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來延安的僑領德國醫生日本護士

作者:yongbing1993  於 2022-11-12 21:21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文史雜談|已有18評論

來延安的僑領德國醫生日本護士




回望1939年初秋,延安的一天,毛主席要到延安馬列學院做報告,院黨總支書記張啟龍、副院長范文瀾召來教育處長鄧力群、教育幹事安平生、宣傳幹事馬洪和校務處處長韓世福,要他們四人去楊家嶺接毛主席。

馬列學院離楊家嶺十來里路,延水河上的一座橋處於這段路程的中點上。

而走到延水河橋頭,四個人愣住了:對面匆匆而來的不正是毛主席嗎?他的布鞋面上已蒙上了一層黃土了……

「你們四個風風火火的,要幹麼子去?」毛主席搶先搭話。

「學院領導派我們來接主席。」鄧力群回答。

毛主席笑了笑,幽默地說:「接我?嗯,我曉得的,是怕我忘了今天有報告會吧?你們放心好了,學院給我的任務,那是忘不了的。」

「是要我們來接主席的,我們來晚了,很不像話。」

毛主席聽罷,揚起手搖了搖:「這樣做有點不好,一個人做報告要四個人接?要不得!要不得!」、「你們這四個人,那麼轎子呢?你們不是抬轎子來接我呀?」

大家都笑了,毛主席自己也笑了,接著說:「那才不像話嘛,對不對?皇帝出朝,要乘龍車鳳輦;官僚出閣,要坐八抬大轎,前簇后擁,浩浩蕩蕩,擺威風!我們是共產黨人是講革命的,要革皇帝官僚的命,把舊世界打它個落花流水。我們既要革命,既要和舊的制度決裂,就萬萬不能沾染官僚習氣。從楊家嶺到馬列學院,十里八里路,二萬五千里長征都走過來了,這幾步路算得了什麼?我又不是不知道路,不要接接送送的嘛。我們要養成一種新的風氣——延安作風,用我們的延安作風打敗西安作風!」

什麼是「延安作風」?所謂延安作風,就是1940年2月毛主席在延安說的:「這裡一沒有貪官污吏,二沒有土豪劣紳,三沒有賭博,四沒有娼妓,五沒有小老婆,六沒有叫化子,七沒有結黨營私之徒,八沒有萎靡不振之氣,九沒有人吃摩擦飯,十沒有人發國難財。」

1940年2月1日,毛主席在延安民眾討汪大會的講演中,頗為自豪地說:「這裡一沒有貪官污吏;二沒有土豪劣紳;三沒有賭博;四沒有娼妓;五沒有小老婆;六沒有叫化子;七沒有結黨營私之徒;八沒有萎靡不振之氣;九沒有人吃摩擦飯;十沒有人發國難財。」

1940年5月,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到訪延安,毛主席會晤晤陳嘉庚時,再次談到這「十個沒有」。到訪延安之前,遠在海外卻心繫祖國的陳嘉庚先生聽到的全是國民黨的反共宣傳,所以對於毛主席的「十個沒有」也是將信將疑。

陳嘉庚在延安的參觀訪問沒有受到任何限制。在女大參觀時,他遇到幾位華僑學生,特地請她們到招待所來,詳細詢問她們的生活情況,聽學生說星期天還要去附近農村宣傳抗日和衛生知識,很感興趣。與華僑女學生交談,他了解了許多延安人的生活情況,他們努力生產,生活大有改善,積極支援前方抗日鬥爭。

不知不覺天黑了,陳先生留她們吃晚飯,隨後她們要徒步走十多里路回校。陳先生想派人送她們回校。其中一位女生說:「陳先生放心吧,我們一個人摸黑走夜路都不怕,何況是兩個人」。陳先生聽后十分驚奇地說:「真想不到,共產黨的地方民風這樣好,實在出乎我的意料。」

除了會晤閩南鄉親和奔赴延安抗日救國的南洋華僑學生之外,陳嘉庚還親身到訪了延安的角落、親歷親聞,「由是斷定國民黨政府必敗,延安共產黨必勝」,「得天下者,共產黨也!」,「中國的希望在延安」。

陳嘉庚先生感慨地說:「我未往延安時,對中國的前途甚為悲觀,以為中國的救星尚未出世,或還在學校讀書,其實此人已經四五十歲了,而且做了很多大事了,此人現在延安,他就是毛主席。」

同盟會出身的、時年已經67歲的陳嘉庚老先生甚至立刻提出,要求加入中國共產黨,然而毛主席認為陳老先生留在黨外更有利於統一戰線工作,經黨解釋工作,陳老先生才予以理解、不再提及。不過,陳嘉庚先生此後和毛主席主席一生至交、終生不渝。

廈門集美鰲園的「集美解放紀念碑」聳立雲天,背面的碑文則是陳嘉庚老先生親手撰寫,正面的七個大字則是毛主席應陳嘉庚先生請求題寫的——全國各地,毛主席親筆題寫的紀念碑矗立在個人墓園的,僅此一例;紀念碑台基牆的青石浮雕鐫刻的口號則是「勵行節約」、「發揚國際主義精神」、「向中國人民解放軍致敬」……由此可見毛主席對陳嘉庚的知交情深,以及陳嘉庚對毛主席的景仰之重。

1940年春,就在抵達延安之前,陳嘉庚先生帶著在海外募集的4億「國幣」的華僑抗日捐款,率團回到祖國的第一站是當時的戰時首都重慶。按照蔣介石的指示,國民政府成立了陣容龐大的「歡迎委員會」,光一頓飯的宴請費用就高達8萬元「國幣」,這筆錢在當時足夠買800頭牛!

陳嘉庚在重慶的60多天里,每天被迫在各種宴會中疲於奔命。但不管什麼山珍海味,陳嘉庚一口也咽不下去。大敵當前,「前方吃緊」、「後方緊吃」,「這樣的政府能領導全民共赴國難嗎?中華民族還有希望嗎?」陳嘉庚先生內心深感痛苦與絕望。迫不得已,連續三天在國民黨《中央日報》刊登罷宴聲明:「在此抗戰中艱難困苦時期,望政府及民眾實踐節約,切勿消耗物力!」

正是在重慶的無比窒息與絕望,才讓陳嘉庚決定奔赴口口相傳卻又被國民黨大肆妖魔化的紅色延安。

1940年6月1日晚,毛主席親自設宴款待陳嘉庚。「宴會」就設在毛主席窯洞外,桌面坑坑窪窪,鋪了幾張舊報紙遮醜;吃的是毛主席在自家菜園子里種的大白菜、豆角,每人一碗雞湯,這已經是毛主席能夠拿得出手的最「排場」的一場「宴會」。就餐時,毛主席懇請客人諒解,還專門解釋:「這是鄰居大娘家唯一的一隻雞,正下著蛋呢,聽說我臨門,悄悄宰了送來的」。

陳嘉庚先生一聽,差點落淚。這個山溝里的黨的質樸廉潔,官民關係的水乳交融,還有上上下下飽滿向上的精神狀態,跟重慶的腐朽墮落截然不同。

同盟會出身的陳嘉庚原是堅定的擁蔣派,而徹底「收服」陳嘉庚的,正是毛主席所概括、陳嘉庚先生在親眼目睹的、與國統區截然相反的延安的「十個沒有」。

「十個沒有」概括了延安的黨風、整風、民風、社會之風。就像「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一樣,「十個沒有」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艱深的主義術語,卻又簡單易懂、生動直觀,勝過千言萬語、勝過「一打綱領」,是面向人民群眾最通俗、卻又最真誠的宣傳,是檢驗一個社會進步與否最直白、最犀利的標準!

這「十個沒有」,毛主席所領導的中國共產黨人不僅在革命聖地延安做到了,在從國民黨手中接過爛攤子、消滅黃賭毒、消滅剝削壓迫的新中國,同樣做到了。

被收服的,又豈止愛國華僑陳嘉庚?

幾天前,「日本國駐華大使館」的官微發了一條微博:中村京子,女,91歲,漢斯·米勒醫生的遺孀,中村京子曾是八路軍戰士。一位日本人和一位德國人,中村護士和米勒大夫,兩位分別來自法西斯國家,卻在中國的抗日和解放戰場上救死扶傷,成為了八路軍戰士。

漢斯·米勒,內科專家。生於德國。1939年7月來中國。曾任延安和平醫院門診部主任、晉東南國際和平醫院醫生、第十八集團軍衛生部流動手術隊隊長兼129師醫務顧問。1950年加入中國國籍。歷任長春軍醫大學附屬醫院院長、教授,瀋陽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院長兼兒科系主任,北京積水潭醫院教授,北京醫學院副院長、教授。於1994年12月4日逝世。

然而,當中國的網民在評論區指出中村京子的身份后,「日本國駐華大使館」立刻開啟了「精選」和「拉黑」,在擋不住轉發區的真相流露后,最終刪除了這條微博。

什麼樣的真相,讓「日本國駐華大使館」如此坐不住了呢?

中村京子的身份可能知道的人不多,但她的丈夫——因為反對法西斯、投身中國反法西斯戰爭、奔赴革命聖地延安的德國醫生、與白求恩相似的國際主義戰士漢斯·米勒卻是鼎鼎有名的。

中村京子的經歷同樣傳奇。她在1945年日本侵華戰爭失敗前夕被派到中國的偽「滿洲國」的鐵路醫院當護士,時年只有15歲。日本貧民出身的她,只是為了討口飯吃。然而,讓她沒有想到的是,她來中國才3個月,日本就投降了。

八路軍接管鐵路醫院后,給了同中村京子一樣的所有日本僑民自由選擇去留的機會——願意留下來的,可以參加八路軍;不願意留下來的,可以自行回到日本去。

然而,當時戰敗的日本侵略者只顧自己逃命,根本顧不上這些留下了的日本僑民,八路軍在當時也不可能有能力去一個個送這些人回日本,人生地不熟的中村京子只能選擇暫時留下來。

起初她還在猶豫這個選擇是否正確,但是當有一次她在一戶老百姓家裡休息。忽然,有位八路軍戰士進門了,手裡拿著一根針,針上只有寸把長的半截線。中村京子看到戰士很認真地將針線還給了老鄉,心想:「不就一根針和半截線有,必要還嗎?」但隨後,她很快想到了八路軍部隊里,人人都會唱的那首歌「不拿群眾一針一線」。她說:「那時候,我真的被感動了,隨後感到自己選擇八路軍這條路真是選對了。」

與延安的「十個沒有」形成鮮明對比的,不僅僅是國統區,還有偽「滿洲國」,還有資本主義制度下的日本。在解放區以及後來的新中國所親眼目睹的一幕幕場景,所感受到的自由、民主與平等,讓這位來自日本的少女充分體會到勞動人民終於「不再做牛馬、可以做個人」的幸福,一步步徹底堅定了留下來參加建設新中國的決心。

2004年,中村京子與寒春等國際友人,領到了中國第一批發放給外國人的永久居留證。那一刻,她激動萬分,說,她愛中國,要一直住下去,中國就是她的家。

從革命聖地延安,一路走向新中國,「十個沒有」「收服」了四萬萬中國勞動人民,「收服」了陳嘉庚這樣的愛國華僑,「收服」了寒春、中村京子這樣的國際主義戰士,也「收服」了全世界一切追求進步的人們,讓毛主席不僅僅成為了中國人民的革命領袖和革命導師,也成了全世界人民景仰至今的革命領袖和革命導師。

這走來的一路,正是毛主席在西柏坡所謂之的「進京趕考路」。

愛國華僑陳嘉庚1940年5月到延安,毛主席對他說「這裡一沒有貪官污吏,二沒有土豪劣紳,三沒有賭博,四沒有娼妓,五沒有小老婆,六沒有叫化子,七沒有結黨營私之徒,八沒有萎靡不振之氣,九沒有人吃摩擦飯,十沒有人發國難財。」(1966年版 毛選二卷677頁)

走資派鄧小平說:

1.如果走資本主義道路,可以使中國百分之幾的人富裕起來,但是絕對解決不了百分之九十的人生活富裕問題。(鄧選三卷第64頁)

2.如果按照現在開放的辦法,到國民生產總值人均幾千美元的時候,我們也不會產生新資產階級,基本的生產資料歸國家所有、歸集體所有,就是說歸公有。(鄧選三卷第91頁)

3.如果我們的政策導致兩極分化,我們就失敗了。(鄧選》三卷111頁)

4.如果產生了什麼新的資產階級,那我們就真是走了邪路了。(鄧選》三卷111頁)

5.但風氣如果壞下去,經濟搞成功又有什麼意義?會在另一方面變質,反過來影響整個經濟變質,發展下去會形成貪污、盜竊、賄賂橫行的世界。(鄧選》三卷第154頁

6.如果走資本主義道路,可能在某些局部地區少數人更快的富起來,形成一個新的資產階級,產生一批百萬富翁,但頂多也不會達到人口的百分之一,而大量的人仍然擺脫不了貧窮。(鄧選三卷第208頁)

7.我們實行的是社會主義制度,我們的人均四千美元不同於資本主義國家的人均四千美元,特別是中國人口多,如果那時十五億人口,人均達到四千美元,年國民生產總值達到六萬億美元……就表明社會主義優於資本主義。(鄧選三卷225頁)

8.如果搞資本主義,可能有少數人富裕起來,但大量的人會長期處於貧困狀態,中國就會發生鬧革命的問題。中國搞現代化,只能靠社會主義,不能靠資本主義,歷史上有人想在中國搞資本主義總是行不通。我們搞社會主義雖然犯過錯誤,但總的來說改變了中國的面貌。(鄧選三卷第229頁)

9.如果搞兩極分化,情況就不同了,民族矛盾、區域間矛盾、階級矛盾都會發展,相應地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也會發展,就可能出亂子。(鄧選三卷第364頁)

10.如果富的愈來愈富,窮的愈來愈窮,兩極分化就會產生,而社會主義制度就應該而且能夠避免兩極分化。解決的辦法之一,就是使富起來的地區多交點利稅,支持貧困地區發展。(鄧選三卷第374頁)

對照今天的中國社會,普通老百姓尤其是大多數的工人農民是喜歡「十個沒有」的社會主義制度,還是己經實現了「十個如果「的資本主義社會?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18 個評論)

回復 yongbing1993 2022-11-12 21:47
愛國華僑陳嘉庚1940年5月到延安,毛主席對他說「這裡一沒有貪官污吏,二沒有土豪劣紳,三沒有賭博,四沒有娼妓,五沒有小老婆,六沒有叫化子,七沒有結黨營私之徒,八沒有萎靡不振之氣,九沒有人吃摩擦飯,十沒有人發國難財。」
回復 yongbing1993 2022-11-12 21:47
所謂延安作風,就是1940年2月毛主席在延安說的:「這裡一沒有貪官污吏,二沒有土豪劣紳,三沒有賭博,四沒有娼妓,五沒有小老婆,六沒有叫化子,七沒有結黨營私之徒,八沒有萎靡不振之氣,九沒有人吃摩擦飯,十沒有人發國難財。」
回復 yongbing1993 2022-11-12 21:48
1940年2月1日,毛主席在延安民眾討汪大會的講演中,頗為自豪地說:「這裡一沒有貪官污吏;二沒有土豪劣紳;三沒有賭博;四沒有娼妓;五沒有小老婆;六沒有叫化子;七沒有結黨營私之徒;八沒有萎靡不振之氣;九沒有人吃摩擦飯;十沒有人發國難財。」
回復 yongbing1993 2022-11-12 21:49
到訪延安之前,遠在海外卻心繫祖國的陳嘉庚先生聽到的全是國民黨的反共宣傳,所以對於毛主席的「十個沒有」也是將信將疑。

陳嘉庚在延安的參觀訪問沒有受到任何限制。在女大參觀時,他遇到幾位華僑學生,特地請她們到招待所來,詳細詢問她們的生活情況,聽學生說星期天還要去附近農村宣傳抗日和衛生知識,很感興趣。與華僑女學生交談,他了解了許多延安人的生活情況,他們努力生產,生活大有改善,積極支援前方抗日鬥爭。

不知不覺天黑了,陳先生留她們吃晚飯,隨後她們要徒步走十多里路回校。陳先生想派人送她們回校。其中一位女生說:「陳先生放心吧,我們一個人摸黑走夜路都不怕,何況是兩個人」。陳先生聽后十分驚奇地說:「真想不到,共產黨的地方民風這樣好,實在出乎我的意料。」

除了會晤閩南鄉親和奔赴延安抗日救國的南洋華僑學生之外,陳嘉庚還親身到訪了延安的角落、親歷親聞,「由是斷定國民黨政府必敗,延安共產黨必勝」,「得天下者,共產黨也!」,「中國的希望在延安」。
回復 yongbing1993 2022-11-12 21:50
陳嘉庚還親身到訪了延安的角落、親歷親聞,「由是斷定國民黨政府必敗,延安共產黨必勝」,「得天下者,共產黨也!」,「中國的希望在延安」。
回復 yongbing1993 2022-11-12 21:50
陳嘉庚先生感慨地說:「我未往延安時,對中國的前途甚為悲觀,以為中國的救星尚未出世,或還在學校讀書,其實此人已經四五十歲了,而且做了很多大事了,此人現在延安,他就是毛主席。」
回復 yongbing1993 2022-11-12 21:52
同盟會出身的、時年已經67歲的陳嘉庚老先生甚至立刻提出,要求加入中國共產黨,然而毛主席認為陳老先生留在黨外更有利於統一戰線工作,經黨解釋工作,陳老先生才予以理解、不再提及。不過,陳嘉庚先生此後和毛主席主席一生至交、終生不渝。

廈門集美鰲園的「集美解放紀念碑」聳立雲天,背面的碑文則是陳嘉庚老先生親手撰寫,正面的七個大字則是毛主席應陳嘉庚先生請求題寫的——全國各地,毛主席親筆題寫的紀念碑矗立在個人墓園的,僅此一例;紀念碑台基牆的青石浮雕鐫刻的口號則是「勵行節約」、「發揚國際主義精神」、「向中國人民解放軍致敬」……由此可見毛主席對陳嘉庚的知交情深,以及陳嘉庚對毛主席的景仰之重。
回復 yongbing1993 2022-11-12 21:53
1940年春,就在抵達延安之前,陳嘉庚先生帶著在海外募集的4億「國幣」的華僑抗日捐款,率團回到祖國的第一站是當時的戰時首都重慶。按照蔣介石的指示,國民政府成立了陣容龐大的「歡迎委員會」,光一頓飯的宴請費用就高達8萬元「國幣」,這筆錢在當時足夠買800頭牛!

陳嘉庚在重慶的60多天里,每天被迫在各種宴會中疲於奔命。但不管什麼山珍海味,陳嘉庚一口也咽不下去。大敵當前,「前方吃緊」、「後方緊吃」,「這樣的政府能領導全民共赴國難嗎?中華民族還有希望嗎?」陳嘉庚先生內心深感痛苦與絕望。迫不得已,連續三天在國民黨《中央日報》刊登罷宴聲明:「在此抗戰中艱難困苦時期,望政府及民眾實踐節約,切勿消耗物力!」

正是在重慶的無比窒息與絕望,才讓陳嘉庚決定奔赴口口相傳卻又被國民黨大肆妖魔化的紅色延安。
回復 yongbing1993 2022-11-12 21:53
1940年6月1日晚,毛主席親自設宴款待陳嘉庚。「宴會」就設在毛主席窯洞外,桌面坑坑窪窪,鋪了幾張舊報紙遮醜;吃的是毛主席在自家菜園子里種的大白菜、豆角,每人一碗雞湯,這已經是毛主席能夠拿得出手的最「排場」的一場「宴會」。就餐時,毛主席懇請客人諒解,還專門解釋:「這是鄰居大娘家唯一的一隻雞,正下著蛋呢,聽說我臨門,悄悄宰了送來的」。

陳嘉庚先生一聽,差點落淚。這個山溝里的黨的質樸廉潔,官民關係的水乳交融,還有上上下下飽滿向上的精神狀態,跟重慶的腐朽墮落截然不同。

同盟會出身的陳嘉庚原是堅定的擁蔣派,而徹底「收服」陳嘉庚的,正是毛主席所概括、陳嘉庚先生在親眼目睹的、與國統區截然相反的延安的「十個沒有」。
回復 yongbing1993 2022-11-12 21:54
「十個沒有」概括了延安的黨風、整風、民風、社會之風。就像「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一樣,「十個沒有」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艱深的主義術語,卻又簡單易懂、生動直觀,勝過千言萬語、勝過「一打綱領」,是面向人民群眾最通俗、卻又最真誠的宣傳,是檢驗一個社會進步與否最直白、最犀利的標準!

這「十個沒有」,毛主席所領導的中國共產黨人不僅在革命聖地延安做到了,在從國民黨手中接過爛攤子、消滅黃賭毒、消滅剝削壓迫的新中國,同樣做到了。
回復 yongbing1993 2022-11-12 21:55
日本國:中村京子,女,91歲,漢斯·米勒醫生的遺孀,中村京子曾是八路軍戰士。一位日本人和一位德國人,中村護士和米勒大夫,兩位分別來自法西斯國家,卻在中國的抗日和解放戰場上救死扶傷,成為了八路軍戰士。
回復 yongbing1993 2022-11-12 21:56
漢斯·米勒,內科專家。生於德國。1939年7月來中國。曾任延安和平醫院門診部主任、晉東南國際和平醫院醫生、第十八集團軍衛生部流動手術隊隊長兼129師醫務顧問。1950年加入中國國籍。歷任長春軍醫大學附屬醫院院長、教授,瀋陽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院長兼兒科系主任,北京積水潭醫院教授,北京醫學院副院長、教授。於1994年12月4日逝世。
回復 yongbing1993 2022-11-12 21:56
中村京子的身份可能知道的人不多,但她的丈夫——因為反對法西斯、投身中國反法西斯戰爭、奔赴革命聖地延安的德國醫生、與白求恩相似的國際主義戰士漢斯·米勒卻是鼎鼎有名的。
回復 yongbing1993 2022-11-12 21:58
中村京子的經歷同樣傳奇。她在1945年日本侵華戰爭失敗前夕被派到中國的偽「滿洲國」的鐵路醫院當護士,時年只有15歲。日本貧民出身的她,只是為了討口飯吃。然而,讓她沒有想到的是,她來中國才3個月,日本就投降了。

八路軍接管鐵路醫院后,給了同中村京子一樣的所有日本僑民自由選擇去留的機會——願意留下來的,可以參加八路軍;不願意留下來的,可以自行回到日本去。

然而,當時戰敗的日本侵略者只顧自己逃命,根本顧不上這些留下了的日本僑民,八路軍在當時也不可能有能力去一個個送這些人回日本,人生地不熟的中村京子只能選擇暫時留下來。

起初她還在猶豫這個選擇是否正確,但是當有一次她在一戶老百姓家裡休息。忽然,有位八路軍戰士進門了,手裡拿著一根針,針上只有寸把長的半截線。中村京子看到戰士很認真地將針線還給了老鄉,心想:「不就一根針和半截線有,必要還嗎?」但隨後,她很快想到了八路軍部隊里,人人都會唱的那首歌「不拿群眾一針一線」。她說:「那時候,我真的被感動了,隨後感到自己選擇八路軍這條路真是選對了。」
回復 yongbing1993 2022-11-12 21:58
與延安的「十個沒有」形成鮮明對比的,不僅僅是國統區,還有偽「滿洲國」,還有資本主義制度下的日本。在解放區以及後來的新中國所親眼目睹的一幕幕場景,所感受到的自由、民主與平等,讓這位來自日本的少女充分體會到勞動人民終於「不再做牛馬、可以做個人」的幸福,一步步徹底堅定了留下來參加建設新中國的決心。
回復 yongbing1993 2022-11-12 21:59
2004年,中村京子與寒春等國際友人,領到了中國第一批發放給外國人的永久居留證。那一刻,她激動萬分,說,她愛中國,要一直住下去,中國就是她的家。
回復 yongbing1993 2022-11-12 21:59
從革命聖地延安,一路走向新中國,「十個沒有」「收服」了四萬萬中國勞動人民,「收服」了陳嘉庚這樣的愛國華僑,「收服」了寒春、中村京子這樣的國際主義戰士,也「收服」了全世界一切追求進步的人們,讓毛主席不僅僅成為了中國人民的革命領袖和革命導師,也成了全世界人民景仰至今的革命領袖和革命導師。
回復 yongbing1993 2022-11-12 22:00
這走來的一路,正是毛主席在西柏坡所謂之的「進京趕考路」。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4 20:17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