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默默珍藏毛岸英的舊衣服
古有女兒《替父從軍》上戰場!母親刺兒《精忠報國》上戰場!今有,父親送兒《抗美援朝》上戰場!都是中華傳統文化中被傳頌的好傳統。然而,到了走資派鄧小平時代,一切被顛倒了!人人向錢看!個個爭先富!漢奸吃香了!賣國合法了!洋奴光榮了!資本家成貴族了!工人農民成賤民了!
誰家的兒子不是兒子?!唯有走資派鄧小平的兒子金貴?走資派鄧小平公子鄧朴方,坐在德國進口豪華轎車裡在北京的長安街上呼嘯而過。鄧朴方乘坐一部三排座位的「大奔」,「大奔」後面跟著一輛日本進口的「巡洋艦」專門為他運送從加拿大特別定製的輪椅。這裡說的「大奔」專指三排座位的加長豪華賓士轎車,「巡洋艦」即從日本進口的三排座位的豪華SUV LAND CRUISER。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中期生活在北京、廣州的中國人也只有很少一部分聽說過這兩款進口車的檔次和價值。
自從毛澤東逝世后,李訥平日走在北京街頭,總是身著洗得發白的藍上衣和一條肥大的舊軍褲,一付即貧窮潦倒,又落後於時代的平民老嫗的形象。
《還有一個小的放著毛岸英的東西》!毛澤東的小倉庫里有6個木製的舊柜子,主席3個,江青2個,還有一個小的放著毛岸英的東西。還有一個小的放著毛岸英的東西:《毛岸英的遺物:軍帽、襯衣、襪子和毛巾,毛澤東默默收藏了26年》!
1990年,距今三十多年了,距毛澤東逝世14年,位於北京中南海的國家政務辦公處的中央警衛局,正全面清理著毛澤東的遺物,意外發現在一個普通的柜子內,有著一些不起眼的東西:三件襯衣、一雙襪子、一頂軍帽和一條毛巾。大家紛紛猜測這是什麼珍貴東西,為何值得國家主席毛澤東整整齊齊疊好、如此鄭重其事地放在衣櫃最下面的小柜子里,像是藏著的「寶貝和秘密」。
曾經在毛澤東身邊工作過的人說道:「主席對自己的個人生活物品不會這麼擺放;所以這些東西不是主席用的,既然不是主席用的,那會是誰用的呢?而且看著襯衣、軍帽和襪子的大小、新舊程度,應該是距離現在有一段時間的,還是年輕男子的物品。這樣一分析,這些東西應該就是毛澤東的兒子毛岸英的了。」聽完分析解釋,大家恍然大悟,又很是感慨,聯想起毛澤東父子二人的事,大家眼中都噙滿了淚水。
按照毛澤東老家那邊的風俗,也應該是全國大部分地方的風俗,逝者生前的衣服等遺物,是要焚毀燒掉的,即使有些不好燒掉,也會隨意放置到不起眼的地方去,防止睹物思人傷心。而毛澤東確實是藏到不起眼的地方去了,但不是隨意,是整齊安放在自己隨時能拿到的地方。
放到不起眼的地方去,不過是不想讓別人知道自己思念兒子,也不想他人看到領袖也有「脆弱」一面,這些衣服一放就是幾十年,從來沒跟別人說過,即便是悉心照料他多年的一些工作人員。毛岸英去世后的多少個日日夜夜,老父親毛澤東撫摸著這些衣物襪子默默流淚,是不是會對亡妻楊開慧感到愧疚,沒保護好兩人優秀的孩子。
毛岸英打小就是「行萬里路、吃百家飯」長大的,流落在上海的數年時間,所經受的苦難是我們能想象到的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這段經歷給少年的毛岸英帶來的很大的痛苦,但也促進了他的成長,對這個世界、對這個社會產生清晰的認知。
毛岸青曾回憶說:「我除了沒偷人東西,沒給有錢人當乾兒子,別的都跟《三毛流浪記》中的三毛一樣。睡馬路牙子,給人拖地板呀,從垃圾箱里找破爛呀,全乾了。」
1936年,14歲的毛岸英出國,前往蘇聯莫斯科學習,這裡的環境安穩過國內,利於他的成長。國外的時光,父親毛澤東曾寫去的信不多,內容不是家常瑣事,而是一些切實的做人道理。例如毛澤東建議兒子毛岸英:「趁著年紀尚輕,多向自然科學學習,少談些政治。你們有你們的前程(即毛岸英與毛岸青),或好或壞,決定於你們自己及你們的直接環境。一個人無論學什麼或做什麼,只要有熱情、有恆心,不要那種無著落的與人民利益不相符合的個人主義虛榮心,總是會有的進步的。」
書信中的內容大致都是如此,毛澤東不在兒子毛岸英的身邊,卻還是想盡辦法地用文字告訴他父親的人生經驗,想盡到父親教育兒子的責任。
1946年,毛岸英回到祖國,來到延安,當時毛澤東身體抱恙卻還堅持來接機。時隔19年沒見的敘舊很快就結束了,毛澤東便對毛岸英說:「你吃了十年的洋麵包,參加了蘇聯衛國戰爭,也上了高等軍事學院,還有一課要補,你應當去中國的勞動大學,這個大學過去中國沒有,外國也沒有。先到農村去看看農民是怎麼種地,了解了解中國農村。」
毛岸英很聽話,遵照了父親的意思,背起被褥來到吳家棗園,拜農民為師,上起了農民大學。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毛岸英與兩個掃雷專家,帶領一個工兵排,作為解放軍的先遣隊,作為首批進入北平的解放軍戰士。看,毛澤東的兒子也「沒什麼了不起嘛」。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當時毛岸英聽從父親毛澤東建議,下基層的機械廠,已擔任了一個黨支部副書記。
1950年10月,當中共中央決定組建中國人民志願軍,出兵朝鮮半島抗擊美國時,毛岸英主動向毛澤東和黨中央遞交了參加志願軍的申請書。毛澤東很高興(擔憂也有,不過沒有表現),認為自己的兒子毛岸英為國奉獻的積極性很高,應該成全他。
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司令員彭德懷,先行離京赴朝之前,毛澤東為他餞行,毛岸英在一旁陪同。中途,毛澤東指著毛岸英對彭德懷說:「他想跟你去打仗,早就交上了請戰書,要我批准,我沒這個權利,你是司令員,你看這兵要不要?我看,你就收留他吧。岸英會講俄語、英語,你到朝鮮,免不了跟蘇聯人、美國人打交道,讓他擔任翻譯工作。」
彭德懷一瞬間進行了頭腦風暴,毛岸英在蘇聯參軍官至上尉,參加如今抗美援朝,硬實力和資歷是夠的,但他是毛主席的兒子啊;毛主席當面提及,意思是不是讓毛岸英去呢?讓他給全黨帶個頭。
於是彭德懷同意了,事後還說:「毛岸英是中國人民志願軍的第一個志願兵啊。」身邊許多人都勸毛澤東說:「岸英在單位工作任務很重,不好離開,還是不要去朝鮮參戰好。」毛澤東卻頭也不抬地說:「誰叫他是我毛澤東的兒子,他不去誰去?」畢竟抗美援朝是幫朝鮮打仗,打的還是美國,可能有人會不服氣,覺得憑什麼要去幫人家打仗。而毛岸英的自願參加抗美援朝,讓其他自詡「有理」的人閉嘴。
就這樣,毛岸英告別結婚不到一年的妻子走上前線。毛岸英在朝鮮戰場的工作地點是在志願軍司令部辦公室,擔任翻譯。應該沒有人覺得毛岸英在這是違反紀律的吧,如果真有,那就去翻翻毛岸英的履歷。
彭德懷的秘書楊鳳安回憶這段往事:毛岸英十分平易近人,沒有絲毫盛氣凌人的感覺,他不說你根本看不出他是國家領袖的兒子。彭德懷司令員多次邀請毛岸英與他一同吃飯,毛岸英一次都沒有同意,全部拒絕。他從事著俄語翻譯工作,其他工作不由他負責,但他還是會主動參與幫忙。
1950年11月,此時第一次戰役剛剛結束,朝鮮領導人金日成和蘇聯駐朝鮮大使拉佐瓦耶夫一同來到位於大榆洞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總部。三方會晤,毛岸英相當於是同聲翻譯,代表彭德懷向蘇聯方介紹第一次戰役的過程和第二次戰役的計劃。可以說是相當優秀了,拉佐瓦耶夫直誇毛岸英俄語說得好,還詢問他是否在蘇聯待過很長一段時間。
志願軍司令部的所在地是朝鮮半島的著名金礦地,而司令部附近又有4部電台,承擔的收發電報的工作很多,所以美軍很容易就判斷出大榆洞是志願軍的重要機關所在,因此時常派飛機來騷擾和偵察,有時還進行俯衝掃射。
11月21日,國內的中共中央收到消息,便讓周恩來致電來志願軍司令部:為保證志願軍指揮機關及領導同志的安全,規定志願軍所在地應經常變動,電台應分散安置,防空洞必須按標準挖好,準備好地下工作辦公室,任何同志不得違背。
11月24日,毛澤東又親自致電志願軍總部,再次聲明:一定要注意領導機關的安全,切勿大意。此次戰役將升級,敵人會大量使用汽油彈。
真是不怕一萬就怕萬一。11月25日,天空將亮未亮,洪學智副司令員趕到彭德懷司令員的作戰辦公室,生拉硬拽地把不肯走的彭德懷帶到防空洞。兩個多小時過後,楊鳳安就注意到兩架敵機從外面的司令部辦公室飛過,不過沒有發生特別情況,他囑咐辦公室內的同志注意防空,並向作戰處的同志了解到前線情況,準備回去向彭德懷彙報。
楊鳳安一出門,就看到幾輛敵機飛過來,艙門已經打開,正要投放什麼東西,他邊大喊著「不好,快跑」警示司令部辦公室內的眾人,邊去安全地方。幾十枚汽油彈投下,火光衝天,濃煙滾滾,怕是一時半會停不下來了。而司令部辦公室內,只逃出來了四人,而且頭髮眉毛被燒,面部輕傷。
而昨晚工作到凌晨的毛岸英和參謀高瑞欣沒有從火海里跑出。楊鳳安飛快跑到防空洞,將這事報告給了司令員彭德懷。彭德懷聽后,臉色慘白,呆愣著,久久不說話。趕至現場,看著毛岸英燒焦的屍體,彭德懷等人的心情非常沉重。彭德懷緩步走向防空洞,以志願軍司令部的名義,向中央軍委發去電報。
電報很短,一兩百字,彭德懷卻寫了將近兩個小時。軍委並高(崗)、賀(晉年):我們今日7時已進入防空洞,毛岸英同三個參謀在房子內。11時敵機4架經過時,他們4人已出來。敵機過後,他們4人返回房子內,忽又來敵機4架,投下近百枚燃燒彈,命中房子,當時有兩名參謀跑出,毛岸英及高瑞欣未及跑出被燒死,其他無損失。志司 25日16時
另外一邊,時任中央軍委副主席的周恩來接到電報后(他與毛岸英交流過多次,知道岸英是個好孩子,兩人感情和關係很好),猶如晴天霹靂,愣了一下又淚流滿面。他知道這將是對毛主席打擊很大的一件事,最後與劉少奇商量,先不將毛岸英犧牲一事告知毛澤東。
1951年1月,已距毛岸英犧牲兩月之久,此時第二次戰役取得巨大勝利,朝鮮戰局得到基本逆轉,周恩來才將彭德懷發來的電報給毛主席看,並附信兩封給毛主席和江青。中央機要辦公室主任葉子龍拿著電報走進辦公室,交給毛主席。毛主席盯著簡短的電報看了三四分鐘,沒說話,想抽煙,手卻顫抖不停,連抽幾次都沒將煙盒中的煙拿出來。
毛澤東眼睛濕潤,但強忍著巨大的悲痛不哭出來,嘆了口氣:「誰讓他是我毛澤東的兒子,戰爭嘛。總會有犧牲,這沒有什麼。」那一天,毛澤東在沙發上坐了整整一夜時間,沒有起身過,只是在黑暗中煙一根接一根抽著,幾乎沒有任何聲音。
第二天江青得知了毛岸英犧牲的這件事,跑到毛澤東的辦公室大哭了一場。
1951年2月16日,彭德懷急電毛澤東,要求回京向中央彙報朝鮮情況。2月21日,彭德懷抵達北京,乘車直奔中南海,發現毛澤東不在後,又去郊外玉泉山毛澤東住處。當時毛澤東正午睡,聽到是彭德懷到的報告,立馬起床了。
彭德懷沒有立即提起關於毛岸英的私事,毛澤東也沒有問起,兩人說了很長一段時間的朝鮮戰場的事,最後才詳細彙報了毛岸英犧牲的事。彭德懷一臉愧疚地檢討:「主席,你讓岸英隨我到朝鮮前線去,他工作一向很積極。可我對你和恩來注意防空的指示不夠重視,導致岸英和高參謀不幸犧牲,我應當承擔責任,我和志司的同志們至今還很悲痛。」
毛澤東沉默了一會才回話,與剛接到電報時的態度相似:「打仗總要死人嘛,岸英是一個普通的戰士,不用因為他是我的兒子,就當成一件大事,沒事的。」隨後毛澤東又囑咐了彭德懷一番公事。彭德懷知道,老戰友毛澤東只是表面很平靜,其實內心跟被刀割一樣,比自己悲痛幾十倍。
毛岸英是毛澤東家中犧牲的第六位親人,可那又怎麼樣呢。就像毛澤東說的:「打仗嘛,哪有不死人的。」人死不能復生。
毛岸英是毛澤東最優秀的兒子,兩人在一起的時間卻遠遠不及分開的時間。毛澤東拋開領袖、政治家、軍事家、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這些社會身份,還有著一個不容忽視的——詩人。詩人的情感是豐富的,常常傷春悲秋,可毛澤東對兒子毛岸英犧牲一事,卻表現得「很淡然」。他的「淡然」是一種偽裝,也是一種保護,更是因公廢私的表現。那些悲痛,都被毛主席深深埋藏在心裡,只有無人的時候才表現出來。
三件襯衣、一雙襪子、一頂軍帽和一條毛巾,是毛澤東對兒子的思念寄託。毛澤東是一位偉大的領袖,他的一生都在為國為民、鞠躬盡瘁;而他的兒子,毛岸英也是如此。
1959年,毛岸英的妻子劉思齊來到朝鮮給毛岸英掃墓。劉思齊替毛岸英問毛澤東:「爸爸,岸英做你的兒子合格嗎?」毛澤東動情地回答:「合格,我很滿意,他是我的驕傲!」「我做毛澤東的兒子合格嗎?」這是毛岸英常常自問、在日記中寫道、卻沒親口問過父親毛澤東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