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以理服人把理變物質力量
轉載《毛主席「以理服人」:把道理轉變為物質力量》
2023-04-20 11: 來源: 煤油燈兒公眾號 作者:煤油燈兒
中國古代社會注重「以德服人」,作為社會主流思想的儒家對此更是喋喋不休。人們的言談舉止、人際交往,一絲一毫都離不開「德」的參與,而較少談及「理」,以「德」代「理」的文化,維持了幾千年。
但這樣的社會也存在其固有的問題,「德」更注重身體力行,衡量的標準也五花八門。它強調共同體的公德,又需要只有私德的個人來執行,在社會實踐中註定會走樣,不能成為現實力量。
在中國古代,「以德服人」與「以理服人」有共通處,它們的反面是以武力(暴力)使人服。儒家的「德」本身即隱含著一種秩序、等級在裡頭,對人只能起到指引、帶動作用。而更接近社會本質規律的「理」,則吸收了「德」裡面最合理、最可靠的部分,是人在徹底掌握道理后的自覺。
歐洲啟蒙運動把「理」帶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這個「理」是道理、理論的意思,馬克思說:「理論一經群眾掌握,也會變成物質力量」。中國的先進分子在尋找救國之理的過程中,接受了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共產黨成為最講「理」的政黨。
毛主席作為中國共產黨的締造者,在宣傳理論、發動群眾等工作中,結合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和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重新解讀「以理服人」並靈活運用於革命與建設實際,在「理」的指導下發揮出人的力量,最終實現了民族的浴火重生。
1929年的古田會議前後,他堅決廢除舊式軍閥軍隊強制壓服、隨意打罵士兵的風氣,採用說服教育、以理服人的方式,用先進的革命理論讓士兵接受再教育,從而樹立起了新式的民主的官兵關係,讓隊伍越來越壯大。
這關鍵一步,就是讓馬克思主義的革命理論深入到士兵的血肉,馬克思說:「徹底的理論可以說服人,也就可以抓住群眾。」因為恐嚇只能一時,而靠真理吃飯、靠實事求是吃飯、靠科學吃飯,則可以長久。
抗戰期間,毛主席堅持做實宣傳工作,既封住亡國論者之口,讓不明白者明白、讓不堅定者堅定,又團結說服落後者,讓他們參與到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來。他把一切工作的基礎都落到實事求是、以理服人上,而方法就是不斷地改造,這個「理」就像一根線,始終保證宣傳工作方向不偏離既定目標。
他要解決的是人的思想問題。人總是生活在習慣中,舊的東西要一下子去掉很不容易,新的東西要一下子接受也很不容易,因此通過「整風運動」對錯誤思想進行肅清就變得必要。但整風不能魯莽,要治病救人、好好說理。他說:「思想改造的工作是長期的、耐心的、細緻的工作,不能企圖上幾次課,開幾次會,就把人家在幾十年生活中間形成的思想意識改變過來。」整風過後,黨內、軍內迅速統一了思想,成為鐵板一塊。
社會主義改造過程中,毛主席主張對人民內部矛盾採用說服教育的方法。他熟練運用解決人民內部矛盾的民主方法,即「團結-批評-團結」,處理好了黨群、干群、官兵等各種內部關係,讓改造得以順利進行。他對待農民、手工業者、工商業人士、「左派」、知識分子等,都運用「以理服人」的方法去改造,收到了了團結多數、減少工作阻力的效果。
對內如此,對外也是如此。對於知識分子改造,他強調只能說服,不能壓服,粗暴的辦法、壓制的辦法有害無益。他認為,即使是對待錯誤的思想,也應該充分有理的、有分析的、有說服力的,而不是粗暴的、官僚主義的或者是形容上學的、教條主義的進行批評。
毛主席在以理服人上成功的關鍵是:自己「講理」,也讓人講話;批評別人,也批評自己。這樣的「以理服人」收效極大,於內,解開了人的思想疙瘩;於外,達到了團結同志、解決問題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