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毛澤東始終強調要擺脫外國影響

作者:yongbing1993  於 2023-6-16 20:18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文史雜談|已有22評論

毛澤東始終強調要擺脫外國影響




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領導的中國共產黨人經過深刻的社會變革,建立起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為優先發展重工業化提供必要的財力、物力和人力。毛澤東如終強調要擺脫外國影響、探索新中國自己的社會主義的經濟建設道路。毛澤東領導的中國共產黨人在考慮國家工業化戰略問題時,曾有過先發展輕工業和農業、等資金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再著重發展重工業的主張。

然而不久,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凸顯了新中國工業實力不強、武器裝備落後帶來的制約和影響。面對擁有原子彈等先進武器和現代化後勤保障的美軍,中國人民志願軍卻處於「小米加步槍」的水平。中美兩國在經濟上和軍事上存在的極大差距,以及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封鎖禁運制裁,客觀上迫切要求新中國加快工業化建設,尤其是重工業和軍工武器,能儘快地不斷縮小與西方發達國家的差距。在此同時,蘇聯優先發展重工業,只用十幾年時間就實現工業化,為打敗德國法西斯奠定了物質基礎的成功經驗,也不能不對新中國產生重要影響。

因此,在恢復國民經濟的過程中,毛澤東黨中央把實現工業化的任務提上了日程。1951年12月,毛澤東在修改中央的一份文件時作了這樣的說明:「從一九五三年起,我們就要進入大規模經濟建設了,準備以二十年時間完成中國的工業化……為了完成國家工業化,必須發展農業,並逐步完成農業社會主義人民公社化。但是首先重要並能帶動輕工業和農業向前發展的是建設重工業和國防工業。」關於優先發展重工業和國防工業的戰略,毛澤東有個概括:「重點是用一切方法擠出錢來建設重工業和國防工業。」請注意:一九五三年起,至一九七六年毛澤東逝世,新中國的東北重工業,沿海的工業體系己完成。在文革中完成了輕重工業和國防工業轉移至中國西部地區即大小《三線建設》。各地農村人民公社逐漸完善農業多年豐收,農村人民公社的社辦企業以民用為主遍地開花。何來走資派鄧小平說的「經濟崩潰「?

1953年6月,在制定新中國國民經濟發展的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毛澤東進一步指出:為了保證國家的獨立,要把建設重點放在重工業上,以增強國防力量,向社會主義前進。這樣,優先發展重工業,以實現國家工業化,成為中央領導層在歷史發展重要時刻採取的重大戰略步驟。工業化建設需要大量資金、糧食的投入。優先發展重工業需要投入的資金、糧食更多。而在中國,土改後分散落後的個體經濟制約著農業生產力的發展,很難滿足城市和工業對資金、糧食和農產原料不斷增長的需要。因此,在國民經濟開始好轉、抗美援朝戰局趨於穩定的情況下,為了集中全國的財力、物力、人力,保證重工業優先發展,共產黨和政府逐步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建立起社會主義的農村人民公社即公社、生產大隊、生產小隊三級基本制度,開創了新中國工業化建設和農村社會主義人民公社同時並舉經濟建設的社會主義集體化道路。

對此,毛澤東有過一個形象的比喻,他將實現國家經濟建設主體與國家工業化和農村社會主義三大改造的關係比作「主體和兩翼」,是密不可分、互為前提的。在中國由新民主主義革命向社會主義建設轉變的過程中,毛澤東始終強調工業化建設在轉變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和主導作用。在社會主義改造的過程中,新中國實行了計劃經濟體制和對糧食等主要農產品的統購統銷政策。計劃經濟和統購統銷政策在當時起了重要作用,不僅穩定了市場,而且基本滿足了工業化建設對大宗糧食的需要。當然這麼一個大國在基本結累建設初期人民的生活是艱苦的,不平衡的。但這是創業初期的困難,是可以解決的。

在「一五」計劃期間,優先發展重工業,主要體現在重點建設蘇聯援建的156項骨幹工程。這156項重點工程,無論就其建設規模還是技術水平,在中國這樣經濟落後、長期積貧濟弱的國家,都是前所未有的。這些項目的建成,不僅為工業化打下冶金和製造業的基礎,推進了國防實力的增強,為新中國建立比較完整的基礎工業體系和國防工業體系奠定了重要基礎,更重要的是,在新中國開闢了一條從無到有實現工業化跨越式發展的途徑,為在中國這個幾千年都是落後的農業國實現中華民族復興打開了通道。

毛澤東領導的中國共產黨人是奉行獨立自主地探索中國工業化道路。「一五」計劃時期中國以蘇聯為榜樣,在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中注重學習蘇聯的成功的對大多數人有利的經驗,同時,也注意從新中國實際出發,探索新中國獨立自主的工業化道路。在蘇聯模式暴露出一些問題后,毛澤東明確提出「以蘇為鑒」、走自己的路。

毛澤東如終強調要擺脫外國影響、探索中國自己的經濟建設的道路。在這個過程中,毛澤東對中國工業化道路提出了一些重要思想。具體有:

1.要從新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的實際出發,堅持以農業為基礎、以工業為主導,發展工業和發展農業同時並舉。毛澤東認為,工業化道路的問題,主要是指重工業、輕工業和農業的發展關係問題。「我國是一個大農業國」,「發展工業必須和發展農業同時並舉,工業才有原料和市場,才有可能為建立強大的重工業積累較多的資金」。「重工業有了市場,有了資金,它就會更快地發展。」===有計劃進行。

2.在優先發展重工業的同時,對國民經濟各部門進行統籌兼顧、全面安排,實現各部門之間的綜合平衡,使國民經濟有計劃按比例地協調發展。===而不是走資派鄧小平摸石頭瞎貓碰死老鼠。

3.為了平衡工業發展的布局,沿海工業和內地工業必須共同發展,以改變舊中國工業大多集中在沿海地區的不合理狀況。===這一條很重要。走資派鄧小平劃一個圈只建在沿海城市,如今打仗了,當初拆散三線建設後悔了。走資派鄧小平根本沒有戰略眼光。

4.自力更生為主、爭取外援為輔。毛澤東強調,中國是一個大國,又是一個窮國,必須把立足點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點上,同時儘可能多爭取一點外援。===晶元就是個教訓。

5.正確處理積累和消費的關係,把發展生產同改善人民生活結合起來,兼顧國家、生產單位和生產者個人的關係。===走資派鄧小平私有化市場化免談。

6.處理好中央和地方的關係,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在鞏固中央統一領導的前提下,擴大一點地方的權力,給地方更多的獨立性,讓地方辦更多的事情。===走資派鄧小平只為先富為賺錢。

7.興辦農村工業,實現農村工業化。由於中國農村人口占絕大多數,毛澤東提出要將發展城市工業與農村工業結合起來,興辦農村工業。在政府的支持下,社隊企業雖在一段時間裡受到限制,但是,後來迅速發展,為以後農村鄉鎮企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走資派鄧小平將社辦企業也私有化了。

8.提出實現工業化還只是第一步,更高的目標是實現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四個現代化」。為了實現四個現代化,實行兩步走的發展戰略,即:到1980年,建成一個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到2000年,全面實現四個現代化。

上述思想認識的不斷形成,使中國共產黨朝著實現國家工業化的目標,逐步積累起領導工業化建設的重要經驗。在新中國工業化建設的每一個階段,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規劃的社會主義建設戰略目標,清晰地呈現在全國人民面前,對於調動全國人民的建設積極性起了重要作用。

正如學經濟的mali50所說: 《中國按改革前的速度發展,2012年就可以在當年的物價水平上趕上美國的GDP。現在已經落後了。別以為不改革中國會永遠停留在1979年。事實上所有人在潛意識中都是這樣認為的。我在這裡說,相信很多人是突然明白了這個顯而易見的道理。中國人沒有理性思維就永遠成不了世界強國。》

毛澤東領導的中國共產黨人領導中國人民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爭取外援,艱苦奮鬥、奮發圖強,建立起「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

新中國成立后,面對帝國主義的經濟封鎖,以及中國與世界大國存在的巨大差距,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針。在工業化建設上,毛澤東不僅確定優先發展重工業,而且提出建立「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毛澤東說:「沒有完整的工業體系,怎麼能說有了社會主義工業化的鞏固基礎?」

因此,建立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成為新中國這一時期的奮鬥目標。建立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並不等於閉關自守、盲目排外。根據國際形勢的發展變化,這一時期新中國先後三次從蘇聯、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引進技術設備。對外引進使中國學習、吸收了國外先進的技術、工藝和管理經驗,為中國經濟的發展打下重要基礎。

毛澤東時代的60年代初期,在複雜的國際環境中,在國家遭遇嚴重困難,蘇聯撕毀協約、撤走專家的情況下,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人民團結一致,艱苦奮鬥,在全國凝聚起不甘落後、奮發圖強的力量。

在工業戰線,出現了大慶油田這樣的典型。以王進喜為代表的石油人在一片荒原上風餐露宿,終於打出石油,使國家摘掉了「貧油」的帽子。

在科技戰線,出現了以錢學森、鄧稼先、王淦昌等一批在海外功成名就的科學家,他們放棄國外優越的科研條件和物質待遇回到國內,在海拔3200米的戈壁高原上隱姓埋名默默無聞地為國防尖端科技事業作貢獻。

在農業戰線,出現了大寨、紅旗渠這些窮山溝里的農民,他們在大災之年向荒山開戰,讓河水改道,戰勝了嚴重的自然災害,實現了糧食豐收。

在這些為了國家富強而甘於吃苦、樂於奉獻的農民、工人、知識分子的身上,體現出毛澤東時代中國人特有的精神風貌。

1960年、1961年英國陸軍元帥蒙哥馬利兩次訪問中國后說:毛澤東是個了不起的人物,他建設了一個統一的、人人獻身和有目的感的國家。他的人民正在進行一場偉大的奮發圖強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有些成就已經可以讓全世界震驚。回顧這一時代中國人的精神風貌,可以說,是毛澤東以他為國、為民的大情懷和變農業國為工業國的大目標,影響了幾億中國人,形成了全國上下萬眾一心、奮發圖強的精神。這是毛澤東時代中國人特有的精神風貌。

在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領導下,中國通過大規模的經濟建設,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奠定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物質技術基礎,培養了一大批各方面的骨幹力量,科學技術取得重大突破。工業總產值平均每年增長13.5%。到1978年,工業總產值在工農業總產值中的比重已經增長到75.2%(1949僅佔17%)。工業化促進了國防現代化。人民解放軍從原來只有單一步兵的陸軍,發展成有諸軍兵種合成的軍隊。國防尖端技術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原子彈、氫彈、人造地球衛星先後發射成功。這些建設成就,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百年來落後挨打的歷史,為當代中國的發展進步奠定了基礎;同時,極大地增強了中國的國際地位,對於後來中國在國際關係變化劇烈的環境中,堅持走獨立發展道路具有重要影響。

回顧毛澤東與新中國工業化奠基的歷程,我們想起毛澤東在1956年紀念辛亥革命45周年時說的一段話。毛澤東說:「一九一一年的革命,即辛亥革命,到今年,不過四十五年,中國的面目完全變了。再過四十五年,就是二千零一年,也就是進到二十一世紀的時候,中國的面目更要大變。中國將變為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工業國。」進入21世紀后的中國發展表明,毛澤東預言的「大變」一定會成為現實。隨著歷史的發展,我們愈發感到,在毛澤東時代開闢的社會主義工業化之路,是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是在新世紀繼續開拓前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之路。

雖然,毛澤東離開中國人民了,但是,毛澤東畢生奮鬥為國家、為人民留下的制度基礎、物質基礎,仍在惠及後代子孫;毛澤東的思想、精神,仍在激勵著後來人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鬥。毛澤東的影響,超出了毛澤東生活的年代,這正是毛澤東的偉大之處。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1

拍磚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2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22 個評論)

回復 yongbing1993 2023-6-16 20:36
毛澤東領導的中國共產黨人是奉行獨立自主地探索中國工業化道路的。
回復 yongbing1993 2023-6-16 20:36
「一五」計劃時期中國以蘇聯為榜樣,在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中注重學習蘇聯的成功的對大多數人有利的經驗,同時,也注意從新中國實際出發,探索新中國獨立自主的工業化道路。在蘇聯模式暴露出一些問題后,毛澤東明確提出「以蘇為鑒」、走自己的路。
回復 yongbing1993 2023-6-16 20:37
毛澤東如終強調要擺脫外國影響、探索中國自己的經濟建設的道路。
回復 yongbing1993 2023-6-16 20:38
在這個過程中,毛澤東對中國工業化道路提出了一些重要思想。具體有:

1.要從新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的實際出發,堅持以農業為基礎、以工業為主導,發展工業和發展農業同時並舉。毛澤東認為,工業化道路的問題,主要是指重工業、輕工業和農業的發展關係問題。「我國是一個大農業國」,「發展工業必須和發展農業同時並舉,工業才有原料和市場,才有可能為建立強大的重工業積累較多的資金」。「重工業有了市場,有了資金,它就會更快地發展。」

===有計劃進行。
回復 yongbing1993 2023-6-16 20:38
2.在優先發展重工業的同時,對國民經濟各部門進行統籌兼顧、全面安排,實現各部門之間的綜合平衡,使國民經濟有計劃按比例地協調發展。

===而不是走資派鄧小平摸石頭瞎貓碰死老鼠。
回復 yongbing1993 2023-6-16 20:39
3.為了平衡工業發展的布局,沿海工業和內地工業必須共同發展,以改變舊中國工業大多集中在沿海地區的不合理狀況。

===這一條很重要。走資派鄧小平劃一個圈只建在沿海城市,如今打仗了,當初拆散三線建設後悔了。走資派鄧小平根本沒有戰略眼光。
回復 yongbing1993 2023-6-16 20:40
4.自力更生為主、爭取外援為輔。毛澤東強調,中國是一個大國,又是一個窮國,必須把立足點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點上,同時儘可能多爭取一點外援。

===晶元就是個教訓。
回復 yongbing1993 2023-6-16 20:41
5.正確處理積累和消費的關係,把發展生產同改善人民生活結合起來,兼顧國家、生產單位和生產者個人的關係。

===走資派鄧小平私有化市場化免談。
回復 yongbing1993 2023-6-16 20:41
6.處理好中央和地方的關係,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在鞏固中央統一領導的前提下,擴大一點地方的權力,給地方更多的獨立性,讓地方辦更多的事情。

===走資派鄧小平只為先富為賺錢。
回復 yongbing1993 2023-6-16 20:42
7.興辦農村工業,實現農村工業化。由於中國農村人口占絕大多數,毛澤東提出要將發展城市工業與農村工業結合起來,興辦農村工業。在政府的支持下,社隊企業雖在一段時間裡受到限制,但是,後來迅速發展,為以後農村鄉鎮企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走資派鄧小平將社辦企業也私有化了。
回復 yongbing1993 2023-6-16 20:43
8.提出實現工業化還只是第一步,更高的目標是實現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四個現代化」。為了實現四個現代化,實行兩步走的發展戰略,即:到1980年,建成一個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到2000年,全面實現四個現代化。
回復 yongbing1993 2023-6-16 20:44
上述思想認識的不斷形成,使中國共產黨朝著實現國家工業化的目標,逐步積累起領導工業化建設的重要經驗。在新中國工業化建設的每一個階段,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規劃的社會主義建設戰略目標,清晰地呈現在全國人民面前,對於調動全國人民的建設積極性起了重要作用。
回復 yongbing1993 2023-6-16 20:44
正如學經濟的mali50所說: 《中國按改革前的速度發展,2012年就可以在當年的物價水平上趕上美國的GDP。現在已經落後了。別以為不改革中國會永遠停留在1979年。事實上所有人在潛意識中都是這樣認為的。我在這裡說,相信很多人是突然明白了這個顯而易見的道理。中國人沒有理性思維就永遠成不了世界強國。》
回復 yongbing1993 2023-6-16 20:45
毛澤東領導的中國共產黨人領導中國人民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爭取外援,艱苦奮鬥、奮發圖強,建立起「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

新中國成立后,面對帝國主義的經濟封鎖,以及中國與世界大國存在的巨大差距,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針。在工業化建設上,毛澤東不僅確定優先發展重工業,而且提出建立「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毛澤東說:「沒有完整的工業體系,怎麼能說有了社會主義工業化的鞏固基礎?」
回復 yongbing1993 2023-6-16 20:46
建立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成為新中國這一時期的奮鬥目標。建立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並不等於閉關自守、盲目排外。根據國際形勢的發展變化,這一時期新中國先後三次從蘇聯、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引進技術設備。對外引進使中國學習、吸收了國外先進的技術、工藝和管理經驗,為中國經濟的發展打下重要基礎。

毛澤東時代的60年代初期,在複雜的國際環境中,在國家遭遇嚴重困難,蘇聯撕毀協約、撤走專家的情況下,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人民團結一致,艱苦奮鬥,在全國凝聚起不甘落後、奮發圖強的力量。

在工業戰線,出現了大慶油田這樣的典型。以王進喜為代表的石油人在一片荒原上風餐露宿,終於打出石油,使國家摘掉了「貧油」的帽子。

在科技戰線,出現了以錢學森、鄧稼先、王淦昌等一批在海外功成名就的科學家,他們放棄國外優越的科研條件和物質待遇回到國內,在海拔3200米的戈壁高原上隱姓埋名默默無聞地為國防尖端科技事業作貢獻。

在農業戰線,出現了大寨、紅旗渠這些窮山溝里的農民,他們在大災之年向荒山開戰,讓河水改道,戰勝了嚴重的自然災害,實現了糧食豐收。

在這些為了國家富強而甘於吃苦、樂於奉獻的農民、工人、知識分子的身上,體現出毛澤東時代中國人特有的精神風貌。

1960年、1961年英國陸軍元帥蒙哥馬利兩次訪問中國后說:毛澤東是個了不起的人物,他建設了一個統一的、人人獻身和有目的感的國家。他的人民正在進行一場偉大的奮發圖強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有些成就已經可以讓全世界震驚。回顧這一時代中國人的精神風貌,可以說,是毛澤東以他為國、為民的大情懷和變農業國為工業國的大目標,影響了幾億中國人,形成了全國上下萬眾一心、奮發圖強的精神。這是毛澤東時代中國人特有的精神風貌。

在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領導下,中國通過大規模的經濟建設,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奠定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物質技術基礎,培養了一大批各方面的骨幹力量,科學技術取得重大突破。工業總產值平均每年增長13.5%。到1978年,工業總產值在工農業總產值中的比重已經增長到75.2%(1949僅佔17%)。工業化促進了國防現代化。人民解放軍從原來只有單一步兵的陸軍,發展成有諸軍兵種合成的軍隊。國防尖端技術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原子彈、氫彈、人造地球衛星先後發射成功。這些建設成就,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百年來落後挨打的歷史,為當代中國的發展進步奠定了基礎;同時,極大地增強了中國的國際地位,對於後來中國在國際關係變化劇烈的環境中,堅持走獨立發展道路具有重要影響。
回復 yongbing1993 2023-6-16 20:47
回顧毛澤東與新中國工業化奠基的歷程,我們想起毛澤東在1956年紀念辛亥革命45周年時說的一段話。毛澤東說:「一九一一年的革命,即辛亥革命,到今年,不過四十五年,中國的面目完全變了。再過四十五年,就是二千零一年,也就是進到二十一世紀的時候,中國的面目更要大變。中國將變為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工業國。」進入21世紀后的中國發展表明,毛澤東預言的「大變」一定會成為現實。隨著歷史的發展,我們愈發感到,在毛澤東時代開闢的社會主義工業化之路,是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是在新世紀繼續開拓前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之路。
回復 yongbing1993 2023-6-16 20:47
雖然,毛澤東離開中國人民了,但是,毛澤東畢生奮鬥為國家、為人民留下的制度基礎、物質基礎,仍在惠及後代子孫;毛澤東的思想、精神,仍在激勵著後來人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鬥。毛澤東的影響,超出了毛澤東生活的年代,這正是毛澤東的偉大之處。
回復 浮平 2023-6-17 01:53
又是毛偉大,陳永貴,王進喜。。。鄧傻瓜的宣宣調調。其實都差不多,各有各的特點,各有各的局限和條件, 先得把這捋順。

毛說:【「重工業有了市場,有了資金,它就會更快地發展。」】

「有了」只是兩個字,怎麼去有了重工業呢,靠砸鍋賣鐵大躍進?有了重工業又怎麼有了市場呢,有了市場就怎麼就一定有資金積累呢?把知識分子(包括各行各業)得罪了一大批,嚇跑了一大批,整暈了一大批,光靠一句政治動員指點江山,哪來那麼多的」有了「?

誰不知道人是鐵飯是鋼,三天不吃餓得慌的道理啊?
回復 浮平 2023-6-17 02:04
毛說: 「必須發展農業,並逐步完成農業社會主義人民公社化。但是首先重要並能帶動輕工業和農業向前發展的是建設重工業和國防工業。」關於優先發展重工業和國防工業的戰略,毛澤東有個概括:「重點是用一切方法出錢來建設重工業和國防工業。」

這裡一個」必須「,那裡一個」一切「,誰能做到他想用自相矛盾的極端方法達到想要的結果啊?到哪裡去擠出錢來啊,肚子里?
回復 goofegg 2023-6-17 18:04
此一時彼一時,別抱著你那老黃曆一直不放了。
改革開放的路走的對,這樣的互相影響,中國現在富起來,也不再怕受國外影響,相反還可以影響外面。
要繼續堅持改革開放,政府為全體人民的利益,不該受資本控制的模式會在全球大行其道,這可是資本集團所懼怕的,以後就是美國處處封堵的閉關鎖國了。
12下一頁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6-6 07:0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