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博士》者與當年地富的異同
《賣博士》者與當年地富的異同在於:《當年地富》被共產黨分了田、公私合營了財產,反共產黨,但不反華。而《賣博士》者中出生工人農民家庭的沒有「被共產黨分了田、公私合營了財產「的,應該說是共產黨來了,讓他們免費上大學讀博士、國家分配工作、公費公派留洋深造,然而《賣博士》給洋人,來反共產黨,又反華。這是一個近代中國社會發生的真實故事。
《當年地富》被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工人農民,分了地主的田,公私合營了資本家的工廠。他們中的一部分反對共產黨的,這一部分人中大部分跟隨蔣介石國民逃亡台灣后,其中又有一部分留在了台灣,又有一部分不受蔣介石待見流落到世界各國,美西方也接受了不少。他們移民定居海外有一部分人是被迫無奈的。每當夜深人靜時回憶起在大陸的地主和資本家的身份來,必然會淚流滿面咬牙竊齒地恨共產黨的。也是在情理之中是可以理解的。當然他們中間也有以民族國家高層次思考時認為這是一次社會大革命,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所以心裡是咬牙竊齒地恨共產黨的,但言行上是沒有激烈的反共產黨的。但大多數做不到選擇在言行上是沒有激烈的反共產黨的。這可理解。不過這部分中的大多數是咬牙竊齒地恨共產黨的,不過只是反共不反華。
《賣博士》時代的全中國大陸各地從改革開放復辟《高考》后的四十多年來《高考狀元》都去哪兒了?這些《高考狀元》經過中國名牌大學中國最好的大學培養學成畢業后,又被中國政府讓這些《高考狀元》馬上或是分配工作短時間后《公費保送出國留學》。新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己二十多年,人群中己沒有也不分資本家地主和窮人之分。所以這些《高考狀元》幾乎都是普通工農家庭出身,當然也有少數高幹子弟的特色。但在教育上是平等公平的,教育資源基本統一的。因此,普通家庭的孩子也是很容易地得到學習機會的。
在當時中國的七八十年代的時候,中國的國家科技文化並不發達,在很多方面遠遠落後於世界上的很多國家。為了更快地追趕上別的國家的發展步伐,當時的中國走資派政府決定送一批優秀的人去國外學習先進的科學技術,來為祖國的建設添磚加瓦。當時,一路各地都是學霸的《高考狀元》自然都在公費留學的名單中,這些《高考狀元》是國家的重要培養對象。當這些《高考狀元》分期分批坐上飛機飛往大洋彼岸那時,這些《高考狀元》是拿著國家的全額補貼,想來心中也是洶湧澎湃,懷揣著做出一番事業來回報國家的少年雄心。而那時候,在並中國政府並不富裕的經費中撥出一筆巨款,支撐數百名大學生幾千幾萬地派出國留學的走資派特色政府的官員們,應當也沒有想到人世間的事是那麼的多變,終究難遂人願。
來到外國后,這些《高考狀元》們如願進入了洋大學里學習,經過幾年的努力,取得了《博士》學位。洋大學許多是世界各類學科都是教育研究的一流大學,洋大學里人才薈萃,許多世界一流的專家教授都在這裡工作。這些《高考狀元》們身在花中氣自芳,又經過了幾年的洋大學里刻苦學習,很快又成為洋大學里的教授了,原本就天賦異稟的這些《高考狀元》們又憑藉著良好的研究環境和不懈的努力,攻克了一項又一項的科研難題。這些《博士》們也憑藉著這些優異的成績,成為了響噹噹的世界級權威。彼時,洋大學就有意要聘請這些《博士》們為洋大學里的終身教授。可是,想在洋大學當終身教授必須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加入洋國籍。對此,這些《博士》們也曾有過猶豫,為此,這些《博士》們還特意諮詢過自已的父母親的意見。父母親得知此事後,只好說一句:「孩子,你可要想好了,當年可是國家花錢送你出去的,做人可不能忘恩負義。」
然而,即便事實如此,在開始這些《博士》們也應該懂得知恩圖報的道理,但最終這些《博士》們還是毅然選擇加入了洋籍,用《賣博士》賣給了洋人。這些《賣博士》們個個都順利成為了洋大學的終身教授,有的《賣博士》還當上了洋政府的洋奴才。對此,這些《賣博士》們的解釋則是,這裡的環境實在太適合做研究了。不僅沒有任何壓力和阻力,更重要的是學校可以為這些《賣博士》們提供一切研究的輔助,不僅僅是金錢和資源,更重要的是無條件的支持這些《賣博士》們。在這些《賣博士》們看來,在哪裡做研究都是一樣的,也都是在為全人類做貢獻。從那之後,這些《賣博士》們就把所有的精力全部投入到了洋大學各研究領域中,有的《賣博士》根據洋主子的需要提供中國的醜聞開始反中反華反共反社反毛澤東了。這些《賣博士》們在接下來的洋人里當起了洋奴才,這些《賣博士》們也實實在在地做出了很多對於洋大人們滿意的貢獻。只是,對於這些《賣博士》們當年的那個選擇,中國政府和父老鄉親們會否始終無法釋懷。就像錢學森曾經說過的,科學是沒有國界的,但科學家是有國界的。這句話在現在看來,十分準確。因為,你所研究的東西是用來服務大眾的,但也要看是服務哪些大眾?還有一句民間農村對大學生的說法,一年土二年洋三年不認爹和娘。如今的《賣博士》們,是否是,一年中二年洋三年不認爹和娘。
當然,這些《賣博士》應該說是留洋生中的一部分。有的東西,研究出來是能用在全世界的,但也有很多東西被美西方國家死死的抓在外國洋人他們自己手裡不放。以至於到現在我中們國家還在很多方面被美西方卡著脖子,困難前行。雖然有些《賣博士》們也經常會回到國內,甚至在中科院擔任外籍教授,也確實為祖國培養了一些優秀的人才。但《賣博士》們的身份依舊是《賣給洋人》的,這就不禁讓人想問了,如果將來當祖國和《賣博士》們所在的地方發生衝突時,《賣博士》們又會怎麼選擇呢?當然《賣博士》們會說:幫洋人的。就是這樣的《賣博士》們,兩面通吃。當然有的除反共之外還反中反華,這是同《當年地富》只反共不反中反華的異同。
《當年地富資本家》也有不記恨共產黨的。比如紅色資本家: 榮毅仁。紅色資本家是支持和有利於社會主義社會制度的參與現代化建設的資本家。以及做有利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有利於祖國和平統一的實際工作的資本家。如前新中國的國家副主席榮毅仁,就被陳毅副總理譽為紅色資本家。
紅色資本家榮毅仁:1916年5月生,江蘇無錫人。1937年畢業於上海聖約翰大學歷史系。民建成員。1937年任無錫茂新麵粉公司助理經理。1939年兼任上海合豐企業公司董事。1943年兼任上海三新銀行董事、經理。1945年任無錫茂新麵粉公司經理。
1950年後,歷任申新紡織公司總管理處總經理、恆大紡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上海市麵粉工業同業公會主委、華東行政委員會財政經濟委員會委員。1957年任上海市副市長、市工商聯副主委。1959年任紡織工業部副部長,國家進出口管理委員會顧問,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會長。1978年任第五屆全國政協副主席。1979年任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1982年—2001年3月任宋慶齡基金會副主席。
歷任全國工商聯第一至五屆執委會副主席(副主任委員),第六屆主席;民建第一至四屆中央常委、副主委。是第一、二、三、八屆全國人大代表(上海),第四、五屆全國人大常委;第二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三、四屆全國政協常委。1957年曾被陳毅副總理譽為「紅色資本家」。
紅色資本家霍英東:全國政協副主席。男,漢族,廣東番禺人。1923年5月生,2006年10月28日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84歲。
1953年創辦霍興業堂置業有限公司及有榮有限公司,任董事長,先後擔任香港地產建設商會會長,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永遠名譽會長,香港足球總會會長、永遠名譽會長,國際足聯執委,世界羽毛球聯合會名譽主席,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委會預備工作委員會副主任,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工作委員會副主任,香港特別行政區推選委員會副主任等職。
霍英東從兩手空空到資產億萬,霍英東的獨到眼光和經營藝術,在香港富豪中,除與李嘉誠比肩而立,再無出其右者。作為一名創業大師,他的傳奇發家史,被世人所津津樂道,對於今天的創業者來說更極具啟迪意義;而在一名企業家成功之後,以品德和情懷回饋社會方面,他也是令人敬仰的長者和大家。
霍英東曾經說:「在香港這些富豪里,我的出身是最苦的。」別的不說,僅憑他小時全家窮得連鞋都穿不上就可見一斑。從事船運接駁生意的父親在他7歲時去世,全靠母親做工養家。為了省一點錢,霍英東每天花半個鐘頭急步上學。在學校里他最喜歡的課外活動是踢球,但又不敢踢得太久,因為要回去幫助母親記賬和送發票。
霍英東回憶說:「這種緊張生活,經常弄得我筋疲力盡,頭昏眼花,甚至神經衰弱。不過,這對於我又是一個極好的鍛煉,使我後來走入社會以後,不管生活多麼艱辛,工作多麼繁忙,自己也不怎樣畏懼,倒是能夠從容對付。」
20世紀40年代,日本軍隊侵佔香港。霍英東高中畢業后的第一份工是在輪船上做鏟煤工,那時他才18歲。但因為體格太弱,這份工沒有做多久。其後在太古船塢掄大鎚打鐵,也是同樣命運。當時香港修建啟德機場,徵集大量勞工,霍英東經過在機場里做事的朋友介紹,進了機場當苦力。工錢是每天七毫半。他不願只賣力氣,便認了師傅想學開汽車。
一天洗車時,看見有輛車的車鑰匙仍留在那裡,他便爬上去試開。但剛巧停車時車輪歪斜著,汽車溜走撞到另一部車上。
日本人把他毒打一頓,隨即這份工也丟了。在太古糖廠的經歷也好不到哪裡去,霍英東在化驗室工作,用硫酸學制氫氣時發生了小型爆炸,結果又被廠方辭退。他的最後一份工是在倉庫磅米,這種需要力氣和技巧的工作也不適合他。
在多份痛苦的打工經歷后,霍英東醒悟到自己不適合給別人打工,應該自己創業當老闆。於是,發動親戚朋友湊錢,開了一間雜貨店。這間取名為「有如」的雜貨店讓霍英東賺來了第一桶金。由於他細心精明的經營,雜貨店的生意日漸興隆。後來母親與他商議,把雜貨店頂給別人,得了7000元,重操父輩的駁運舊業。
多數成功者的人生第一桶金都離不開運氣和眼光,同時也要冒一些風險。二戰後,美國把許多剩餘物資運到香港公開拍賣。這些消息多是用英文發布的,霍英東懂英文,他知道只要以低價標購這些物資再轉賣,獲利會很豐厚。但他自己沒有本金,只好眼看著大好機會白白錯過。
20世紀50年代初,朝鮮戰爭爆發,英美對華禁運,許多戰略物資只能通過地下渠道進入中國內地。霍英東抓住了這一時機,冒險從事海上運輸船隊的生意越做越大,霍英東很快積累起了資本王國的最初實力。
中年(1950-1964年):首創賣樓花躋身超級富豪
隨著實力的增長,霍英東像不滿足於只做一個小工人一樣,只做一個航運公司老闆也難以令他安心。經過短暫的觀望,霍英東開始將目光轉向香港房地產業。而霍英東從事海上運輸的近3年期間,積累的資金約為100多萬港元。此後他以這100萬元資本進入房地產業,靠著過人的眼光,終於成就了跨越數個時代的商業版圖。
人口劇增,住房嚴重不足,加上工商業勃興,形成對土地和樓宇的龐大需求。霍英東審時度勢,認定香港房地產業勢必大有發展。早在1953年初,他已開始經營房產業,成立立信置業有限公司。
過去美國華僑喜歡在九龍深水埠一帶購置物業,作為祖業傳給子孫收租。從買地、規劃、建樓,以至收租,資金周轉期很長。霍英東當時是向銀行貸款建樓的,要付一分多利息,如果建成了才賣,人家不買,利息承擔不起,自己只好「跳樓」。
他一改過去的作法,將房地產工業化,興建住宅、寫字樓、商場綜合大廈,分層、分單元出售,預售「樓花」,並提倡分期付款。此法大受買家歡迎。
他首先買入使館大廈,賣了280萬元,賺得不少。以後陸續興建的樓宇,他帶頭「賣樓花」,一時地產商紛紛效尤,成為香港房地產市場的一大經營特色。到20世紀60年代初期,霍英東的財產已數以千萬港元計,躋身於香港的超級富豪之列。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人各有志,無可厚非。是非對錯,後人評說。事實現象,故事要講。無人去說,後人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