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毛澤東創建軍隊是為應戰和防禦

作者:yongbing1993  於 2022-9-29 20:44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文史雜談|已有11評論

毛澤東創建軍隊是為應戰和防禦




毛澤東思想中的戰爭法思想最重要的一點是自衛原則在戰爭法則中的道義制高點。在毛澤東對戰爭法的論述中,首位重要的思想是戰爭法中的自衛原則,其核心是:中國工農紅軍即後來的中國人民解放軍作戰的主要目的是防禦,因而作戰的範圍和強度以堅決制止敵方的軍事挑釁為要旨;雖然戰爭是由敵方挑起的,而人民軍隊是被動應戰的,但一旦人民軍隊開展防禦作戰,就絕不應是消極防禦而應是積極防禦。為了達到積極防禦必須進攻徹底趕走或消滅之。

毛澤東對戰爭中自衛原則的思考,在抗戰時期形成了一個比較成熟的方針,即針對國民黨製造的摩擦事件和發動的反共高潮,毛澤東明確提出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自衛戰爭方針。毛澤東在回答記者提問共產黨如何對待所謂摩擦的態度時指出:「我可以率直地告訴你們,我們根本反對抗日黨派之間那種互相對消力量的摩擦。但是,……如果欺人太甚,如果實行壓迫,那末,共產黨就必須用嚴正的態度對待之。這態度就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毛澤東親自將這一戰爭法則稱為「自衛原則」,他說:「這就是說,決不可無故進攻人家,也決不可在被人家攻擊時不予還擊。這就是鬥爭的防禦性。」 由此可見,毛澤東著眼於抗日戰爭的大局,強調既聯合又鬥爭,既給頑固派的軍事挑釁以沉重打擊,又不致使抗日統一戰線破裂,毛澤東給了這種自衛的原則一個簡潔的稱謂,即「有理」原則。「有理」原則,與「有利」「有節」的原則相結合,就成為抗戰時期八路軍、新四軍與國民黨頑固派之間軍事鬥爭的重要法則。

在抗戰過程中,國民黨頑固派先後發起過三次大的反共高潮,製造大大小小的摩擦事件上百起,甚至發生過「皖南事變」這樣嚴重的事件。對此,毛澤東的態度是十分明確的:「 ……對於那些敢於攻打進步軍隊、進步團體、進步人員的人,我們是決不能容忍的,是必定要還擊的,是決不能讓步的。」

但是,自衛戰爭的限度一定要把握好,即「這種抵抗是有用的,但必須嚴格站在自衛立場上,決不能過此限度,……為此目的,一定條件下的緩和、退讓也是必要的」 。

軍事不過是政治的延續,抗戰時期國共兩黨的軍事鬥爭必須在維護整體團結抗戰的基礎上展開,這就決定了八路軍新四軍對蔣介石國民黨中的頑固派的自衛反擊必定有一定限度。因此,所謂「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強調的是我軍絕不向任何國民黨軍隊主動進攻(當然不包括汪偽軍隊),八路軍新四軍絕不挑起戰端;而「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則是指如若八路軍新四軍遭到蔣介石國民黨軍隊的進攻,八路軍新四軍絕不會避戰求和、姑息退讓,必然會堅決、徹底地消滅敢於進攻的任何頑軍,進而迫使其停止挑釁。

毛澤東的自衛戰爭原則在新中國成立后又有新的發展。毛澤東在新中國成立后多次就戰爭的自衛法則問題表明了態度,他說:「任何地方我們都不去侵略。但是,人家侵略來了,我們就一定要打,而且要打到底。」

 20世紀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印度政府不顧兩國友好關係,在邊界問題上屢屢向新中國發難,新中國政府本著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對印方的挑釁一再保持了剋制。然而,印度政府竟錯誤估計形勢,不顧新中國對和平解決邊界問題的呼籲,派遣軍隊武力侵佔新中國傳統領土。在此情況下,毛澤東確定了對印鬥爭的基本方針,即「決不退讓,力爭避免流血;犬牙交錯,長期武裝共處」。這正是一種堅持不挑釁、不退讓、力爭和平、以戰止戰的鬥爭方針。然而尼赫魯卻執迷不悟,悍然決定向人民解放軍發起武力「驅逐」,終於釀成中印邊境戰爭。當印軍進攻已成事實后,毛澤東才下定決心進行一場作戰時間、地域和目標都有限的反擊戰。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完成戰役目標后,毛澤東又下令人民解放軍停止軍事行動,釋放戰俘,歸還對方武器,並後撤脫離戰場,實現了軍事上、道義上的雙重勝利。

新中國建國后在20世紀60、70年代面臨美蘇兩大超級大國的軍事威脅時,毛澤東始終堅持「備戰備荒為人民」、「不打第一槍」、「來了就堅決打」的思想。對於戰爭的自衛法則,毛澤東終其一生都將其置於軍事鬥爭的重要原則加以貫徹之。

毛澤東對"寬待戰俘"作為是戰爭法的重要原則。對戰俘予以人道主義待遇是當代國際軍事法的重要原則之一,同時也是1949年《日內瓦公約》的重要內容。然而,毛澤東的寬待戰俘思想不僅比國際公約的形成時間更早,而且實踐得更徹底,人道主義內容更豐富。眾所周知,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戰場上有一句著名的口號:「繳槍不殺!」這反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戰場政策是只要敵人放下武器,無論是否投誠都給予生命安全的保障。而毛澤東的寬待戰俘思想遠遠不止於此,毛澤東對待戰俘的思想包含了瓦解敵軍、分化敵營、政治宣傳、教育改造等豐富的內容。

1928年2月,毛澤東指揮工農革命軍攻佔了寧岡縣城,俘虜了近三百人。在押送俘虜的過程中,出現了打罵俘虜、搜俘虜腰包等現象,毛澤東立刻提出糾正。

毛澤東對指戰員們說明,敵軍中的許多士兵跟我們一樣都是窮苦人民出身,是被迫參加國民黨軍隊的,應該把他們看成是我們的階級兄弟而不應當打罵。他還宣布:工農革命軍不殺、不打、不罵俘虜,不搜俘虜腰包,對傷病俘虜給以治療;經過教育、治療后留去自由,留者開歡迎會做革命軍戰士,去者開歡送會併發路費。

古田會議更加明確了紅軍優待俘虜的政策,詳細規定了對俘虜兵「不搜檢他們身上的錢和一切物件」、「反對給俘虜兵以任何言語或行動上的侮辱」,給予「物質上的平等待遇」,不願意留下的「發給路費,放他們回去」「醫治敵方傷病」等內容。

這種對待敵方俘虜的寬大措施,不僅在中國歷代戰爭史上絕無可能,就是「二戰」結束后制定的國際公約也無法超越。

正是這種空前優厚的俘虜政策,感染了無數出身貧苦的國民黨士兵,使他們感受到了新舊軍隊的強烈對比,有的國民黨士兵和下級軍官一再被俘、一再被放,最終誠心加入紅軍隊伍。

正如毛澤東所說:「對敵軍的宣傳,最有效的方法是釋放俘虜和醫治傷病。敵軍的士兵和營、連、排長被我們俘虜過來,即對他們進行宣傳工作,分為願留願去兩種,願去的即發路費釋放。這樣就把敵人所謂『共匪見人就殺』的欺騙,立即打破。」

抗日戰爭是一場日本帝國主義欲滅亡中國、中華民族為生存而戰的民族對決。在國共結成抗日統一戰線后,日本軍隊成為八路軍新四軍的主要敵人,如何處置日軍戰俘和投誠人員,毛澤東進行了明確的表態。1936年7月,毛澤東接受美國記者斯諾的採訪時指出:「被我們俘虜和解除武裝的日軍官兵將受到優待。我們不會殺死他們,而是會像兄弟那樣對待他們。」

這是毛澤東首次就外國戰俘的寬大處置問題公開發表意見。面對民族大敵,面對日軍對八路軍新四軍抗日根據地的殘酷「掃蕩」以及中國同胞的殘酷暴行,毛澤東仍能清醒地將罪惡的日本軍國主義整體和參戰的日本士兵個人相區分,這是極具戰略眼光的。

當英國記者貝蘭特問毛澤東優待俘虜的政策對日軍是否有效時,毛澤東明確回答說,即使日軍對八路軍施放毒氣,我們也仍然要寬待俘虜。「我們仍然把被俘的日本士兵和某些被迫作戰的下級軍官給以寬大待遇,不加侮辱,不施責罵,向他們說明兩國人民利益的一致,釋放他們回去」。顯然,毛澤東是從更高的國際主義層面考慮這種優待日軍戰俘政策的積極意義。

除日軍以外,八路軍、新四軍還面臨著數量眾多的偽軍以及部分國民黨頑固派軍隊的進攻,如何處理被俘的偽軍以及國民黨軍隊戰俘,毛澤東說得也十分清楚:「對敵軍、偽軍、反共軍的俘虜,除為群眾所痛惡、非殺不可而又經上級批准的人以外,應一律採取釋放的政策。其中被迫參加、多少帶有革命性的分子,應大批地爭取為我軍服務,其他則一律釋放;如其再來,則再捉再放;不加侮辱,不搜財物,不要自首,一律以誠懇和氣的態度對待之。」 、「本軍對於放下武器的蔣軍官兵,一律不殺不辱,願留者收容,願去者遣送。」 毛澤東的這一態度表明,不管是國民黨哪個派系的軍隊,包括汪偽軍隊,只要放下武器就能獲得我軍優待,保證「一律不殺不辱」。

在解放戰爭中,優待俘虜的政策對於瓦解蔣匪敵軍更是起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作用。由於中國人民解放軍認真貫徹優待戰俘的政策和紀律,很多俘虜兵經過教育,認清了人民軍隊的本質和解放戰爭的意義,思想上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主動要求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這對瓦解國民黨陣營、加速解放戰爭勝利的進程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

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仍在多個場合屢次提到寬待戰俘的問題,不僅對國內高級幹部談到過這個問題,也在會見外賓時說過。1950年11月,毛澤東在給彭德懷、鄧華等志願軍領導人的電報中說:「你們釋放美俘的行動,已在國際上收到極好的效果。請準備於此次戰役后再釋放一大批,例如三四百人。」1963年8月,毛澤東在會見越南勞動黨南方局負責人時說:「要取得勝利,敵軍工作很重要,俘虜政策很重要。」 「俘獲后對他們進行宣傳、教育,然後釋放,這樣好。」 可以說,毛澤東終其一生都認為優待戰俘問題是一個原則問題,中國人民解放軍無論何時都必須堅持這一原則。

中國人民解放軍對懲辦首要戰犯並區別對待其他戰犯也是戰爭法則的必然要求。戰俘與戰犯是有區別的。與禁止虐待戰俘一樣,對戰犯的罪行進行法律追究同樣是當代軍事刑法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當代戰爭與武裝衝突法的要求。毛澤東關於懲罰戰犯的思想與其寬待戰俘的思想是并行不悖的,這反映出毛澤東清楚地認識到需要追究戰爭犯罪責任的只是極少數發動侵略戰爭和反人民內戰的首要分子,以及堅決執行戰爭命令或者對造成人道主義災難負有直接責任的高級官員。對於一般的參加侵略戰爭和內戰的敵軍官兵,毛澤東是不作為戰犯看待的,這與毛澤東一貫的爭取大多數、孤立極少數的鬥爭策略是一致的。

早在抗戰勝利后不久的國共談判中,毛澤東就代表中共中央向國民黨方面提出過懲罰日本戰犯和漢奸罪犯的要求。1949年1月26日,南京政府宣布日本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岡村寧次經軍事法庭審判后無罪,通電發表后,引起全國輿論嘩然。毛澤東在1月28日發表了《中共發言人關於命令國民黨反動政府重新逮捕前日本侵華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和逮捕國民黨內戰罪犯的談話》,其中指出:「日本戰犯前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岡村寧次大將,為日本侵華派遣軍一切戰爭罪犯中的主要戰爭罪犯,今被南京國民黨反動政府的戰犯軍事法庭宣判無罪;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聲明:這是不能容許的。」 由此可見,毛澤東對於懲罰日本侵略軍的首要戰犯是毫不含糊的,特別是對岡村寧次這樣的重要戰犯,毛澤東認為是應當予以懲辦的。對於其他日本戰犯,毛澤東認為同樣應當讓他們接受中國人民的審判,要求國民黨方面不得「擅自釋放」或者「縱令逃逸」。

對於國內戰爭中的戰犯,毛澤東也提出應當予以懲辦。關於懲辦發動內戰的國民黨戰犯的聲明,最早見於毛澤東1947年親自起草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宣言》。在人民解放軍拉開戰略反攻序幕的時候,《宣言》首次提出了「逮捕、審判和懲辦以蔣介石為首的內戰罪犯」的要求,並指出:「對於罪大惡極的內戰禍首蔣介石,一切堅決助蔣為惡、殘害人民、而為廣大人民所公認的戰爭罪犯,本軍必將追尋他們至天涯海角,務使歸案法辦。」

《宣言》不僅首次提出了追究「內戰罪犯」責任的要求,而且提出了「首惡者必辦,脅從者不問,立功者受獎」的分別處理原則,對於分化、打擊敵人和加速戰爭進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這也成為後來我國刑事政策應對普通刑事犯罪的原則之一。同年2月5日,毛澤東再次以中共發言人的名義發表了《中共發言人關於和平條件必須包括懲辦日本戰犯和國民黨戰犯的聲明》,《聲明》中說:「我們認為必須在第一個條件中增加懲辦日本戰犯一個項目。……這兩類戰犯問題都得談判,這兩類戰犯都得懲辦。」

總而言之,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共領導集體向全國人民發出了懲辦日本戰犯、國民黨戰犯的要求,使全國人民對戰爭罪行的了解更加深入,並滿足了人民的正義感,其戰犯審判實踐推動了我國軍事法和刑法的發展。

高興

感動

同情
1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11 個評論)

回復 yongbing1993 2022-9-29 21:12
毛澤東說:「我打了二十五年仗,包括抗美援朝戰爭三年。我原來是不會打仗的,不知道怎麼打,是通過二十五年的戰爭過程學會打的。」正因為毛澤東把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年華貢獻給了中國革命戰爭,因此,他有理由自豪地說,我懂得怎樣打仗,怎樣打勝仗。
回復 yongbing1993 2022-9-29 21:12
毛澤東的軍事生活。「從未想到過要打仗」的毛澤東,被蔣介石「逼上梁山」,在戰爭中度過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年華,最終指導中國革命戰爭取得了勝利。毛澤東之所以是世界上最傑出而偉大的軍事家,同他極為注重戰爭實踐,善於從戰爭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並上升到理論高度分不開的。
回復 yongbing1993 2022-9-29 21:13
毛澤東只是一位書生,是一個知識分子。他一生酷愛學習,與書作伴。他自己說過,飯可以不吃,覺可以不睡,但書不可以不讀。無論是平時還是戰時,他都離不開書,讀書成了毛澤東一生的嗜好。他認為,指導戰爭的人,對於一些兵書是應該要讀的。但是,指揮打仗是最講實際的,最主要的還是要靠實踐。正如他所說:「開始打仗的時候,並沒有讀過多少兵法,更不像有些人說的那樣,是靠《孫子兵法》《三國演義》來指揮的,主要是靠長期革命戰爭實踐中積累的經驗。」
回復 yongbing1993 2022-9-29 21:13
毛澤東特別注重從戰爭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並將其上升到理論高度。「我是靠總結經驗吃飯的。」毛澤東上井岡山之初,仍然像是一位滿身文人氣息的書生,並說:「軍旅之事,未知學也,我不是個武人,文人只能運用筆杆子,不能動槍。」在和朱德率領的部隊會師儀式上,毛澤東身兼師長,以新鮮之感挎了一下匣子槍,並詼諧地對朱德說:「背上駁殼槍,師長見軍長。」會師儀式一結束,他就把槍交給了警衛員,此後也就很少再拿槍。但是,通過對井岡山鬥爭經驗的總結,毛澤東提出了游擊戰爭的「十六字訣」,為他的軍事思想形成奠定了基礎。
回復 yongbing1993 2022-9-29 21:13
毛澤東的一些重要軍事著作,都是在總結中國革命戰爭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寫成的。沒有中國革命戰爭的實踐經驗,也就沒有這些重要著作的產生。1956年9月10日,在中共八大預備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上,毛澤東說:「我的那些文章,不經過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戰爭,是不可能寫出來,因為沒有經驗。」1962年1月,他在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上又說:「在民主革命時期,經過勝利、失敗、再勝利、再失敗,兩次比較,我們才認識了中國這個客觀世界。在抗日前夜和抗日時期,我寫了一些論文,例如《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論持久戰》《新民主主義論》《〈共產黨人〉發刊詞》,替中央起草過一些關於政策、策略的文件,都是革命經驗的總結。那些論文和文件,只有在那個時候才能產生,在以前不可能,因為沒有經過大風大浪,沒有兩次勝利和兩次失敗的比較,還沒有充分的經驗,還不能充分認識中國革命的規律。」
回復 yongbing1993 2022-9-29 21:14
毛澤東不僅注重總結自己親身經歷的直接經驗,而且還十分注重總結別人的經驗。毛澤東對戰略形勢的觀察和進行戰略決策往往能高於他人,主要在於他能集中群體的智慧,並能從更高的層次上進行科學的分析和概括。1949年3月,毛澤東在中共七屆二中全會上總結解放戰爭的經驗時說過這樣的話:「先向下級學習,然後再做先生,先向下面請示,然後再下命令。中央領導的正確,就是綜合了各地供給的材料報告和意見;各地如不來材料,不提意見,中央就很難發號施令,就只好吃飯。」事實正是如此,毛澤東個人的許多高超的決策,都是與群體的智慧連為一體,密不可分。沒有群體的智慧,毛澤東也是很難作出正確的戰略決策的。
回復 yongbing1993 2022-9-29 21:14
在大的戰略決策上,毛澤東靠總結經驗吃飯,在一些具體的作戰方法上,毛澤東也是如此。他說:「我的經驗歷來如此,凡是憂愁沒有辦法的時候,就去調查研究,一經調查研究,辦法就出來了,問題就解決了,打仗也是這樣,凡是沒有辦法的時候,就去調查研究。在第二次反『圍剿』的時候,兵少覺得很不好辦,開頭不了解情況,每天憂愁。我跟彭德懷兩個人到白雲山上跑了一天,察看地形,看了很多地方。我對彭德懷說,把你的三軍團全部打包抄,敵人一定會垮下去。一軍團打正面,那時還有四軍、三軍,可以打正面、打兩路,如果不去看呢?就每天憂愁,就不知道如何打法?」
回復 yongbing1993 2022-9-29 21:14
毛澤東特別重視總結敗仗的教訓。他說:「打敗仗我們不怕,不打敗仗我們就不知道仗應該是如何打法。」他曾多次坦言承認:「指揮過好幾次敗仗。」在1956年9月10日的中共八大預備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上,毛澤東在談到自己曾犯過錯誤時說:「比如打仗,高興圩打了敗仗,那是我指揮的;南雄打了敗仗,是我指揮的;長征時候的土城戰役是我指揮的,茅台那次打仗也是我指揮的。」毛澤東認為,打敗仗並不可怕,關鍵的是要分析打敗仗的原因,從中吸取教訓。他在談到這幾次敗仗時說主要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沒有消滅敵人,沒有實現預定的作戰意圖,如土城戰鬥等;另一種是打成了消耗戰、擊潰戰,雖然消滅了敵人,自己傷亡也不少,例如水口戰役。在毛澤東看來這幾次戰役戰鬥都應該屬於敗仗。毛澤東在分析這幾次敗仗的原因時,認為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第一,沒有準確地了解敵情。第二,驕傲輕敵。第三,分散兵力,沒有集中優勢兵力。第四,不顧客觀物質條件的可能,盲目地以弱攻強。總之,在毛澤東看來,造成敗仗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沒有解決好主觀指導與戰爭客觀實際之間的矛盾,犯了主觀、片面的錯誤,「把軍事計劃建立在一廂情願的基礎之上」,這就難免不打敗仗。
回復 yongbing1993 2022-9-29 21:14
毛澤東不僅把一生中最重要的年華貢獻給了中國革命戰爭,而且也創造了光輝的軍事業績和科學的軍事理論,在世界軍事史上作出了獨特的貢獻,成為世界上集軍事統帥和軍事理論家於一身的第一人。
回復 yongbing1993 2022-9-29 21:15
毛澤東是一位傑出的統帥。他創造了中國歷史的輝煌,但更使他顯示偉大天才的則是軍事領域。光輝的軍事生涯,創造了光輝的軍事業績。憑著超群的智慧和才能,毛澤東不僅創造了戰爭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爭奇觀,而且他親自組織指揮戰役戰鬥的數量之多、勝率之高,在世界軍事史上沒有任何軍事家能與之相比擬。據不完全統計,僅在土地革命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毛澤東親自組織指揮和參與組織指揮的戰役戰鬥就達239次之多,戰爭之困難,條件之險惡,鬥爭之複雜,是常人難以想象的,但他以卓越的膽識,超常的智慧,堅韌的毅力,一次次化險為夷,取得了一場又一場的勝利。正是通過這些高超的戰爭指導藝術,毛澤東硬是把軍事家們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偶然變成了必然,理想變成了現實,完美地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的高度統一,智慧與權力的和諧一致,軍事科學與戰爭藝術的有機結合。
回復 yongbing1993 2022-9-29 21:15
毛澤東既是一位傑出的軍事統帥,而且也是一位偉大的軍事理論家。現存的從1927年到抗美援朝戰爭時期毛澤東親手撰寫的軍事論著和作戰文電就達5萬多篇,約500多萬字,創造性地提出了一整套以弱勝強、以劣勝優的軍事理論,在世界軍事思想發展史上樹立起了一個新的里程碑。從1937年到1938年,不到兩年時間裡,毛澤東撰寫軍事著作大約就有200餘篇,其中包括《論持久戰》《論抗日游擊戰爭的基本戰術——襲擊》《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問題》《抗戰十五個月的總結》《抗日民族戰爭與抗日統一戰線發展的新階段》《戰爭和戰略問題》等長篇重要軍事論著。他寫作的速度也很驚人。僅1938年5月,短短的一個月時間,他除撰寫了大量的作戰電報和一些短文以外,他還撰寫了《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問題》和《論持久戰》兩部長篇重要軍事論著,約10餘萬字。僅《論持久戰》一文,就達5萬餘字。他不分白天黑夜、廢寢忘食地精心撰寫,整整一個星期都沒有出門就完成了。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6 14:4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