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有的留在國內,有的逃亡外國。

作者:yongbing1993  於 2023-12-14 08:19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文史雜談|已有9評論

有的留在國內,有的逃亡外國。





2015年10月5日,屠呦呦獲得「諾貝爾醫學獎」。屠呦呦創造了好幾個「第一」:第一位女科學家、第一位非院士科研人員、第一位諾獎獲得者、第一個「婉拒」多家媒體採訪的獲獎者。

「既然國家把任務交給她,她就要努力工作,一定要做好」,1969年1月底,39歲的研究實習員屠呦呦,忽然接到一項秘密任務:以課題組組長身份,研發抗瘧疾的中草藥。

瘧疾是一種由瘧原蟲侵入人體后引發的惡性疾病,病人高燒不退、渾身發抖,重者幾天內死亡。美聯軍正入侵越南,在炎熱潮濕的荒山野地里蚊子很多,越南共產黨的軍隊因蚊子叮咬后忠瘧疾很多士兵不戰而亡,因需要大量抗瘧藥物,應越南共產黨主席胡志明請求,毛澤東領導的中國共產黨中央和人民解放軍的軍方從1964年起開始抗瘧葯研究。1967年5月23日,國家科委和解放軍總後勤部在北京召開「瘧疾防治藥物研究工作協作會議」,代號為「523」項目的大規模藥物篩選、研究在全國7省市展開。1969年1月21日,衛生部中醫研究院(中國中醫科學院前身)受命加入「523」項目。

屠呦呦在北京大學時學習藥學,畢業后又脫產學習過兩年中醫,科研功力紮實,遂被委以重任。「屠呦呦的責任感很強,」屠呦呦的同事、中藥所廖福龍說,「她認為既然國家把任務交給她,自己就要努力工作,一定要做好。」

閱讀中醫典籍、查閱群眾獻方、請教老中醫專家……起初,屠呦呦用3個月時間,收集了2000多個方葯,編輯成《瘧疾單秘驗方集》,送交「523」辦公室。此後至1971年9月初,屠呦呦和同事對包括青蒿在內的100多種中藥水煎煮提物和200餘個乙醇提物樣品進行了實驗,但結果總令人沮喪:對瘧原蟲抑制率最高的只有40%左右。

「重新埋下頭去,看醫書!」終於有一天,東晉葛洪的《肘後備急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給了屠呦呦靈感:溫度是關鍵!屠呦呦重新設計了提取方案,夜以繼日進行實驗,終於發現:青蒿乙醚提取物去掉其酸性部分,剩下的中性部分抗瘧效果最好!

1971年10月4日,實驗證實,191號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對鼠瘧原蟲的抑制率達到100%!

「我是組長,我有責任第一個試藥」!

「進行臨床試驗,需要大量的青蒿乙醚提取物。」姜廷良回憶:課題組用7口老百姓用的水缸作為常規提取容器,裡面裝滿乙醚,把青蒿浸泡在裡面提取試驗樣品。

「乙醚等是有害化學品,當時實驗室和樓道里都瀰漫著刺鼻的乙醚味道。」姜廷良說,一些人頭暈眼脹,甚至出現鼻子流血、皮膚過敏等癥狀,但當時設備設施簡陋,大家頂多戴個紗布口罩,也顧不得許多……

在臨床前試驗時,個別動物的病理切片中發現了疑似毒副作用,只有進行後續動物試驗、確保安全后才能上臨床。為了不錯過當年的臨床觀察季節,屠呦呦提交了志願試藥報告:「我是組長,我有責任第一個試藥!」

1972年7月,屠呦呦等3名科研人員成為首批人體試驗的志願者,幸而未發現該提取物對人體有明顯毒副作用。經過多年反覆試驗和臨床試用,1977年,經衛生部同意,課題組以「青蒿素結構研究協作組」名義,在《科學通報》上發表論文,首次向全球報告了青蒿素這一重大原創成果。1986年10月,青蒿素獲得衛生部頒發的《新葯證書》。

不僅於此。1973年9月,屠呦呦課題組還首次發現了療效更好的青蒿素衍生物——雙氫青蒿素。1992年,青蒿素類新葯——雙氫青蒿素片獲得《新葯證書》,並轉讓投產。

「我不習慣這種場合上的事,咱們還是加緊青蒿素研究吧」

2000年以來,世界衛生組織把青蒿素類藥物作為首選抗瘧藥物,在全球推廣。

「2005年,全球青蒿素類藥物採購量達到1100萬人份,2014年為3.37億人份。」姜廷良介紹說,世界衛生組織《瘧疾實況報道》顯示,2000年至2015年期間,全球各年齡組危險人群中瘧疾死亡率下降了60%;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下降了65%。

近幾年,屠呦呦兩度實現了中國本土科學家在國際獎項上「零的突破」:2011年的拉斯克臨床醫學獎和2015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但她公開表示,中醫中藥走向世界,榮譽屬於科研團隊中的每一個人,屬於中國科學家群體。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張伯禮認為:「雖然青蒿素是特殊時期團隊協作的結果,但屠呦呦的貢獻非常關鍵。」

「只要自己的研究得到認可,她就已經很滿足。」廖福龍說,「對於國際獎項,她更看重的是『為國爭光』。」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司司長曹洪欣回憶:「2009年中醫科學院推薦屠呦呦參評唐氏中藥發展獎,她直接打電話給我:我這麼大歲數了,給我幹嗎!」

屠呦呦獲得的諾獎獎金為46萬美元,摺合人民幣300多萬元。據張伯禮介紹,其中200萬元分別捐給了北京大學醫學部和中醫科學院,成立了屠呦呦創新基金,用於獎勵年輕科研人員;其餘則主要支付家人到瑞典領獎的相關費用等。

屢獲大獎,屠呦呦的生活有什麼改變?「如果說有改變,那就是家裡的電話多了。採訪她基本都謝絕。」廖福龍說。

「她也極少參加公開活動。」張伯禮補充道,「她多次跟我說:就到這吧。我不習慣這種場合上的事,咱們還是加緊青蒿素研究吧。」

屠呦呦1930年出生於浙江寧波。16歲時,她曾因感染肺結核而被迫終止學業兩年多,也是從那時起,正在讀高中的屠呦呦便對醫藥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1951年,她考取北京大學藥學系,這個當時「冷門」的專業讓她最終與中醫藥結緣,與抗瘧結緣。

屠呦呦:我們做青蒿素,這是中國人發明了一個新的葯,對抗瘧是有效的。他們說這個不僅是找到了一個新的抗瘧葯,更重要的是一個全新的結構,它為進一步尋找新葯開闢了一條路。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在極為艱苦的科研條件下,屠呦呦團隊先驅性地發現了青蒿素,開創了瘧疾治療的新方法,使全球數億人受益,挽救了幾百萬人的生命。

屠呦呦:我父親常常就說「呦呦鹿鳴」,講這種話,一直等我做出來青蒿素,人家就覺得跟名字有什麼有關係。

呦呦是鹿鳴的意思,典出《詩經》,「呦呦鹿鳴,食野之蒿」,屠呦呦的名字和青蒿素彷彿幾千年前就以奇特的方式聯繫在一起。

屠呦呦:作為一個科學工作者來說,得到諾貝爾獎是一個很大的榮譽,青蒿素的獲獎,是中國科學家整體的榮譽,這也標誌著中醫研究科學得到國際科學界的高度關注,是一種認可吧,是中國的驕傲,也是中國科學家的驕傲。

2019年6月17日,屠呦呦團隊驕傲地向世界宣布:青蒿素出現的「抗藥性」難題獲新突破,同時,利用青蒿素治療「紅斑狼瘡」的臨床試驗取得巨大進展。

2019年9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頒授儀式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授予屠呦呦「共和國勳章」。

頒獎詞:現在頒授「共和國勳章」。屠呦呦,中醫藥科技創新的優秀代表,研究發現青蒿素,解決抗瘧治療失效難題,60多年來,致力於中醫藥研究實踐,為人類健康事業作出巨大貢獻。

屠呦呦是新中國培養的第一代藥學家,她的研發對全人類的生命健康都產生了無比深遠的影響。屠呦呦說,青蒿素是傳統中醫藥送給世界人民的禮物,而幾十年來,她和她的團隊從未停下探索的腳步,她在中國傳統醫學和現代醫學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樑,也為所有的科研人員打開了一扇走向世界的大門。

同樣是新中國毛澤東時代的第一屆大學生。同擇都是知識分子。同樣是學醫的。同樣是女性。同樣是民國時代的富家女。同樣經歷過毛澤東時代。同樣經歷過文革。同樣經歷過改革開放。但各自選擇的道路不一樣。有的留在國內,有的逃亡外國。

而有的逃亡外國的,罵共產黨,罵毛澤東。更可惡的是借用罵毛澤東來獲取名利。顛倒黑白成了標配。

刀郎《顛倒歌》完整版歌詞

把一隻鱉扔進黃色的便盆它會自覺高貴
騎一頭驢參加宮廷的舞會它能自比王妃
陽光照不亮夜裡的鬼 六畜難懂人間味
它以為總是它以為 扁桃腫得比腦肥

當一條狗叼著骨頭趴下會看見它的尾巴
當踩扁一隻螃蟹再看它就發現一隻王八
這世間眾生多麼的繁雜 話也瞎來心也瞎
路也滑來人也滑 一不小心就踩粑粑

采薜荔呀水呀來呀 樹梢搴那芙蓉花
苞谷地呀里一棵蔥 裝得比那棒槌大
蒼蠅專叮那無縫的蛋
思想起來就采了一朵野菊花

這世間眾生多麼的繁雜 話也瞎來心也瞎
路也滑來人也滑 一不小心就踩粑粑

采薜荔呀水呀來呀 樹梢搴那芙蓉花
苞谷地呀里一棵蔥 裝得比那棒槌大
蒼蠅專叮那無縫的蛋

《羅剎海市》:

         那馬戶不知道他是一頭驢,

  那又鳥它不知道她是一隻雞

  勾欄從來扮高雅,自古公公好威名。

         可是那從來煤蛋兒生來就黑,

  不管你咋樣洗呀那也是個髒東西。

  那馬戶不知道他是一頭驢,

  那又鳥不知道她是一隻雞,

  豈有畫堂登豬狗,

  哪來鞋拔作如意。

  它紅描翅那個黑畫皮,綠綉雞冠金鑲蹄,

  可是那從來煤蛋兒生來就黑,

  不管你咋樣洗呀那也是個髒東西,

  愛字有心心有好歹。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9 個評論)

回復 qxw66 2023-12-14 14:32
應該發文革勳章
回復 yongbing1993 2023-12-14 21:58
qxw66: 應該發文革勳章
麵包會有的!
回復 yongbing1993 2023-12-14 21:59
新中國成立前:

1930年12月30日,屠呦呦出生於浙江省寧波市,是家裡5個孩子中唯一的女孩。「呦呦鹿鳴,食野之苹」,《詩經·小雅》的名句寄託了屠呦呦父母對她的美好期待。

1935年,5歲的屠呦呦被父母送入幼兒園,1年後,進入寧波私立崇德小學初小,成為一名小學生。11歲起就讀於寧波私立西小學高小,13歲起就讀於寧波私立器貞中學初中,15歲起就讀於寧波私立甬江女中初中。

1946年,16歲的屠呦呦不幸染上了肺結核,被迫終止了學業。

1948年2月,休學兩年病情好轉后,屠呦呦以同等學歷的身份進入寧波私立效實中學高中就讀。
回復 yongbing1993 2023-12-14 22:00
新中國成立后:

1950年,進入寧波中學就讀高三。

1951年,屠呦呦考入北京大學,在北大醫學院藥學系學習 [3],專業是生藥學。在大學4年期間,屠呦呦努力學習,取得了優良的成績。在專業課程中,她尤其對植物化學、本草學和植物分類學有著極大的興趣。

1955年,畢業於北京醫學院(今北京大學醫學部)藥學系,分配在衛生部中醫研究院(現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工作。

1956年,全國掀起防治血吸蟲病的高潮,她對有效藥物半邊蓮(Lobelia chinensis Lour.)進行了生藥學研究。

後來,又完成了品種比較複雜的中藥銀柴胡(Stellaria dichotonia L.var.lanceolata Bge.)的生藥學研究。

這兩項成果被相繼收入《中藥志》。

1959-1962年,參加衛生部全國第三期西醫離職學習中醫班,系統地學習了中醫藥知識,深入藥材公司,向老葯工學習中藥鑒別及炮製技術,並參加北京市的炮製經驗總結,從而對藥材的品種真偽和道地質量,以及炮製技術有了進一步的感性認識。

后屠呦呦參加了衛生部下達的中藥炮製研究工作,是《中藥炮炙經驗集成》一書的主要編著者之一。
回復 yongbing1993 2023-12-14 22:01
毛澤東時代文化大革命時期:

1969年,中國中醫研究院接受抗瘧葯研究任務,屠呦呦任科技組組長。

1969年1月開始,屠呦呦領導課題組從系統收集整理歷代醫籍、本草、民間方葯入手,在收集2000餘方葯基礎上,編寫了640種藥物為主的《抗瘧單驗方集》,對其中的200多種中藥開展實驗研究,歷經380多次失敗,利用現代醫學和方法進行分析研究、不斷改進提取方法,終於在1971年獲得青蒿抗瘧發掘成功。

1972年,屠呦呦和她的同事在青蒿中提取到了一種分子式為C15H22O5的無色結晶體,一種熔點為156℃~157℃的活性成份,他們將這種無色的結晶體物質命名為青蒿素。青蒿素為一具有「高效、速效、低毒」優點的新結構類型抗瘧葯,對各型瘧疾特別是抗性瘧有特效。1986年「青蒿素」獲得了一類新葯證書(86衛葯證字X-01號)。
1979年獲「國家發明獎」。

1973年為確證青蒿素結構中的羰基,合成了雙氫青蒿素。又經構效關係研究,明確在青蒿素結構中過氧是主要抗瘧活性基團,在保留過氧的前提下,羰基還原為羥基可以增效,為國內外開展青蒿素衍生物研究打開局面。

1972年3月,屠呦呦在南京召開的「523」項目工作會議上報告了實驗結果。

1973年,屠呦呦合成出了雙氫青蒿素,以證實其羥(基)氫氧基族的化學結構,但當時她卻不知道自己合成出來的這種化學物質以後被證明比天然青蒿素的效果還要強得多。

1977年3月,以「青蒿素結構研究協作組」名義撰寫的論文《一種新型的倍半萜內酯——青蒿素》發表於《科學通報》(1977年第3期)。

1978年,「523」項目的科研成果鑒定會最終認定青蒿素的研製成功,按中藥用藥習慣,將中藥青蒿抗瘧成分定名為青蒿素。
回復 yongbing1993 2023-12-14 22:08
《屠呦呦身世公開:父母兩家均為寧波史上名門望族》
回復 yongbing1993 2023-12-14 22:28
同樣是新中國毛澤東時代的第一屆大學生。同樣都是知識分子。同樣是學醫的。同樣是女性。同樣是民國時代的富家女。同樣經歷過毛澤東時代。同樣經歷過文革。同樣經歷過改革開放。但各自選擇的道路不一樣。有的留在國內,有的逃亡外國。
回復 yongbing1993 2023-12-14 22:28
而有的逃亡外國的,罵共產黨,罵毛澤東。更可惡的是借用罵毛澤東來獲取名利。顛倒黑白成了標配。
回復 yongbing1993 2023-12-14 22:28
少一點控訴,多一點自省。少一點罵人,多一點學習。少一點抱怨,多一點理解。中國人才能有進步。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30 00:1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