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毛澤東為什麼強調要中西醫結合

作者:yongbing1993  於 2020-12-14 00:05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政經軍事

毛澤東為什麼強調要中西醫結合


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高度重視中醫針灸事業的發展,制定政策法規、採取得力措施,促進針灸學的普及和提高。1955年4月15日,毛澤東針對中醫講了這樣一段話:「針灸是中醫裡面的精華之精華,要好好地推廣、研究,它將來的前途很廣。有些同志堅持努力,是有成績的,也證實了中醫政策的提出是正確的。中國醫學的經驗是很豐富的,它有幾千年的歷史了,要有同志去整理它。這項工作是難做的,首先是衛生部行政領導上不支持,去年七月以後可能好一些,但還沒有具體行動。我是支持的,我可以當衛生部長,也可以把這項工作做起來。不要以為我不懂醫就不能做,這不是懂不懂醫的問題,而是思想問題。」

早在江西革命根據地鬥爭時,毛澤東就將「建設較好的紅軍醫院」看成鞏固根據地的三個方法之一。這個紅軍醫院是包括中醫的,「用中西兩法治療」。這與北洋軍閥和國民黨政府重視西醫、輕視中醫,甚至要廢止中醫是截然不同的。

延安時期,毛澤東在重視邊區的軍事工作、經濟工作的同時,也重視文化衛生工作,高度關注中醫。他提出邊區「每個鄉要有一個小醫務所」。針對當時疫病流行,他指出:「我們共產黨在這裡管事,就應當看得見,想辦法加以解決。」怎樣解決?要發揮西醫的作用,更要發揮中醫的作用。毛澤東說:「我們邊區政府的副主席李鼎銘同志是中醫,還有些人學的是西醫,這兩種醫生歷來就不大講統一戰線。我們大家來研究一下,到底要不要統一戰線?我不懂中醫,也不懂西醫,不管是中醫還是西醫,作用都是要治好病。」、「能把娃娃養大,把生病的人治好,中醫我們獎勵,西醫我們也獎勵。我們提出這樣的口號:這兩種醫生要合作。」當時邊區成立了中西醫藥研究會,為幫助研究改造中醫中藥,還通過了好幾個發展中醫的提案。當時延安生動活潑、紅紅火火的局面,與重視預防和醫治人民的疾病,重視發揮中醫和西醫兩個方面的作用,有著密切的關係。

新中國成立后,隨著西醫的發展,很多人認為中醫藥不科學,輕視甚至排擠中醫的現象有所抬頭。毛澤東旗幟鮮明地提出重視中醫、發展中醫。1953年12月,他對衛生部的領導說:對中西醫的團結要加強,對中西醫要有正確的認識。1954年6月,他又對北京醫院的院長周澤昭說:對外來的東西重視了,對自己本國的東西倒輕視了。看不起本國的東西,看不起中醫,這種思想作風是很壞的,很惡劣的。他提出要建立中醫研究機構,並說:「這項工作,衛生部沒有人干,我來干。」7月,他明確指出:「中西醫團結問題沒有做好,原因是西醫存在很大問題,主要是西醫有宗派作風。西醫傳到中國來以後,有很大一部分人就把中醫忽視了。必須把中醫重視起來。」這之後,全國加強了對中醫的重視和研究。1955年12月,成立了中醫研究院,後來又在北京、上海、廣州、成都等地成立了多所中醫學院。

毛澤東為什麼能夠那樣深切地關注中醫、重視中醫呢?第一個原因是他深刻地認識到中醫是中華民族的祖先世世代代傳下來的,它溶化在中華民族的血液中、基因中,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

毛澤東有一句名言:「我們這個民族有數千年的歷史,有它的特點,有它的許多珍貴品。」在他眼中,中醫就是我們中華民族數千年歷史中的一個突出的珍貴品,是可以讓全世界享用的一大筆重要遺產。1953年12月,他說:「我們中國如果說有東西貢獻全世界,我看中醫是一項。」1954年6月,他指出:「對中醫問題,不只是給幾個人看好病的問題,而是文化遺產問題。」7月,他又指出:發展中國醫藥科學,「這不僅是為了中國的問題,同時是為了世界。」中醫問題「是關係到我們中華民族的尊嚴、獨立和提高民族自信心的一部分工作」。據毛澤東身邊醫生徐濤回憶,毛澤東說:「我看中國有兩樣東西對世界是有貢獻的,一個是中醫中藥,一個是中國菜飯,飲食也是文化」。毛澤東認為中國飲食文化中也包含著飲食治療的中醫內容。「我們祖先在尋找食物過程中也發現了藥物,葯食同源,許多食物中醫都可入葯,像百合、山藥、山楂、大棗,連蔥姜蒜都可以治病」。中醫傳遞著什麼樣的傳統文化呢?從毛澤東的談話和講述中可以看到「中」、「本」、「預」三個方面的內容。

第一是個「中」字。這個「中」不是從表面上講的中國的「中」,而是從實質上講的中庸的「中」、中道的「中」、陰陽平衡的「中」。毛澤東指出:「中國古書上這樣說:『上醫醫國,中醫醫人,下醫醫病。』這意思就是強調人的整體性,和巴甫洛夫學說是一致的。中醫在幾千年前就用了新技術,如『體育』、『按摩』等,裡面雖有些唯心的東西,但我們可以將其中好的提煉出來。」這就是說,中醫是醫人之醫;是不走極端,重視陰陽平衡,從整體上為人服務之醫。

第二是個「本」字。這個本是本來、本源、根本的「本」。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本,生命以氣為本,氣絕身亡。《黃帝內經》分《素問》《靈樞》兩部分,素問就是本問。毛澤東終生都重視這個本字,重視醫人醫病要把本來的情況搞清楚。他說:「醫生看病是先診斷,中醫叫望、聞、問、切,就是先搞清病情,然後處方。」每一個人都是有特殊性的,「物之不齊,物之情也」。醫人醫病,要遵循和而不同之道,做好每一個特殊的「望、聞、問、切」。

第三是個「預」字。這個「預」就是預防,醫國醫人都是「預則立,不預則廢」。毛澤東在黨的七大會議上作《論聯合政府》的報告中,就提出「應當積極地預防和醫治人民的疾病,推廣人民的醫藥衛生事業。」1954年4月21日,他在審閱修改中共中央關於加強中醫工作的指示(草案)時,在「治療疾病」之前加上「預防疾病」。毛澤東深知中醫文化中預防疾病是第一位的,治療疾病是第二位的;預防做不好,等到疾病臨頭再去治,那是見事遲。

世界上最古老、最偉大的醫生在中國,那就是中國歷史上的中醫,如:神農氏、張仲景、華佗、孫思邈、李時珍。5000多年前的炎帝、黃帝被稱為中華民族的始祖,而炎帝、黃帝又是傳說中最早的中醫。那本稱為黃帝醫經的《黃帝內經》,雖不是黃帝所作,但與黃帝的傳說多少有點聯繫。炎帝因農業上的貢獻被稱為神農氏,傳說他善於用草藥為人民治病,最後因嘗斷腸草丟了性命。他可以說是中醫最早的發明者、實踐者。毛澤東曾為此稱讚他。毛澤東著名詩篇《送瘟神》,神醫華佗的名字進入其中:「綠水青山枉自多,華佗無奈小蟲何!」毛澤東關注危害人民健康的血吸蟲病,關注歷史上的中醫重視解決瘟疫問題。毛澤東稱讚歷史上的中醫,不僅因為他們為中華民族、為人類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更重要的是因為他們為人民防病、治病崇高的為人民服務的精神。能夠發揮為人民防病治病的作用,這是毛澤東關注中醫、重視中醫的第二個原因。

毛澤東是揣著為民之心的領袖,「人民」二字在他心中有比天大、比地重的分量。在延安時,毛澤東關注中醫、重視中醫已產生了重大影響。原因就是毛澤東認為中醫對人民健康、對為人民治病能發揮大作用。周恩來說:「在陝北時,西醫只有百把人,其中許多都是小醫生,但廣大群眾需要醫生。毛主席就號召中西醫團結,給人民治病。」新中國成立后成立了衛生部。毛澤東認為衛生部管的是全國人民的生老病死,任務很大。「我們的西醫少,廣大人民迫切需要,在目前是依靠中醫。」丶「中醫問題,關係到幾億勞動人民防治疾病的問題」。在毛澤東眼裡,中華民族人口的繁衍和歷史的連續性,與中醫大有關係。他說:「中國人口能達到六億,這裡面中醫就有一部分功勞嘛。」

為人民服務,不是為少數人服務,而是要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1965年6月26日,毛澤東同身邊醫務人員談話,對醫療衛生資源集中在城市,廣大農民得不到醫療提出了批評。他認為醫生放到農村去,要像華佗、李時珍那樣在實踐中提高醫療本領。他說:「中國百分之八十五的人口在農村,不為農村服務,還叫什麼為人民服務。工作中,把大量的人力、物力放在所謂尖端,高、難、深的疾病研究上,對一些多發病、常見病、普遍存在的病,如何預防,如何改進,不管,沒人注意,或放的力量很小。尖端的問題不是不要,只是應該放少量的人力物力,大量的人力物力應該放在農村,重點在農村。」他要求「把醫療衛生的重點放到農村去」。在毛澤東關心下,城市到農村去的醫療隊多起來了,中西醫結合特別注重於用針灸、中草藥為農民防病治病的「赤腳醫生」在農村人民公社的大地上大批地成長起來了。

毛澤東提出「我可以當衛生部長」,與他關注中醫、重視中醫,重視保護和傳承中醫傳統文化,重視醫療衛生為人民服務密切相關,也與他重視中西醫結合創造中國新醫學密切相關。

中西醫結合是毛澤東的一貫主張。在井岡山時期,他就提出「用中西兩法治療」。延安時期,他號召中西醫團結。新中國成立后,他為第一屆全國衛生會議題詞:「團結新老中西各部分醫藥衛生工作人員,組成鞏固的統一戰線,為開展偉大的人民衛生工作而奮鬥。」正是這次會議經毛澤東同意確定了面向工農兵、預防為主和中西醫結合的三大衛生工作方針。

為什麼要中西醫結合?毛澤東認為中醫、西醫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將其結合起來取長補短,創造中國的新醫學,不僅為了中國,同時是為了世界。中醫「強調人的整體性」,「歷史是最久的,有豐富的內容」。中醫是在農業與手工業的基礎上產生的,「中醫的金、木、水、火、土是不合理的,西醫說大腦、小腦、細胞、細菌是科學的。」、「西醫也有不合理的部分,不合理的要批判。」他認為中醫和西醫可以相互促進,如研究針灸對醫學理論的改革將發生極大的作用,針灸將來世界各國都要用它。有中醫的基礎,經過中西醫的結合,「我們是有條件創造自己的新醫學的」。

怎樣實現中西醫的結合?毛澤東認為中西醫之間互相看不起是不好的,一定要打破宗派主義。如果西醫沒有宗派作風的話,對中醫能治好病的效能,可以用科學方法把它整理起來。他說:「掌握中醫中藥,必須要有西醫參加,也要吸收有經驗的中醫,靠單方面是不夠的,單有西醫沒有中醫不行,有中醫沒有西醫也不行。」他倡導中醫要進大醫院,要進醫科大學,還要出國。他既肯定中醫學習一點西醫是好的,又提出西醫要跟中醫學習,具備兩套本領,以便中西醫結合,有統一的中國新醫學、新藥學。

毛澤東「可以當衛生部長」的這些重要思想,對創造中國新醫學已經產生並將繼續產生重大影響。屠呦呦團隊研究中醫藥學,發現青蒿素,在中國和世界上救了許多患者的命,得了諾貝爾獎,是一個證明。這次中西醫結合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所取得的成績,更是一個有力的證明。這次舉國上下疫情防控阻擊戰所取得的成功,應該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千方百計防止疫情蔓延、堅持中西醫結合等指導、指揮密不可分才是有益於中華民族的大事。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6-28 22:28

返回頂部