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毛澤東建農場《生產建設兵團》

作者:yongbing1993  於 2022-1-27 20:53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文史雜談|已有17評論

毛澤東建農場《生產建設兵團》



《生產建設兵團》是指毛澤東時代的新中國建國后陸續組建的各類生產建設兵團,是新中國通過軍墾這種特殊體制達到鞏固邊防,發展經濟,安置人員的目的,《生產建設兵團》成為黨、政、軍權合一,工、農、兵、學、商五位一體的半軍事化組織和新社會經濟建設體系,儘管如今只有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存在,但是在毛澤東時代全國陸續出現過12個《生產建設兵團》,3個農建師。

在文革前的毛澤東時代就有了龐大的軍墾和農墾系統, 當時統歸農墾部領導(文革後走資派篡權后的1976年新疆兵團被撤銷,歸屬農墾部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雙重領導);1954年10月7日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的成立,標誌著軍墾事業出現了嶄新的,完整的模式。這種屯墾戍邊、寓兵於民,平時搞生產,戰時能打仗的體制隨著國內外形勢的變化而越來越多的納入領導層的戰略考慮。1965年以後,軍墾模式開始大規模推廣。

當時毛澤東時代的軍、農墾系統共有農場2,062個,工廠146個,人口670萬,其中職工260餘萬;這些軍墾師主要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生產部隊或復轉軍人創建,同時吸收了大量支邊青年;而後來逐漸被軍墾化了的農墾農場有三類:一是由復轉、傷殘軍人建立;二是由知青墾荒組織和支邊青年、歸僑創建;三是勞改農場。

文革前,內蒙有79個農牧場,從50年代中期開始,內蒙由大後方變成了反修前哨。1966年2月,中共華北局和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決定由內蒙軍區組建最早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內蒙古生產建設兵團。同時,北京軍區在山西組建華北農墾兵團,同年9月,又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的畢克齊設立了西北林業兵團四師。1967年5月內蒙軍區降為省級軍區,劃歸北京軍區領導。1968年下半年,北京軍區、內蒙革委會、山西革委會經過協商,決定撤銷華北農墾兵團,正式組建北京軍區內蒙古生產建設兵團。1969年1月24日,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日子,在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批准組建內蒙兵團的中央文件上,毛澤東批示:照辦。對廣大內蒙兵團戰友來說,這就是著名的1.24批示。
截止到1971年,全國性的生產建設兵團基本組建完畢,當時共有團幹部,戰士242萬人,連同家屬共480餘萬人。其中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人口頂峰時達到200萬人,成為建設兵團中的「老大哥」。

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時,新疆經濟是以農牧業為主體的自然經濟,生產力水平低下,生產方式落後,發展處於停滯狀態,人民生活貧苦不堪。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六軍先後參加了保衛延安等重大戰役,解放西安,攻克蘭州。1949年11月,由二兵團轉隸一兵團建制,由司令員王震、政治委員徐立清率領進軍新疆,進駐哈密,剿匪反霸,建立政權,創建了哈密墾區。

根據中共中央軍委和毛澤東主席的命令,國民黨新疆警備總司令部起義部隊於1949年12月7日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十二兵團。新疆三區革命民族軍於1949年12月20日正式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五軍。一兵團從二、六軍中抽調大批優秀政工幹部到二十二兵團和五軍的軍、師、團中,建立起各級黨委會和政治工作機構及制度,加強了二十二兵團和五軍黨的工作和部隊建設。成立了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實行黨政軍企高度統一的特殊管理體制,下轄12個綜合師,1個建築工程師,1個現代農業師,總人口200萬(約為258萬人),職工92萬,司令部所在地烏魯木齊市。

1952年為貫徹屯墾戍邊的方針,黨中央軍委命令駐新疆部隊和工程建設部隊的一部分將士,就地轉業為農業建設部隊和工程建設部隊,以擔負起邊疆經濟建設的任務。1954年,黨中央又決定將這支退出現役的轉業部隊集中編成一個兵團,並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的光榮稱號。從此,新疆的軍墾事業開創了新的局面。

1953年5月,十六師改番號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新疆軍區農業建設第五師。1953年6月,步兵第五師整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新疆軍區農業建設第一師。1953年6月5日,十七師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新疆軍區農業建設第六師;1953年冬,六師師部遷至五家渠。1954年10月,中央政府命令駐新疆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第六軍大部,第五軍大部,第二十二兵團全部,集體就地轉業,脫離國防部隊序列,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1966年1月,整合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農業建設第三師。

《生產建設兵團》成立以來,保持了人民解放軍一整套政治機構和制度,並賦予生產建設新的內容;它實行了工農學商統籌兼顧,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的生產建設方針,並堅持平戰結合,寓兵於農,體現了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的一致性,使人民軍隊「三個隊」的作用得到更充分的發展。在發展農業的同時,兵團還大力發展了工交、財貿事業,創建、改進、逐步完善了農工商聯合經營。兵團工業的成就,對改變新疆工業基礎薄弱的面貌起了重大作用。為生產建設奮戰不息的兵團全體指戰員,始終不渝地肩負戰鬥隊、生產隊、工作隊的任務。

1966年2月為了加強北部邊防,中共中央華北局和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指示由中國人民解放軍內蒙古軍區負責籌建內蒙古生產建設兵團。1969年1月24日,中共中央批准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北京軍區內蒙古生產建設兵團。內蒙古直屬機關毛澤東思想大學校總校、分校及原內蒙古(軍區)生產建設兵團全部、華北農墾兵團大部一同併入新組建的生產建設兵團。北京軍區從下屬各部隊抽調現役軍人組成各級領導班子,率領數千名複員、轉業軍人前往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盟、烏蘭察布盟和錫林郭勒盟等地接管國營農場,組建生產建設兵團。兵團規劃為6個師的建制,每個師轄10個團,每個團轄10個連隊。 5月7日,內蒙古生產建設兵團正式成立,司令部設在呼和浩特市。當年,兵團組建了4個師,24個團,246個連隊,接收北京、天津、上海、呼和浩特、包頭等城市上山下鄉知識青年5萬餘人,全兵團在職人員達7萬餘人。

1970年,又組建了2個師,15個團。按照原來的規劃,一、二、三師設在內蒙古西部的巴彥淖爾盟、伊克昭盟境內,四、五、六師設在內蒙古東部的錫林郭勒盟境內;由於錫林郭勒盟草原地區不適於發展農業和超量發展畜牧業,內蒙古兵團不得不將四師從錫林郭勒盟遷到了巴彥淖爾盟,使「東三師、西三師」的格局變成了「東二師、西四師」的態勢。1971年,內蒙古兵團已有41個團(包括2個工業團和4個相當於團級的工礦企業)職工為10.1萬人,其中有知識青年7.55萬人,複員轉業軍人和留廠職工2.57萬人,現役軍人近6千人,另有家屬3.8萬人,共計14.5萬人。1972年內蒙古兵團總人數為17萬人,職工(包括知識青年)13萬人。至1975年,內蒙古兵團下設農牧業團35個,廠礦企業單位34個,在職人員11萬餘人。

1968年6月30日,瀋陽軍區黨委據中共中央「六、一八」批示成立瀋陽軍區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中國三大生產建設兵團之一。從大軍區司令部、政治部、後勤部抽調精幹人員,組建兵團司令部、政治部、後勤部,從瀋陽軍區各野戰軍、旅大警備區、炮兵、工程兵等單位抽調部分有實戰經驗的指揮員,分別擔任兵團各師、團的主管和師團機關領導。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成立時,共接收國營農、牧、漁場93個,合編為5個師(轄58個團)、3個獨立團,即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第二師、第三師、第四師、第五師,直屬獨立一團、獨立二團、獨立三團。至70年底,知青35萬,司令部所在地佳木斯市。1973年8月21日,「瀋陽軍區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納入黑龍江省政府領導,改名「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

由於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在新疆的開發建設和祖國西北連續的穩定保衛中發揮了巨大作用,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因此,中央決定推廣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形式。196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批准在甘肅、青海、寧夏、陝西四個省區建立農業建設師,由兵團抽調幹部幫助組建新師。其番號便由新疆的十個農業師之後續編下來,甘肅稱農建十一師,青海稱農建十二師,寧夏稱農建十三師,陝西稱農建十四師。當年青海農建十二師的全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生產建設兵團農業建設第十二師」便是這樣來的,其第一任師長鄭昌茂就是由新疆兵團抽調來的。

1965年組建的甘肅11師、青海12師、寧夏13師、陝西14師統統劃歸蘭州兵團,1969年4月9日正式成立,下轄6個師,司令部設在甘肅武威黃羊鎮。1970年12月,生產建設兵團番號進行變更,農建十二師改稱為蘭州軍區生產建設兵團農建第四師,原建制的一、二、三團分別改稱26團、27團、28團,工程團不變。部隊代號分別稱蘭字941部隊、蘭字942部隊、蘭字943部隊,當時組建的看押部隊稱蘭字940部隊。

1955年由4000餘名複員轉業官兵開闢了9個軍墾農場,於1957年歸省農墾局統一領導。1960年,雲南省的國營農場達90個,職工總數為7.8萬人,總人口14萬人。1963年全省農墾農場合併縮減為40個,職工減少為6.5萬人。

1969年10月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批准組織雲南生產建設兵團。1970年3月1日,雲南生產建設兵團正式成立,建制歸昆明軍區,行使軍級許可權,由雲南省革命委員會和雲南省軍區領導。成立大會的會場設在思茅0284部隊的營房,以後這裡成為兵團三大機關(司令部、政治部、後勤部)的駐地。從四月到1974年底兵團撤消,實行三渠道的財務管理,即中央撥基建投資,省軍區撥國防軍費,省財政撥流動資金。

雲南生產建設兵團在原農墾分局、總場、農場、生產隊的基礎上,組成4個師,23個團,116個營,1038個連隊,4個直屋企事業單位。1969年10月在西雙版納地區建立的5個水利工程團,劃歸雲南兵團領導。雲南生產建設兵團司令部設在思茅,一師所屬團場集中在西雙版納州內,二師各團場分佈在臨滄地區內,三師大部分團場設在德宏州內,少數團場設在保山地區,四師的團場分佈在紅河等地區。到1972年年底,雲南生產建設兵團幹部、戰士、職工共計18.7萬餘人,總人口達29.6萬人(包括原農場9萬餘人)。累計接收北京(8000多人),上海(4.76萬人,包括上海郊區青年農民2萬餘人),成都(17000人),重慶(24000人),昆明(1萬人)的知識青年11萬人,除以後病退、團退、升學及各種形式走後門陸續離開兵團或農場外。到了1977年底,整個雲南墾區的知青還有8.71萬人,為原知青總人數的70%,其中上海知青37000人,四川(包括成都和重慶)知青32000人,北京知青2900人,昆明知青3600人。

1968年8月15日,廣州軍區根據中央軍委指示成立了生產建設兵團籌建領導小組。1969年3月19日,廣州軍區、廣東省革命委員會發出了《關於成立廣州軍區生產建設兵團的指示》,1969年4月1日,廣州軍區生產建設兵團正式成立,歸廣州軍區建制領導,接受當地革命委員會領導和監督。總部設在海南島海口市,接管了原海南、湛江的國營農場和華南熱帶作物學院、研究院。兵團按部隊編製,下轄10個師,148個團,3個獨立營。現役軍人2900多人。1969年接收知青29452人,1970年接收知青27187人,1971年接收知青9416人,1972年接收知青1833人,至1973年底廣州軍區生產建設兵團共有知青11萬餘人。主要來自廣州、汕頭、海口、湛江、潮州等地。

"安徽生產建設兵團」。"江蘇生產建設兵團"。浙江生產建設兵團在杭州隆重舉行成立大會。山東生產建設兵團組建。福建生產建設兵團組建。湖北生產建設兵團組建。福州軍區江西生產建設兵團組建。

西藏農建師。1951年進藏部隊在1960年4月8日,成立了西藏農墾的最早機構——軍區生產部。

廣西軍區農建師。1951年10月15日,在「一定要建立我們自己的橡膠生產基地」的戰略決策,一大批轉業複員官兵、大專院校師生、歸國華僑、翻身農民為主力的第一代農墾人,投身到墾荒創業、屯墾戍邊的行列。到1953年6月,廣西共建成墾殖場106個,招收固定工人32544人,種植24.1萬畝的廣西第一代橡膠園。同年10月9日,廣西第一個機械化農場—國營西江機械農場在貴縣建立。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17 個評論)

回復 浮平 2022-1-27 22:33
為啥沒接著往下將這個內容的歷史過程寫完?

比如:【2001年4月5日,兵團黨委和兵團出台《關於深化兵團農牧團場改革的意見》(「1+3」配套文件)等政策文件,擴大職工群眾在經濟上的自主權和政治上的基層民主,促進農業和農牧團場的改革和發展[7]。】

任何一個大規模的項目都有開始(目的,意義和方法),發展過程,遇到的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及新的調整。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6%B0%E7%96%86%E7%94%9F%E4%BA%A7%E5%BB%BA%E8%AE%BE%E5%85%B5%E5%9B%A2
回復 yongbing1993 2022-1-28 01:27
浮平: 為啥沒接著往下將這個內容的歷史過程寫完?

比如:【2001年4月5日,兵團黨委和兵團出台《關於深化兵團農牧團場改革的意見》(「1+3」配套文件)等政策文件,擴
萬事開頭難。這篇短文只說開頭的部分。至於後面的部分保留、部分解散了。保留的部分走資派進行了"改革"是否更好,  讓時間說話。

不過近來的扶貧將山溝里無發展的村民移民到一個好一點的地方,  居民住房統一安排應該說是件好事。

另外又辦起了合作社, 也有幾個家庭合辦農場等應該是農業的方向。

看來習近平做了一些實事。怪不得反對習近平的人不少。
回復 yongbing1993 2022-1-28 01:39
浮平: 為啥沒接著往下將這個內容的歷史過程寫完?

比如:【2001年4月5日,兵團黨委和兵團出台《關於深化兵團農牧團場改革的意見》(「1+3」配套文件)等政策文件,擴
"私有化"就不是什麼"發展過程,遇到的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及新的調整。"了。"私有化"己幾千年了。毛澤東時代只試行了十幾年。
回復 浮平 2022-1-28 02:36
yongbing1993: "私有化"就不是什麼"發展過程,遇到的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及新的調整。"了。"私有化"己幾千年了。毛澤東時代只試行了十幾年
他的方法到文革期間就無法進行下去了,需要面對混亂,以及改組改革。 如果當時不那樣做,您會怎麼辦呢?

現在的情況同樣與文革前不同,您又會怎麼處理現狀呢?就是把毛主席請出來也得面對現狀重新想新的辦法呀
回復 yongbing1993 2022-1-28 03:10
浮平: 他的方法到文革期間就無法進行下去了,需要面對混亂,以及改組改革。 如果當時不那樣做,您會怎麼辦呢?

現在的情況同樣與文革前不同,您又會怎麼處理現狀呢?
"到文革期間就無法進行下去了"我不這麼認為。文革后鄧小平有誇大的成分。

"怎麼處理現狀"。就看鄧小平后的繼承者如何處理現狀。希望能對百姓好些。
回復 浮平 2022-1-28 07:34
yongbing1993: "到文革期間就無法進行下去了"我不這麼認為。文革后鄧小平有誇大的成分。

"怎麼處理現狀"。就看鄧小平后的繼承者如何處理現狀。希望能對百
現代年輕人和毛時代的大不相同了。
回復 yongbing1993 2022-1-28 08:16
浮平: 現代年輕人和毛時代的大不相同了。
是的。如果中國的走資派和資本家如同西方國家一樣尊守八小時工作制, 對打工仔好一些和對窮人的社會福利好一些。相信中國政權一定會維持很長時間的。但如果重複一百多年前清末民初那樣的話, 大多數的年輕人受壓迫嚴重時就很難說了。
回復 浮平 2022-1-28 08:30
yongbing1993: 是的。如果中國的走資派和資本家如同西方國家一樣尊守八小時工作制, 對打工仔好一些和對窮人的社會福利好一些。相信中國政權一定會維持很長時間的。但如果重複一
跟」走社派「的幹部領導打工難道不可憐,一無自由二無錢,成千上萬的支邊支疆,下鄉知青還不是一樣的沒命的日夜幹活,丟下了就不管,自生自滅,就像您說的獻完自身獻兒孫。

現在給公司打工的年輕人再怎麼不好人家也不願意回到毛時代吧?
回復 yongbing1993 2022-1-28 09:50
浮平: 跟」走社派「的幹部領導打工難道不可憐,一無自由二無錢,成千上萬的支邊支疆,下鄉知青還不是一樣的沒命的日夜幹活,丟下了就不管,自生自滅,就像您說的獻完自
"跟」走社派「的幹部領導打工"你又胡說了。那時候工人是工廠的主人。人民公社社員幹活都為自己, 分配時等份的。幹部一樣都是要參加勞動的。共產黨再三強調幹部是公僕, 是為人民服務的。你用今天的官員想象當年的。
回復 yongbing1993 2022-1-28 09:54
浮平: 跟」走社派「的幹部領導打工難道不可憐,一無自由二無錢,成千上萬的支邊支疆,下鄉知青還不是一樣的沒命的日夜幹活,丟下了就不管,自生自滅,就像您說的獻完自
當然現在不同了。現在的資本家也跟之前不同了。西方國家幾百年前對待黑人當黑奴, 黑人民權運動后黑人的地位上升了。自從馬克思的經濟理論出現后, 西方早期的資本家也接受了八小時等工作制直至今天。如果不反抗資本家是永遠不會讓打工的只干八小時一天的。總之壓迫越重反抗就越大。由於有馬列的出現, 資本家們也比之前對打工人好些了。
回復 yongbing1993 2022-1-28 10:08
浮平: 跟」走社派「的幹部領導打工難道不可憐,一無自由二無錢,成千上萬的支邊支疆,下鄉知青還不是一樣的沒命的日夜幹活,丟下了就不管,自生自滅,就像您說的獻完自
當打工的年輕人被壓迫得走投無路時看不到一點希望時該如何?讓時間說話。希望不要循環。長期執政。
回復 yongbing1993 2022-1-28 10:09
浮平: 跟」走社派「的幹部領導打工難道不可憐,一無自由二無錢,成千上萬的支邊支疆,下鄉知青還不是一樣的沒命的日夜幹活,丟下了就不管,自生自滅,就像您說的獻完自
沒有人說要回到毛澤東時代。毛澤東時代是存在過的歷史怎麼可以回去呢? 只有是無腦的白痴說的話。讀歷史都是要回到過去的歷史去嗎?  有人一說毛澤東時代時, 總有一些無腦的白痴說, 回到毛澤東時代又或是回到北朝鮮去。想不到你也沒脫俗, 重複說這些話。還有很多如餓死幾千萬、經濟崩潰、億元稿費等等。
回復 yongbing1993 2022-1-28 10:20
浮平: 為啥沒接著往下將這個內容的歷史過程寫完?

比如:【2001年4月5日,兵團黨委和兵團出台《關於深化兵團農牧團場改革的意見》(「1+3」配套文件)等政策文件,擴
"成千上萬的支邊支疆,下鄉知青還不是一樣的沒命的日夜幹活,丟下了就不管,自生自滅,"這就是你前面評論中說"任何一個大規模的項目都有開始(目的,意義和方法),發展過程,遇到的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及新的調整。"篡權后的走資派鄧小平沒有繼續做好或又是不想去做好,  估意造成爛尾然後藉此歸罪於前任領導。鄧小平上台後就是後者做法。這又能怪毛澤東嗎? 所以前後兩個時期是敵對的關係。不可能在"發展過程,遇到的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及新的調整"的。因為想否定。
回復 yongbing1993 2022-1-28 10:24
浮平: 跟」走社派「的幹部領導打工難道不可憐,一無自由二無錢,成千上萬的支邊支疆,下鄉知青還不是一樣的沒命的日夜幹活,丟下了就不管,自生自滅,就像您說的獻完自
"一無自由二無錢"看和那個時期比, 工人農民和四九年比既有自由又有福利。
回復 yongbing1993 2022-1-28 10:26
浮平: 跟」走社派「的幹部領導打工難道不可憐,一無自由二無錢,成千上萬的支邊支疆,下鄉知青還不是一樣的沒命的日夜幹活,丟下了就不管,自生自滅,就像您說的獻完自
"獻完自身獻兒孫。"說的是走資派和資本家手下的幾億農民工吧。
回復 浮平 2022-1-28 17:54
yongbing1993: "成千上萬的支邊支疆,下鄉知青還不是一樣的沒命的日夜幹活,丟下了就不管,自生自滅,"這就是你前面評論中說"任何一個大規模的項目都有開始(目
和平時期沒幾家老百姓想被迫去以部隊方式沒完沒了的搞建設。老百姓本身就包括了所有的工農干學商。所以這種形式搞不下去才改革,與地方結合形成集團管理。
回復 yongbing1993 2022-1-28 22:16
浮平: 和平時期沒幾家老百姓想被迫去以部隊方式沒完沒了的搞建設。老百姓本身就包括了所有的工農干學商。所以這種形式搞不下去才改革,與地方結合形成集團管理。
兩條道上跑的。鄧小平掌權任他說。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3-26 03:2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