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資本家柳傳志的聯想做大為誰?

作者:yongbing1993  於 2021-12-3 21:30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熱點雜談|已有3評論

資本家柳傳志的聯想做大為誰?


柳傳志的父親,柳谷書幫著外國資本家公司在中國打贏多起專利官司。這是資本家柳傳志常掛在嘴邊以父為榮的語錄。

資本家柳傳志以他父親為榮,  懂得專利權的必定有傳奇《央視紀錄片《創新之路》第五集:凡是專利 定有傳奇》「專利制度是給天才之火添加利益之油」。拜耳公司為阿司匹林在德國、美國、英國等多個國家註冊了專利權,一箱箱的阿司匹林從德國走向世界各地,這白色的小藥片被稱為世紀之葯。專利為拜耳公司帶來了巨大的收益,到現在拜耳是德國最大的製藥公司。在央視紀錄片《創新之路》第五集中說,這不是唯一的專利傳奇。專利可以造就一家世界知名的企業,專利可以在20世紀初為愛迪生帶來每年一萬美元的收益,專利可以為宣布破產的柯達公司帶來比其業務本身高出五倍的價值。

在中國的80年代,走資派的改革開放剛剛開始,很多中國人還不知道「知識產權」這個詞,這時候迪斯尼的卡通形象進入中國,被所有喜愛它的人們印在了各種地方,在廣州一個名叫「東方迪斯尼樂園」的項目正在籌建。而在此之前,一位年逾六旬的老人,已經開始為建立新中國的專利制度而多方奔走了。他就是柳傳志的父親,柳谷書,中國第二號律師證的持有者。柳傳志接受央視《創新之路》的採訪時,講述了這段歷史。「我父親就是到國外訪問以後,跟國際知識產權組織的總幹事、鮑格胥認識了以後,介紹了中國的情況,改革開放的情況。鮑格胥就非常地支持,非常希望中國能在這方面走出一條路。」於是,柳谷書就帶著80萬港幣和一個香港商人,在香港註冊了一個中國法律服務公司,讓專利制度在香港先開始,再引到國內。

柳傳志的父親,柳谷書為香港著名商標「維他奶」申請到內地商標註冊專用權,  因協助港商維他奶在中國註冊商標,在維他奶員工刺港警身亡后,維他奶被打成港獨奶;就在維他奶事件后,原本的聲譽響徹雲霄霄的柳谷書遭到中國網友撻伐,還被罵成賣國賊、漢奸。他為「金利來」排除了商標侵權的麻煩;他及時制止了廣州某單位籌建「東方迪斯尼樂園」的計劃,使迪斯尼商標免受侵權;他曾接受美國IBM公司的委託,促請深圳市工商局查抄了6家廠家,保護了IBM產品的商標專用權。 

柳傳志的父親,柳谷書努力幫著外國資本家公司在中國打贏專利官司,當時的柳谷書是頂著很大的壓力,甚至有反對者說,誰主張專利制度,誰就是賣國賊。但柳谷書還是多方奔走,向一些政付部門耐心解釋為什麼像迪斯尼這樣的形象是不能隨便使用的。除此之外柳谷書的中國法律服務公司還為柳傳志的聯想拉關係找門路作擔保后成為了柳傳志聯想的三大股東之一,  即柳傳志、柳谷書、港商空殼公司組成了資本家柳傳志的私有聯想集團。

資本家柳傳志的聯想做大為誰?  資本家柳傳志卸任聯想集團董事局主席僅半載之隔,柳傳志便以「聯想控股有限公司總裁」的新身份宣布:不玩產業,改玩資本。與交通銀行同日——6月23日——掛牌於香港聯交所的中國玻璃(HK:3300),操盤者便是聯想控股旗下子公司弘毅投資顧問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弘毅」)。這也是聯想控股在資本市場邁出的異常堅定的步伐。當然,充斥著「中國概念股」的6月港股市場,僅僅9000萬公眾流通股和近2億元融資額的中國玻璃,較動輒上百億身家的神華能源、中遠控股和交通銀行,只不過是「大餐后的甜點」。

然而,中國玻璃之所以引來各方關注,因為其透著聯想的背景。「中國玻璃是弘毅所投資的第一家上市公司,對於弘毅以及聯想控股來說,都是有意義的一件事情。」柳傳志毫不掩飾自己的高調。而對於中國玻璃與「聯想控股」這對陌生的關聯詞,外界投來的是疑惑的目光。繼2001年挺進地產業后,聯想難道又要向新的產業開拔?在國際流行「歸核」趨勢,聯想集團剛剛經過艱難的瘦身之後,聯想控股為何反其道而行之?

目前,聯想控股旗下擁有聯想集團和神州數碼兩家香港上市公司,以及聯想投資、弘毅投資兩家分別專事風險投資和併購管理投資公司。此外,聯想控股旗下還包括一家名為融科智地的房地產公司。聯想控股分別持有5家公司43.2%、50%、100%、100%和100%的股份。而此次在中國玻璃上市之後,弘毅則是一反常態,高調示人。「中國玻璃成功上市,這是弘毅第一個成功的項目。」柳傳志認為這是一個恰當的時機,讓世人看清弘毅的本來面目。

對於弘毅,外界總是只聞其聲,不見其人。啟動於2003年1月的弘毅,其前身為聯想控股投資事業部。2004年4月,成為獨立法人,成為聯想控股旗下專事併購投資管理的子公司。弘毅總裁趙令歡介紹說,弘毅以基金管理公司的方式運作,現階段共管理兩期基金,資金總額超過10億元人民幣。一期基金全部來自聯想控股。二期基金的投入方,除作為發起人的聯想控股外,還包括美國高盛、香港新鴻基集團、新加坡淡馬錫及Enspire集團等國際大公司。略帶神秘的弘毅,並未掩飾其資本的「兇猛」。在併購市場上頻頻出手——收購中國銀行不良資產、與高盛合資成立高華證券公司、入主濟南汽車配件廠。

與弘毅一樣富有神秘感的是被譽為「聯想第五少帥」趙令歡。他之所以能獲得柳傳志的青睞,不僅僅是因為擁有美國西北大學凱洛格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學位,柳傳志更為強調的是趙加入US ROBOTICS公司,1997年則以90億美元賣給3COM公司。2002年,趙令歡應邀出任聯想集團顧問。2003年,趙正式加盟聯想。在柳傳志看來,弘毅投資有別於聯想投資的風險投資,也不會去涉足於實業。「弘毅在中國投資,主要是以傳統行業為主,而目前中國國有企業在進行股份制改造,這就是弘毅的機會。」柳傳志表示,中國玻璃屬於行業性的投資,以後聯想還會涉足其他行業的投資。弘毅也會把握機會投資。「收購中國銀行不良資產屬於遭遇性,弘毅本身並沒有把收購不良資產作為主要投資路徑,但是機會特別好。」柳傳志說。

2003年12月,中銀集團投資有限公司向聯想控股出售一個不良資產包,賬麵價值大致為7億港元。收購了中銀集團的不良資產之後,聯想控股便迅速於次年初成立了弘毅。濟南汽配,是弘毅想進入汽車的重點行業。目前對於濟南汽配是否能夠成為聯想進入汽車的龍頭企業,並不確定。柳表示:「汽配是弘毅投資想重點進入的行業。如果機會好的話,應該希望能夠在汽配行業裡面有所作為。」「一開始,玻璃並非是聯想預先設定的投資行業,因為中國玻璃行業的表現極為不穩定。」柳傳志表示,經過深入研究以後,發現玻璃行業與中國房地產業發展息息相關,有著很大的成長空間。2003年12月,弘毅從江蘇省宿遷市國資局手中正式接過了江蘇玻璃。經過一年多的改制和注資,註冊於百慕大的中國玻璃終於粉墨登場。

柳傳志是怎樣變成資本家的。隨著弘毅的浮出水面,外界對於柳傳志的「聯想系」整體布局已日漸清晰,弘毅則成為「資本聯想」的新起點。由於聯想集團收購IBM全球PC業務之後,聯想集團短期內已無力支援聯想控股的資本擴張;在這種背景下,柳傳志需要以資本為導向帶領聯想控股進行一場全新的產業布局。柳傳志坦陳:「實際上,在2001年分拆聯想集團和神州數碼之時,我就開始思考聯想如何跳出產業,走向資本的道路。」柳傳志頻頻與聯想投資總裁朱立南談及此事。當時,朱立南扮演的是總參謀的角色。

當時,聯想集團在國內的PC領域,以及神州數碼在分銷領域都還處於絕對領先的優勢。「但是,這不能確保穩定的股東回報。事實上,聯想控股幾年以來調整產業布局的動作從來沒有停止過,除了聯想集團、神州數碼、聯想投資、融科智地以外,聯想控股的投資銀行業務、物流業務、餐飲業務都在逐步展開,進一步的擴張計劃還包括醫療服務業,以及通過合資保險業從而進入金融領域。

柳傳志給予聯想投資的3500萬美元投注了16個企業,3個成功退出(卓越網賣給亞馬遜、中訊軟體香港上市、重慶寬頻賣給中國網通),3個黯然失敗。但是,也不乏成功案例。2004年8月,卓越網作價7500萬美元賣給亞馬遜,堪稱聯想投資最具影響力的項目。「另外10個企業目前運行良好,逐漸退出的錢就是聯想投資所得的利潤。」柳傳志說。聯想集團多元化不成功,大多還是以失利收場。網路門戶FM365,虧損數千萬元;金融電子商務公司贏時通,虧損2.8億元;新東方網路教育業務,一年後失敗撤出;與AOL合資公司,2年虧損4000多萬港元;香港電訊盈科網路服務合作業務,不了了之。

聯想並沒有停止資本擴張,憑藉聯想集團每年10億港元的利潤和賬戶上充沛的現金,柳傳志自2002年起開始展開收購。這些收購行為包括,以5500萬港元現金收購漢普管理諮詢公司51%股份,投資2333萬元與智軟公司合資設立保險業IT服務公司,投資近6000萬港元與中望公司成立合資公司等等。這些志在助力聯想集團轉型IT服務領域的收購行為,至今沒有為聯想集團貢獻利潤。聯想集團的多元化失敗,主要是因為對資源的配置出現了問題,而在聯想控股中,有專門的部門對資源進行調配,而這也是柳當前工作的一部分。在聯想控股的資本擴張路線圖裡,目前已經擁有兩家在香港上市的公司,不會減持股份,也不會繼續往裡注入資金,其他三家公司,需要有分配方法,利潤的回報決定資源的分配。

柳傳志的父親柳谷書,1984年63歲時赴香港創辦了中國專利代理公司:香港國企-中國新技術轉讓公司。柳傳志讓聯想、他父親柳谷書的公司和香港導遠公司各出30萬,合作創辦了香港聯想。導遠公司是個皮包公司,由呂譚平等四個年輕人創辦。香港聯想的主要業務,就是讓柳谷書任董事長的中國新技術轉讓公司擔保,從香港銀行大量貸款,用於囤積電腦配件投機倒貨。

1994年香港聯想投機獲利8000萬。緊接著香港聯想囤積了66萬塊奔騰和486晶元,準備大賺一筆。但是由於AMD與Intel的激烈競爭,奔騰上市不久就大幅度降價。另外,內存條的價格從12美元/M跌到2美元/M,因內部管理原因未能及時處理。香港聯想連續兩年巨虧2.45億港元,不但把過去投機的獲利全部虧完,且已資不抵債。因為1992年香港聯想上市增資時,聯想投入了1270萬美元,其中717.42萬美元作為北京聯想的增資,另外的552.58萬美元由柳傳志私下作主違規借給港方股東。理由是股份給少了對方沒有動力好好乾活。

倪光南實在無法理解為什麼要借錢給港方買聯想股份的做法,強烈反對,最終導致了倪柳徹底決裂。現在好了,香港聯想已經事實上破產,對香港銀行的借款無力歸還,這筆壞賬如果算到擔保人中國新技術轉讓公司頭上的話,柳傳志父親柳谷書一世清白就要被他兒子毀了。而柳傳志自作主張借給導遠公司的入股金對方也無力歸還。

創業教父只得再次到中國科學院「求救」。周光召和嚴義勛兩個人親自陪柳傳志去中國銀行,以科學院的名義擔保,讓聯想拿股票抵押,貸款6000萬元,再加上中國銀行的特別支持,一共解決了一個億的資金,歸還了香港銀行借款。這時候香港聯想已經沒有賺錢的業務了,1億的貸款怎麼還呢?柳傳志想到的是,把北京聯想最贏利的業務包括聯想電腦、聯想科技等注入到聯想香港上市公司,才再次避免了倒閉。

柳傳志重視的不是科技,而是用利益搞定人。在關於柳傳志的傳記中,津津樂道的都是關於他如何在困難條件下拉關係、找門路、打點關鍵人物、賺快錢等等,而不是如何科研、攻關、建立核心技術能力。投機賺快錢。柳傳志投機賺快錢的思想由來已久。聯想剛開業全靠中科院計算所為其擔保給了聯想生意,並把倪光南和漢卡無償給了聯想,才活下來。柳傳志在香港聯想的投機活動,利用了他父親的公司為其擔保。

聯想最後成了柳傳志的私人公司。不僅在公司一言九鼎,國有股權的受讓也是一個人說了算。就這樣,聯想從一個100%的國有企業,成了國資佔小股的公司。柳傳志一直熱衷於拋頭露面,熱心名利,擔任各種企業家、商人協會主席,自稱創業教父,民族脊樑,還提出要承認以他為代表的企業家的突出貢獻,給予相應的政治地位、承認他們是社會財富的創造者、保護他們的私有財產。環球人物2016年1月《柳甄,專車市場挑戰「不可能」》提到,柳家有1/3做了律師,有1/3在做投資,還有1/3的人加入了創業企業。聯想一會兒說我們不是一家中國公司,而是一家國際公司;一會兒又說聯想可以把生產線搬到國外去......。聯想的核心技術處處受制於人,所以只能做個買辦企業,吸國內消費者的血,吸國企採購的血,去討好國外市場、國外資本和上游供應商。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3 個評論)

回復 yongbing1993 2021-12-4 02:38
專利可以造就一家世界知名的企業,專利可以在20世紀初為愛迪生帶來每年一萬美元的收益,專利可以為宣布破產的柯達公司帶來比其業務本身高出五倍的價值。柳傳志的父親,柳谷書努力幫著外國資本家公司在中國打贏專利官司.
回復 yongbing1993 2021-12-4 02:39
柳傳志重視的不是科技,而是用利益搞定人。在關於柳傳志的傳記中,津津樂道的都是關於他如何在困難條件下拉關係、找門路、打點關鍵人物、賺快錢等等,而不是如何科研、攻關、建立核心技術能力。投機賺快錢。柳傳志投機賺快錢的思想由來已久。聯想剛開業全靠中科院計算所為其擔保給了聯想生意,並把倪光南和漢卡無償給了聯想,才活下來。柳傳志在香港聯想的投機活動,利用了他父親的公司為其擔保。
回復 yongbing1993 2021-12-4 02:40
聯想一會兒說我們不是一家中國公司,而是一家國際公司;一會兒又說聯想可以把生產線搬到國外去......。聯想的核心技術處處受制於人,所以只能做個買辦企業,吸國內消費者的血,吸國企採購的血,去討好國外市場、國外資本和上游供應商。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3 01:0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