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不改革會永遠停留在1979年

作者:yongbing1993  於 2023-5-27 18:09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網路文摘|已有19評論

不改革會永遠停留在1979年



《mali50》的評論摘抄如下:

mali50: 中國按改革前的速度發展,2012年就可以在當年的物價水平上趕上美國的GDP。現在已經落後了。別以為不改革中國會永遠停留在1979年。事實上所有人在潛意識中都是這樣認為的。我在這裡說,相信很多人是突然明白了這個顯而易見的道理。中國人沒有理性思維就永遠成不了世界強國。事實上不會有多少年了。

中國改革開放后,真實GDP的平均年增長率在最早也是最快的三十年裡只有改革前的60%。而且很大部分利潤被國外拿走。所以才有中國今天的外強中乾,甚至失地喪權。1949的中國不比1917的俄國差,1979的中國也不比1947戰後的俄國差,但中國2023,今年的國際地位不如蘇聯最後一年1991年強。而中國的人口是當時蘇聯的四倍。中國不僅沒能統一,而且失去了南海和釣魚島,還將失去台灣。是一個歷史性失敗的國家。蘇聯解體了,但本來就是一個來去自由的聯盟,不是一個國家。主體俄羅斯正在打敗北約,人口八倍的中國做得到嗎?

鄧式是短期興旺,長期受損。大量的非市場資源被市場化,表面上繁榮,其實並沒有增加國內財富,還有大量財富落入外資手中。光在中國的投資隨著幾十年通脹就賺了天文數字的財富。它們撤資,中國外匯儲備被帶走,被說成是拋售。其實中國的外儲早就低於中國的外資了。全部撤走中國還會破產。因此我早就說中國是個賬面上破產的國家,所以怕脫鉤。

外資全部撤離,中國GDP掉至少20%。經濟破產,民不聊生,連進口糧食的錢都沒有。沒有外儲,人民幣變成白紙,再沒有國家接受人民幣。我不知道中國怎麼辦。美國銀行一破產,我就知道是為了搶中國人的錢。

社會主義國家企業效率低下,但社會效益更高,因為盈利企業補貼虧損企業,沒有失業,所以能產出更多財富。資本經濟企業效率高,因為不用補貼別人。低效企業無法生存。高效率實際上是一種倖存者偏差。一方面高效益企業的利潤被少數人佔有,不能造福社會反而帶來貧富分化消費疲軟經濟不振。另一方面低效企業破產失業率居高不下,加重了市場過剩和社會貧困。所以長期之後資本主義干不過社會主義國家。

西方經濟學認為社會主義企業不愁破產,所以缺乏競爭技術落後,工人沒有積極性。其實不然。社會主義企業有兩方面的壓力,一是政治壓力,不斷調動企業職工的生產積極性,反腐敗。資本經濟下將利潤佔為己有是合法的,但在公有企業中是非法的腐敗。所以看起來社會主義國家腐敗多。另外就是計劃壓力。工廠都有計劃和指標,完不成是會遭到處罰的。所以經常聽說完成超額完成之類。為完成任務,企業會開展社會主義競賽。這也是一種競爭因為贏者是有獎的。加上有國家資金支持科研,毛時代的技術革新熱火朝天,科技發展速度遠高於現在。每個五年計劃的重點就是填補科技空白,因此根本不會有現在這些半導體等先進技術的落後。

資本只有在可盈利時才有社會價值,雇傭工人開機生產。否則只是推高股市,收割散戶。進行財富的再分配,製造貧困,為資本經濟的二次循環積累更多資本和無產者。一些高科技企業效率再高也解決不了全社會的貧困和失業問題。這是資本經濟的致命傷。按資分配會是這樣的。少數人的財富積累快於普通打工者。中國現在也是。

在理論上,升息可以減少消費、增加儲蓄、降低物價、壓低股市。由於減少投資可能致軟經濟。但這是在全球化之前。全球化后,美元成了許多國家的儲備貨幣和外貿貨幣,結果造成美元迴流增加了美國銀行的儲蓄抬高了美國股市,甚至使物價繼續上漲,從而形成強勢美元。對經濟反有可能起到促進作用。另外,因為不影響過去發行的低利息債劵的利息,使老債劵貶值造成美元儲備銀行虧損以致破產。

人為的通脹推高GDP但不是經濟。GDP依賴於美元單位。美元購買力減小物價上漲,美元計量的GDP也跟著漲。這時GDP可看成是一種特殊貨物,隨通脹而漲。但經濟沒變。只有在國際貿易中,交換價值漲了,收割了海外韭菜。換句話說,在交易中靠掠奪擴大了美國經濟。

發達國家的GDP下降了,因為投資去了海外,產值也去了海外,被記在了別國的GDP中,而不是宗主國的GDP中。但發達國家包括海外GDP的GNP大大增長了。代表國家真實經濟實力的應該是含有海外GDP的GNP,不只是本國的GDP。中國因為沒弄明白,所以才誤以為中國撘了全球化的快車。實際上中國的GNP增速很低,遠低於改革之前。所以非常怕脫鉤。要不來多久,經濟原形終究會暴露出來的。外資創造的終究是人家的。

毛澤東的開放是不要長期貸款,不讓來中國大面積投資,比較保守。四三方案的貸款三年後還清,全部中國技術員安裝生產線,自己操作,技術必須轉移。蘇聯專家的所有圖紙公開。什麼蘇聯專家拿走圖紙,中國科學家自己搞。圖紙早有了備份。原子彈的圖紙也是公開的。一年後才被帶走。中國就喜歡這樣不誠實,沒有任何好處。面子屁用也沒有。

毛澤東不會忽悠,走資派看似會,卻輸得一塌糊塗。與其過山車,不如一步步穩紮穩打。在當時的背景下,中國主要是農業問題。糧食產量太低,因為肥料不足,靠養豬。所以四三方案首先解決化肥。化肥使產量提高了一倍,可以種植更多的經濟作物,解放大量農村勞動力。

那時在工業上與發達國家的差別沒有現在大。美國的高科技和網路科技都是後來發展起來的。八十年代還是磚塊錄音機。主要原因就是全球化中西方國家的資本輸出利用海外廉價勞力賺了不少錢,擺脫了越戰後的財政危機。從而有足夠的資本投向高科技產業,而不再需要在美國投資普通消費品。所以八十年代后的三十年裡,美國科技發展超過戰後三十五年。這是無可質疑的。

美國網際網路革命就是個例子。九十年代美國在亞洲通過金融戰發了橫財。柯林頓用這筆錢投資高科技造成網際網路產業過剩的泡沫危機。與此同時中國撤銷了高科技項目專心加工業,拖累了科技發展。一正一負迅速拉大了與發達國家的差距,需要幾倍的時間才能趕上,甚至永遠趕不上。這種表面繁榮的經濟正在把人口大國的中國引向深淵。

現在中國也是資本經濟,不比美國優越。但美元可以全球割韭菜,人民幣不行。市場經濟的大國劣勢也不利於中國,因為大國的海外人均市場小。幾千萬人口的小國生產幾味葯幾隻表就可以富得流油。中國有幾百家最強企業都不夠。等子彈再飛一會兒就會看得更明白。中美差距還會拉大而不是縮小。如果中國今年的GDP不灌水匯率不造假,會首次出現與美國拉大的情況。

我討論資本經濟的二重循環就是說資本主義經濟有上限,取決於人均市場。但這不是資本經濟的終結。資本經濟可以通過再循環重新開始,當然是在更高的基礎上。所以很難說美國會何時完蛋。關鍵是沒有競爭對手。原社會主義經濟是可以無限發展的,因為無價市場與經濟同步增長,沒有飽和。隨著經濟的發展,無價經濟的成分越來越大,最後不得不進入共產主義。資本主義會在社會主義經濟的某個階段上被淘汰。

《轉載》資本主義的二重循環     作者:mali50  

一、過剩危機小循環  

資本主義由於生產過剩造成的周期性危機是大家熟悉的。馬克思之前的空想共產主義者,或理想共產主義者,已經認識到這種危機的存在和原因。例如出生法國貴族的聖西門伯爵就揭示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不顧一切地競爭導致不擇手段地、無目的和無計劃的商品生產,進而引起生產過剩和經濟危機,使人類資源和財富受到災難性的浪費。

法國富商的獨生繼承人傅立葉在商場上目睹資產階級欺騙詭詐的卑鄙手段,深刻地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混亂和罪惡。他猛烈抨擊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無政府狀態、無限制的金錢競爭和經濟危機。

馬克思的貢獻在於總結出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幾個階段和周期性,並把資本主義生產的無政府狀態和過剩危機歸結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基本矛盾,即生產資料的私人佔有與生產的社會性之間的矛盾。馬克思進一步指出為了避免資本主義經濟危機,首先必須解決這一基本矛盾之間的衝突。由於生產的社會性不可改變,唯一的辦法就是實現生產資料的社會化,也就是公有化。這一結論與理想共產主義者為了平等而提出公有制的主張表面上看來是不謀而合。但是馬克思的公有制主張來自他對資本主義經濟過程的分析,並把它從以前的理想上升為歷史的必然。

如果對馬克思治療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處方深入進行技術分析的話,會發現許多不確定的地方。例如,穩定的社會化生產只能通過生產資料的社會化嗎?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首先來看生產資料公有化為什麼能防止商品生產的過剩性危機。答:計劃經濟,即根據已知市場來計劃生產,這樣就不會產生多餘的產品。

這個完美計劃必須假定市場是穩定的和無競爭的。這一假定只有在實行計劃經濟的國家才有可能成立。比如說在西方國家封鎖下的中國和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之間可以用這樣的計劃經濟來防止經濟危機。

但是當西方國家解除了對中國的封鎖之後,市場的範圍擴大到非計劃經濟的國外,因此不再確定也不受某個國家的控制。一些國家還可能隨時以政治干涉經濟,用貿易壁壘破壞原先的市場秩序。這時,根據已知市場來控制生產的計劃經濟便失去了效用。也許正是這個原因,馬克思認為實行公有化的共產主義社會只能在全球範圍內同時實現。

中國在西方國家解除封鎖后實行改革開放,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后便不再,也不可能再實行毛澤東時代的全方位計劃經濟是理所當然的和自然而然的。沒有必要將這種經濟政策的改變看成是一種純政治的決策。在西方封鎖下的毛澤東時代,經濟開放不是中國單方面就能決定的。把閉關自守的責任推到毛澤東一人頭上是不公正的。

其次,隨著信息技術,市場管理和資本控制日趨完善,私有制下的資本主義商品生產也愈來愈有計劃性。除了新產品的新市場無法確定外,傳統產品的市場都已相對穩定。尤其是經過了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由投資和生產嚴重過剩爆發的大蕭條后,一些主要的企業,包括跨國企業,都是根據現有訂單來進行生產,而不是像馬克思所處的時代那樣,資本家先是拚命生產拚命囤積,然後再拚命銷售;賣不出去就拚命壓價,直到虧本破產為止。

這種從生產到銷售處於嚴格管理下的資本主義是一種規範化的資本主義,簡稱規範資本主義。它可以表現為高度壟斷的資本主義,現代帝國主義,國家資本主義和私有制下的國家社會主義。因此二戰後,嚴重的過剩性危機在傳統的製造業中愈來愈不常見,而主要發生在新興領域和出口產業中。

2001年網際網路泡沫的破裂和2008年的房貸危機都是和新產品的市場不明有關的。而房貸危機也不是嚴格意義上的過剩危機。危機因日益貧困的房主付不起利息造成,而不是因貸款過剩造成。以後還可能會有信用卡危機、蘋果產品危機或平板電視過剩等,但不會是大面積的過剩性危機影響整個資本主義的經濟體系,也不具有典型的周期性現象。而這種新興市場的不確定造成的過剩性危機即便是計劃經濟也是難以避免的。

如果上述討論基本符合歷史事實,那麼穩定的社會化生產可以在相當程度上通過管理技術的提高來實現,而不一定非得經過生產資料的社會化過程。在後面的討論中還會提到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甚至還可通過減低生產社會性的去工業化過程來躲避過剩危機。這個結論十分重要。它有助於身處國際市場中的社會主義國家放棄單一公有制的生產方式,尤其是在開拓國際市場和開發新產品的過程中,並面對著隨時可能出現的貿易壁壘時。同時,它責令多種所有制的社會主義國家學會專業的管理技術,用科學方法而不是政治手段提高生產的社會性和計劃性。

從這個意義上來看,蘇聯單一公有制的解體不是像西方國家理解的那種簡單的冷戰失敗,而不過是重新面對平行市場飽和后的國際現實罷了。

另一方面,使大家意識到單純的過剩型危機並不能促使資本主義國家放棄私有制,尤其是過剩危機還具有危機時間短和不治而愈的特徵。

因此,社會主義國家將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需要同資本主義國家和平共處。不同制度的國家間不一定是誰戰勝誰的問題,而是在競爭中不斷逼近人類在有限星球上繼續生存的極限時,為避免共同毀滅而有可能相互調整、妥協甚至合作。

就像當年面對德日意法西斯國家的侵犯時被迫結成軍事同盟那樣,走上合作計劃的道路,合理開發和利用有限的自然資源,共享天然氣候和衛生環境。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19 個評論)

回復 yongbing1993 2023-5-27 18:31
mali50:我討論資本經濟的二重循環就是說資本主義經濟有上限,取決於人均市場。但這不是資本經濟的終結。資本經濟可以通過再循環重新開始,當然是在更高的基礎上。所以很難說美國會何時完蛋。關鍵是沒有競爭對手。原社會主義經濟是可以無限發展的,因為無價市場與經濟同步增長,沒有飽和。隨著經濟的發展,無價經濟的成分越來越大,最後不得不進入共產主義。資本主義會在社會主義經濟的某個階段上被淘汰。
回復 yongbing1993 2023-5-27 18:31
資本主義經濟有上限,取決於人均市場。但這不是資本經濟的終結。資本經濟可以通過再循環重新開始,當然是在更高的基礎上。所以很難說美國會何時完蛋。關鍵是沒有競爭對手。
回復 yongbing1993 2023-5-27 18:32
原社會主義經濟是可以無限發展的,因為無價市場與經濟同步增長,沒有飽和。隨著經濟的發展,無價經濟的成分越來越大,最後不得不進入共產主義。資本主義會在社會主義經濟的某個階段上被淘汰。
回復 yongbing1993 2023-5-27 18:33
mali50:資本主義由於生產過剩造成的周期性危機是大家熟悉的。馬克思之前的空想共產主義者,或理想共產主義者,已經認識到這種危機的存在和原因。例如出生法國貴族的聖西門伯爵就揭示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不顧一切地競爭導致不擇手段地、無目的和無計劃的商品生產,進而引起生產過剩和經濟危機,使人類資源和財富受到災難性的浪費。
回復 yongbing1993 2023-5-27 18:34
資本主義由於生產過剩造成的周期性危機是大家熟悉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不顧一切地競爭導致不擇手段地、無目的和無計劃的商品生產,進而引起生產過剩和經濟危機,使人類資源和財富受到災難性的浪費。
回復 yongbing1993 2023-5-27 18:35
mali50:法國富商的獨生繼承人傅立葉在商場上目睹資產階級欺騙詭詐的卑鄙手段,深刻地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混亂和罪惡。他猛烈抨擊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無政府狀態、無限制的金錢競爭和經濟危機。
回復 yongbing1993 2023-5-27 18:36
資產階級欺騙詭詐的卑鄙手段,資本主義社會的混亂和罪惡。資本主義社會的無政府狀態、無限制的金錢競爭和經濟危機。
回復 yongbing1993 2023-5-27 18:37
馬克思的貢獻在於總結出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幾個階段和周期性,並把資本主義生產的無政府狀態和過剩危機歸結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基本矛盾,即生產資料的私人佔有與生產的社會性之間的矛盾。馬克思進一步指出為了避免資本主義經濟危機,首先必須解決這一基本矛盾之間的衝突。由於生產的社會性不可改變,唯一的辦法就是實現生產資料的社會化,也就是公有化。這一結論與理想共產主義者為了平等而提出公有制的主張表面上看來是不謀而合。但是馬克思的公有制主張來自他對資本主義經濟過程的分析,並把它從以前的理想上升為歷史的必然。
回復 yongbing1993 2023-5-27 18:39
首先來看生產資料公有化為什麼能防止商品生產的過剩性危機。答:計劃經濟,即根據已知市場來計劃生產,這樣就不會產生多餘的產品。

這個完美計劃必須假定市場是穩定的和無競爭的。這一假定只有在實行計劃經濟的國家才有可能成立。比如說在西方國家封鎖下的中國和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之間可以用這樣的計劃經濟來防止經濟危機。
回復 yongbing1993 2023-5-27 18:40
中國在西方國家解除封鎖后實行改革開放,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后便不再,也不可能再實行毛澤東時代的全方位計劃經濟是理所當然的和自然而然的。沒有必要將這種經濟政策的改變看成是一種純政治的決策。在西方封鎖下的毛澤東時代,經濟開放不是中國單方面就能決定的。把閉關自守的責任推到毛澤東一人頭上是不公正的。
回復 yongbing1993 2023-5-27 18:41
在西方封鎖下的毛澤東時代,經濟開放不是中國單方面就能決定的。把閉關自守的責任推到毛澤東一人頭上是不公正的。
回復 yongbing1993 2023-5-27 18:43
社會主義國家將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需要同資本主義國家和平共處。不同制度的國家間不一定是誰戰勝誰的問題,而是在競爭中不斷逼近人類在有限星球上繼續生存的極限時,為避免共同毀滅而有可能相互調整、妥協甚至合作。
回復 浮平 2023-5-28 00:10
毛澤東沒完沒了的搞人斗人的階級鬥爭,若不改革開放也許1979年的經濟是 peak,然後開始逐漸下滑是大概率。

從零開始的高經濟增長率與接近平穩前的零增長率屬於民主社會 checks & balances 的正常規律。

馬力不懂社會哲學和邏輯規律,以個例為依據三級跳的哲政不分,經政不分的籠統主觀論以及馬列 conflicting theory 的論點。
回復 yongbing1993 2023-5-28 22:35
前後三十年中國經濟發展的比較


周恩來總理1975年1月3日在第四屆全國人代會上莊嚴宣布:

《我國財政 收支平衡 既無外債 又無內債 物價穩定》

1975年1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的周恩來代表當時的國務院向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宣布:

「我們超額完成了第三個五年計劃,第四個五年計劃一九七五年也將勝利完成。我國農業連續十三年奪得豐收,一九七四年農業總產值預計比一九六四年增長百分之五十一。這充分顯示了人民公社制度的優越性。全國解放以來,儘管我國人口增加百分之六十,但糧食增產一點四倍,棉花增產四點七倍。在我們這樣一個近八億人口的國家,保證了人民吃穿的基本需要。工業總產值一九七四年預計比一九六四年增長一點九倍,主要產品的產量都有大幅度增長,鋼增長一點二倍,原煤增長百分之九十一,石油增長六點五倍,發電量增長兩倍,化肥增長三點三倍,拖拉機增長五點二倍,棉紗增長百分之八十五,化學纖維增長三點三倍。在這十年中,我們依靠自己的力量,建成了一千一百個大中型項目,成功地進行了氫彈試驗,發射了人造地球衛星。同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動蕩、通貨膨脹的情況相反,我國財政收支平衡,既無外債,又無內債,物價穩定,人民生活逐步改善,社會主義建設欣欣向榮,蒸蒸日上。」

周總理還鏗將有力的向全世界宣布:

「 我們同各國人民一道,在反對殖民主義、帝國主義特別是超級大國霸權主義的鬥爭中,取得了重大勝利。我們粉碎了帝國主義、社會帝國主義的包圍、封鎖、侵略和顛覆,加強了同各國人民特別是第三世界各國人民的團結。我國在聯合國長期被非法剝奪的席位得到恢復。同我國建立外交關係的國家增加到近百個,有經濟貿易關係和文化往來的國家和地區達到一百五十多個。我們的鬥爭得到各國人民廣泛的同情和支持。我們的朋友遍天下。」

延伸閱讀:

走資派特色政府的社科院發布中國特色政府的資產負債表, 自走資派鄧小平篡權改革開放后,截至2013年底,負債已超56萬億。

據新華社電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8月3日發布的中國政府資產負債表顯示,截至2013年底,中國政府負債超過56萬億元,同比增長近兩成。與此同時,中國政府2013年資產總額111.9萬億元,同比增長近一成,增速遠低於負債增速。

社保基金缺口10萬億

根據中國政府資產負債表2015,2010年我國政府資產總計106萬億元,2011年資產總計85.5萬億元,2012年資產總計101 .8萬億元,2013年資產總計111.8萬億元。相較於2012年,2013年政府資產增長近10%。而反觀我國政府的負債情況,2010年政府負債總計40 .5萬億元,2011年負債總計近44萬億元,2012年負債總計47萬億元,而2013年政府負債總計大幅攀升至56萬億元,同比大幅增長近20%。

具體分析這56萬億的負債結構可知,2013年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約20 .7萬億,其他政府債務近10萬億,國有金融機構不良資產3.8萬億,政策性銀行發行債券近9萬億,外債的其他部分為3萬億,社保基金缺口10萬億。

地方政府債務攀升

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楊志勇表示,數據顯示,我國的資產規模大、情況良好,足以應對政府債務。談及2013年政府債務同比增幅近兩成的原因,他表示地方政府債務的攀升可能是重要因素。

據專家介紹,目前,我國實行以收付實現製為核算基礎的預決算報告制度,主要反映政府預算收支等流量情況,不存在以一級政府作為主體的資產、負債的合併數據。我國目前尚無真正意義上的政府資產負債表。

根據去年年底國務院印發《權責發生制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改革方案》,2020年地方政府資產負債表需要向外界公開,資產和負債都將明晰。

此次發布的中國政府資產負債表中的中國政府一是指政府總體,二是指政府組成部分。其中,政府組成部分包括各種行政單位,非營利性事業單位,使用行政事業編製或經費來源主要是國家財政撥款的社會團體,以及由國家撥款建立、主要資金來源為國家撥款的基金會。還包括社會保障基金,其中全國社會保障基金作為單獨的主體,但不包括中央銀行。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我國政府負債增速較高,但政府擁有大規模優質資產。我國近幾年來政府總資產規模均為負債規模2倍左右。

相關閱讀:中國政府負債情況

社保:專家稱社保基金貶值成常態:潛在福利損失約1.3萬億

社保基金四種情景下的損失估算分別是:以CPI年均複合增長率高達4.8%相比,明顯處於貶值風險之中,貶值近1000億元,基金縮水成為常態;以企業年金基金投資收益率幾何平均值8.35%為參考基準,損失達3277億元;以全國社會保障基金年均收益率9.02%為參考基準,損失5500億元;以社平工資增長率14.8%作為參照,潛在的福利損失相當於1.3萬億元。

地方債:國家資產負債表2015發布 地方債8月份或有新解

"地方債問題,官方正在算賬,總的想法是划斷,橋歸橋路歸路,注意一下8月份人大常委會開會, 常委會通過就有法律依據了。"7月24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李揚在"中國國家資產負債表2015:槓桿調整與風險管理"發布會上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提問時作出上述表述。
回復 yongbing1993 2023-5-28 22:36
1975年1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的周恩來代表當時的國務院向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宣布:

「我們超額完成了第三個五年計劃,第四個五年計劃一九七五年也將勝利完成。我國農業連續十三年奪得豐收,一九七四年農業總產值預計比一九六四年增長百分之五十一。這充分顯示了人民公社制度的優越性。全國解放以來,儘管我國人口增加百分之六十,但糧食增產一點四倍,棉花增產四點七倍。在我們這樣一個近八億人口的國家,保證了人民吃穿的基本需要。工業總產值一九七四年預計比一九六四年增長一點九倍,主要產品的產量都有大幅度增長,鋼增長一點二倍,原煤增長百分之九十一,石油增長六點五倍,發電量增長兩倍,化肥增長三點三倍,拖拉機增長五點二倍,棉紗增長百分之八十五,化學纖維增長三點三倍。在這十年中,我們依靠自己的力量,建成了一千一百個大中型項目,成功地進行了氫彈試驗,發射了人造地球衛星。同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動蕩、通貨膨脹的情況相反,我國財政收支平衡,既無外債,又無內債,物價穩定,人民生活逐步改善,社會主義建設欣欣向榮,蒸蒸日上。」
回復 yongbing1993 2023-5-28 22:37
1975年周恩來:「 我們同各國人民一道,在反對殖民主義、帝國主義特別是超級大國霸權主義的鬥爭中,取得了重大勝利。我們粉碎了帝國主義、社會帝國主義的包圍、封鎖、侵略和顛覆,加強了同各國人民特別是第三世界各國人民的團結。我國在聯合國長期被非法剝奪的席位得到恢復。同我國建立外交關係的國家增加到近百個,有經濟貿易關係和文化往來的國家和地區達到一百五十多個。我們的鬥爭得到各國人民廣泛的同情和支持。我們的朋友遍天下。」
回復 yongbing1993 2023-5-28 22:38
走資派特色政府的社科院發布中國特色政府的資產負債表, 自走資派鄧小平篡權改革開放后,截至2013年底,負債已超56萬億。
回復 yongbing1993 2023-5-28 22:55
《餐廳倒閉流浪者增加 數據顯示多倫多市正在變成鬼城》

來源:今日網上媒體

最近CTV推出了一個系列報道,很多人憧憬著疫情之後可以回到以前的生活狀態,但現實卻並非如此。尤其是我們生活的多倫多市,似乎正在加速衰敗。

當一名遊客沿著市中心的Yonge街推著他的行李時,一名男子向他索取現金。他拖著行李箱繼續往前走,發現道路被一個床墊和堆積如山的垃圾桶隔斷,他不得不繞開人行道。

道格·誇肯布希(Doug Quackenbush)說:」多倫多不像以前那麼好了,"他在Yonge街已經住了20年,」不要說變得更好,反而正在加速衰敗。」

"更糟糕了,"誇貝納·奧烏蘇(Kwabena Owusu)附和道,他是在市中心開公交車的駕駛員,」這裡的地鐵上有很多不幹凈的東西,有很多奇怪的氣味。」

"即使走在市中心,也沒有什麼是乾淨的。"

住在市中心的Williams Dike說:」房價太高了,真的趕走了很多人"。

很多力搬去郊區,或者更糟糕的是:流落到街頭。不到兩周前,多倫多議會宣布流浪者問題已經成為緊急事件。

多倫多大學城市學院基礎設施研究所所長馬蒂-西米蒂基(Matti Siemiatycki)說,對多倫多的挑戰包括多年來市政基礎設施的投資不足,包括資本建設和日常維護。

他說:"許多下水道和水管什麼的都有50年的歷史了,並開始出現故障。「

即將上任的多倫多地區貿易委員會主席Giles Gherson說,核心區現在正努力跟上人口快速增長的步伐。

Kiarash Akbarpour的修鞋店曾經非常興旺,現在正處於關閉的邊緣。曾經經過他店面的金融區人流已經枯竭,而且他以前的客戶有一半以上現在都在家裡工作。

Akbarpour告訴多倫多CTV新聞:」我們賺不到錢,我們無法支付我的成本"。

他的商店位於多倫多的PATH,這是一個連接核心辦公大樓的地下通道。在疫情之前,這裡有很多人,早晨喝咖啡,送乾洗的衣服,或者擠時間理髮;現在,這裡成了一個鬼城。

在市中心工作的Mehul Chaudhary說:"這真的不一樣了。周一到周五幾乎只有過去的30%。"

Giles Gherson說:」回到市中心辦公室的人數非常緩慢,我們是北美最慢的城市之一,這一點令人擔憂。"

事實上,根據多倫多大學城市學院院長Karen Chapple的研究,與大多數北美城市中心相比,多倫多市中心的復甦排名幾乎墊底。

Chapple說:"我們現在看到的是企業正在放棄他們的商業辦公租約。"

這些市中心大樓的空置率現在高達15%以上,一些專家預測,隨著租約到期續約和更多的僱主選擇減少他們的物理足跡,這個數字將會攀升。

即使是多倫多市中心的午餐時間,餐廳戶外的桌子已經擺好。但因為辦公室的人很少,椅子都是空的。

這是一個明顯的跡象,表明在市中心的人越來越少。

住在市中心的Jay Daye說:"交通一直是個大麻煩。"

多倫多大學城市學院基礎設施研究所所長馬蒂·西米蒂基(Matti Siemiatycki)說,改善進入核心區的交通,以及人們在核心區活動的便利性,是振興不景氣的城市中心的關鍵。

他說:」市中心的交通非常糟糕,以至於政客們在某些情況下說'不要進入市中心',這與我們現在需要的恰恰相反。「

由於人流量水平只有疫情前核心區的47%,數據表明市中心的衰退是由封鎖導致的朝九晚五的辦公人群的減少所刺激的。但是,隨著混合和遠程工作,一些專家建議重新組織多倫多核心區在城市經濟中的作用。

多倫多大學城市經濟學教授威廉·斯特蘭奇(William Strange)說:"如果你不能吸引人們來工作,那就吸引人們來享受便利設施。設施越強,人們就會越高興地返回他們的辦公室。"

但《市政廳觀察》(city Hall watch)的出版人艾略特(Matt Elliott)說,如果不重新考慮該市的財政框架,投資是不可能的。

Elliott說:「如果你看到這個城市的預算漏洞,而你卻沒有一個真正的計劃來填補,這就進入了一些非常冒險的領域。」

他說,這不是意識形態,而是數學。

Gherson警告說,如果沒有新的財政協議,多倫多市中心將繼續衰敗。

他說:「我們很窮,我們比以前窮多了。」

他認為,如果這座城市想要挽救其生產力,保持就業增長,並保持全球競爭力,就需要對核心進行調整。
回復 yongbing1993 2023-5-28 23:04
《付不起房貸 溫哥華女高管哭著賣房! 違約警報拉響》

來源:加西周末     作者:杉杉

打拚多年 夢想成灰

經濟之不景氣,好像房間里的大象,很多人選擇了視而不見,直到被壓垮摧毀……

溫哥華亞裔移民M小姐最近幾乎崩潰了——打拚多年,曾在全球知名企業擔任管理職位,於紐約、澳洲、日本分公司任職,2年前溫哥華買房,人生之得意,卻於一刻被摧毀。

去年,M小姐失業,求職並沒有她想象的那麼順利,房貸和生活開支全靠積蓄支撐。雪上加霜的是,央行屢次加息,導致M女士的房貸月供直線上飆。

在糾結了數月之後,M小姐無奈作出最後的決定:賣房。

「我以為經過這麼長時間的掙扎,我能平靜地接受這一結果,但其實並沒有。」M小姐說,「在看到自己的房子掛上市的那一刻,看到自己奮鬥出來的一切即將成為過去,我當即崩潰爆淚。」

事實上,像M小姐這樣的情況,在加拿大越來越多……有「底子」還能強撐,沒有太多的積蓄可燒的,真的就只有賣房這一條路了。

近日,一份新報告就發出警告,去年信用卡和汽車貸款的拖欠率上升,這可能是加拿大人開始拖欠抵押貸款的警告信號。

根據加拿大抵押貸款和住房公司CMHC本周發布的報告,加拿大人的抵押貸款債務在2022 年增長了 6%,達到創紀錄的 2.08 萬億加元。

CMHC 的 Tania Bourassa-Ochoa指出,加拿大人越來越多地顯示出難以償還債務的跡象。

大約有2%的人會拖欠汽車貸款,還有大約1.5%的信用卡還款被拖欠。

本周早些時候,CMHC 還發布一份單獨的報告,顯示加拿大的家庭債務占 GDP 的比率在七國集團中最高,為 107%。

簡而言之,現在的加拿大人很「窮」,大家都「背一身債」。

還不起貸款的國人,雖然還可以嘗試將房屋出租、延長還款年限等,但這並不適用於所有人,而最直接的擺脫債務的方式可能就是大家最不願意選擇的那個——賣房。

今天,CTV報道,隨著家庭債務和生活成本的上升,人們已越來越擔心經濟衰退即將來臨。

加拿大皇家銀行RBC預測,明年加拿大的抵押貸款拖欠率可能會上升到當前水平的三分之一以上,消費者破產率可能會在未來三年內上升近30%。

換不起貸款被迫賣房?你可能需要了解這些:

RATESDOTCA 的抵押貸款和房地產專家Victor Tran表示,

「許多加拿大人真的沒有任何其他選擇可以擺脫困境,只能賣掉他們的房子,」

「否則,銀行會為他們做這件事。」

他說,房主可以採取積極措施,在為時已晚之前擺脫抵押貸款。

需要注意的地方包括:了解自己手上的資金還能撐多久的貸款,以此計算需要賣房搬家的時間;

確定最低售價——賣房還需要支付銷售成本,上市和代理費,律師費以及提前還清貸款的銀行罰款等(罰款可能高達上萬元)。

Victor Tran並提到,房主也需要考慮好賣房后住在哪裡。

而在大溫地區,租金並不是一個令人輕鬆的數字,租房也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麼容易。在某些情況下,如果不換區域,可能你的租金和你的房貸差不了多少。比如溫哥華。

今天,CBC也報道了溫哥華幾乎荒謬的租房市場現狀:2室地下室套間月租高達$3000,而$800塊,在溫哥華只能租個無窗的「壁櫥房」(closet)。

800塊錢租「衣櫃」,這是臉書Facebook Marketplace上的真實廣告,畢竟據調查統計,溫哥華一套一室公寓月租平均也要$2700了。

都是房東的錯?!

Landlord BC 的首席執行官 David Hutniak表示,我們很容易將高昂的租金歸咎於房東,但現實是,他們中的很多人都面臨自己的經濟困難。

加息、高通脹等現實之下,背負銀行債務的房東身上扛的是更為沉重的壓力,在加息之後,很多房東的租金根本無力負擔貸款,漲租有上限,這些悲催的房東們也是在苦苦支撐,希望能熬到雲開月明。

然而,在好不容易稍停了一陣子后,近日有消息指出,加拿大央行7月可能再加息!

CIBC 副首席經濟學家Benjamin Tal表示,經濟和通脹仍然過於強勁,不符合加拿大央行的意願,央行確實有可能在7 月再次加息。

Tal指出,過去的經濟衰退通常是由貨幣政策錯誤引起或助長的,而我們現在正在接近這種錯誤。

加拿大經濟走勢終將如何?

普通老百姓能否扛過這段艱難的日子?

沒有答案,但誰都不願意看到一個悲觀的結果。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 16:29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