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他們不再是同一批中國人了!

作者:yongbing1993  於 2021-10-6 02:41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文史雜談

他們不再是同一批中國人了!



保羅·弗里曼,美第八集團軍二師二十三團團長,抗戰時期曾任美國駐華助理武官,對國民黨軍隊的作風和戰鬥力印象極差。時隔幾年,當弗里曼與抗美援朝的中國人民志願軍交手時,他的部隊武裝精良的美軍一個團被打垮,團部也被攻佔。所幸團長逃得快回到了美國,  一次集會上有記者問弗里曼對中國的軍隊有何感受時,他回答:「他們不再是同一批中國人了!」

1894年7月25日,日本發動甲午戰爭,3個月後的10月25日,日軍越過鴨綠江時清軍守將不戰而逃,日軍不費一槍一彈侵佔了當時還叫「安東」的丹東。然而在同一個地方的56年之後的同一天,志願軍發起第一次戰役,勇敢地與世界最強大的對手硬碰硬較量。

毛澤東為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選擇的助手,都是久歷戰火的年輕戰將,第一批入朝的志願軍三位副司令員:鄧華40歲,洪學智、韓先楚37歲;第一批出國作戰的4個軍的軍長:第38軍軍長梁興初和第39軍軍長吳信泉均為38歲,第40軍軍長溫玉成和第42軍軍長吳瑞林都是35歲。

一條鴨綠江,見證了一個不一樣的中國和一支不一樣的軍隊。

第二次戰役,面對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包圍,美第二師師長勞倫斯·凱澤少將拋棄了他的士兵,神秘「消失」了。那一戰,美第二師損兵4000多人,直接失去戰鬥力。美國隨軍記者阿普爾曼記載:「1950年11月28日的時候凱澤還很健康,但是到了11月30日他突然得了重感冒。」結果,當了9個月師長的凱澤被撤職。同樣是在這場戰役之中,志願軍第20軍58師參謀長鬍乾秀危急關頭衝鋒在前,血灑長津湖。13歲就參加中國工農紅軍的胡乾秀,犧牲時只有36歲。

抗美援朝戰爭,4位年輕的軍級幹部把生命永遠留在了朝鮮戰場,他們是:38歲的第67軍軍長李湘,33歲的第39軍副軍長吳國璋,44歲的第50軍副軍長蔡正國,37歲的第23軍參謀長饒惠譚……他們與197649名平均年齡不到30歲的優秀中華兒女一起,血染戰旗。

這其中,就有人民領袖毛澤東的長子,年僅28歲的毛岸英。

毛澤東一家已經為革命獻出了6位親人的生命,活下來的兩個兒子只有岸英健康,上戰場意味著什麼,毛澤東當然清楚。然而,當許多人勸毛澤東阻止岸英赴朝鮮時,得到的回答卻是最樸素的兩句話:「他不去誰還去?誰叫他是毛澤東的兒子!」後來,得知岸英在朝鮮犧牲的噩耗,承受老年喪子悲愴的毛澤東,幾乎說了同樣的話:「唉,戰爭嘛,總要有傷亡,沒得關係,誰讓他是毛澤東的兒子呢……」

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在這個嶄新的國度,領袖與人民同甘共苦;在這支英雄的軍隊,統帥與士兵生死與共。領袖和士兵是平等的! 

 眾所周知,「為人民服務」是毛澤東為中國共產黨人確定的使命型理念。同時,很多人也知道,這個理念的鄭重亮相,是毛澤東在張思德追悼會上的致詞。身為黨政軍最高領導,為犧牲的戰友寫輓聯、全程參加他的追悼會,發表長篇悼詞,充分體現出毛澤東對戰友的一片深情。而且,這也是他親力親為促進平等文化的行動。因為,張思德只是中央警衛團的一個普通戰士。而毛澤東則是中共中央的領袖,二者之間的身份差距巨大。事實上,毛澤東一直在推動構建平等文化。這既是他「改天換地」的目標,也是他「喚起工農千百萬」的原則。因為,「不患貧,而患不均」,底層民眾最大的痛點就是不平等。

同時,官僚精英的「尊」和社會大眾的「卑」是封建文化的主流,各種階層分明、等級森嚴、尊卑有序的習俗,是「一切為了人民」的理念和「人民當家作主」目標的天敵,是將億萬人民大眾組織起來的最大障礙。只有高度的平等,才能淡化階層之分造成的心理障礙,贏得「一家人」認同感,萬眾一心去奮鬥。更何況,紅色事業的「解放」就是消除各種不平等,讓占人口絕大多數的普通人不會受少數強人的欺負,促進社會的公平公正。因此,毛澤東高度重視平等意識,自始至終、全方位地推動平等文化。

首先,起步伊始就將平等作為重心。毛澤東倡導平等、大力推動平等意識、構建平等文化,始於「三灣改編」。在那個時期,他確定的官長不打士兵、官兵待遇平等、官兵同灶吃飯、士兵有開會說話的自由、廢除繁瑣的禮節、經濟賬本公開,等等。還有,《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中的說話和氣、買賣公平、不打人罵人、不損壞莊稼、不調戲婦女、不虐待俘虜,看起來各自不同,其實核心理念就是一個——平等。

第二,從最重要的經濟利益方面著手,實行平等優先的理念。其中,戰爭時期的生活待遇,關鍵剛需上下幾乎一致,津貼方面的差距很小。建國后,嚴格控制工資待遇差距,糧食等關鍵剛需則通過票證實現近乎絕對的公平,加上勞保福利方面的公平規則,讓大家感受到相當的平等,以此推動「天下大同」的平等風尚。

第三,從稱謂上弱化貴賤象徵,增進平等意識。毛澤東旗下的軍隊,上上下下統稱「指戰員」,而不是「官兵」,而且許多職務都以「員」為表示,以示平等。例如,司令員、警衛員、勤務員、司號員、衛生員。而國民黨軍與此對應的是司令官、長官、副官、醫官,等等。同時,為削弱官氣對平等文化的阻礙,從軍隊到地方,下級對上級的稱呼不允許出現「官」的概念,統一用「首長」代替了「長官」。

第四,從文化和法律上推動男女平等,突破社會困境。為解放受封建文化壓迫最深重的婦女,毛澤東強力打破男尊女卑的世俗、推動男女平等的新觀念。「婦女能頂半邊天」,「時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樣。男同志能辦到的事情,女同志也能辦得到。」是毛澤東時代的流行語,是推動男女平等的號角。更重要的是,建國后頒布的第一部法律就是婚姻法,通過法律規定「一夫一妻」、「男女權利平等」,廢除包辦強迫婚姻,禁止納妾、童養媳、干涉寡婦婚姻自由等等封建習俗。在毛澤東的大力推動下,中國很快成為世界上女性解放最徹底的國家之一,是男女平等的楷模。

第五,重視「頑疾」,強力打擊官僚氣息。毛澤東知道,平等的最大障礙是官僚精英與平民草根之間的尊卑分明習俗,非常頑固,且根子在上層。因此,他在不斷打壓官僚主義的時候。突出強調平等。他明確指出,「人們的工作有所不同,職務有所不同,但是任何人不論官有多大,在人民中間都要以一個普通勞動者的姿態出現。決不許可擺架子。一定要打掉官風。」他認真要求,領導人應當「以真正平等的態度對待幹部和群眾。必須使人感到人們互相間的關係確實是平等的,使人感到你的心是交給他的。」他嚴厲批評,「不平等待人、看不起人,這是最低級的趣味。」其他,多管齊下,全方位推動平等文化。

毛澤東一方面教導知識分子平等對待工農大眾的,一方面教導工農大眾勇敢登台,熱情讚頌人民大眾「六億神州盡舜堯」。而且,他自己一直以身作則。無論是長期共事的戰友,還是對他頂禮膜拜的普通勞動者,他都以平等友善的態度面對。在毛澤東的主導下,媒體一直宣貫「勞動人民」、「階級兄弟」、「階級姐妹」等覆蓋全民的身份同一概念,強調「分工不同,都是為人民服務」,推動全民平等意識。

在毛澤東堅持不懈的努力下,「仕貴民賤」、「男尊女卑」、「官大一級壓死人」之類的風俗和現象得到有效遏制,封建尊卑等級體系被衝擊的七零八落。無疑,始終在全社會推動平等文化,體現的是人民領袖對人民的大愛。

1960年5月,英國陸軍元帥蒙哥馬利來華訪問。這位二戰名將此行的目的之一,是想親眼看看在朝鮮戰場上完勝英國皇家王牌的中國軍隊。北京軍區司令員楊勇上將,陪同蒙哥馬利走進了天津郊區的一座兵營。1953年盛夏時節,未滿40歲的志願軍第20兵團司令員楊勇指揮抗美援朝最後一役:金城之戰。楊勇的對手,是新任美第八集團軍司令——年長他12歲的泰勒。金城之戰,志願軍半個月殲敵5.3萬餘人,一舉將對手逼到了談判桌上。金城戰役結束之日,便是朝鮮戰爭停戰協定簽訂之日。蒙哥馬利觀看完500名中國士兵的刺殺之後,端起一支步槍瞄準射擊,鋼板靶應聲倒下。然後,他把槍遞給了楊勇,楊勇舉槍就射,9發子彈發發命中。

結束中國內地的訪問,蒙哥馬利在香港舉行的記者會上,留下了這樣一段名言:「我要告誡我的同行,不要和中國軍隊在地面上交手,這要成為軍事家的一條禁忌。」

毛澤東聞言,一語雙關地說:「楊勇上將,上將揚勇!」一身轉戰三千里,一劍曾當百萬師。抗美援朝戰場,如同一座淬火成鋼的熔爐,鍛造了鐵一樣的意志、鐵一樣的精神、鐵一樣的部隊。千千萬萬英雄兒女,用生命熱血,鑄成了新中國巍巍精神豐碑。

美軍遠東空軍參謀長艾爾金曾說,在朝鮮的美軍司令官眼裡,中國軍隊後勤保障不至中斷是一個「謎」,如果有機會,他們戰後最想見的一個人,就是志願軍的後勤指揮官。

1986年10月時任解放軍總後勤部部長的洪學智率團訪美。大洋彼岸的同行,見到了這位朝鮮戰場上的志願軍副司令員兼後勤司令員。走上朝鮮戰場那一年,洪學智37歲,已經是一位擁有21年戰火經歷的兵團級指揮員。美國人問:將軍是哪個軍校畢業的?洪學智笑著回答:「我是美軍空軍大學畢業的。坦率地說,我搞後勤是你們給逼出來的,是美國空軍在朝鮮戰場教會了我如何組織現代戰爭中的後勤保障。」 硝煙過後,相逢一笑。只有不變的信心和精神深藏心底。這樣的信心,足以贏得對手的尊重。

接替麥克阿瑟擔任「聯合國軍」第二任總司令的李奇微,後來出任北約最高司令。他評價說,中國軍隊是他見過最堅強的敵人,「他們也是最值得尊重的敵人」。就在遲浩田上將1996年的訪美過程中,美方還邀中國軍事代表團到胡德堡基地參觀最新型的MlA2坦克。以美國南北戰爭時期重要將領約翰·胡德名字命名的胡德堡基地,也是美軍騎兵第一師的永久訓練基地。抗美援朝第一次戰役,美軍與志願軍第一次交手,騎一師就遭重創,損兵1840人。那也是有著「開國元勛師」之稱的騎一師首遭敗績。 91歲的遲浩田回憶:美方人員介紹完坦克的性能及電子系統后,提議我試射一炮。我說打就打。當年在抗美援朝戰場上都沒怕過,這有什麼?結果,我對準目標就開炮,一發命中。對講機里報告,「目標距離是1500米,一發命中!」

毛澤東時代的中國人: 心裡只有一個念頭:誓死保衛新生的共和國。毛澤東時代的中國人在抗美援朝戰場上"雖然知道美國武器厲害,但並不害怕,我們是為國而戰,敢於捨得性命。美國兵大老遠跑來打一場不義之戰,自然不會拚命。再說,我們年輕,不信邪!」可惜這樣的中國人又被走資派鄧小平的少數人先富引導到一切只為錢時的中國人了。國民黨的兵和中國共產黨的工農紅軍人民解放軍中國人民志願軍,  他們不再是同一批中國人了!而今天走資派特色政府下的中國人又是怎樣的一批人呢?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5 20:50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