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獨立完整工業體系完成文革期間

作者:yongbing1993  於 2022-8-23 20:48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文史雜談|已有15評論

獨立完整工業體系完成文革期間



當走資派和右派們大肆宣傳大躍進和三年困難時期的「失敗」時,難道不為新中國在此後僅三、四年時間就奇迹般地湧現出如此巨大的成就而感到困惑嗎!走資派和右派們大肆抹黑的文革, 但文革時期新中國的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基本完成建立成型。

在新中國三十年建設史上,跨越六、七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前前後後佔了十多年。走資派和右派們說:當時中國完全陷入各種政治運動、階級鬥爭之中,而經濟發展「停滯」,「瀕臨崩潰的邊緣」。但事實證明了這種說法的荒涎不經。是走資派和右派們為政治需要而進行的顫倒黑白造謠污篾和抹黑。

「文革」十年正處於新中國工業和科技發展的關鍵時期,它在建立中國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當時毛主席的「工業學大慶運動」、「抓革命促生產」、「把國民經濟搞上去」等一系列指示下,黨中央和各級黨委、革委會對工業生產抓得是很緊的,都是將其作為反對霸權主義和修正主義的一項硬任務堅決完成的。雖然在個別年份由於走資派和無政府主義的干擾,出現過生產和產量下降的情況,但從十多年總體上看工業發展仍是迅速的,決不是「停滯」和「緩慢」。設想十多年間工廠都是停止生產搞運動、整日開批判鬥爭會那是十分離奇的!

這隻要回顧一下那時國家在工業建設方面所作出的一系列重大部暑,想想那時全國實施和建成的一系列大項目、大工程、骨幹企業,辦的許許多多大事和取得的成就,事實就很清楚了。從毛澤東九月逝世文革於1976年10月結束,但文革時期確定的經濟方針、政策和部署卻一直延續到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因此,本文在關於文革時期的經濟發展中,有的指標、數字引用到1978年、1979年,或是八十年代初, 應無不當。有的工業項目科研項目的基礎設立和建設的開始是"萬事開頭難"而又在被外國封鎖禁運和制裁之下進行的, 而上路成型之後的整個工業體系恐怕一直延用到今天, 相反自走資派改革開放引進外資后都半送半賣讓外國資本家和國內的私人新型資本家所佔有,  成了讓少數人先富的私人資本了。這可是毛澤東那一代中國共產黨人和那一代全體中國人民, 用了幾十年"寧可少活二十年也拚命拿下工業化"用命和血汗奮鬥得來的,  是新中國勞動人民子子孫孫的由祖父輩留下的共同財富。細數一下毛澤東時代的祖父輩留下給子孫後代的共同財富有多少?

首先,以石油、煤炭、電力為主的能源、動力工業為例。僅在1967年至1976年期間國家的投資就超過了500億元。在石油工業中,不僅擴建了大慶油田,而且新建了勝利油田、大港油田、任丘油田、遼河油田、中原油田、江漢長慶油田等。原油產量以每年平均遞增18.6%的速度增長,1978年產量突破了1億噸,原油加工量比1965年增加5倍多。其發展之快是首當其衝的。在煤炭工業中,新建了山西高陽煤礦、山東兗州煤礦、河南平頂山煤礦、四川寶頂山煤礦、新疆哈密露天煤礦等一系列新的大型企業。由於石油、煤炭工業的迅速發展,一大批新的化工,化肥企業也在當時建立起來。如兗州煤礦新建了魯南大化肥廠等。在電力工業中,僅全國新建的大型發電站就有:劉家峽水電站、丹江口水電站、龔咀水電站、黃龍灘水電站、碧口水電站、八盤峽水電站以及唐山陡河發電廠、山東萊蕪火力發電廠等。中國首座核電站 — 秦山核電站開始建造。各地興建的的中小型發電站就更多,每年都有大批投建,到1975年僅小型水電站全國就有5萬多,1978年達9萬多座。十年間中國能源產量年均增長率達到9.2%。這大大高於改革之後的八、九十年代。人們知道,到2007年,全國石油產量才1.87億噸,29年時間才比1978年增長了79%倍,遠遠低於從1949—1978年增幅的866.08倍!可以說,如果沒有文革時期石油、媒炭、電力等許多大型工業基地的建立和迅速發展,我國八、九十年代的整個能源供應將是大問題,與此相關的化工、化肥、化纖等許多工業門類也不會發展起來。同時,文革時期建材工業也有迅速發展,如各縣都建立了水泥廠,1978年全國小水泥廠達到3400個,還有許多在建中,每年以幾百家的速度投產。

適應當時國防建設和備戰的需要,六、七十年代毛主席和黨中央採取了以內地「三線建設」為重點的方針。從1965年到七十年代中期,國家在「三線建設」中投資達2050億元,建立起了攀枝花鋼鐵基地、十堰第二汽車基地、六盤水工業基地、酒泉和西昌航天中心等一大批鋼鐵、有色金屬、機械製造、飛機、汽車、航天、電子工業等新的工業基地,使國家的基礎工業和國防工業狀況大大改變。全國有許多著名的大企業,如湖北二汽、貴州鋁廠、邯鄲大型水泥廠、德陽第二重型機械廠、江油特殊鋼廠、成都無縫鋼管廠、山東萊蕪鋼鐵廠、山東拖拉機廠、推土機廠等也都是那時創建的。至於各地建設的大型骨幹企業就更多了。到七十年代末期僅「三線」地區的工業固定資產就由原來的292億元增加到1543億元,增長4.28倍,約佔當時全國的三分之一。工業總產值由258億元,增加到1270億元,增長了3.92倍。這極大地促進了中西部經濟、科技和教育的發展,對於改善工業布局,克服過於集中於東部沿海大城市的狀況,縮小東西部地區差距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人們看到,改革開放以後一改原來的指導方針,實行以東部沿海地區為重點、向沿海地區傾斜的方針,使中西部大批人才和資金「孔雀東南飛」,造成地區差別和社會矛盾迅速擴大。可想而知,如無過去「三線」建設時期的基礎,目前中西部的經濟發展還會更加落後。

新興工業,如電子工業,到1979年全國已建立了2000多個電子企業,職工隊伍達到100多萬人。全國建設了四十多家集成電路工廠。自1956年以來,23年間電子工業產值年均增長20.3%。並擁有相當規模的生產和研究裝備。初步形成門類比較齊全的工業部門。人們知道,目前中國己作為一個電子產品的生產大國出現在世界,電視、電腦、電話等產品和自動控制技術己廣泛運用於生產、辦公、普通家庭。但是應該知道,這些現代科技產品的核心技術的研發、攻關和形成工業生產能力卻都是在改革前的六、七十年代實現的。例如到七十年代末,我國研製的機算機型號就達到了200多種,專業生產廠有十多家,生產計算機2300餘台。電視機年產達249.2萬台。早在1974年四川長虹電子企業就上了彩電生產線,開始生產彩電。到七十年代末,電視、電話等產品就開始在部分家庭里使用。而到了改革之後的八、九十年代,電子工業曾一度出現了不景氣。因此說,如果不搞改革,這些現代科技產品和裝備定會更快地在廣大群眾中普及。當主流媒體大肆宣傳目前電視、電惱、電話的發展成就時,殊不知它並不能記在改革開放的功績薄上。

為了引進國外先進設備和技術,加強中國工業的薄弱環節,以滿足國家建設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在1972年以後,毛澤東、周恩來批准以「四三方案」為中心的引進國外成套設備的報告。先後投資50多億美元,引進了26個大項目,其中包括13套大化肥、4套大化纖、3套石油化工、10個烷基苯工廠;還有武鋼一米七軋機,3個大電站、43套綜合採煤機、1套彩色顯象管成套生產技術以及透明壓縮機、燃氣輪機、工業氣輪機工廠等。通過這些引進,建成了北京石油化工總廠、上海石油化工總廠、山東勝利石油化工總廠、遼陽石油化纖廠、北京石油化纖廠、黑龍江石化纖維聯合企業、福建維尼綸廠、四川維尼綸廠以及大慶化肥廠、南京棲霞山化肥廠、遼河化肥廠、洞庭氮肥廠、四川瀘州和貴州赤水天燃氣化肥廠等國內一大批現代企業。並且它們都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這些都大大增強了我國化工、化肥、化纖等工業的生產能力。其中13套大化肥項目就佔全國化肥總生產能力的1/5。1976年我國自己設計、製造的三十噸乙烯工程(1973年動工)在北京石化總廠建成、投產。在這些大化肥項目的帶動下,七十年代各地也大辦化肥工業,1978年全國小氮肥廠就達1534個。這直接為八十年代的農業增產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創造了條件。

中國的汽車工業,自從五十年代建立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之後,又對當時基礎較好的全國四個汽車制配廠進行技術改造,在六十年代初形成了南京、上海、北京、濟南四個汽車製造廠。文革時期,在建立湖北二汽、四川汽車製造廠(後為重慶)、陝西汽車製造廠等項目的帶動下,全國各地的汽車工業如雨後春筍般建立起來。七十年代末遍布全國各地的汽車製造廠近200家。1980年全國的汽車產量達22.2萬輛,由建國初汽車工業的空白點,擠身於世界汽車製造行列的第14位。與其同時,機床年產量達13.4萬台,拖拉機產量達9.8萬台,手扶拖拉機21.8萬台等,這些都主要是在文革期間發展起來的。

最令人睹目的是國防工業和航天工業。自1964年我國第一次核爆炸試驗成功后,到七十年代後期,共成功進行了16次核爆炸試驗,還有第一枚導彈發射成功、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第一次地下核試驗成功、第一次運載火箭發射成功、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第一艘核潛艇研製成功、第一次回收發射的地球衛星成功等,可以說成果一顆接一顆,捷報一個接一個,勇往直前,直上雲天。十幾年的時間就突破了歷史上的「八個第一」,成功發射了8顆人造衛星等。使中國成為繼美、蘇之後第三個核武和航天大國。

1967年6月17日,中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這是繼1964年中國成功爆炸第一顆原子彈之後,在核工業領域取得的又一個震驚世界的壯舉。中國僅用了2年8個月,便以世界上最快的速度完成了從原子彈到氫彈兩個發展階段質的跨越。.

又如中國的造船工業,自1958年建造萬噸級「大躍進」號和六十年代建造「東風」號、「安源」號等遠洋貨船之後,到七十年代初迅速發展到建造二萬五千噸的貨船(1971年上海江南造船廠「長風」號下水),還有七千五百噸的客貨兩用船。1974年之後,自造的萬噸級船舶一艘又一艘下水,速度越來越快。1974年生產的船舶噸位數和艘數就比1965年增長了近10倍。其中有能夠衝破三米厚冰層的破冰船、三千噸的海洋地質綜合調查船、七千六百噸的雙體石油鑽井船、深海上的油台船、萬噸級的挖泥船以及巨型深塢船等。到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逐步提高到造五萬噸和十萬噸級巨輪的水平。由此中國迅速邁進世界造船大國的行列。

文革期間,在鐵路、公路、航空、大橋樑建設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也是十分驚人的。十多年間,先後建成了成昆鐵路、湘黔鐵路、川黔鐵路、襄渝鐵路、焦枝鐵路、枝柳鐵路、京通鐵路、陽安鐵路等十多條鐵路幹線,還建成了包括滇藏公路、韶山至井岡山公路在內的許多貫穿各省城鄉的公路幹線。到1979年,全國鐵路通車裡程達五萬多公里,有複線的八千多公里,並且開始了電氣化鐵路建設。內燃機車也投入使用。鐵路貨運量達十億萬噸。全國公路通車裡程達80萬多公里,全國兩千多個縣基本上都通了公路,大大改變了全國交通幹線落後的狀況。尤其顯著的是,當時的鐵路、公路幹線建設大多是在西南地區高山峻岭的複雜地形條件中施工的,施工過程極其困難、艱苦。像成昆鐵路,全程僅打鑿隧道就有427個,架橋樑991座,其工程艱難程度在世界鐵路建設史上少有。工人階級、技術人員硬是靠發揚「敢啃硬骨頭」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去戰勝困難,譜寫了人類建設史上最豪邁的篇章。

在交通發展的同時,中國的大橋樑建設步入新階段。1968年世界聞名的大工程南京長江大橋建成通車。此後,十年間又先後建成了長沙湘江大橋、山東省北鎮黃河大橋、前扶松花江大橋、浙江省蘭江大橋、蚌埠新淮河大橋、上海黃浦江大橋、閩青大橋、洛陽黃河大橋、田莊台遼河大橋、江蘇省淮南大橋、五河淮河大橋、重慶長江大橋等,使我國大橋樑建設無論在設計施工水平,還是在建設速度上都跨入到世界先進的行列。

其他在大港口建設、長距離輸油管道建設、高壓遠距離輸電變電工程、載波通信幹線工程,衛星通信地面站建設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發展,施工能力和技術水平上了新台階,成為建國以來發展速度最快的一個時期。

雖然毛澤東時代留下的這些全體勞動人民的共同財富被走資派少數人先富的資本家竊為私有。但這算帳是事實存在的。中國人民是不會忘記的。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15 個評論)

回復 yongbing1993 2022-8-23 21:03
在1967年至1976年期間國家的投資就超過了500億元。在石油工業中,不僅擴建了大慶油田,而且新建了勝利油田、大港油田、任丘油田、遼河油田、中原油田、江漢長慶油田等。原油產量以每年平均遞增18.6%的速度增長,1978年產量突破了1億噸,原油加工量比1965年增加5倍多。
回復 yongbing1993 2022-8-23 21:05
在1967年至1976年期間在煤炭工業中,新建了山西高陽煤礦、山東兗州煤礦、河南平頂山煤礦、四川寶頂山煤礦、新疆哈密露天煤礦等一系列新的大型企業。
回復 yongbing1993 2022-8-23 21:05
在1967年至1976年期間由於石油、煤炭工業的迅速發展,一大批新的化工,化肥企業也在當時建立起來。如兗州煤礦新建了魯南大化肥廠等。
回復 yongbing1993 2022-8-23 21:06
在電力工業中,僅全國新建的大型發電站就有:劉家峽水電站、丹江口水電站、龔咀水電站、黃龍灘水電站、碧口水電站、八盤峽水電站以及唐山陡河發電廠、山東萊蕪火力發電廠等。中國首座核電站 — 秦山核電站開始建造。各地興建的的中小型發電站就更多,每年都有大批投建,到1975年僅小型水電站全國就有5萬多,1978年達9萬多座。十年間中國能源產量年均增長率達到9.2%。這大大高於改革之後的八、九十年代。人們知道,到2007年,全國石油產量才1.87億噸,29年時間才比1978年增長了79%倍,遠遠低於從1949—1978年增幅的866.08倍!
回復 yongbing1993 2022-8-23 21:07
可以說,如果沒有文革時期石油、媒炭、電力等許多大型工業基地的建立和迅速發展,我國八、九十年代的整個能源供應將是大問題,與此相關的化工、化肥、化纖等許多工業門類也不會發展起來。同時,文革時期建材工業也有迅速發展,如各縣都建立了水泥廠,1978年全國小水泥廠達到3400個,還有許多在建中,每年以幾百家的速度投產。
回復 yongbing1993 2022-8-23 21:08
適應當時國防建設和備戰的需要,六、七十年代毛主席和黨中央採取了以內地「三線建設」為重點的方針。從1965年到七十年代中期,國家在「三線建設」中投資達2050億元,建立起了攀枝花鋼鐵基地、十堰第二汽車基地、六盤水工業基地、酒泉和西昌航天中心等一大批鋼鐵、有色金屬、機械製造、飛機、汽車、航天、電子工業等新的工業基地,使國家的基礎工業和國防工業狀況大大改變。全國有許多著名的大企業,如湖北二汽、貴州鋁廠、邯鄲大型水泥廠、德陽第二重型機械廠、江油特殊鋼廠、成都無縫鋼管廠、山東萊蕪鋼鐵廠、山東拖拉機廠、推土機廠等也都是那時創建的。至於各地建設的大型骨幹企業就更多了。到七十年代末期僅「三線」地區的工業固定資產就由原來的292億元增加到1543億元,增長4.28倍,約佔當時全國的三分之一。工業總產值由258億元,增加到1270億元,增長了3.92倍。這極大地促進了中西部經濟、科技和教育的發展,對於改善工業布局,克服過於集中於東部沿海大城市的狀況,縮小東西部地區差距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人們看到,改革開放以後一改原來的指導方針,實行以東部沿海地區為重點、向沿海地區傾斜的方針,使中西部大批人才和資金「孔雀東南飛」,造成地區差別和社會矛盾迅速擴大。可想而知,如無過去「三線」建設時期的基礎,目前中西部的經濟發展還會更加落後。
回復 yongbing1993 2022-8-23 21:08
新興工業,如電子工業,到1979年全國已建立了2000多個電子企業,職工隊伍達到100多萬人。全國建設了四十多家集成電路工廠。自1956年以來,23年間電子工業產值年均增長20.3%。並擁有相當規模的生產和研究裝備。初步形成門類比較齊全的工業部門。人們知道,目前中國己作為一個電子產品的生產大國出現在世界,電視、電腦、電話等產品和自動控制技術己廣泛運用於生產、辦公、普通家庭。但是應該知道,這些現代科技產品的核心技術的研發、攻關和形成工業生產能力卻都是在改革前的六、七十年代實現的。例如到七十年代末,我國研製的機算機型號就達到了200多種,專業生產廠有十多家,生產計算機2300餘台。電視機年產達249.2萬台。早在1974年四川長虹電子企業就上了彩電生產線,開始生產彩電。到七十年代末,電視、電話等產品就開始在部分家庭里使用。而到了改革之後的八、九十年代,電子工業曾一度出現了不景氣。因此說,如果不搞改革,這些現代科技產品和裝備定會更快地在廣大群眾中普及。當主流媒體大肆宣傳目前電視、電惱、電話的發展成就時,殊不知它並不能記在改革開放的功績薄上。
回復 yongbing1993 2022-8-23 21:09
為了引進國外先進設備和技術,加強中國工業的薄弱環節,以滿足國家建設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在1972年以後,毛澤東、周恩來批准以「四三方案」為中心的引進國外成套設備的報告。先後投資50多億美元,引進了26個大項目,其中包括13套大化肥、4套大化纖、3套石油化工、10個烷基苯工廠;還有武鋼一米七軋機,3個大電站、43套綜合採煤機、1套彩色顯象管成套生產技術以及透明壓縮機、燃氣輪機、工業氣輪機工廠等。通過這些引進,建成了北京石油化工總廠、上海石油化工總廠、山東勝利石油化工總廠、遼陽石油化纖廠、北京石油化纖廠、黑龍江石化纖維聯合企業、福建維尼綸廠、四川維尼綸廠以及大慶化肥廠、南京棲霞山化肥廠、遼河化肥廠、洞庭氮肥廠、四川瀘州和貴州赤水天燃氣化肥廠等國內一大批現代企業。並且它們都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這些都大大增強了我國化工、化肥、化纖等工業的生產能力。其中13套大化肥項目就佔全國化肥總生產能力的1/5。1976年我國自己設計、製造的三十噸乙烯工程(1973年動工)在北京石化總廠建成、投產。在這些大化肥項目的帶動下,七十年代各地也大辦化肥工業,1978年全國小氮肥廠就達1534個。這直接為八十年代的農業增產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創造了條件。
回復 yongbing1993 2022-8-23 21:09
中國的汽車工業,自從五十年代建立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之後,又對當時基礎較好的全國四個汽車制配廠進行技術改造,在六十年代初形成了南京、上海、北京、濟南四個汽車製造廠。文革時期,在建立湖北二汽、四川汽車製造廠(後為重慶)、陝西汽車製造廠等項目的帶動下,全國各地的汽車工業如雨後春筍般建立起來。七十年代末遍布全國各地的汽車製造廠近200家。1980年全國的汽車產量達22.2萬輛,由建國初汽車工業的空白點,擠身於世界汽車製造行列的第14位。與其同時,機床年產量達13.4萬台,拖拉機產量達9.8萬台,手扶拖拉機21.8萬台等,這些都主要是在文革期間發展起來的。
回復 yongbing1993 2022-8-23 21:09
最令人睹目的是國防工業和航天工業。自1964年我國第一次核爆炸試驗成功后,到七十年代後期,共成功進行了16次核爆炸試驗,還有第一枚導彈發射成功、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第一次地下核試驗成功、第一次運載火箭發射成功、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第一艘核潛艇研製成功、第一次回收發射的地球衛星成功等,可以說成果一顆接一顆,捷報一個接一個,勇往直前,直上雲天。十幾年的時間就突破了歷史上的「八個第一」,成功發射了8顆人造衛星等。使中國成為繼美、蘇之後第三個核武和航天大國。
回復 yongbing1993 2022-8-23 21:10
1967年6月17日,中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這是繼1964年中國成功爆炸第一顆原子彈之後,在核工業領域取得的又一個震驚世界的壯舉。中國僅用了2年8個月,便以世界上最快的速度完成了從原子彈到氫彈兩個發展階段質的跨越。.
回復 yongbing1993 2022-8-23 21:10
中國的造船工業,自1958年建造萬噸級「大躍進」號和六十年代建造「東風」號、「安源」號等遠洋貨船之後,到七十年代初迅速發展到建造二萬五千噸的貨船(1971年上海江南造船廠「長風」號下水),還有七千五百噸的客貨兩用船。1974年之後,自造的萬噸級船舶一艘又一艘下水,速度越來越快。1974年生產的船舶噸位數和艘數就比1965年增長了近10倍。其中有能夠衝破三米厚冰層的破冰船、三千噸的海洋地質綜合調查船、七千六百噸的雙體石油鑽井船、深海上的油台船、萬噸級的挖泥船以及巨型深塢船等。到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逐步提高到造五萬噸和十萬噸級巨輪的水平。由此中國迅速邁進世界造船大國的行列。
回復 yongbing1993 2022-8-23 21:10
文革期間,在鐵路、公路、航空、大橋樑建設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也是十分驚人的。十多年間,先後建成了成昆鐵路、湘黔鐵路、川黔鐵路、襄渝鐵路、焦枝鐵路、枝柳鐵路、京通鐵路、陽安鐵路等十多條鐵路幹線,還建成了包括滇藏公路、韶山至井岡山公路在內的許多貫穿各省城鄉的公路幹線。到1979年,全國鐵路通車裡程達五萬多公里,有複線的八千多公里,並且開始了電氣化鐵路建設。內燃機車也投入使用。鐵路貨運量達十億萬噸。全國公路通車裡程達80萬多公里,全國兩千多個縣基本上都通了公路,大大改變了全國交通幹線落後的狀況。尤其顯著的是,當時的鐵路、公路幹線建設大多是在西南地區高山峻岭的複雜地形條件中施工的,施工過程極其困難、艱苦。像成昆鐵路,全程僅打鑿隧道就有427個,架橋樑991座,其工程艱難程度在世界鐵路建設史上少有。工人階級、技術人員硬是靠發揚「敢啃硬骨頭」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去戰勝困難,譜寫了人類建設史上最豪邁的篇章。
回復 yongbing1993 2022-8-23 21:11
1968年世界聞名的大工程南京長江大橋建成通車。此後,十年間又先後建成了長沙湘江大橋、山東省北鎮黃河大橋、前扶松花江大橋、浙江省蘭江大橋、蚌埠新淮河大橋、上海黃浦江大橋、閩青大橋、洛陽黃河大橋、田莊台遼河大橋、江蘇省淮南大橋、五河淮河大橋、重慶長江大橋等,使我國大橋樑建設無論在設計施工水平,還是在建設速度上都跨入到世界先進的行列。
回復 yongbing1993 2022-8-23 21:11
在大港口建設、長距離輸油管道建設、高壓遠距離輸電變電工程、載波通信幹線工程,衛星通信地面站建設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發展,施工能力和技術水平上了新台階,成為建國以來發展速度最快的一個時期。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3 18:3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