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應有權利是爭來的而不是送來的

作者:yongbing1993  於 2022-9-18 21:23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文史雜談

應有權利是爭來的而不是送來的



「同志們,權利是爭來的,不是送來的,這世界上有一個『爭』字,我們的同志不要忘記了。有人說我們黨的哲學叫『鬥爭哲學』,榆林有一個總司令叫鄧寶珊的就是這樣說的。我說『你講對了』,自從有了奴隸主、封建主、資本家,他們就向被壓迫的人民進行鬥爭,『鬥爭哲學』其實是他們先發明的。被壓迫人民的『鬥爭哲學』出來得比較晚,那是鬥爭了幾千年才有了馬克思主義。放棄鬥爭,只要團結,或者不注重鬥爭、馬馬虎虎地斗一下,但斗得不恰當、不起勁,這都是小資產階級軟弱性的表現。」 —— 毛主席在七大上的政治報告。

毛澤東所講的「鬥爭哲學」的含義是指被壓迫人民向統治階級的鬥爭的理論,即馬克思主義。但事實上,可以把「鬥爭」概念視為毛澤東哲學思想的一個基本範疇。毛澤東在《矛盾論》中講,事物對立面之間存在著鬥爭,對立面的鬥爭是無處不在的。鬥爭思想是毛澤東的基本思想。毛澤東所講的鬥爭不僅指對立面之間的鬥爭性、互相排斥的特性,還指作為主體的人在改造自然與社會的實踐活動中,與客觀存在的物之間以及人與人之間的一種互相排斥的緊張關係。在人與物關係中,毛澤東把生產活動稱為生產鬥爭,在人與人關係中,毛澤東用階級鬥爭,新舊鬥爭來概括。鬥爭就其本質而言即是實踐活動。鬥爭是毛澤東的哲學觀。鬥爭又是毛澤東的人生觀。

「社會主義革命不是一次行動,不是一條戰線上的一次戰鬥,而是充滿了劇烈的階級衝突的整整一個時代,是在一切戰線上,也就是說,在經濟和政治的一切問題上的長長系列的戰鬥,這些戰鬥只有靠剝奪資產階級才能完成。」 —— 列寧《社會主義革命和民族自決權》。

「無產階級的鬥爭不是不間斷的進攻,不是一個接著一個的勝利。無立階級鬥爭也有困難和失敗,真正的革命者不是那些在勝利起義時期表現勇敢的人,而是那些在革命勝利進攻時很會打仗,在革命退卻時期,在無產階級失敗時期也能夠表現勇敢的人,是那些在革命失利時,在敵人勝利時不失去理智、不畏縮後退的人,是那些在革命退卻時期不張皇失措、不悲觀失望的人。」 —— 斯大林《托洛茨基主義還是列寧主義?》

青年毛澤東在《體育之研究》一文中指出:天地蓋唯有動而已。毛澤東強調:一致、和諧是暫時的,差別、衝突是永恆的,陰陽、大小、上下、高卑、人己、好惡、正反、潔污、美醜、勝負等差別和衝突,是世界萬事萬物構成的的本質所在,也是使世界萬事萬物始終處於無休止的變化過程中的動力所在,無此差別則不能構成歷史生活進化者,這是毛澤東早年對於進化的本質特徵的描述。
     
毛澤東認識到鬥爭是普遍的。在1917年到1919年讀泡爾生《倫理學原理》一書的批語中,他讚歎秦末劉邦與項羽的廝殺,西漢武帝同匈奴的激戰,三國鼎立群雄之爭,認為每當其時,事態百變、人才輩出,這樣的歷史,令人喜愛;相反在承平之世,則毫無生機、暮氣沉沉,使人厭之。每當亂世,都是英雄輩出,人才頻多的時候,這是因為越是複雜的環境,越能磨鍊人才,越能使傑出人物展現其才華。複雜環境中的各種政治軍事鬥爭更能顯示英雄本色。亂世出英雄,其實正是在亂世的鬥爭中才顯示出英雄本色的。
     
毛澤東在日記中寫道:與天奮鬥,其樂無窮;與地奮鬥,其樂無窮;與人奮鬥,其樂無窮。奮鬥就要同各種對手、對象進行鬥爭,奮鬥即鬥爭。這裡的奮鬥、鬥爭其實更多地體現出一種意志力、心力的能動作用在歷史生活與社會生活中的具體表現。也就是青年毛澤東所說的鬥爭是指一種精神的力量、意志的力量。毛澤東顯然是從人類歷史活動的鬥爭本性、競爭本性的角度對大同理想提出質疑與批評的。與世無爭的社會理想絕不可能,即使在天國也有等級差別,也有競爭,何況在人世?理想的平等無爭世界其實只不過反映了對人間不平等與戰爭的現狀的批判而已。

青年毛澤東所強調的「抵抗」是對於社會惡勢力的壓迫的一種反抗行為,造反行為,同青年毛澤東所推崇的造反精神類似,「大抵抗對於有大勢力者,其必要乃亦如普通抵抗之對於普通人。如西大陸新地之對於科侖布,洪水之對於禹,歐洲各邦群起而圍巴黎之對於拿破崙之戰勝是也」[4]。這裡的抵抗是指對於外界的壓迫人類的某種勢力的反抗精神,是一種迫於環境壓力的應戰行為,類似於湯因比提出的「挑戰——應戰」模式中的應戰行為。而鬥爭概念則是一種積極的主動的奮發的個人行為和人類集體行為,在歷史生活中屬於一種有創造精神、改造精神的行為。歷史生活從本質上講是一種創造性活動,而創造性活動的前提在於積極有為、奮發向上的精神,是人類不斷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結果,這種精神頗類似於近代資本主義產生的所謂「浮士德」精神,即歌德的長詩《浮士德》所反映的人類積極有為向上的精神,而這種精神是近代西方歷史發展的深層次的動力或者說是因為人類的某種慾望、需求而推動歷史發展,而實現這種慾望的手段即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即毛澤東所講的鬥爭。
     
因而,毛澤東所講的鬥爭概念其實正與西方文化精神有相通之處。青年毛澤東所講的鬥爭概念與進化論的競爭概念也有相通之處。競爭是相互的,既是一種被動之事,不得不為之事,又是一種主動應戰行為。鬥爭與意志力有關, 意志之事正體現出奮鬥與鬥爭的精神。奮鬥與鬥爭進入社會歷史領域,成為一種社會行為,也就是社會各成員相互促進,征服自然,互競向上,推動社會進步。
 
青年毛澤東之所以十分重視奮鬥、鬥爭精神,是受到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反抗造反精神的影響。毛澤東早年時期愛讀中國傳奇小說,特別是其中的造反故事,湖湘文化傳統中又有富於反抗傳統的大眾文化、民俗民風。這兩方面塑造了毛澤東人格中的鬥爭、造反、敢於奮鬥、敢於反抗的精神。毛澤東在延安同斯諾的談話中曾提到:「我讀過經書,可是並不喜歡經書,我愛看的是中國古代的傳奇小說,特別是其中關於造反的故事,我讀過《岳飛傳》、《水滸傳》、《隋唐演義》、《三國演義》和《西遊記》等。那是在我還很年輕的時候,瞞著老師讀的。老師憎恨這些禁書,並把它們說成是邪書。我經常在學校讀這些書,老師走過來的時候,就用一本經書把它們蓋住。大多數同學也都是這樣做的。許多故事,我們幾乎都可以背出來,而且反覆討論過許多次。關於這些故事,我們比村裡的老人們知道得還要多些。他們也喜歡這些故事,而且經常和我們互相講述。我認為這些書對我的影響大概很大。因為這些書是在易受感染的年齡里讀的。」

正是由於湖湘文化傳統與傳奇小說中的造反精神、反抗精神、鬥爭精神,以及社會進化論中的生存競爭觀念的影響,也就是說在中西方思想文化的影響之下,青年毛澤東逐漸形成了關於社會歷史是一個鬥爭過程、競爭過程的觀念。在這一觀念的指導下,毛澤東又從社會政治實踐活動中加以印證,逐漸認同接受了馬克思主義關於階級鬥爭的觀點,並最終選擇了馬克思主義。在延安,他回憶當時選擇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歷程時說:「(一九二○年)有三本書特別深刻地銘記在我的心中,使我樹立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我接受了馬克思主義,認為它是對歷史的正確解釋,以後就一直沒有動搖過。這三本書是:陳望道譯的《共產黨宣言》,這是用中文出版的第一本馬克思主義的書,考茨基著的《階級鬥爭》以及柯卡普著的《社會主義史》。到了一九二○年夏天,我已經在理論上和在某程度的行動上,成為一個馬克思主義者,而且從此我也自認為是一個馬克思主義者。」

讀了這三本書之後,「我才知道人類自有史以來就有階級鬥爭,階級鬥爭是社會發展的原動力,初步地得到認識問題的方法論。可是這些書上,並沒有中國的湖南、湖北,也沒有中國的蔣介石和陳獨秀。我只取了它四個字:『階級鬥爭』,老老實實地來開始研究實際的階級鬥爭。
 
毛澤東為何要接受馬克思主義,他是從階級鬥爭角度來認識歷史,以歷史是階級鬥爭的過程的觀點作為中介去認同和接受馬克思主義的。階級鬥爭史觀同社會歷史是競爭、鬥爭的觀念有著內在的聯繫,有相同之處,這使毛澤東在文化心理上對馬克思主義有一種認同感。這樣看來,正是馬克思主義對於歷史的本質的解釋與青年時代的毛澤東所接受的傳統文化有若干相同之處,從而決定毛澤東在接受馬克思主義時有其獨特的思想原因。
     
關於毛澤東為什麼會接受馬克思主義特別是其中最感興趣的階級鬥爭觀點,1920年,毛澤東在給蔡和森的信中又從歷史生活的角度作了一番說明:「俄國式的革命,是無可如何的山窮水盡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個變計,……依心理上習慣性的原理及人類歷史上的觀察,覺得要資本家信共產主義是不可能的事」,「從歷史上說,人類生活全是一種現實慾望的擴張。這種現實慾望,只向擴張的方面走,決不向縮減的方面走,小資本家必想做大資本家,大資本家必想做最大的資本家,是一定的心理。歷史上凡是專制主義者,或帝國主義者,或軍國主義者,非等到人家來推倒,決沒有自己肯收場的」,還說:「章太炎在長沙演說,勸大家讀歷史,謂袁段等失敗均系不讀歷史之故。我謂讀歷史是智慧的事,求遂所欲是衝動的事,智慧指導衝動,只能於相當範圍有效力,一出範圍,衝動便將智慧壓倒,勇猛前進,必要到遇了比衝動前進之力更大的力,然後才可以將它打回。」

這裡毛澤東詳細地說明了為什麼要採取階級的鬥爭的手段即俄式革命的道路去推翻資本家的私有制主義者的統治,即由於在人類生活中,支配人類活動的是一種無窮無盡的慾望的衝動與擴張,在這種力量的支配下,資本家一方面向自然索取,一方面向勞動者索取,資本家的本性使和平道路不可能,唯有採取反抗、鬥爭、造反才能贏得無產者自身的解放和光明前途。

毛澤東曾說過:「有人說我們黨的哲學叫『鬥爭哲學』,……我說『你講對了』。自從有了奴隸主、封建主、資本家,他們就向被壓迫的人民進行鬥爭,『鬥爭哲學』是他們先發明的。被壓迫人民的『鬥爭哲學』出來得比較晚,那是鬥爭了幾千年,才有了馬克思主義。」
     
 如果說以上毛澤東還只是從現實的鬥爭的需要的角度去接受階級鬥爭的觀點的話,那麼到了1926年,毛澤東則把階級鬥爭觀點上升到歷史觀的高度,贊成馬克思把歷史及文明史看成是階級鬥爭史的觀點。

毛澤東在《紀念巴黎公社的意義》一文中指出:「馬克思說:『人類的歷史,是一部階級鬥爭史。』這是事實,不能否認的。……我們向來讀中國史,不注意階級鬥爭的事實,其實四千多年的中國史,何嘗不是一部階級鬥爭史呢?如秦二世時,起來革命的陳勝、吳廣是農民。漢高祖是流氓,也是無產階級推翻貴族階級的革命,不過在農業社會裡,他們革命成功后,又做起皇帝,自己又變成貴族階級了。太平王洪秀全號召廣西一班失業農民起來革命,大有社會革命的意義,孫總理也很佩服他。大家只知道打倒他的是清朝政府,而不知真正打倒他的主力軍,卻是地主階級。打倒太平天國出力最多的是曾國藩,他當時是地主階級的領袖。曾國藩是練團練出身,團練即是地主階級壓迫農民的武力,他們見洪秀全領導一班農民革命,於他們不利,遂出死力來打倒他。故太平天國之事,不是滿漢的戰爭,實是農民和地主的階級鬥爭。」

由此可知,毛澤東已十分堅信中國史是一部階級鬥爭史,而且用這一觀點來批判歷史上把太平天國與曾國藩之爭看成是滿漢之爭的傳統觀點,也否認了曾、洪之爭是儒教與基督教之爭的說法,從而一反數十年的定論,確立了歷史是階級鬥爭史的基本觀點。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0 09:37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