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如今年輕人真正有選擇的權利嗎

作者:yongbing1993  於 2022-7-21 20:29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網路文摘|已有69評論

如今年輕人真正有選擇的權利嗎




新中國的毛澤東時代己將社隊企業的實踐制度化。讓全社會的年輕人都真正的有了自己「選擇的權利」,  發揮各自的聰明才智建設社會主義。如今走資派的"城鎮化"是一條走不通的路。1%的紅二代、官二代、富二代和99%的工二代、農二代、窮二代的"選擇的權利"的差別。

毛主席早已開闢過另外一種工業化、現代化的道路:1954年春,全國農業生產合作社發展到9.5萬個,毛主席一面大力推動合作化運動,一面密切注視合作化運動遇到的新問題新苗頭和新進展,及時加以指導。《人民日報》刊登了《肥東蘆陳鄉青春、陳祠農業生產合作社對多餘勞動力的解決辦法》一文,介紹了安徽省肥東石敬塘區青春村兩個合作小社為解決多餘勞動力出路而開辦粉絲坊、豆腐坊、養豬組、養魚組的做法,毛主席將該文收入《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一書,並把題目改為《多餘勞動力找到了出路》,還親自寫了300多字的批語。在按語中毛主席寫道:「社會主義不僅從舊社會解放了勞動者和生產資料,也解放了舊社會所無法利用的廣大的自然界。人民群眾有無限的創造力。他們可以組織起來,向一切可以發揮自己力量的地方和部門進軍,向生產的深度和廣度進軍,替自己創造日益增多的福利事業。這裡還沒有涉及農業機械化。機械化以後,勞動力更會大量節省,是不是有出路呢?」 這是毛主席最早提到涉及社辦工副業的論述。

1956年4月,在講述十大關係時,毛主席進一步明確地指出:「農民生活的改善,要靠自己生產,國家不能給他們發工資」。他提倡要組織農民「發展農業和副業相結合的互助」,要幫助農民成立「各種副業和手工業的生產合作社」。

從1958年起,毛主席把發展農村工業從增加農民福利上升到消滅所有制差別和工農差別,實現公社化和農村工業化,鞏固工農聯盟,推進國家工業化的高度上來認識。毛主席的社隊企業構想逐步成型,成為一種系統化科學化的構想。毛主席認為:「不完成兩化(指公社化、農村工業化)商品不能豐富。」也只有「把農村也改造得和城市差不多,這才是真正的聯盟」。因此,毛主席要求通過發展農村工業,把農民變成工人,「使農村生活不低於城市,或者大體相同,或者略高於城市,各公社都要有自己的經濟中心」。創建「工農結合、城鄉結合」的新型社會組織。

在1959年2月召開的中央第二次鄭州會議上,毛主席進一步明確把辦好農村工業歸結為辦好社隊企業,「由不完全的公社所有制走向完全的單一的公社所有制,是一個把較窮的生產隊提高到較富的生產隊的過程,又是一個擴大公社的積累,發展公社的工業,實現農業機械化、電氣化,實現公社工業化和國家工業化的過程。目前公社直接所有的東西還不多,如社辦企業,社辦事業,由社支配的公積金、公益金等。雖然如此,我們偉大的、光明燦爛的希望也就在這裡。」

毛主席的構想就是通過社隊企業的形式在實現農業合作化的基礎上,農村辦工業,把廣大農村地區建設得像城市一樣好,在農村地區就地實現工業化、現代化。

毛主席關於社隊企業構想對上世紀五六七十年代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快速發展起了重要作用,三線戰略的實施為毛主席的這一構想提供了更有利的支撐,一座座現代化的廠房在中西部的那些曾經極端貧困的山溝溝里拔地而起,社隊企業為這些工廠提供了產業鏈供給,工業品反過來又提供給社隊企業幫助他們快速地實現農業機械化、提高工業化和現代化水平。

1966年5月初,毛主席收到「1966年5月2日總後勤部關於進一步搞好部隊農副業生產給中央軍委的報告」,這份報告說,從近幾年的情況來看,軍隊搞生產確實是一件大事,具有重大的政治意義和經濟意義。

這份報告給了毛主席巨大啟示,他充分肯定了報告中提出的五條做法和總的想法。但毛主席的思考並不局限于軍隊生產的範圍,他考慮得更深更遠,他由軍隊搞生產,聯想到辦一種「大學校」的問題。這種「大學校」,各行各業都要辦。在「大學校」里,可以學政治,學軍事,學文化,又能從事生產,由此形成一個體系。

基於這個思考,毛主席在5月7日寫了一封信,這就是著名的「五七指示」。至此,毛主席關於社隊企業的偉大構想,已經從單純的經濟手段升華為一種制度化探索。

與之伴隨的,就是青年人的培養模式探索與教育革命。1966年,由於運動形勢的發展,高校推遲招生一下子持續了三年;隨著大規模運動的退潮,恢復招生也提上了議事日程。

1968年7月22日,《人民日報》刊載《從上海機床廠看培養工程技術人員的道路》的調查報告。報告指出,(運動之後)這個廠的技術人員隊伍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反動技術「權威」被趕下了台,實踐證明,從工人中提拔的技術人員比來源於大專院校畢業生的技術人員要強。由此,調查報告提出了「教育革命的方向」問題,強調學校教育一定要與生產勞動相結合。

毛主席為這篇報道的編者按親筆加寫了一段說:「大學還是要辦的,但學制要縮短,教育要革命,要無產階級政治挂帥,走上海機床廠從工人中培養技術人員的道路。」這段話加於刊文的前一天——7月21日。此後,各地相繼仿效興辦這類學校,學制有全日制、半工半讀、業餘等,統稱「七·二一大學」。

1970年,部分高校首先開始以「群眾推薦、組織批准和學校複審」的方式,從有實踐經驗的工農兵及下鄉知青中招生。同時,大批知識分子、知識青年下到農村去,大大提升了廣大農村地區的教育資源、文化水平和科學技術基礎。

高校招生基本的處理原則是「社來社去、廠來廠去、哪兒來哪兒去」,杜絕將升學作為階層上升、拉開階層差距的渠道。斷絕了階層上升的渠道,並不是為了固化階層;恰恰相反:知識分子與工農群眾相結合;城市工廠實行「鞍鋼憲法」,工人參與管理;農村興辦「社隊企業」,逐步實現農業機械化,「把農村建得跟城市一樣好」——這樣的做法,大大加速了三大差別的縮小,離真正的社會公平越來越近。而這就是胡錫進所詬病的「沒有選擇自由」,只能被分配到山溝溝。

實踐證明,毛主席的這一構想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到1978年底,全國社隊企業共有152.4萬個。其中社辦企業32萬個,平均每個公社6個;大隊辦企業120萬個, 平均每個大隊2個。全國已有98%的公社、82%的大隊辦了企業。全國社隊企業總產值由1975年的169.4億元增加到達550億以上。占人民公社三級經濟總收入的29.7%,社隊企業工業產值約佔當年全國工業總產值的11.7%。

毛主席設想的是農村集體經濟在發展過程中,逐漸發展壯大走向更高級的集體所有制,然後過渡到全面所有制,大環境的變化已經徹底逆轉了這樣的進程。

毛澤東時代積攢出來的社隊企業隨著分田單幹的實施,或者走向了自我消亡,或者通過改制、私有化轉成了80年代的鄉鎮企業,並締造出了類似蘇南模式這樣的「經濟奇迹」,只有華西村這樣的少數社隊企業繼續將集體經濟性質保留了下來……

筆者在以前的文章里講過毛田人民公社、鳳陽白山凌生產隊等合作化典型辦社隊企業以及後來又如何衰落的歷史,墨茶事件時也講過毛澤東時代的大涼山「扶貧」,它們就是這段歷史的縮影。

毛主席曾經說過,「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在那裡是可以大有作為的」,這句話並不是讓知識青年僅僅下鄉去當農民,結合毛主席社隊企業、農村辦工業的探索,我們不難發現,另外一種工業化、現代化的社會圖景完全是可能的,而且這才是符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的工業化與現代化。

作為向共產主義社會過渡的社會主義應該是這樣的:一方面是勞動者奪回生產資料,奪回勞動管理權;另一方面這個過渡階段應該是一個「去中心化」的過程。而「去中心化」既是管理權的「去中心化」,在實現人民民主的過程中,使社會管理架構逐漸扁平化,又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去中心化,沒有腫瘤一樣的一枝獨秀的特大城市,而是遍地開花滿園香;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特別是信息技術與交通運輸的發展,這樣的「去中心化」並不意味著「小國寡民」,而是分散的各個節點更加有機、更加緊密的結合在了一起;在這樣的圖景中,青年實現了徹底的解放,不再是被資本異化的工具,而是富於創造力、想象力,可以主動、自覺地自我選擇、充分實現自我人生價值的一個個大寫的人……

拿如今年輕人中的那1%的紅二代、官二代、富二代的紙醉金迷的生活作代表,今天的年輕人是有了「選擇的權利」。然而完全無視那些只是「打工人」、「小鎮做題家」身份、整日996、被房貸車貸壓得喘不過氣來的那99%的工二代、農二代、窮二代的真實狀況,這些今天的年輕人是不是也有了自己「選擇的權利」?

莫言說在那個時代就輟學放牛去了,只能靠一本《新華字典》自學,相比今天的「小鎮做題家」苦不苦? 一個90%以上人口還是文盲的舊中國只用了短短十幾年就實現了年輕一輩人均小學-初中學歷,這已經是前所未有的巨大進步的。莫言還是給自己家放牛,放到舊社會他大概率得給地主放牛。莫言輟學籠統地說成「家裡窮」。如果真是家庭貧困的話,莫言的大哥為何沒輟學,1968年還從華東師大畢業,最後從中學校長任上退休?二哥還能高中畢業,在當地機械廠工作?莫言究竟是因為什麼原因輟學?中國新聞周刊在莫言獲諾獎后的這篇走訪報道其實早就揭示了答案:原來莫言是被學校開除了。可以看筆者以前的文章《忘恩負義的莫言》

80年代北大清華的生源中有30%以上是真正的農民子弟,而新世紀里加上農村地區縣城裡的學生,農村生源還超不過10%;城鄉差距、貧富差距不斷拉大,好不容易進了城的「小鎮做題家」們,窮盡三代購買力,也僅僅讓自己獲得「房奴」資格,進了資本為打工人編織的「囚籠」,這是幸運還是不幸呢?而血汗工廠里的農村青年,連成為「小鎮做題家」的資格都沒有……

農民子弟的莫言的兩個哥哥,一個讀了大學成了當地中學教師、一個讀完高中進了當地公社辦的機械廠,莫言自己後來也被招聘進了社隊企業,還在1976年成功入伍,並在部隊上了大學——這種情況放到今天的農民家庭,才真是「祖墳冒了青煙」,而在那時的農村卻是普遍的,只是諾獎得主沒那麼好拿。這難道就是胡錫進所謂的「公平缺少基本的保障機制」?

莫言的五四談話,本質上仍舊是那些早已餿臭的「成功學雞湯」,只是被改頭換面、精心打扮了一番,那就是:仍舊強調「成功要靠個人努力」,「你是loser是因為你不去努力、不去奮鬥」,如莫言的面對困難個人「不被大風吹倒」,如胡錫進的「一個小地方青年去一線城市立住腳,建立一份有尊嚴的中產生活 ,意味著殊為不易的青春奮鬥……整個世界都可以成為中國年輕人的人生舞台」。

所謂的「自由選擇的權利」,僅僅是自由選擇被哪個老闆雇傭,而非自由選擇你所處的階級,因為上升到另一階級需要你「個人奮鬥」——這就形成了一個「完美的閉環」,一個大餅就此畫出。個人努力、奮鬥當然重要,但「個人奮鬥」與「改造大環境」,究竟哪個才能決定一個群體、一個階級命運的呢? 普遍存在的階層固化的現實已經給出了答案!

在莫言看來,念完小學輟學、被招進公社辦的工廠、留在農村、一眼就能看到人生盡頭就是苦難;在胡錫進看來,「老胡的同學們大學畢業,很多人被直接分配到山溝,小工廠,沒有選擇」,就是苦難。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個人成功標準,那就是走出農村、進入大城市獲得現代化生活、甚至走向大洋彼岸。其實某些偏「工業黨」的泛左翼,也是持類似價值觀。講一點鄉建派的情懷,農民找你惹你了?農村招你惹你了?小城鎮招你惹你了?至於被這樣編排嗎?

然而,回望毛澤東時代的三線建設,不僅僅是迅速地實現了中西部地區的工業化、現代化,也較為成功地疏解了大城市的工業和經濟中心功能。另外一個問題是,現代化是否必然導向產業、人口、經濟向大城市的中心化轉移,這其實也是資產階級經濟學家灌輸給我們的一個「單向度」的偽命題。其所帶來的代價如我們今天所見,資源、勞動力越來越向中心城市集中,在解放初期獲得土地的小生產者加入到進城的勞動雇傭大軍,淪為徹底的無產者,與之同時就是東西差距、城鄉差距的不斷拉大以及農村地區走向徹底的衰落,資本轉而又將目光轉向衰落的農村,企業實現土地的資本化、壟斷化……

這樣的過程並非工業化的必然結果,這樣的局面只是資本掠奪工業化果實的結果,反過來又幫助資本進一步壟斷了土地、市場和勞動力,最終必然導向貧者愈貧、富者愈富,社會徹底分化為兩個對立階級,中國革命實現的社會平等的果實也就徹底被蠶食。

作者:秦明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69 個評論)

回復 浮平 2022-7-21 21:30
【新中國的毛澤東時代己將社隊企業的實踐制度化。讓全社會的年輕人都真正的有了自己「選擇的權利」,  】

這是通過模糊概念 「選擇的權利」的方法而達到宣傳個人政治偏見目的的邏輯謬論結論。

換句話說,無奈的服從也可以被視為有 「選擇的權利」,被洗腦被強迫的犧牲也可以被視為無比高尚。
回復 yongbing1993 2022-7-21 21:56
毛澤東建立的國家政權,無疑是人民的政權;毛澤東在追求「人民萬歲」中,去追求人民的江山萬代;毛澤東是一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更無愧於「人民領袖」的稱號!
回復 yongbing1993 2022-7-21 21:56
毛澤東時代建立的政府具有鮮明的「人民」色彩,其所創造的「三結合」形式,既保證了反修防修、政權不發生蛻變,又保證了調動各個方面的積極性,在「人民共和」中建設國家;既保證了人民當家作主,人民有效地掌握政權管理國家,更保證了有效地組織人民建設國家和保衛國家。
回復 yongbing1993 2022-7-21 21:57
毛澤東從謀划建立新中國這個政權,到鞏固這個政權,再到防止這個政權的蛻變,他把握的一條主線,他凸顯的一道色彩,他緊抓不放的一個法寶,那就是「人民」!
回復 yongbing1993 2022-7-21 21:57
按走資派公知精英的說法,毛澤東時代就停止不前了?就不追求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了?這樣靜止的看問題,不是形而上學猖獗?!如果繼續按毛澤東時代的腳步前進,2000年就建成四個現代化(不是小康),再給毛澤東時代30年,全國的農村基本都是南街村!李敖認為:「如果當初我們按毛澤東……指引的道路走下去,中國今天已經是與美國並立,甚至是超過美國的現代化強國。」
回復 yongbing1993 2022-7-21 21:58
現在一提起毛澤東時代,公知精英們就拿那時的生活低標準說事,可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又經過了「抗美援朝」、「西南剿匪」、「抗擊蔣介石反攻大陸」、「中印反擊戰」、「珍寶島之戰」等戰爭的消耗,毛澤東領導億萬人民勒緊褲帶建設起了新中國。毛澤東時代GDP年的增長率:1953年15.6%,1958年21.3%,1963年10.2%,1964年18.3%,1966年10.7%,1969年16.9%,1970年19.4%。1949年到1976年,中國GDP年平均遞增10%以上,尤其,房地產、醫療等是不計算在內的(改開后的房地產一項就佔GDP近20%)。這個增長內涵實在,質量確保,沒有泡沫,是在有西方封鎖和禁運條件下,自力更生取得的。
回復 yongbing1993 2022-7-21 21:58
毛澤東時代的人民政府領導下,「六億神州盡舜堯」,社會風氣的良好是空前的。對此,網上流傳的一段順口溜,其做出的表述是很貼切的:別忘了給孩子們說說毛澤東時代的事情,天是藍的水是綠的,工廠是大家的,讀書是不花錢的,住房是免費的,看病是不花錢的,兄弟姐妹是可以有的,橋樑是安全的,食品是無毒的,節約是光榮的,勞動是光榮的,公知是愛國的,教師是教書育人的,醫生是救人的,幹部是為人民服務的,路直不用瞎摸的。沒聽說過裸官的,更杜絕了娼妓的,強姦校長、毒販子、人販子、土豪劣紳、黑社會,都是不存在的。
回復 yongbing1993 2022-7-21 21:59
改開以來在走資派特色政府一切都向線看全民經商全民娛樂下社會風氣如果繼續壞下去,經濟雞的屁成了老二又有什麼意義?富的富窮的窮社會就不安定, 就會在另一方面變質,反過來影響整個經濟變質,發展下去會形成貪污、盜竊、賄賂橫行的世界。
回復 yongbing1993 2022-7-21 21:59
就是走資派所說的"10年文化大革命」,工業生產仍以年均超10%的速度增長。如果六十年代以來中國沒有原子彈、氫彈,沒有發射衛星,中國就不能叫有重要影響的大國,就沒有現在這樣的國際地位。這些東西反映一個民族的能力,也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標誌。
回復 yongbing1993 2022-7-21 21:59
毛澤東時代的人民政府,突出人民治國,  讓人民治國,取得了的成就輝煌巨大。毛澤東時代結束時,中國已建立起獨立自主的完整工業體系,成世界第六大工業強國,第十八大科技國!國民收入在1952年—1978年的25年間增加4倍(從600億元增加到3000億元,房地產不計算其中)。建立起近50多萬個國有企業,1950年至1977年工業總產值增加38倍,年均13.5%速度增長,與世界任何國家實現工業化的周期相比,中國的發展速度都很快。1953—1978 年間, GDP年均增長速度6.5%,這也是不低的發展速度。
回復 yongbing1993 2022-7-21 22:00
毛澤東時代新中國的建設成就斐然驚世。政府的效率、功能,很大程度上是體現在為全體勞動人民治國建國,為全體中國人民造福。僅從周恩來1975年做的政府工作報告上提出,在新中國經幾個五年計劃建起獨立自主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后,設想要在本世紀末(2000年)建成「四個現代化」強國(請看清楚了,不是建設小康),而且,既無內債,又無外債;既無失業,也無通貨膨脹。
回復 yongbing1993 2022-7-21 22:00
作為平等和平均雖有差異,但平等的本質就是平均,沒有平均,哪裡會有平等?毛澤東時代的新中國,那是一個人人平等的社會,那是個人人有尊嚴的社會,那更是個激情燃燒的時代,還是一個火紅的時代,很重要的一條,那是個平均的社會,連機遇都是平均。試問:打破「鐵飯碗」,不搞平均主義,公司資本家的年薪達幾百幾千億, 就是所謂的"國企"公司的官員年薪也達到幾千萬元,還不包括給他們的股份(在香港賣掉變為私有資產),還不包括他們的其他收入和驚天的貪污所得。一個人的收入等於幾萬個工人的工資,若有平等可言,那不是「天方夜譚」,也是胡扯!  而且,走資派的特色中國,已經毫無平等可言,巨大的不平等,從幼兒園就已凸顯,並處處顯現,甚至嚴重對立!縱觀走資派的特色中國上上下下各行各業人與人有平等可言嗎?
回復 yongbing1993 2022-7-21 22:00
走資派特色政府的改革就是將不平等越拉越大,就是將大多數人民推到了極不平等的地步。在毛澤東時代官兵一致,軍民一致,軍政一致,核心就是平均的平等。毛澤東從來不反對平均主義,只是堅決反對「絕對的平均主義」。而且,毛澤東不僅沒有反對平均,反而千方百計的防止出現過大的不平均,包括文化大革命中重點提出了要逐步「破除資產階級法權」,取消軍銜制度。合理地改革薪金制度,取消軍齡補助金,降低軍官的薪金標準,大體上和國家機關行政幹部的工資標準取得一致。都是在進行平均主義的探索。
回復 yongbing1993 2022-7-21 22:01
《公平正義》比什麼都重要!改開以來走資派時代的特色政府反覆強調的一條,就是「平均不是平等」,在這個詮釋下,走資派時代的特色政府就「合理合法」的打破了毛澤東時代的「鐵飯碗」,砸掉了「大鍋飯」,打掉了公費醫療、免費教育包考上大學分配工作都不收錢等等,總而言之,凡是對老百姓有好處的人人平等的社會都被砸爛了!
回復 yongbing1993 2022-7-21 22:01
毛澤東時代的人民政府能打造出接近"人人平等"的社會。從一個幾千年人人不平等的社會轉變過來不是件容易的事,  幾千年來的中國人在政治經濟《人本身》都是劃分等級有貴賤之分、貧富之分、上等人和下等人之分等的區別。而新中國建立后中國共產黨和毛澤東領導的中國人民政府第一次縮小了大多數中國人的《貪富差距》。在文化大革命中第一次公開批判了將人劃分等級的醜陋不公平文化,  在中國大地上第一次感覺到人與人之間沒有上等人和下等人之分, 更沒有貴賤之分。中國共產黨和毛澤東領導的中國人民政府給中華民族開了個好頭,  萬事開頭難。但以社會實踐證明了可以做得到人人平等的。雖然改革開放后被走資派讓《少數人先富》又復辟到人人不平等的資本主義社會。但新生事物總是有曲折反覆。相信人類社會只有做到人人平等才會安全和平才最適宜人類生存。因此相信不斷經過子孫後代人或更多代人的努力, 繼承毛澤東實踐過的打造出人人平等的社會, 相信人人平等的社會一定會在人類社會中實現。
回復 yongbing1993 2022-7-21 22:02
現在走資派的中國特色政府不拿《錢》,能有多大的政治動員力?
回復 yongbing1993 2022-7-21 22:02
毛澤東時代的人民政府能動員億萬人民,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無私奉獻的做出無數的奇迹,迅速成立和建設著新中國。新中國能吸引無數海外的知識分子衝破重重阻礙歸來,激情滿懷的建設新中國;在新中國國內的大多數知識分子在同工農相結合中,更加發揮了聰明才智,不為名利,為新中國搞出了無數世界級重大建設成就。
回復 yongbing1993 2022-7-21 22:02
毛澤東時代的人民政府一聲號令,能讓數十萬大軍就地轉業,進行艱苦的屯墾戍邊,去建設新疆,開墾北大荒,保衛邊疆;人民政府一聲號令,能從東南沿海和東北等地,調動幾百萬人到荒僻的西部,投入「三線建設」;人民政府一聲號令,能調動幾千萬的知識青年,激情滿懷的投入上山下鄉,去與工人農民相結合!建設社會主義。
回復 yongbing1993 2022-7-21 22:02
一個政府受不受大多數人民即普通百姓的擁戴,是衡量這個政府是民主還是獨裁的根本性標誌。毛澤東時代的大多數人民衷心擁護中國共產黨,衷心相信人民政府,而中國共產黨和當時的中國政府,也當之無愧為全世界最有政治動員力的政黨和政府。
回復 浮平 2022-7-21 22:20
如果對公民基本 「選擇權利」 的定義,概念,內容,範圍缺乏公民的廣泛參與和高度共識,而由統治階層來決定,哪么剩下的解釋基本屬於自說自話,自我貼金。

進入自定,自行,自判,自吹的專政專制統治模式,如果想方設法將這種模式冠名塗脂為民主模式就失去了內涵和意義。對外無人認同,對內產生不可調和的矛盾。

self-centered,self-defined,self-executed,self-serving,self-evaluated,self-promotion

於是成為 political propaganda 之類的政宣文。

不講公民權利,這也是」七不講「中的一項。主要就是儘可能的不要大眾議論,由極少數統治者按照自己的意圖去定,也可以說更方便的去通過」立法「來實現政令這種依法治國。再來通過政宣的方式,理解的要執行,不理解的也要執行的思維觀念和方法。然後這也叫做平等?

政治高於一切的集權包括了對一切名詞動詞的靈活解釋權,表述權,實施權。比如,叫你 shut up,只准聽我講話照我講的去做也照樣可以叫做平等?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6 12:3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