,一名艾滋病抗病毒治療督導員在送葯到艾滋病感染者家中的路上。

禍起「血漿經濟」:來自河南艾滋病村的報道(組圖)
  
2004年11月24日,上蔡縣郭屯村嶄新的村衛生所,瓷磚牆、水磨石地面,工作人員統一著裝,條件不比一般的鄉鎮衛生院差。但這種村衛生所在當地很少見。

11月23日下午,河南上蔡縣衛生局副局長余發斌的辦公室擠滿了人,有找他商定艾滋病日文藝演出事項的,有病人找他索要生活費的,還有前來向他討要工程款的鄉幹部和建築工人。

你能接著干就干,不能幹先放在那裡!」余發斌的嗓門大了起來,朝著要賬的建築工人喊道,「我跟你說,錢還沒劃到衛生局的賬戶上,讓我怎麼給你?!」

余發斌所說的「先放著」的工程是一所在建的村衛生所。上蔡,河南省艾滋病病發重點縣,按照計劃,今年該縣將再建20所艾滋病防治村級衛生室,並在年底前啟用,但因為資金不到位,余發斌說這批衛生室很難如期啟用。

村級衛生室與村醫,是河南省新構築的艾滋病五級醫療救治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最末端———基層醫療組織,但是,它們遇到的困難顯然不止是建設資金問題。事實上,除了資源相對較好的省、市醫療機構,目前當地縣、鄉、村三級艾防體制,都存在著堅硬的現實難題。

五級防治體系啟動

河南省有關公開資料顯示,河南共有2.5萬人確診感染艾滋病。省、市、縣、鄉、村五級體系中,鄉、村定點醫院衛生室則是主力的醫療救治機構。

省、市、縣、鄉、村五級艾滋病定點醫療機構,是河南省於今年2月提出並開始進行建設的。目前,省級定點醫療機構設立在三所醫院,分別是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河南大學淮河醫院、新鄉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

這三所醫院負責指導全省危重、重症機會性感染、有伴發其他疾病或合併症的艾滋病患者的治療。同時,河南省依託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鄭州市第六人民醫院,成立河南省艾滋病臨床技術研究指導中心和河南省艾滋病臨床治療中心。

市級定點醫院共21所,分別為18個省轄市的傳染病醫院或有傳染科的綜合醫院和3所中醫院,負責轄區內HIV/AIDS的抗病毒治療、抗機會性感染及中醫藥參與艾滋病治療工作等。

按照河南省衛生廳的規定,每縣也都須設定一個縣級定點醫院。而定點鄉衛生院、村醫療所則是主力的醫療救治機構,鄉衛生院設置的原則是本著方便就診、參考發病人數數量多少選擇。

河南省衛生廳有關人士介紹,每村艾滋病人在50人以上的為重點村,目前河南共有38個重點村,重點村建有村級衛生室,負責艾滋病人的救治,如果病人病情嚴重,村衛生室無力救治,則轉院鄉衛生院就治。對於非重點村的艾滋病人則直接集中到鄉衛生院救治,鄉衛生院救治不了的再轉縣衛生行政部門指定縣級綜合醫院,以此上轉。

河南省有關公開資料顯示,河南共有2.5萬人確診感染艾滋病。河南省各艾滋病高發縣(市)也均建立了疫情資料庫,並實行疫情報告制度,對所有已確診的艾滋病人建立檔案,發放了病例卡。

原則上,病人只需要攜帶病例卡、身份證等相關證件到相應的醫療機構,就可獲得免費治療,目前河南省也規定100種藥品可以免費服用。

艾滋病情高發風潮

河南高發的艾滋病情是因當年的「賣血風潮」引起。最近調查顯示,河南全省共約28萬人曾賣血,上蔡約佔1/7,共4萬多人。

從當初的散亂投醫到如今的相對規範,河南省艾滋病人的醫療經歷了一個逐步規範的過程。上蔡縣衛生局副局長余發斌介紹,河南高發的艾滋病情是因當年的「賣血風潮」引起。

公開資料顯示,上世紀90年代中期,在快速致富的大環境影響下,「血漿經濟」在中原地區農村興起,血站林立,許多村民紛紛加入賣血隊伍。當時每賣200CC血,可獲50元。除了器械消毒不嚴和衛生條件差外,「血液回輸」成為HIV感染的主要途徑。

當時血站將血采出,經過離心后,分出血漿,將沉在儀器皿下層的血回輸給賣血人員,這樣做血站可少向賣血人員支付5元的血錢。

駐馬店市艾滋病防治辦公室副主任張志林說,問題就出現在這回輸血的過程中,賣血者在回輸血時通常共用一個介面和管子,這樣極易感染艾滋病毒。而大量「專業」賣血者在各個血站間的流動,更是成為傳播HIV的快速通道。以上兩點,是造成河南艾滋病在短時間內暴發的主要原因。

11月23日晚,上蔡縣衛生局副局長余發斌介紹,最近調查顯示,河南全省共約28萬人曾賣血,上蔡約佔1/7,共4萬多人。

周口沈丘縣尹庄行政村的村民李克勤、李克賢對當時場面的回憶則是:每天,村裡人都會擠上幾輛敞篷車,高高興興地前去賣血。

購葯券和限額取葯

從2001年開始,部分地區開始對艾滋病人實施限定的免費治療,可說是救治體制的雛形。

1994年開始,賣血者中被陸續發現HIV感染者,並引起了有關方面重視。1996年以後,大部分血站被取締,HIV大面積播散得以控制,與此同時,賣血的一些村民開始出現肺部感染、嚴重腹瀉、消瘦等癥狀,直到死亡。

「那時候人們都說是得了怪病。」上蔡縣郭屯村的吳仲仁在村裡當了30來年的赤腳醫生,他說當時病人的情況基本上是「亂投醫」。

與此相應,是較高的死亡率。在上蔡縣,近幾年來,約有1600名艾滋病患者死亡,2002年共死亡450人,2003年死亡299人。在沈丘縣小李庄,村前村后都是成片的墳墓。村民們說,那裡埋的絕大多數都是死去的艾滋病人。

此後,河南省有關方面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從2001年開始,部分地區開始對艾滋病人實施限定的免費治療,這可以說是救治體制的雛形。

上蔡縣當時的做法是,實行購葯券制。根據病人癥狀將病人分為輕、中、重三類,每人每月分別發放100元、200元和300元的購葯券,病人可持券到所在的村衛生所、鄉衛生院或者縣級醫療單位就診,而對於媒體報道較多的該縣文樓村政策則更寬,醫藥費全免。

上蔡縣衛生局提供的數據是,截止到今年6月10日購葯券被廢止,該縣共發放購葯券1652萬元。

周口地區的沈丘縣,針對實際情況,對病人做出了「每月限額領取66元藥品」的規定,通過村醫開出處方,由病人拿處方到鄉衛生院取葯。不過,很多病人表示,當時並不能領到該數額的藥品,原因是,各鄉衛生院對村醫所開藥物的金額、總量均進行了限定,很多村民反映,每月實際領到20元錢的藥品就不錯了。

由於鄉衛生院規定的限額不能滿足重症病人需要,該縣小李庄村的村醫李忠祥曾因開藥時超過了限額,與鄉衛生院發生過衝突。

村級醫療所的建立

縣、鄉醫務人員下到村裡與村醫組成醫療所救治艾滋病人。「這是一項政治任務,還要靠醫生的責任感了。」上蔡縣衛生局副局長余發斌坦言村醫的待遇並不高。

對艾滋病高發地區的病人進行全部免費治療,是今年6月份確定的事。同時,選調縣、鄉醫務人員下到村裡與村醫組成醫療所,對艾滋病人開展專門的救治工作。

根據河南省要求,上蔡縣對縣鄉和村醫原則採取6:4的配備比例,共選調162名縣、鄉醫務人員,派到22個疫情高發村和8個疫情中度村衛生所,與76名村醫組成醫療隊長期駐村對病人救治。

由此組成的村衛生室,不允許給普通病人看病,只給艾滋病人進行免費治療,普通的病人到村裡普通診所就醫。成立艾滋病專門的免費診室,前提是醫務人員的收入必須得到保證。

上蔡縣將76名村醫全部納入財政統發工資,每人每月定額500元。「如果單考慮錢的問題,可能很少有醫生願意干,我們靠的是自己的良心。」郭屯村老村醫吳仲仁幹了近30年的赤腳醫生,他的兒子、兒媳、孫子也都是艾滋病患者,這讓他對治療艾滋病患者更難割捨。

「這是一項政治任務,還要靠醫生的責任感了。」上蔡縣衛生局副局長余發斌也坦言村醫的待遇並不高。然而,僅靠「思想覺悟」,顯然不能構成一個完善的救助網路。

周口沈丘縣給村醫開出的月工資為300元,按原則這些醫生不允許再開設自己的門診,但實際上,在該縣艾滋病重點村的尹庄村衛生室工作的三名村醫,在家中均開有自己的診所。村醫李樹東的解釋是,300元的工資難以養家,自己的診所一般情況是利用中午、晚上才給普通病人看病,不會影響村衛生室的工作。另一個問題是,如何保證免費藥品都發放到了患者手中。

一個事實是,在沈丘縣白集鄉,艾滋病人每次到鄉衛生院和村衛生室去領葯,很多人領到的都是幾塊錢的葡萄糖和青霉素。有患者懷疑,鄉衛生院從上級單位拿到免費藥品后,對部分通用藥品做了截流。

對此,白集鄉衛生院院長李學廣的解釋是,常有很多病人點名要「好葯」,醫務人員是視病情開藥。而目前上蔡和沈丘兩縣衛生主管部門的做法是,對於各診所開出的藥方進行定期審定。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6 04:57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