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給洋人》《賣博士》的特色
《賣給洋人》《賣博士》的特色就四個字:迷洋辱華。
《迷洋》,洋人有東洋人和西洋人。
《賣給洋人》這在「醜陋的中國人「的近代歷史上,可謂之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從清末到中華民國時代尤其是日本侵華時期達到「盛世「。不過在日本侵華時期《賣給洋人》的不太值錢,有的可能是「志願者「只為活命。有的《賣給洋人》的只是得到一些基本生活費,但人數是很多的,從民國的高層到民間的普通老百姓。
不過這種《賣給洋人》的「基因「是傳了下來了,從新中國的「造不如買,買不如租」到「造船不如買船,買船不如租船「。這種思潮一直延續到走資派鄧小平篡權親自執政后的「改革開放「再次進入「盛世「。發展到「中國芯「也都要買之外,《賣給洋人》進入到全方位了,「救美國賣中國「、與「洋世界接鬼「不管優的劣的都放進來「吃「進肚裡,消化吸收后全盤洋化。這還不算,要《賣給洋人》當「夫妻「。這些都是大買賣。小買賣《賣給洋人》的可在全世界開花。
《賣博士》就是在《賣給洋人》的大浪中新生的一支,因這一支具有高學歷博士身份的高入雲端的一群,所以分列的。《賣博士》可以賣到更好的價錢外,還能賣給洋政府的高官,可以玩耍中國走資派特色政府,比如其中一位「發明「了讓「共產黨與人民分開「的東西。更多地《賣給洋人》的博士們以洋磚家叫獸再《賣給中國》賺大錢而已。
當然,還有一些《賣給洋人》的就有千奇百怪的原因了。不多講了。
作為一個小茶館里不收分文講故事的小小老百姓,只能講些個別的《賣給洋人》的故事,尤其是闖進誤入「本地「親歷親見過發生的個例。今天就講這個故事,開頭是:「話說當年.......要知詳情,下回分解。」今天的故事如下:
在《改革開放幾十年迷外馴化入骨髓》博文中有評論說:「你用的網際網路,手中的ipad,智能手機,電腦,電力,哈哈,所有的現代社會的用品。你崇拜的共產主義,社會主義社會,現代黨派,共產黨,沒有一樣不是西方的。不迷思,你得光著身子了。因為身上衣服都是洋裝,洋布,洋鞋。你學習習近平,裸奔吧「。己經分述了。
緊接著又在《迷外馴化深入骨髓的成功典型》博文中又是這位網民在其中一條評論說:「首先,明確一點,你是個廢品。如果是個物品,只能回爐重溯,才能創造價值。而對於一個活人,顯然不可能。只能自生自滅。其二,你能不能言之有物,把你學到的毛澤東思想化成自己的語言,別總是鸚鵡學舌,無的放矢。你的繆誤實在太多,糾正一個中國政府也在不斷傳訛的錯誤。中國有五千年歷史,美國只有二百年。只有同類的物品比較才有意義。中華文明有幾千年歷史(具體幾千年又是爭議話題),美利堅文明也有幾千年,從古希臘開始。五月花號的美國先民是駕駛當時先進的帆船,航海技術,跨越大洋到達美洲。他們是一群文化思想領先世界的文明人。中國作為國家的歷史只有七十年。洋裝,指的是款式,你身上穿的哪一件款式衣服,是中國傳統服飾。包括你的髮式,傳統中國人是那樣嗎?中國製造沒錯。中國製造的所有方式都源於西方。廠房,機器,管理方式,哪一樣不是西方發明?中國一百年前,絕大多數地方連電都沒有,如何製造?繆誤無處不在,實在是浪費時間。出國移民,是完全個人的問題,你也要往國家民族上生搬硬套。同樣的問題反詰自問,你是如何來西方的,誰派你來的?你孩子是不是也被收買了,賣的價錢如何,是否公道?「
至以在評論中對個人的羞辱,另說。
這是主要講講的是關於:「中華文明有幾千年歷史」。和「美利堅文明也有幾千年「的有趣話題。而提出這個話題的從口氣上看似乎是個賣給洋人了,又或是被洋人收買了的《中國製造》的博士級別的上等貨。《賣給洋人了就這麼弱智辱華讚美》嗎?《賣博士》特點就是誇美並辱華。
《文明》包括很多方面。這裡只說《航海技術》。
評論中提到:「五月花號的美國先民是駕駛當時先進的帆船,航海技術,跨越大洋到達美洲。他們是一群文化思想領先世界的文明人。「中的「五月花號「。「五月花號「是個什麼玩意兒?通過網際網路大學的認真刻苦地研究學習后發現了「五月花號「是艘帆船。
「五月花」號是英國3桅蓋帆船 ,長19.50米,寬7.95米, 吃水3.35米,排水量180噸,於1615年下水。1620年9月6日,該船載有包括男、女及兒童在內的102名船員由英國的普利茅斯出發,前往今天美國的馬薩諸塞州。其中35人為清教徒,67人為「陌生人」(非清教徒人員)。隨著美國的獨立,該船就此名聞遐邇。1957年在英國德文郡布里克瑟姆建造了「五月花」號,作為送給美國的紀念禮品。1995年美國普利茅斯城決定復原「五月花」號作為一艘展覽船,作為普利茅斯移民社會發展的標誌。是於1615年下水。1620年9月6日出海航行。
評論中提到:「中國作為國家的歷史只有七十年。「應該說是《新中國》作為國家的歷史只有七十多年了。而中國的歷史幾千年不是說誰說「不是「就可以不是的。《華人》的稱呼有多長?《排華法案》不就是指的中國人嗎?那時的中國人被稱為《華人》。《華人》到美國后被稱為《華工》。那麼,《華人》的歷史如果說沒有幾千年也應該有幾百年的歷史了吧。這樣說也不妥啊,幾百年之前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雖然朝代名稱不同,但都是同一個種族的人啊。能說中華民國時代的人不是中國人嗎?這不是那些《賣博士》者為了誇美並辱華胡說八道嗎?而且只要是中國人都認為中國的歷史有幾千年。這是歷史事實,誰也否定不了的。那麼再看看華人的歷史上和美國先民的歷史上的《航海技術》。
鄭和下西洋是明代永樂、宣德年間的一場海上遠航活動,首次航行始於永樂三年的1405年,末次航行結束於宣德八年即1433年,共計七次。由於使團正使由鄭和擔任,且船隊航行至婆羅洲以西洋麵,即明代所謂「西洋」 ,故名。
在七次航行中,三寶太監鄭和率領船隊從南京出發,在江蘇太倉的劉家港集結,至福建福州長樂太平港駐泊伺風開洋 ,遠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訪了3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包括爪哇、蘇門答臘、蘇祿、彭亨、真臘、古里、暹羅、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爾、忽魯謨斯、木骨都束等地,已知最遠到達東非、紅海。
鄭和下西洋是中國古代規模最大、船隻和海員最多、時間最久的海上航行,也是15世紀末歐洲的地理大發現的航行以前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險。
造船業的發達,羅盤的使用,航海經驗的積累,大批航海水手的養成,航海知識的增加(明太祖於1389年編製的《大明混一圖》就是實例),為鄭和下西洋提供了必要條件。
在鄭和下西洋前,中國造船技術已經有了長足的發展。約在唐代,中國人已經發明水密隔艙、車船,平衡舵、開孔舵。在船型方面,宋元時期,中國海船的船型已經定型,其中以福船、沙船、廣船最為著名,被認為中國古代的三大船型,又尤以福船應用最廣、影響最大。在海船船殼結構上,中國海船採用搭接法,形成「魚鱗式」結構(亦稱「錯裝甲法」結構),從而使船殼板聯結緊密嚴實,整體強度高, 且不易漏水。船舶載重量也相當可觀,南宋時已可達萬石以上;在載客量上,大海船可載乘客千人,在船舶人居環境上,中國海船可以做到生活設施齊全,配備洗漱設施,設有可以攜帶家屬的幽雅客房,備有充裕的食品, 甚至在船上養豬、種菜、種藥材、釀酒,以及種植盆景以供觀賞。
航海技術根據《鄭和航海圖》,鄭和使用海道針經(24/48方位指南針導航)結合過洋牽星術(天文導航),在當時是最先進的航海導航技術。鄭和的船隊,白天用指南針導航,夜間則用觀看星斗和水羅盤定向的方法保持航向。由於對船上儲存淡水、船的穩定性、抗沉性等問題都作了合理解決,故鄭和的船隊能夠在「洪濤接天,巨浪如山」的險惡條件下,「雲帆高張,晝夜星馳」,很少發生意外事故。白天以約定方式懸掛和揮舞各色旗帶,組成相應旗語。夜晚以燈籠反映航行時情況,遇到能見度差的霧天下雨,配有銅鑼、喇叭和螺號也用於通訊聯繫。
在天文航海技術方面,中國很早就可以通過觀測日月星辰測定方位和船舶航行的位置。鄭和船隊已經把航海天文定位與導航羅盤的應用結合起來,提高了測定船位和航向的精確度,人們稱「牽星術」。用「牽星板」觀測定位的方法,通過測定天的高度,來判斷船舶位置、方向、確定航線,這項技術代表了那個時代天文導航的世界先進水平。
在地文航海技方面,鄭和下西洋的地文航海技術,是以海洋科學知識和航海圖為依據,運用了航海羅盤、計程儀、測深儀等航海儀器,按照海圖、針路簿記載來保證船舶的航行路線。航行時確定航行的線路,叫作針路。羅盤的誤差,不超過2.5度。
關於航海圖,英國李約瑟在《中國科技史》一書中指出:關於中國航海圖的精確性問題,米爾斯和布萊格登曾作了仔細的研究,他們二人都很熟悉整個馬來半島的海岸線,而他們對中國航海圖的精確性作出了很高的評價。
而西方的五月花號是英國的一艘三桅杆帆船 ,排水量180噸。從它的載重和當時180噸商船的一般尺寸出發,可以估計它長約90–110英尺(27.4-33.5米)、寬約25英尺(7.6米)。經過更詳細的研究,人們製作了一件儘可能和原船相近的複製品「五月花二號」,於1956年9月22日下水)。
五月花號在前往新大陸之前是一艘進行商業貿易(通常是葡萄酒)的貨船,主要來往於英國和法國,以及挪威、德國、西班牙等其他歐洲國家之間。在1609年至1622年間,這艘船歸克里斯托弗·瓊斯所有,他是一位跨大西洋航行的艦長,總部設在英國倫敦羅瑟爾港。在瓊斯逝世后,該船很有可能在1623年在羅瑟爾港被分割為木材。據稱位於英國白金漢喬丹教友派信徒村外的五月花號庫房就是用這些木材建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